首頁 > 制度大全 > 聚氯乙烯塑料生產防塵防毒技術規程

聚氯乙烯塑料生產防塵防毒技術規程

2024-07-25 閱讀 4334

1主題內容

本標準規定了聚氯乙烯塑料生產防塵防毒的要求。

2技術要求

2.1廠房設計

2.1.1廠址選擇

2.1.1不宜在居住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聚氯乙烯塑料生產廠。

2.1.1.2廠址應符合地面干燥、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通風和采光等衛生要求。

2.1.1.3廠址應位于居住區的河流的下游。

2.1.1.4廠址須位于居住區的主導風向的下風側。

注:主導風向應采用多年平均非采暖季節的風向。

2.1.1.5產生毒害的車間,倉庫等與居住區之間應有衛生防護距離。衛生防護距離的寬度應由建設主管部門商同省、市自治區衛生、勞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在特殊情況下必須位于居住區的上風側時,或產生塵毒特別嚴重時,應加寬衛生防護距離。

2.2廠區內廠房位置

2.2.1原料篩選車間與配料車間應布置在廠區主導的風向的下風側,與非粉塵作業區之間應采取隔離措施。

2.2.2原料篩選與配料車間的設置應盡量與原料倉庫靠近,原料倉庫的設置應方便原料的運輸和裝卸。

2.2.3原料篩選、配料和生產車間在保證工藝要求的條件下盡量靠近。

2.2.4生產多種聚氯乙烯塑料產品,應盡量集中設置點原料篩選、配料和研槳車間。

2.3廠房建筑型式

2.3.1大中型生產廠原料篩選和配料車間的廠房宜采用能滿足豎向工藝布置的多層或局部多層建筑結構。

2.3.2廠房建筑的主體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2.3.3多層或局部多層結構的廠房各層之間應有消除塵毒竄流的隔離措施。

2.3.3.1層間不應做格柵地面。

2.3.3.2樓梯間應設在特定位置或予以封閉,各樓層內的所有門洞宜朝向樓梯間。并應安裝可自動關閉的彈簧門。

2.3.3.3不宜設置簡易鋼梯,若需設置時其位置應選擇在離粉塵作業較遠的部位。

2.3.3.4供各種設備、溜槽、管道穿過的層間樓板和隔墻上的所有工藝孔洞應盡量能做得最小或采取相應的封閉措施。

2.3.4配料或生產車間的廠房應具有適當的操作空間。

2.3.4.1每個工人所占車間的面積不得小于4m2。

2.3.4.2單層廠房高度一般不得低于6m。

2.3.4.3設備最高部分與屋頂板間的距離不得小于2m。

2.3.5原料篩選和配料車間的地面應平整易于清掃,并有適當的坡度和地面漏水口。

2.3.6車間的內墻、門窗、天花板等內表面應平整便于清掃。

2.3.7車間的開啟式窗應設在迎風面的墻上。窗子下沿距地面1.5m--1.8m。

3原料的準備與輸送

3.1聚氯乙烯樹脂的篩選與輸送

3.1.1進廠的樹脂中游離氯乙烯含量不得超過10PPM。

3.1.2運輸樹脂應采取機械化、自動化、減少轉運點和縮短運輸線路。

3.1.3拆包、倒包作業應盡可能實現機械化,倒料口應設倒料柜和吸塵裝置。

3.1.4散裝樹脂較遠距離運輸時,應盡量采用可自動卸料的密閉料罐或其它專用運輸設備進行運輸。

3.1.5在使用非密閉的運輸工具時,設備轉運點應采用隔流檔板等措施,使粉料落層高度控制在0.5m以內。

3.1.6樹脂應采用密閉振蕩篩選機進行篩選并以負壓送料為宜。

3.1.7樹脂的輸送宜采用密閉性好,且裝有除塵器的氣力輸送系統。

3.1.8樹脂應采用密閉式計量方法計量。

3.2粉狀助劑的輸送和研漿

3.2.1粉狀助劑應密閉輸送。

3.2.2穩定劑、填充劑、發泡劑、染料、顏料、活性劑及其它加工助劑等粉狀助劑的拆包、倒包應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并設有吸塵或排風換氣裝置。

