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煤礦永久避難硐室故障處理期間安全技術措施
永久避難硐室是我礦建成的第一個避難硐室,服務于我礦北三采區,為保證避難硐室設備、設施在發生故障時的可靠使用,特編寫該措施。
避難硐室值班人員或者其它管理、維護人員在發現設備設施發生故障時,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匯報。由礦監控中心負責協調及時組織人員對故障進行處理。在相關故障處理期間,相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以下措施執行。
一、壓縮氧氣供氧裝置故障處理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
壓縮氧氣供氧裝置是利用儲存在鋼瓶中的醫用壓縮氧氣,通過供氧控制裝置為避險人員輸出規定數值的氧氣。在鋼瓶硐室內放置的o2鋼瓶出口經高壓管路并聯后集中至減壓器,減壓器將來自于氧氣瓶中的壓縮氧氣壓力進行減壓并輸出穩定的壓力至可調節浮子流量計。浮子流量計的氧氣輸出量根據避險人員數量進行手動調節,在*狀態下每人的氧氣消耗量大約為0.5l/min。由于減壓器輸出穩定的壓力,因此在浮子流量計調節值一定時,通過浮子流量計的氧氣輸出量不會隨著氧氣瓶中的壓力變化而變化。避難硐室配備4套壓縮氧氣供氧裝置,可最大提供滿足100人生存96小時呼吸需要的氧氣。
壓縮氧氣供氧裝置出現的故障可分為可縮短時間繼續使用和不可使用兩種情況。
如果該裝置發生的故障為高壓管路連接漏氣、高壓表故障、低壓表故障等可以正常使用或者可以縮短時間繼續使用的故障,檢查壓風系統供氧裝置,確保其可正常運行使用。如果在壓縮氧氣供氧系統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應當首先選擇使用壓風系統供氧裝置供氧;如果壓風系統供氧裝置由于外部管路斷開不可使用,可以按照操作說明繼續使用壓縮氧氣供氧裝置。
如果該裝置發生的故障為減壓器、浮子流量計等故障時,該裝置無法正常使用,此時應當檢查壓風系統供氧裝置,確保其可正常運行使用并且出現故障的裝置應當有明確的標識標明該裝置有故障。在壓縮氧氣供氧系統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應當首先選擇使用壓風系統供氧裝置供氧。如果壓風系統供氧裝置由于外部管路斷開不可使用,避難人員又無法迅速離開避難硐室逃生,此時應當利用氧氣瓶內儲存的氧氣最大限度的尋求最大避難時間:1、在一套壓縮氧氣供氧裝置故障另一套完好的情況下,根據避難人數使用完好的一套進行供氧;如果人數過多采用第2條的方法進行補充調節生存硐室內的氧氣濃度;如果完好設備鋼瓶內氧氣使用完畢仍然未等到救援或者兩套裝置都發生故障不能使用,則繼續執行第2條。2、利用硐室內配備的工具箱內的工具截斷高壓管路,手動調節氧氣鋼瓶的閥門的開關大小,不經過減壓閥直接釋放氧氣,利用生存硐室內懸掛的氧氣傳感器,控制生存硐室內的氧氣濃度在18.5%—23%之間,以尋求最大避難時間,為外部的營救爭取時間。使用第2條手動調節氧氣瓶的方法會產生較大噪音并且無法精確控制氧氣釋放速度,會減少避難硐室的額定防護時間,在氧氣瓶無法繼續供氧時避難人員應當立即撤出避難硐室尋求其它方式避難。
二、壓風系統供氧裝置故障處理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
壓風系統供氧裝置利用地面壓縮空氣,通過φ159mm管路接入礦井壓風系統作為氣源,經過閥門后進入生存室內設置的水、灰塵、油的三級過濾,經過預先設置的減壓器、浮子流量計、管路進入氣體輸出端。為硐室內避險人員提供符合正常生存環境要求的空氣質量。
永久避難硐室內配備了四套壓風系統供氧裝置,每套裝置的供風量已經預設好,使用時只需要打開供風閥門既可。壓風系統供氧裝置在使用時開啟的數量可按照以下表格內數據執行:
避難人數/人壓風系統供氧裝置開啟數量/套1—25126—50250—75376—1004
壓風系統供氧裝置發生故障并在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應當根據避難人數開啟相對應的數量的裝置。
壓風系統供氧裝置故障主要包括礦井壓風系統管路斷開、三級過濾失效、壓力表故障、減壓器故障、浮子流量計故障、消音器故障等。出現故障的裝置應當有明確的標識標明。
如果壓風系統供氧裝置發生的故障為壓力表故障、浮子流量計故障等對供風影響不大的故障,在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應當將閥門打開到最大繼續使用(供風量已經按照最大避難人數預設)。
