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培訓制度的范本
員工培訓制度范本
第一條 目的
(一)公司通過組織各類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二)幫助員工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促使員工不斷學習成長,激發員工潛能,做到員工與企業的雙贏。
(三)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使員工達到本崗位工作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工作技能方面的規范標準;并根據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和現代科技、管理的進步,適時對員工進行更新知識培訓,促進員工專業技能和綜合知識向縱深發展。
第二條 原則
結合公司業務發展與組織能力提升的需要,全員參與,重點提高,講究實效,推動學習型組織的簡歷
第三條 適用范圍:適用于集團總部及各業務單位培訓管理全過程。
第四條 職責
(一)集團人力資源部負責公司培訓的總體規劃和公司級培訓的組織實施,并協調和監督各部門的計劃實施、資料存檔以及本制度的執行。
(二)人力資源部(中心行政部)負責本部門內部培訓的組織實施記錄與資料存檔。
(三)集團總裁負責公司年度培訓計劃和各部門臨時專項培訓計劃的審批。
第二章 培訓的對象及分類
第五條 培訓對象:集團總部和各業務單位全體員工均為培訓對象。
第六條 培訓類別:
為方便管理,本制度將員工培訓按照培訓的組織實施機構(或方式)的不同分為內部培訓和在職學習兩大類;按照培訓對象和培訓目的的不同分為新員工入職培訓、專業技能培訓、轉崗和晉升培訓、管理技能培訓和綜合類培訓。
(一)內部培訓
本制度所稱內部培訓是指集團總部和各業務單位分別或聯合組織員工集中上課、野外訓練的培訓活動,由公司內部培訓負責人,內部培訓師/外聘培訓講師講課、教練指導,或采用放光盤、錄音方式上課等。
(二)在職學習
本制度所稱在職學習是指經公司批準的包括各類學歷教育、研修班、參觀考察、特殊崗位資格培訓等需要到外部培訓機構(院校)參訓的培訓。
詳見《員工在職培訓管理規定》。
(三)新員工入職培訓
1.培訓目的:使新員工迅速了解公司狀況、融入工作環境,知曉在本單位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各項規章制度。
2.培訓內容:公司及各業務單位的基本情況,公司各項規章制度。
3.培訓責任人:集團人力資源部(中心行政部)及部門負責人。
4.培訓方式:個別溝通或集中上課。
5.培訓記錄:企業文化及規章制度考試、《員工入職培訓簽到記錄表》。
詳細見《新員工入職培訓管理規定》。
(四)專業技能培訓
1.培訓目的: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專業技術職稱資格。
2.培訓內容:財務會計、審計、統計、人力資源管理、電工等特殊崗位。
3.培訓責任人:集團人力資源部(總新行政部)和部門負責人。
4.培訓方式:在職培訓、內部培訓。
5.培訓記錄:考試考核、獲取資格證書。
(五)轉崗和晉升培訓
1.培訓目的:使員工適應崗位需要
2.培訓內容:崗位技能培訓
3.培訓責任人:集團人力資源部(中心行政不)和部門負責人。
4.培訓方式:內部培訓
5.培訓記錄:考試考核
(六)管理技能培訓
1.培訓目的:提高管理人員的企業管理能力
2.培訓內容:根據公司的管理需求和管理者的`能力狀況確定具體的培訓內容
3.培訓責任部門:集團人力資源部
4.培訓方式:在職培訓、內部培訓
5.培訓收益記錄:課堂作業、培訓結業證書
(七)綜合類培訓
綜合類培訓 涉及通用類、綜合性的培訓,集團培訓部牽頭制訂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各部門/事業部配合實施及提出需求。
第三章 培訓計劃管理
第七條 制定培訓計劃
(一)培訓計劃的制定必須密切圍繞公司戰略與當前階段的需求,以實用性、有效性和針對性為公司培訓管理的根本原則。
(二)每年10月,集團培訓部組織制定下一年度集團層面年度培訓計劃。
各事業部、中心視業務進展情況制定本事業部、中心的年度培訓計劃,并報送集團培訓部。
(三)制定培訓計劃前,需進行培訓需求調查,填寫《培訓需求調查問卷》,依據員工培訓需求,制定培訓計劃。
(四)培訓計劃需報主管領導及集團培訓部審定,報總裁批準。
第八條 實施培訓計劃
(一)培訓組織者根據培訓計劃做好培訓前的準備工作,聯系師資、場地,發放通知,準備培訓資料等。
(二)培訓組織者做好培訓考核記錄。
(三)集團培訓部(事業部人力資源部/中心行政部)組織參加培訓的人員填寫《培訓效果調查表》,或聽取學員的反饋意見。
第九條 匯總培訓記錄
(一)記錄整理:每次培訓后集團培訓部(事業部人力資源部/中心行政部)要對以下培訓記錄進行整理:《培訓簽到表》、考核試卷(如果考評方式采用試卷式)、《培訓效果調查表》、其它培訓產生的資料。每次培訓結束,培訓實施或組織部門要進行滿意度評估,填寫《培訓滿意度統計表》。
(二)培訓總結:結合培訓目的,綜合培訓效果及學員評價,對培訓進行全面總結,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培訓計劃完成情況、培訓效果如何及改善措施等。
第四章 師資隊伍及資源共享
第十條 建立內、外相結合的講師隊伍
為確保培訓的順利實施,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發展和培訓需求的講師隊伍。講師來源主要以內部為主,內外并舉的形式。
內部講師指經過公司內部認證的員工,公司每年聘請一次。內部講師享受一定的待遇,按課程和課時給予適當獎勵(專業課程),具體獎勵辦法見《內部培訓師管理規定》。
外部講師指從公司外部聘請的專業講師,該類講師的聘請事先需經集團培訓部進行資質確認后方可到公司授課。
建立員工內、外部“導師制” 新員工必須由中心/部門負責人指定“導師”,導師原則上應具有一年以上的入奧司齡,高度認同奧瑞金企業文化且業績優秀。
第十一條 建立培訓資源共享機制
由集團培訓部負責收集、分析和總結各中心培訓項目實施情況,整合培訓資源,對中心效果較好的培訓項目,加以總結并組織推廣。
第五章 培訓費用管理
第十二條 培訓費用定義
(一)本制度所稱培訓費用分為內部培訓費用和專項培訓費用兩大類。
內部培訓費用指用于員工培訓的教材、器材的購置、內部培訓師費用等