3.2.3粉狀助劑配料和研漿應采用密閉計量方法計量并實行機械攪拌和自動上料。

3.2.4穩定劑漿料應密閉計量并采用管道輸送。

3.3液體助劑的儲存與輸送

3.3.1桶裝或罐裝液體助劑要求包裝桶罐必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強度。

3.3.2年生產能力一千噸以上(含千噸)的生產廠,必須設置增塑劑儲罐高位槽,其罐、槽要求密封性好、強度高,出料口有鎖緊裝置。

3.3.3液體助劑應密閉計量并采用管道輸送。

4配料與捏合

4.1設計產品配方時,應盡量不用或少用有毒和產塵大的原料,如采用無毒或低毒增塑劑和液狀、漿狀、粒狀、酥狀穩定劑等。

4.2配料車間的全部生產過程應實現機械化、連續化、密閉化和自動化,工人操作室應與塵毒作業區隔離。

4.3配制母料要在裝有除塵設施的條件下進行,操作區應有隔離措施。

4.4原料;應采用管道密閉式自動投料裝置或機械手投料。

4.5低速捏合機,高速捏合機都嚴禁敞開作業。

4.6捏合機加料口、卸料口必須設有吸塵裝置,應盡量減少物料轉運的落差高度,使用溜槽時其水平傾斜角度應為5°~15°。

4.7設備布置應符合豎向作業或水平作業流水線的要求,減少物料的中轉環節和縮短輸送距離。

4.8設備之間的動態連接必須采取柔性的密封措施。

4.9配料車間的環境氣候條件應具有對防塵有利的溫濕度和空氣流動速度。

4.9.1室內溫度:冬季一般不低于5℃,夏季不高于室外溫度3℃,操作區不高于室外溫度5℃。

4.9.2室內溫度在30℃以上時,空氣的相對濕度小于80%。

4.9.3室內空氣的流動速度小于2m/s。

4.10配料車間的通風換氣

4.10.1配料車間的通風換氣一般以采用局部抽風為主,將粉塵在揚塵點就地排走。

4.10.2多層結構的廠房,進氣室應設置在底層靠外墻處的迎風面,排氣室應設置在頂層。

4.10.3通風時應使送入的新鮮空氣先經過操作人員呼吸帶,送風口氣速一般不得小于2m/s。

5專用設備

5.1壓延工藝應采取連續化、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線,物料的輸送和上料應采用傳送帶、給料機自動送料。

5.2應采用密閉式塑煉機,并安裝排風換氣裝置。

5.3當采用開放式兩輥塑煉機時應安裝封閉與排見裝置。

5.3.1安裝傘形排風罩,罩口面積不小于有害物擴散區的水平面積。

5.3.2傘形罩的排風管應盡量設置在有害物擴散區的中心,罩口面積與排風管面積之比最大為16:1。

5.3.3傘形罩的設計應保證有害氣體的排放并有利于工人操作。

5.3.4排除熱態有毒物的傘形罩的罩口面積,應大于熱氣流的橫截面積,其排風量應大于罩口斷面上熱氣流的流量。

5.3.5宜采用吸風罩。

5.4三輥、四輥、五輥壓延機都必須安裝排風罩,排風罩的要求同5.3.3。

5.5凡表面處理、印花、靜電噴涂以及圓網印刷工藝的車間都應采取整體或局部封閉。

5.5.1操作人員在封閉室外進行生產控制,需要進封閉室時要戴防毒面具。

5.5.2凡表面處理、印花、圓網印刷的漿料宜采用機械自動上料,或用泵自動上料。

5.5.3封閉室安裝排除冷態有害物的傘形排風罩。

6除塵

6.1宜將除塵器直接安裝在產塵設備上,就地捕集和回收粉塵。

6.2當產塵點比較分散,且廠房有安裝除塵系統的位置時,在做到防爆的前題下,可將各個排塵點合設一個除塵系統。

6.3產塵比較集中,有條件設置大型除塵設施時,可考慮將一個車間或相鄰的幾個車間的產塵點集中維護管理。

6.4集中除塵系統的管網可采用支狀系統或集合管系統,與水平集合管連接的風管,應由上面或側面接入,三通管夾角宜采用15°~45°,集合管的斷面風速宜取3--4m/S。集合管的斷面風速若取6~10m/S,下部應設卸塵閥門和粉塵輸送設備。

6.5機械除塵

6.5.1除塵器的選擇,一般以采用布袋除塵器為宜,若粉塵濃度較高時,可增設旋風除塵器作為一級除塵。

6.5.2除塵系統管道內不應有粉塵沉積。

6.5.3除塵系統的排空管應高于廠房頂部1.5m。如附近有高大建筑物還應視情況加高。

7防護

7.1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允許濃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略)