在壓風系統供氧裝置部分發生故障,而避難人員又非常多,不能提夠充足空氣時,可以適當開啟壓縮氧氣供氧系統,利用硐室內的氧氣傳感器判斷控制壓縮氧氣供氧系統的供氧量。
如果壓風系統供氧裝置發生的故障為壓風系統管路斷開、減壓器故障等故障時,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應當選擇使用壓縮氧氣供氧。壓縮氧氣使用完畢后避難人員應當立即撤出避難硐室尋求其它方式避難。
如果壓風系統供氧裝置發生的故障為三級過濾失效、消音器故障等故障時,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應當首先選擇壓縮氧氣供氧。壓縮氧氣使用完畢后如果仍然需要繼續避難,可以選擇按照操作提示打開壓風系統供氧裝置供氧以延長避難人員的生存時間,但此時空氣質量較差、會產生大的噪音,對避難人員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三、過濾降溫除濕系統故障處理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
過濾降溫除濕系統是對由于避險人員在密閉的硐室中長時間進行呼吸所產生的co2及避險人員由硐室外帶入的co氣體通過co2和co吸收劑進行過濾,對由于人體溫度通過皮膚進行散熱及來自于外部空間的熱源傳入而形成的溫升及對由于人體自身呼出飽和濕度的氣體及人體自身汗液蒸發的濕度進行控制和調節。
避難硐室內配備了8個過濾降溫除濕裝置,由于該設備是使用co2作為動力和制冷的,因此如果出現故障的裝置應當有明確的標識標明在故障處理期間禁止使用。在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避難人員避難時隨著過濾降溫除濕裝置故障的數量增多,避難時間相對降低,當該裝置不能繼續過濾降溫除濕時(通過硐室內監測傳感器判斷),避難人員應當撤出避難硐室尋求其它方式避難。
四、氣幕洗氣系統故障處理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
由于避險人員在開啟避難硐室防護密閉門過程中會帶入co等有毒有害氣體及煙塵,極易造成對避險人員的二次傷害。
氣幕洗氣系統主要功能是將壓風管路(壓縮空氣鋼瓶中)的壓縮空氣通過噴氣氣幕釋放大量的氣流將有毒有害氣體驅之門外,盡量避免有毒有害氣體隨著避險人員的進入而帶入避難硐室內。
正常情況下,氣幕洗氣系統由壓風系統供風;若壓風系統遭到破壞,則打開壓縮空氣鋼瓶閥門,由儲存在硐室中的壓縮空氣鋼瓶供風。
壓風系統中的壓縮空氣經過渡艙開關至噴氣氣幕,若壓風系統遭到破壞,則打開壓縮空氣鋼瓶,壓縮空氣鋼瓶中的壓縮空氣通過減壓器,空氣經過渡艙開關至噴氣氣幕,空氣由氣幕向外噴出。
除壓風系統遭破壞外,可能發生的減壓器、單向閥、壓力表等故障,打開開關后故障不影響正常供風洗氣,在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可以按照說明正常使用;故障導致空氣鋼瓶不能正常供風,則氣幕洗氣系統不能使用。氣幕洗氣裝置在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避難人員可強行進去避難硐室,并將過濾降溫除濕裝置打開至最大,利用其過濾隨著避難人員進入避難硐室的有毒有害氣體。此時人員進入的時間間隔應當適當增大為20分鐘。
五、環境監測裝置設備及附屬設備故障處理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
緊急避險設施環境監測裝置可用于采集和顯示硐室內、外災害氣體濃度,如co、co2、ch4、o2、溫度以及硐室內部壓力等,供硐室內避難人員掌握和判別災害環境,并根據硐室內配套救生設備及時采取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逃生人員的安全。
環境監測裝置由隔爆兼本質安全型多路電源箱、通信電纜及永久避難硐室內外的ch4傳感器、co傳感器、co2傳感器、o2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濕度計等組成。
目前礦井正在使用kjf2000n型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實現了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對避難硐室內外ch4、co等環境參數進行實時監測。
