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安全生產管理永恒的利器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法治是安全生產管理永恒的利器
縱觀近幾年來煤炭生產企業發生的事故,有歷史上“有水快流、有煤多出”的煤炭工業發展方針留下的、大量不具備安全生產規模的小煤礦造成的原因;有“急功近利”的價值觀直接導致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從而為煤礦安全生產留下重大隱患造成的.反思煤礦安全事故頻繁爆發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企業安全生產欠賬太多。據統計,目前我國僅國有煤礦安全生產欠賬就達40億元之多。
其二,勞資關系極不平衡,許多礦主安全生產和尊重生命的意識薄弱。
其三,缺乏以人為本的法律、制度環境。對安全生產依法監管監察不利,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們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少,但真正執行起來卻有許多難度,執法不嚴、違法難究等執法難現象在煤礦企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從這個角度講,煤礦要實現安全生產,必須用好法治這個“利器”,只有這樣,依法管理煤礦并實現安全生產才能變為現實。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統計,2006年全國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12起,比上年增加了3起,死亡人數增加了17%。其中煤礦58起,增加了34.9%,死亡人數上升66.6%。特別是發生了4起百人以上的礦難。2006年,全國煤礦共發生事故2506起,死亡4138人。這些礦難,一個比較突出的特征是,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第二個事故高峰期。
我國原煤產量約占世界煤礦產量的35%,但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卻占世界煤礦死亡人數的80%以上。客觀來看,我國正處在人GDP1000~3000美元的事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故“易發期”,隨著工業化加速推進、社會快速轉型,經濟粗放式快速持續增長,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這些都是造成事故傷亡人數增多、重特大事故頻發的原因。但“易發”并不必然等于“頻發”,我們完全可以跨越這個階段。要跨過這個階段,依法治礦,依法管礦是杜絕和減少事故發生的“利器”。
同樣的礦山生產,美國的事故率卻相當低,原因在于他們有一套嚴格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并執行到位。因而,他們的安全生產在世界上一直是先進水平的。在美國,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礦業局,其基本任務是制定安全標準、監督生產、加強檢查、調查處理事故和進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研究。圍繞煤礦生產美國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標準越來越高。其中最重要的是1977年制定的聯邦礦業安全和健康法,對所有礦業生產進行了全面和嚴格的規定。這一法律的出臺標志美國煤礦業生產走上事故低發的新階段。美國的礦業局在各煤礦區建立安全監督機構,派駐檢查人員加強檢查;頒布煤礦安全保健法,授權全國各地250名安全監察人員在緊急危險情況下有權停工撤人;要求礦主事先交納足夠的事故處理保證金,每死亡1人要賠付數十萬美元,使得煤礦死不起人。如果在檢查中發現違法行為,雇主將受到懲罰。若發生一起死亡事故或發現故意違法行為,可罰款7萬美元;若發現幾起類似的故意違法行為,最高罰款額可達7百萬美元,直至追究刑事責任。正由于采取了這些嚴厲措施,美國煤礦的事故率才得以大大減少。美國的經驗被世界煤炭界稱為“成功三角”。在這種安全生產架構下,每一個監督或管理環節都是“權大責重”、無懈可擊的獨立體,安檢、礦主和政府沒有結成利益共同體的余地,而且對違反者都能做到嚴懲不貸。安全生產實際上就是法制生產,在企業,規章制度就是法律。每個流程、每道工序、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每個操作步驟都有著嚴格的規范。它需要我們中規中矩,決不許旁逸斜出。而保證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對法的敬畏與遵從。
美國國會1977年通過《聯邦礦業安全與健康法案》確立了幾個基本原則:
首先是安全檢查經常化。每個井工礦每年必須接受四次安全檢查,露天煤礦則必須接受兩次檢查,礦主必須按照檢查人員提出的建議改進安全措施,否則可能被罰款和判刑;其次是事故責任追究制。特別是當出現傷亡事故時,調查人員必須出具報告指明責任,蓄意違反法案的責任者也將被處以罰款或有期徒刑。第三是安全檢查“突襲制”。任何泄露安全檢查信息的人,將會受到1000美元罰金或6
個月監禁的處罰。第四是檢查人員和礦業設備供應者的連帶責任制。檢查人員出具誤導性的錯誤報告、礦業設備供應者提供不安全設備,都可能被處以罰款或有期徒刑。