7.2職工從事塵毒作業前必須經過體檢。凡確診患前塵毒禁忌癥者,嚴禁從事塵毒作業。

7.3職工從事塵毒作業期間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驗,并建立健康檔案。經確認不能繼續從事塵毒作業者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7.4女職工在妊娠期至哺乳期應脫離鉛塵以及有急性中毒危險的作業。

7.5從事塵毒作業職工在操作時必須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7.6廠區內應設置職工浴室、更衣室、更衣箱。工作服與便服分開存放。

7.7設置休息室并提供飲用開水和洗手水。保證工人不在車間內用餐和飲水。

7.8塵毒作業區的周圍環境地帶,應根據廠區的總體布局和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選擇滯塵能力大的樹種進行廠區綠化。

篇2:氯堿聚氯乙烯分餾工段特點常見事故預防措施

一、生產特點

分餾是聚合的前道工序,也是生產氯乙烯單體生產的最后工序。分餾過程系統壓力一般控制在0.25~0.55MPa,其尾氣吸附后情性氣體經減壓后放空。當發生故障或操作不當時,就會發尾氣跑料。氯乙烯與空氣混合,會形成易燃易爆氣體,一旦遇上火源就會立即爆炸。

高沸殘液1,l--二氯乙烷如不回收,放入下水道,一遇上火源也會著火或爆炸。因此生產者必須了解本工段的這些生產特點,確保本工段的安全操作。

(一)易燃易爆

除了氯乙烯之外,高沸殘液1,1--二氯乙烷閃點14--21℃,自燃點413℃,與空氣混合后爆炸的范圍為6.2--16%一般氯乙烯的易燃易爆性質人們較為重視,而1,l--二氯乙烷經常被人們忽視。

(二)有毒有害

同樣,除了氯乙烯是有毒、有害物質外,1,l--二氯乙烷對人體也引起中毒癥狀.它

由呼吸道吸入體內,刺激粘膜,如濃度較高時會引起急性中毒呈現麻醉狀態,嚴重中毒時可昏迷致死。急性中毒前期有頭痛、惡心等癥狀。長期接觸會引起慢性中毒,一般出現的癥狀為皮炎和肝腫大。

(三)易堵塞

氯乙烯精餾過程中存在少量水分,由氯乙烯與氧生成的過氧化物,能被水水解,產生氯化氫、甲酸、甲醛等酸性物質。從而使鋼質設備腐蝕,產生鐵離子Fe3+。鐵離子在氯化氫和水存在時,又促進氯乙烯的氧化過程,生成更多的過氧化物。這種過氧化物會引發氯乙烯聚合,生成聚合度較低的氯乙烯。最終造成低沸塔盤構件堵塞而被迫停車清理。

(四)易結焦

高沸塔加熱釜溫度控制過高,不但易使塔底餾分中的高沸物蒸出,使塔頂餾分(作為高純度精氯乙烯單體)的高沸物含量增加而影響質量;還會使蒸出釜列管中液面下降,液體蒸光,導致多氯烴的分解、炭化和結焦,影響塔的穩定操作和連續正常運行。

二、安全操作要點

(一)氯乙烯脫水

1.機前預冷器借0℃鹽水間接冷凝氯乙烯中水分,每班放水3—4次。

2.全凝器冷凝后的液相氯乙烯與水借重度差分層脫水,每班放水1—2次。

3.中間槽和尾氣冷凝器分層脫水,中間槽底部放水每班放1—2次。

4.液態氯乙烯固堿脫水,廢堿每班放一次,定期對固堿干燥補加固堿。

(二)嚴格控制高沸塔加熱釜溫度和液面,不讓液面蒸干。

(三)開停車操作注意事項

1.單臺設備檢修前必須關閉氣、液相進出口閥門,并用氮氣置換設備內氯乙烯氣。有液體的設備先將液體放盡,(即壓力放平)。然后按上法進行排氣,排至取樣分析氯含量小于0.2%以下為止。經檢修后的設備開車前用氮氣排放,直到分析其中含氧氣含量小于3%以下。

2.系統大檢修,設備內剩料集中到最后氯乙烯貯槽,用泵或汽化槽送至聚合計量槽進行聚合,絕對不能放入大氣和下水道。然后按上法進行排氣,檢修結束并車前也用氮氣排氣,取樣分析其中氧氣含量小于3%以下方可投料開車。