當發生災害事故時,為準確掌握避險人員進出避難硐室的情況,設計在避難硐室兩門口附近分別安設一臺人員定位基站及兩臺定位器,與礦井kj133人員定位系統相連。
根據規定,每7天對各傳感器進行標校,以確保傳感器的準確性。在管理人員或值班人員發現環境監測系統不正常時,及時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值班人員必須安排監測工在發現問題2個班次內把問題處理好。在設備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如果一個或者部分探頭故障,可以利用避難人員隨身攜帶的便攜儀代替使用;或者借助輔助硐室內的傳感器讀數估計生存硐室內的氣體參數。
由于監測分站設在避難硐室內且擁有備用電源,因此在外部線路中斷的情況下,避難人員仍然可以依靠各傳感器確定避難硐室內的氣體參數,只是此時各參數無法上傳到地面。
六、避難硐室供電系統故障處理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
避難硐室供電系統(含照明)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避難硐室日常供電、日常照明、監測監控設備供電;并在遇險避難時,提供應急供電和照明(不小于96h)。
避難硐室供電系統(含照明)主要由礦用隔爆型真空電磁起動器、照明信號綜合保護裝置、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led照明燈、kjfy-1隔爆兼本質安全型多路電源箱、熒光棒等組成。其中礦用隔爆型真空電磁起動器,輸入為ac660v,輸出為660v,相當于動力總開關,必要時可以通過真空電磁起動器的控制,通斷電,對設備進行保護(短路、過載、漏電閉鎖)和維修;照明信號綜合保護裝置,輸入為ac660v,輸出為127v,相當于ac127v的供電開關,并對ac127v線路進行漏電保護、短路保護、過載保護、信號保護;kjfy-1隔爆兼本質安全型多路電源箱,日常為監測系統分站和傳感器提供電源,應急時為監測系統分站、傳感器提供后備電源(不小于96h);礦用隔爆兼本質安全型led照明燈,為led冷光源大功率發光元件作為光源,能夠為避難硐室提供高效、低功耗、高壽命、安全的日常照明;熒光棒,能夠為避難硐室提供安全、可靠的應急照明。
機電設備設施由機電科負責管理,定期進行檢測試驗。在發生故障時機電科應當立即組織人員對設備設施進行維修,在發現事故起2個班次內維修完畢。在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如果外部電源不能使用,可取出儲物柜中存放的礦燈用于照明。
七、通訊系統故障處理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
永久避難硐室內布置有礦用本質安全型電話機,方便硐室內避險人員和值班、工作人員使用。設一部直通調度室的調度電話,并在硐室內部安裝一部礦用本安電話機與地面程控交換機相連,接入煤礦現有的電話網,實現避難硐室與調度室或救災指揮部之間的通訊。
避難硐室內設置有兩套可供與地面取得聯系的通訊系統,同時設置了一臺無線小靈通基站器,由監控中心負責定期維護,確保通訊暢通。通訊設備發生故障時由監控中心負責及時維修,在故障處理期間要再有故障的設備上懸掛明顯的提示標志并在24小時內恢復正常通訊。在故障處理期間發生事故時,避難人員可選擇能進行通訊的系統進行與地面調度室取得聯系。如果兩套系統都無法正常通訊,說明避難硐室外部通訊用信號線已經被破壞,避難人員可使用小靈通通過無線信號與調度室取得聯系,要樹立堅定地信念,相信一定會有救援人員到達。
八、其它輔助設施故障處理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給避難人員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保證避難人員健康安全,在避難硐室內設置座椅、擔架、急救包、食品、飲水、工具箱、指示標志牌、衛生間等輔助設施。這些輔助設施或物品發生故障時要做到及時維修更換,急救包、食品、飲水等要在有效期限規定范圍內及時更換。
避難硐室內的所有設備設施日常管理要按照《**煤礦永久避難硐室管理辦法》及各設施設備操作使用說明管理使用,其它問題參考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集團下發的相關文件執行。
