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硐室作業安全規程

硐室作業安全規程

2024-07-24 閱讀 9004

1、所有掘進工程必須有設計,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杜絕無設計的口頭協議工程。

2、工程設計和施工通知單,必須包括地質概況,施工目的、施工單位,施工要求和安全措施等內容。重大工程必須編寫安全專篇,安全措施必須認真、詳細、具體。

3、工程設計必須經相關部門審查、簽字、報施工單位、分管副礦長、安全部,生技部存檔案備查。

4、施工單位在接到設計后,必須認真安排,并向鑿巖工、扒裝工講明技術要求和安全要求,并到現場進行安排。

5、鑿巖工應嚴格按設計布眼、裝藥,破碎地段,頂板、邊邦應實施光面爆破,以減少巖體的破壞,增加安全強度,掘進面最佳頂板為三心拱型。

6、鑿巖工作業嚴禁打干眼,嚴禁明火單點炮,嚴禁打殘眼和帶盲炮作業,嚴禁邊鑿巖邊裝藥。

7、落實控制爆破護頂技術,保證工程質量,頂板平整成拱形,無浮石,嚴禁帶浮石作業。

8、扒裝工、排險支護工進入硐室后,必須先布好照明,燈距不得超過8米,燈泡功率100W,燈線不得有明線頭,不得違規架設。檢查通風情況和頂底板情況,不允許冒險作業。作業前,先排險(硐室排險工具配備齊全(一長、一短)且質量符合標準)。禁止帶險情和干式扒裝,禁止單人作業和單人排險。

9、排險支護工對破碎地段或排不下來的浮石,必須做好記號,需爆破和打錨桿的,必須通知鑿巖工及時打眼,安設錨桿或爆破。局部需進行木支護的,必須立即進行支護,并保證牢固可靠。危險區域應設置警示標志或進行封堵。

10、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的路線進出作業面,并帶好個人照明工具,嚴禁在作業面休息。作業過程中發現異常,應立即撤離到安全地點,并向車間有關領導匯報。

11、加強支護管理,視現場情況確定合理的支護方案,確保安全可靠。

篇2:井下機電硐室安全管理規定

1、井下機電硐室和變配電設備安裝都必須要有設計,設計應考慮該硐室服務期間內設備最多、容量最大時的情況。

2、采區變電所應實現雙回路或環形供電,高突及高瓦斯地區的變電所必須實現雙回路供電。

3、永久性的井下中央變電所和井底車場內的其它機電設備硐室,應砌碹或用其它可靠的方式支護。采區變電所應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4、硐室必須裝設向外開的防火鐵門。鐵門全部敞開時,不得妨礙巷道交通。鐵門上應裝設便于關嚴的通風孔,以便必要時隔絕通鳳。裝有鐵門時,可加設向外開的柵欄鐵門,但不得妨礙鐵門的開閉。

5、從硐室出口防火鐵門起5m內的巷道,應砌碹或用其它不燃性材料支護。

6、井下中央變電所和水平排水泵房的地面標高,應分別比其出口與井底車場或大巷連接處的底板標高高出0.5m。

7、井下機電設備硐室應設在進風風流中。井下個別機電設備硐室,如確需設在回風流中,此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必須安裝甲烷斷電儀并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實施。

8、變電硐室長度超過6m時,必須在峒室的兩端各設1個出口。如果硐室深度小于6m、入口寬度不小于1.5m而無瓦斯涌出,可采用擴散通風。采區變電所必須有獨立的通風系統。

9、井下充電室必須有獨立的通風系統,回風風流應引入回風巷。井下充電室在同一時間內,5t及其以下的電機車充電電池的數量不超過3組、5t以上的電機車充電電池的數量不超過1組時,可不采用獨立的風流通風,但必須在新鮮風流中。井下充電室風流中以及局部積聚處的氫氣濃度,不得超過0.5%。

10、硐室內各種設備與墻壁之間應留出0.5m以上的通道,各種設備相互之間,應留出0.8m以上的通道。對不需從兩側或后面進行檢修的設備,可不留通道。

11、帶油的電氣設備必須設在機電硐室內。嚴禁設集油坑。機電硐室內不應有滴水。峒室的過道應保持暢通,嚴禁存放無關的設備和物件。帶油的電氣設備,如果溢油或漏油時,必須立即處理。

12、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30℃,當空氣溫度超過時,必須縮短超溫地點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并按規定給予高溫補貼。

13、機電峒室內必須設置足夠數量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材。每個入口應有不少于2只合格的滅火器、0.3m3黃砂及6個砂袋,并備有一把鏟子。滅火器材應放置在峒室內入口處明顯的地方。

14、峒室入口處應懸掛“非工作入員禁止入內”字樣的警示牌和場所名稱牌,硐室內有高壓電氣設備時,入口處和峒室內必須在明顯地點懸掛“高壓危險”字樣的警示牌。

15、井下變電所(中央、水平區域、一翼、為2個及以上采區服務)及為高瓦斯頭面供電的采區變電所應設專人值班。無人值班的變電硐室必須關門加鎖,并有專人巡回檢查。鼓勵采用新技術,實現變電所無人值守。

值班人員一般為1人,嚴禁打開電氣設備進行任何工作。鑰匙管理:供電范圍內的采掘等單位按單位配置,由采掘電鉗工現場交接;機電值班室、專職檢查人員按需配置。專職巡回檢查人員由防爆檢查員擔任,24小時內巡查1次。

16、電纜穿過墻壁部分,應用套管保護,并嚴密封堵管口。護管可用鋼管制作,封堵材料可用黃泥或其它不燃性材料。

17、有專人值班的變電峒室內應有: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度、電氣試驗制度、巡回檢查制度、干部上崗制度、包機制度、停送電制度、工作票(操作票制度、工作許可制度、工作監護制度、工作終結制度)制度、要害場所管理制度,供電系統圖,巡回檢查記錄薄、要害場所登記薄、干部上崗登記薄、事故記錄薄、交接班記錄薄。無人值班的變電峒室內應有:供電系統圖、巡回檢查記錄薄、事故記錄薄。供電系統圖必須與實際相符,圖上應注明電動機、變壓器、配電裝置、信號裝置的規格型號,電纜截面長度,過流保護整定值和被保護干線和支線最遠點兩相短路電流值。硐室內的設備,必須分別編號,并有標志牌,在牌上注明用途、保護整定值和包機人。

18、井下高壓電動機、動力變壓器的高壓控制設備,應具有短路、過負荷、接地和欠壓釋放保護。低壓饋電線上,應裝設短路、過負荷和檢漏保護裝置。

19、變電所內必須清潔衛生,要有足夠的照明,設備擺放整齊,四線吊掛分開,接地線符合規定。

20、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解釋權屬礦務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原某市煤局機(81)280號文件中的《機電硐室管理規定》廢止。

篇3:通風隊避難硐室安全生產責任制(新)

1、硐室司機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2、嚴格執行巡檢制度、交接班制度和要害場所管理制度,并及時填寫各種記錄。

3、嚴格執行設備日試驗制度,發現隱患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

4、作業時,嚴格按“三程”的有關規定執行。

5、停送電時,必須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

6、必須執行2小時匯報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7、做好硐室內設備的維護和日常保養工作。

8、文明禮貌,室內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