3.設備和管道調新,在開車前對設備要試壓查漏,管道和法蘭等結合排氣時進行查漏,待設備和管道等無泄漏時方可開車。

三、常見事故及預防

精餾系統操作的常見事故歸納如下。

1.低沸塔下料波動

(1)產生原因①加熱釜蒸發量過大;②平衡管堵塞;③全凝器下料管堵塞或結冰;④尾氣放空量大;⑤切換吸附器時進口閥開啟太快;使底沸塔壓力波動。

(2)預防措施①調整加熱水溫度和水量;②疏通平衡管;③用熱水或氮汽吹掃;④減少放空量;⑤注意吸附器切換操作。

2.低沸塔系統壓力突然升高

(1)產生原因①尾氣放空自控儀表故障;②鹽水泵電源跳閘停水;③切換吸附器時未開口閥或停用時未并尾氣放空旁路閥,④切換尾冷凝器時來并進口閥,或固液單體逸出造成尾氣放空管結冰。

(2)預防措施①檢修議表或切換手動;②再啟動泵運轉;③開啟上述閥門;④檢修和凋換上述閥門,用熱水或蒸汽吹掃堵塞的管道。

3.低沸塔系統壓力突然下降

(1)產生原因①尾氣放空自控儀表故障;②吸附器泄漏;③壓縮機電源跳閘。

(2)預防措施①檢修儀表或切換手動放空;②停吸附器檢修;③關閉尾氣放空閥。

4.尾氣放空量劇增

(1)產生原因①壓縮機送氣量劇增;②氯化氫純度低、轉化率差或乙炔過量;③冷凝效果差;④切換尾氣冷凝器時調錯閥門;⑤低沸塔釜蒸發量過大,⑥低沸塔塔頂溫度過高,⑦尾氣放空自控儀表故障。

(2)預防措施①通知壓縮機均勻送氣,②與合成系統聯系;③通知冷站降低冷凍鹽水溫度,提高鹽水壓力或排除不凝性氣體,④檢查和調整上述閥門,⑥調整加熱水溫和水量;⑥調整冷凍鹽水水溫和水量,檢修儀表,切換手動閥。

5.尾氣冷凝器不下料而造成尾氣跑料

(1)產生原因①尾氣冷凝器下料管堵塞,②尾氣冷凝器結冰堵塞;③切換尾氣冷凝器時未開進口閥;④低沸塔釜蒸發量過大。

(2)預防借施①用熱水或蒸汽吹掃,或停車清理;②切換化冰;③開啟進口閥,④調整加熱水溫和水量。

6.高沸塔壓力突然升高

(l)產生原因①下料貯槽內單體已滿;②下料貯槽平衡閥或進料閥未開啟;③成品冷凝器鹽水閥自控故障或泵電源跳閘;④塔內有惰性氣體。

(2)預防措施①切換備用貯槽進料;②開啟平衡閥、進料閥;③開啟鹽水旁路手動閥,再啟動鹽水泵運轉;④排除隋性氣體。

7.高沸塔釜液面上升

(1)產生原因①液面計被炭化物堵塞;②加熱釜傳熱效果差;③回流量大或塔釜溫度低;

④成品冷凝器效果差,造成高沸塔壓力上升。

(2)預防措施

①檢查并清理液面計;②停車清理塔釜列管;③調整回流量或塔釜溫度;④調整冷凍鹽水水溫、水量或壓力。

篇3:聚氯乙烯塑料襯里安全防護措施

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它塑料在襯里及其制造設備、零部件和管道安裝等施工中,在板材裁剪、加熱成型、焊接、粘結、組裝等工序中,需要登高進入設備內部作業,使用不同種類的電氣設備和工具,有中毒墜落、濺傷、觸電等危險事故的發生,所以,施工者必須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規程操作,嚴守各種安全規定,以保證施工者的安全健康。

在施工前,制定施工技術規程的同時,應制定《安全技術規程》,對施工人員及時進行安全教育,要求佩戴好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方可進行施工。施工中,操作施工人員必須注意一下幾點:

(1)裁剪硬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它塑料時,使用鋸床應佩戴防止硬塑料塊濺傷的面罩。

(2)加熱成型、焊接塑料時,嚴防超溫、燒焦,否則易產生有毒害氣體;施工場地要求通風良好。

(3)在進行粘貼法襯里施工中,嚴防膠黏劑中毒,嚴防明火,注意通風。

(4)嚴禁焚燒塑料邊角和廢料,以免產生有毒害氣體,污染環境。

(5)進入設備內施工,應先分析氣體是否有毒害、含氧量合格后方可施工,使用照明燈具時,電壓不得超過36V(防爆燈)

(6)組裝設備,架設管道時,有等高作業的必須佩戴安全帶。

(7)使用電氣設備,工器具時,應先檢查,嚴防觸電。

(8)檢修設備和管道時,應先用水沖洗干凈,以防化學介質灼傷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