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制衣集團事故管理制度

制衣集團事故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9630

E制衣集團事故管理制度

1、基本概念

1.1、事故--------能量的失控,異常的釋放,對人體和財產造成傷害。

1.2、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定義: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即指職工在本崗位勞動或雖不在本崗位勞動,便由于企業的設備和設施不安全、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業發生的人身傷害(即輕傷、重傷、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2、事故分類:根據我制衣行業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可劃分為以下幾類:

2.1、生產(工藝、操作)事故:指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違反工藝規程、崗位作業或操作不當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損失的事故。

2.2、工傷事故:指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

2.3、設備事故:指設備、設施因非正常損壞,造成停機時間、產量損失或修復費用達到規定數額的事故。

2.4、質量事故:指產品質量達不到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的事故。

2.5、交通事故:指由于違反交通運輸(包括工廠內、外)規則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車輛損壞、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事故。

2.6、火災事故:指凡失支控制,并對財、物或人身造成損害的著火事故。

2.7、爆炸事故:指由于爆炸,如:鍋爐、危險化學品,造成財、物損失或人員傷亡的事故。

2.8、破壞事故:凡蓄意制造的事故。

3、事故管理分工:

3.1、事故管理實行歸口管理、綜合統計。各類事故的主管部門在管理上報事故的同時,應將事故情況抄送安全技術部門綜合統計。

3.2、發生事故后,企業各職能部門在各自分工業務范圍內,配合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分析。

3.3、各類有關安全生產事故,分別由各主管職能部門負責調查、分析、統計、報告,及時向企業領導匯報。并將有關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分析、報告抄送安全管理部門,以便綜合統計、分析、總給全企業的安全情況。

3.4、生產(工藝)事故由生產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并上報。

3.5、設備、設施事故由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管理上報。

3.6、質量事故由質量管理部門管理并上報,其中產品質量事故由質量檢驗部門負責管理。

3.7、火災、爆炸事故由安全技術部門負責管理并逐級上報(包括公安消防、安監局等)。

4、事故報告程序

4.1、發生事故后,事故當事人或最先發現者,應立即采取果斷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以最快捷的方法向主管領導和安全管理部門報告,爾后根據事故性質逐級向上級領導主管部門匯報及企業主要負責人。

4.2、事故單位對輕傷、場內交通、設備等其它一般以下事故,應盡快進行廠內自行處理,以上傷亡事故和其它重大事故,必須立即報告E集團領導、工作事故指揮中心。

4.3、對各類重大事故,集團公司主管部門要立即將事故概況(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原因傷亡及經濟損失情況等)用快捷方法在2小時內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有關部門報告。

4.4、發生重大事故的單位應寫出事故報告書,并在事后七天內報送地主政府有關部門和安全監督部門。

4.5、對于重大責任事故,必須按有關規定上報/

4.6、凡因負傷者,從發生事故受傷之日起,若傷情發生變化,由輕傷轉為重傷或由重傷轉為死亡,時間一個以內的則按重傷、死亡事故上報,時間超出一個月(含一個月)以上的則不再按重傷、死亡事故上報。

篇2:港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處置安全生產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安全生產法》,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發布,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4)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

第八條應急預案的演練與實施。各級人民政府應根據轄區內安全生產工作重點領域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高危行業、人員密集場所等生產經營單位,每年應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各自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演練工作。

一旦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或其他突發事件,應按照“分級、屬地”的原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規范、迅速、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損失。

篇3:事故案例學習管理制度

1.隊部統一管理和掌握員工的案例學習,每月學習3次,每旬一次。學習內容和時間由隊內指定安排。

2.隊內由技術員負責制定學習計劃。

3.以班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副隊長和班長負責組織。

4.群安員負責記錄,記錄在本班的班組安全活動記錄上。

5.案例學習以觀看事故案例電影、案例文件、員工親身講述為主。

6.員工認真學習案例,每次學習完事故案例,留出員工分析討論的時間,每位員工針對本工作崗位認真吸取教訓,并認真記錄,尤其是安全,要提出預防改進措施。

7.學習完后,員工要在班組安全活動記錄本上簽名。

8.對于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班組,將扣班組考核分數,對責任人罰款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