同樣,澳大利亞的安全管理做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企業生產中,他們要求:人-不超時疲勞工作;設備-不超負荷運行;永遠別以為“事故不會發生
到我頭上”,遵紀守法,按規程操作設備;當作業場地出現險情時,要及時向企業負責人報告,并提出改進意見;盡可能不單獨在危險的作業場所作業(如高空作業等)。安全高于一切;嚴格的監督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安全必須融入日常工作,而不是在工作結束后;安全態度很重要,但安全行為更重要。中國煤礦安全培訓中心對1950-2004年死亡3人以上的4000多起起事故進行分析,發現92.79%都是“三違”造成的。而違章的一個根本原因是法治觀念淡薄,其中一條是法制觀念不強,員工不懂<安全生產法>,領導不知道如何引導教育員工知法守法,出了事故,執法部門不按法律規定辦事,縱容違法行為的發生.當前,嚴重阻礙安全生產工作
4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的認識,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章作業。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提出,搞好安全生產要從落實“安全文化、安全法治、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五個要素入手。筆者認為,這五個要素的綜合與系統地實施,必將對構建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產生積極影響,因為“五要素”就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體現。
篇2:安全生產管理組織形式
一、企業法定代表人
經理(廠長)是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建立的是以經理(廠長)為首的生產經營管理系統。經理(廠長)在企業中處于中心地位,他對企業的人員、物資、資金等各方面均在最高指揮權和調度權。因此,企業法定代表人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負有全面責任。
二、企業分級管理
分級管理就是把企業從上至下分為若干個安全生產管理層次,明確各自在安全生產方面的責任,有效地實現全面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層次與企業規模有關。一般企業的管理層次可分為三層:總公司(公司)、車間(建設工程施工項目)、班組。無論何種規模企業,安全管理層次都可歸納為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
決策層主要起決策、指揮作用,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根據法律法規制定本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落實制定安全生產規劃、計劃;建立健全安全機構、配備人員;保證安全資金和物資投入;為職工提供安全衛生的工作場所。
管理層主要對安全生產進行日常管理,貫徹落實企業生產規章制度,并負責檢查落實。
操作層應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遵守操作規程,杜絕違章,防止事故發生。操作層是安全生產的基礎環節。
篇3: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原則
(一)長效原則。通過多重保險、后援系統等措施,提高全公司勞動安全系數,增加安全余量。
(二)距離防護原則。遵守“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傷害”的安全規律,當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傷害作用隨距離的增加而減弱時,應盡量使人與危險源距離遠一些。
(三)時間防護原則。使員工暴露于危險、危害因素的時間盡可能縮短到安全程度之內。
(四)屏障原則。人、物與危險之間必須設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體和物體上,以保證人和設備的安全。(焊接作業時,相鄰兩臺設備間必須有隔離板)
(五)閉鎖原則。在系統中使用電氣互鎖,作為安全保證條件。(如探傷室大小鉛門的互鎖裝置,以及大型鏜床的操作系統等)
(六)清除隱患原則。查找隱患源,加以排除和預警,從根本上消除發生事故的條件。
(七)個體防護原則。根據不同作業區域配備相應的保護用品和用具,必要時加裝隔離板、滅火器等。
(八)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則。采用多種標識、標志作為傳遞安全信息的目標,以保證安全。
(九)群體原則。嚴格遵守各類操作規程,嚴禁違章、違規操作,人人警惕,相互照應,群策群力,搞好安全生產。
(十)規范化原則。杜絕私拉亂接,不懂不能裝懂,不準強行要求員工違規操作。人人有權拒絕接受違章作業要求。
(十一)檢查和監督原則。安全生產管理小組每月進行一次公司安全文明生產全區域檢查,每旬進行重點區域隱患排查,每日進行安全生產工作監督,發現問題嚴令整改,任何人不得違背。出現問題,按責任分攤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