專項培訓費指用于培訓的報名費、考試費、培訓費、資料費、學費、交通費、住宿、汽油費、過路過橋費、停車費、租車費、所使用車輛的車船使用稅、差旅費、手續費、工時費、與培訓相關的費用(培訓期間的工資、補貼、補助、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福利費等)及因受訓員工補充所支付的人工成本付費用等。
(二)培訓費用的使用原則:先審批后使用的原則。
第六章:培訓紀律
第十三條 培訓組織紀律
一、培訓組織責任人應在開課前達到培訓地點,并在培訓課前做好培訓教材、教具、器材,培訓評估資料等的準備工作。
二、培訓責任人和講師應在開課前到達培訓地點,檢查教具的準備情況。
三、學員應在開課前到達培訓地點,并簽到。
第十四條 課堂紀律
學員、培訓責任人在課間應關閉手機鈴聲,不準在講課時間說電話,有妨礙他人聽課的行為。
第十五條 考勤紀律
準時參加培訓簽到,因特殊情況需缺課的,應經培訓負責人同意辦理請假手續。
篇2:員工培訓教育制度
一、目的
為提高加油加氣站從業人員安全思想素質和安全技術素質,特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以避免由于對安全的忽視或無知而產生的不安全行為,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二、安全培訓教育主要內容
1、有關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以及公司的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制度。
2、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其他物理、化學性質、安全標簽及安全技術說明書所提供的信息的含義。
3、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儲存、搬運、操作處置、運輸和廢棄的程序及注意事項,崗位安全職責和安全操作規程。
4、作業場所的安全要求,正確識別安全標志。
5、危險化學品進入人體的途徑及對人體的危害,作業人員的安全防護措施,個人防護用品的性能作用,正確使用方法及維護保管。
6、危急情況和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措施與程序,傷員現場救護處理。
三、安全教育計劃
(一)日常安全教育
1、站內必須開展以班組為單位的安全活動,班組安全活動每季度不得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
2、開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護能力訓練,以及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中異常情況緊急處理和反事故演練。
3、開展崗位安全技術練兵,組織各種安全技術表演
4、日常安全活動要做到有領導、有計劃、有內容、有記錄,公司領導和安全員要對安全活動記錄進行檢查、簽字,并寫出評語。
5、站長必須參加到基層班組的安全活動,公司負責人也必須定期參加基層班組安全活動。
(二)上崗、轉崗安全教育
1、必須組織加油員、加氣員、技術員、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性安全技術教育,經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從業資格后,方可上崗工作,并按有關規定,定期參加培訓和復審。
2、從業人員經過政府相關部門和公司的培訓后,必須牢固掌握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存儲、搬運、操作處置、運輸和廢棄的程序及注意事項,崗位安全職責和安全操作規程。
3、新進人員、轉崗人員必須參加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取得相關證書,并參加公司組織的上崗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離崗三個月以上人員必須參加公司組織的上崗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4、公司為保障安全生產,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組織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
(三)安全教育規劃
1、公司負責人安全教育每年時間不少于48學時,主要進行安全生產法制教育以及安全生產管理知識的教育。
2、公司安全技術管理人員安全教育每年時間不少于36學時,主要進行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識教育。
3、從業人員安全教育每年時間不少于24學時,主要進行危險化學品儲存、裝卸、運輸、銷售過程中的安全操作規程,作業人員的安全防護措施,個人防護用品的性能作用和正確使用方法及維護保管,以及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篇3:康樂中心員工培訓制度
酒店康樂中心員工培訓制度
1、本部門各級人員應積極支持和配合人力資源部和保衛部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認真做好人員安排,教育員工主動接受培訓。
2、按照分級管理的規定,各部位應根據部門培訓計劃落實各班組員工及新進人員的培訓。
3、新進員工必須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在人力資源部進行崗前培訓的基礎上,再進行崗位業務知識培訓和帶教見習。
4、部門經理是新進員工的崗位業務知識培訓主要負責人,應將模式中的制定的崗位責任、素質要求,以及有關的工作規范、質量標準和規章制度等作為業務知識培訓的教材,通過自學、講解等方法,達到應知的目的,考核成績報人力資源部備案。
5、領班是新進員工帶教見習的主要負責人。通過實際工作的帶教實習達到應會的目的。實習期滿后,必須經部門或班組考評,考核成績報人力資源部。
6、班組員工的崗位提高培訓,應在有組織的開展崗位業務練兵的基礎上,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方法,有計劃地進行,部門經理和領班是員工崗位提高培訓的主要負責人。
7、員工的崗位提高培訓,應采取現場培訓為主,結合日常的現場管理和工作考查,加以具體指導和教育,以不斷提高員工的業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