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安全生產管理輔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三識六制

安全生產管理輔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三識六制

2024-07-24 閱讀 7188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安全生產管理輔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三識六制”

在現場安全管理工作中,可應用“三識六制”工作模式,來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能。

“三識”是指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完善現場作業環境標識;對危險源需要進行辨識。

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現場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靈活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通過吸取經驗教訓,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

完善現場作業環境標識:物的使用、貯存和保管應形成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相應的標識,對物的狀態進行動態跟蹤與評價,防止物的能量不受控逸散而造成傷害事故;現場作業環境標識應醒目清晰,隔離與防護措施可靠實用。

對危險源需要進行辨識:應對危險源不定期進行辨識與評價,按ABC法對危險源進行分類與排序,集中優勢資源對主要危險源進行治理與控制。

“六制”是指安全提醒制;安全互保制;信息確認制;考核連帶制;資質亮牌制;事故應急救援制。

安全提醒制是指在分配工作或任務時,務必對安全工作和現場危險源進行交底,對安全防護措施和操作實踐技能進行交待,對人員配置的安全可靠性進行綜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合分析。安全提醒制應層層分解落實,并應有相應的可追溯記錄,以形成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圍;實施安全提醒制應進行監督檢查、分析評價和責任追究。

安全互保制是指通過安全互保、聯保、結對子的方式來實現共同抵御事故風險的能力。現場可通過簽訂師徒安全保證合同,班組可通過簽訂安全承包合同,作業時可通過合理配置安全互保人員等方式,來實現安全互保制的具體落實與實施;對出現的問題應追究互保人員的相應責任。

信息確認制是指信息溝通與交流必須進行現場確認后才能傳遞,以保證信息流有序無誤進行轉移,確保其處于受控狀態。現場作業時,由于信息失誤常引發一些意外傷害事故,電器檢修操作、設備檢修、作業過程等信息必須進行專人、專項確認,建立和完善相應的信息管理控制細則,以確保信息通路暢通無阻,為安全工作提供有利的屏蔽效應。

考核連帶制是指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應進行責任追溯剖析,考核時不講客觀條件全部實施連帶制,以便提高各層級與安全有關人員的責任意識。當然,在匹配管理職責時應本著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以便調動與安全有關責任人的積極性,挖掘其智力潛能。

資質亮牌制是指與安全工作有關的人員都必須具有相應的資質。與安全工作有關的人員從一定層面上來說是指全員,員工入廠應具備相應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素質,班組長應具有相應的安全任職資格證,特種操作人員應具有特種行業操作證,安全管理工作者應具有相應的安全考核任職資格證,對于沒有資質的人員應亮紅牌不能上崗作業,對于考核不合格或考試不合格的人員應亮黃牌進行待崗培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訓,以此來保證員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工作者的安全素質,不斷提高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操作水平。

事故應急救援制是指未出事故前應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做到發生事故時能夠有序地組織應急救援。企業應不定期組織專項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活動;組織對危險源的危害后果進行模式評價分析,強化日常性的事故預防響應工作的監督與檢查,使危險源處于可控狀態。

篇2:安全生產管理組織形式

一、企業法定代表人

經理(廠長)是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建立的是以經理(廠長)為首的生產經營管理系統。經理(廠長)在企業中處于中心地位,他對企業的人員、物資、資金等各方面均在最高指揮權和調度權。因此,企業法定代表人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負有全面責任。

二、企業分級管理

分級管理就是把企業從上至下分為若干個安全生產管理層次,明確各自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責任,有效地實現全面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層次與企業規模有關。一般企業的管理層次可分為三層:總公司(公司)、車間(建設工程施工項目)、班組。無論何種規模企業,安全管理層次都可歸納為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

決策層主要起決策、指揮作用,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根據法律法規制定本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落實制定安全生產規劃、計劃;建立健全安全機構、配備人員;保證安全資金和物資投入;為職工提供安全衛生的工作場所。

管理層主要對安全生產進行日常管理,貫徹落實企業生產規章制度,并負責檢查落實。

操作層應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遵守操作規程,杜絕違章,防止事故發生。操作層是安全生產的基礎環節。

篇3: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原則

(一)長效原則。通過多重保險、后援系統等措施,提高全公司勞動安全系數,增加安全余量。

(二)距離防護原則。遵守“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傷害”的安全規律,當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傷害作用隨距離的增加而減弱時,應盡量使人與危險源距離遠一些。

(三)時間防護原則。使員工暴露于危險、危害因素的時間盡可能縮短到安全程度之內。

(四)屏障原則。人、物與危險之間必須設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體和物體上,以保證人和設備的安全。(焊接作業時,相鄰兩臺設備間必須有隔離板)

(五)閉鎖原則。在系統中使用電氣互鎖,作為安全保證條件。(如探傷室大小鉛門的互鎖裝置,以及大型鏜床的操作系統等)

(六)清除隱患原則。查找隱患源,加以排除和預警,從根本上消除發生事故的條件。

(七)個體防護原則。根據不同作業區域配備相應的保護用品和用具,必要時加裝隔離板、滅火器等。

(八)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則。采用多種標識、標志作為傳遞安全信息的目標,以保證安全。

(九)群體原則。嚴格遵守各類操作規程,嚴禁違章、違規操作,人人警惕,相互照應,群策群力,搞好安全生產。

(十)規范化原則。杜絕私拉亂接,不懂不能裝懂,不準強行要求員工違規操作。人人有權拒絕接受違章作業要求。

(十一)檢查和監督原則。安全生產管理小組每月進行一次公司安全文明生產全區域檢查,每旬進行重點區域隱患排查,每日進行安全生產工作監督,發現問題嚴令整改,任何人不得違背。出現問題,按責任分攤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