篇2:監測監控系統故障處理期間安全措施要求
監測監控故障處理措施
故障處置負責人:值班領導具體處置人員:監控值班員
一、傳感器斷線不能上傳數據,并造成故障閉鎖。
故障處置程序:
1、監控值班員發現傳感器斷線,或接到現場施工人員匯報傳感器斷線后,要立即向值班領導匯報。
2、根據領導指示檢查監控主機設置是否正確,且是否將控制范圍內電源切斷。
3、聯系施工現場班組長或電工,檢查傳感器航空插頭線,并重接。如恢復故障處置完畢。
4、上述過程不能恢復,監控維修值班員要帶好備件及搶修工具及時趕赴現場,到達現場后,監控維修值班員由施工隊組電工配合,從分站到傳感器各接點一一排查,直至更換傳感器或更換分站接口。
4、故障處置完畢后,監控維修值班員在現場電話聯系監控值班員確認數據上傳是否正常。監控系統正常運行后方可上井。
二、分站斷線不能上傳數據。
故障處置程序:
1、監控值班員發現一分站所有傳感器斷線不能上傳數據時,要立即向值班領導匯報。
2、根據領導指示檢查監控主機設置是否正確,且是否將控制范圍內電源切斷,監控主機與該分站的網絡通訊是否正常。a、如該分站的網絡節點與監控主機通訊不正常,到環網交換機處更換分站網絡節點,由監控值班員重新設置。b、如該分站的網絡節點與監控主機通訊正常,立即下井檢查,分站電源供電是否正常、環網交換機與分站的連接線是否短路或斷路,直至故障處置完畢。
3、故障處置完畢后,監控維修值班員在現場電話聯系監控值班員確認數據上傳是否正常。監控系統正常運行后方可上井。
四、監控主機故障,不能實時監控。
故障處置程序:
1、監控值班員發現監控主機不能運行時,要立即向值班領導匯報。
2、根據領導指示立即將監測監控系統切換到備機運行。
3、故障處置完畢后,監控維修值班員要確認監測監控系統運行是否正常。監控系統正常運行后方可離開
篇3:煤礦安全監控系統故障處理期間安全措施
1監控主機故障處理安全技術措施:
(1)當監控主機發生故障時,監測監控值班員立即通知服務器維護人員切換致備機,且備機能正常運行,服務器維護人員應及時修復主機,并能夠正常切換致主機運行。如無法修復時,或有其它排除不了的故障時,必須及時聯系廠家技術人員進行處理。
(2)未經允許值班人員或其他人員不得對服務器進行任何操作,保證監測監控系統的安全性。
(3)一臺服務器無法恢復正常,單機運行期間,必須制定專門的技術措施,同時上報安監局監測監控中心。
(4)在服務器未能正常運行時間段內,值班人員必須通知各區隊,各工作面及機電硐室值班員,使用好便攜瓦檢儀及測氧儀,co便攜儀加強檢查。
(5)通知瓦檢員巡回有關巷道加強檢查。
(6)等故障排除后主機投入使用后,方可解除警報,值班員同時做好記錄。
2監控井下分站故障處理安全技術措施
(1)當監控井下分站發生故障時,監測監控值班員必須立即通知值班隊長,值班隊長根據情況安排監測監控維護人員立即入井進行檢查處理。同時要向安監局監測監控中心匯報情況。
(2)入井處理故障的監測工必須攜帶瓦斯便攜儀、一氧化碳便攜儀和測氧儀,且要帶好必要的工具,監測工入井處理故障嚴禁單獨作業。井下故障處理后,要向值班人員匯報處理情況。
(3)在故障沒有處理好之前,該分站所監控地點工作人員正確使用好有關便攜及光學儀器臨時代替監控,進行實時監測。
(4)故障處理時間不得超過4h,如果故障在井下無法處理時,必須在8h內將分站更換完畢。
(5)入井工作人員注意作業環境,在保證個人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處理故障。
(6)待分站處理好恢復正常監控后,可取消臨時的便攜儀器設置的監測點,同時值班人員要做好記錄。
3監控傳感器故障處理安全技術措施
(1)當ch4、co等傳感器發生故障時,監測監控值班員必須立即通知值班隊長,值班隊長根據情況安排監測監控維護人員立即入井進行檢查處理。同時要向安監局監測監控中心匯報情況。。
(2)入井處理故障的監測工必須攜帶瓦斯便攜儀、一氧化碳便攜儀和測氧儀,且要帶好必要的工具,監測工入井處理故障嚴禁單獨作業。井下處理故障時,要和值班人員匯報處理情況。
(3)在故障沒有處理好之前,該分站所監控地點工作人員正確使用好有關便攜及光學儀器臨時代替監控,進行實時監測。
(4)傳感器故障處理時間不得超過4h,如果故障在井下無法處理時,必須在8h內將標校好的傳感器更換完畢。
(5)入井工作人員注意作業環境,在保證個人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處理故障。
(6)更換完畢的故障傳感器在實驗室校正、維修完好備用,同時做好記錄。
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