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受限空間作業管理辦法

受限空間作業管理辦法

2024-07-09 閱讀 6381

受限空間作業的作業環境復雜,危險有害因素多,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后果;作業人員遇險時施救難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當,又容易造成傷亡擴大。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統計,20**年到2009年8月,我國在受限空間中作業因中毒、窒息導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總數為668起,死亡人數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保證員工安全健康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正常進行。下面我們結合《化學品生產單位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規范》(AQ3028-2008)及國家安監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工商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廳管四〔2009〕125號)要求,談談我們在加強受限空間作業管理上的一點點體會。

一、什么叫受限空間作業

受限空間是指生產單位的各種設備內部(塔、釜、槽、罐、爐膛、鍋筒、管道、容器等)和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

換言之,一切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和場所都叫受限空間(作業受到限制的空間),在受限空間的作業都稱為受限空間作業。

二、受限空間作業危險性分析

有些受限空間可能產生或存在硫化氫、一氧化碳和其它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并存在缺氧危險,在其中進行作業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發生中毒、窒息、火災、爆炸等事故,另外大部分受限空間作業面狹窄、作業環境復雜,還容易發生觸電、機械損傷等事故。具體歸納可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作業環境情況復雜

1、受限空間狹小,通風不暢,不利于氣體擴散;

2、設備內危險化學品未處理干凈或與設備相連的管道未進行有效隔離(必須拆卸一段管道或打盲板),都會造成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氣體超標,引發中毒或火災爆炸事故;

3、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或因生化反應(污水處理設施)等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容易積聚,一段時間后,會形成較高濃度的有毒有害氣體;

4、有些有毒有害氣體是無味的,易使作業人員放松警惕,引發中毒、窒息事故;

5、有些毒氣體濃度高時對神經有麻痹作用(例如硫化氫),反而不能被嗅到;

6、受限空間照明、通信不暢,給正常作業和應急救援帶來困難;

7、設備內攪拌設備電源若沒有有效切斷并掛牌,攪拌意外啟動,造成作業人員傷亡;

8、作業使用電器漏電,作業使用的機械,都會給受限空間作業人員帶來潛在的危險。

(二)危險性大,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嚴重后果

1、作業人員中毒、窒息發生在瞬間,有的有毒氣體中毒后數分鐘、甚至數秒鐘就會致人死亡。

2、攪拌意外啟動,造成設備內作業人員死亡。

(三)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傷亡擴大

1、一家知名跨國化工公司曾做過統計,受限空間作業事故中死亡人員有50%是救援人員,因為施救不當造成傷亡擴大。我們集團公司內部也發生過因盲目施救造成傷亡擴大的事件。

2、部分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由于安全意識差、安全知識不足,沒有嚴格執行受限空間安全作業制度,安全措施和監護措施不到位、不落實,實施受限空間作業前未做危害辨識,未制訂有針對性的應急處置預案,缺少必要的安全設施和應急救援器材、裝備,或是雖然制訂了應急預案但未進行培訓和演練,作業和監護人員缺乏基本的應急常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導致事故狀態下不能實施科學有效救援,使傷亡進一步擴大。

三、受限空間作業風險控制措施

受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作業,具體如下:

(一)落實各類人員的安全職責

1、作業負責人的職責

⑴對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負全面責任。

⑵在受限空間作業環境、作業方案和防護設施及用品達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

⑶在受限空間及其附近發生異常情況時,應停止作業。

⑷檢查、確認應急準備情況,核實內外聯絡及呼叫方法。

⑸對未經允許試圖進入或已經進入受限空間者進行勸阻或責令退出。

2、監護人員的職責

⑴對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負有監督和保護的職責。

⑵了解可能面臨的危害,對作業人員出現的異常行為能夠及時警覺并做出判斷。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和交流,觀察作業人員的狀況。

⑶當發現異常時,立即向作業人員發出撤離警報,并幫助作業人員從受限空間逃生,同時立即呼叫緊急救援。

⑷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

3、作業人員的職責

⑴負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入受限空間實施作業任務。作業前應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時間、要求,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⑵確認安全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⑶遵守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

⑷應與監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

⑸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如發現作業監護人員不履行職責時,應停止作業并撤出受限空間。

⑹在作業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或感到不適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

4、審批人員的職責

⑴審查《作業證》的辦理是否符合要求。

⑵到現場了解受限空間內外情況。

⑶督促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二)作業前必須認真進行危害辨識

1、是否存在可燃氣體、液體或可燃固體的粉塵發生火災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2、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氣體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中毒或窒息的危險;

3、是否存在因極端的溫度、濕滑的作業面、墜落、尖銳鋒利的物體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4、是否存在腐蝕性化學品、帶電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等等。

(三)進行有效的安全隔絕

1、受限空間與其他系統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應采取有效隔離措施。

2、管道安全隔絕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閉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3、與受限空間相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孔、洞應進行嚴密地封堵。

4、受限空間帶有攪拌器等用電設備時,應在停機后切斷電源(最好的做法是安排電工停電并拆除電源線),上鎖并加掛警示牌。

(四)嚴格清洗或置換

1、受限空間作業前,應根據受限空間盛裝(過)的物料的特性,對受限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并達到下列要求:

⑴氧含量一般為18%~21%,在富氧環境下不得大于23.5%。

⑵有毒氣體(物質)濃度應符合GBZ2的規定。

⑶可燃氣體濃度: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5%(體積百分數);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2%(體積百分數)。

(五)采取有效通風

應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間空氣良好流通。

1、打開人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等與大氣相通的設施進行自然通風。

2、必要時,可采取強制通風。

3、采用管道送風時,送風前應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

4、禁止向受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

(六)作業前、作業中嚴密監測

1、作業前30min內,應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

2、分析儀器應在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3、采樣點應有代表性,容積較大的受限空間,應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樣。

4、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h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作業中斷超過30min應重新進行監測分析,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經對現場處理,并取樣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復作業。

5、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做連續分析,并采取強制通風措施。

(七)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受限空間經清洗或置換不能達到的要求而又非進不可時(如設備內扒渣),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方可作業。

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必要時作業人員應拴帶救生繩。

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

3、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介質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戴好防酸堿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護品。

4、在產生噪聲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護具。

(八)保證照明及用電安全

1、受限空間照明電壓應小于等于36V,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電壓應小于等于12V。

2、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作業或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配備漏電保護器。在潮濕容器中,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

3、臨時用電應辦理用電手續。

(九)做好監護

1、受限空間作業,在受限空間外應設有專人監護。

2、進入受限空間前,監護人應會同作業人員檢查安全措施,統一聯系信號。

3、在風險較大的受限空間作業,應增設監護人員,并隨時保持與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聯絡。

4、監護人員不得脫離崗位,并應掌握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人數和身份,對人員和工器具進行清點。

(十)制訂應急預案(措施)

1、在實施受限空間作業前,相關人員應在危險辨識、風險評價的基礎上,在作業之前針對本次作業制訂嚴密的、有針對性的應急救援計劃,明確緊急情況下作業人員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當造成事故擴大。

2、現場作業人員、管理人員等都要熟知預案內容和救護設施使用方法。要加強應急預案的演練,使作業人員提高自救、互救及應急處置的能力。

(十一)其它安全要求

1、在受限空間作業時應在受限空間外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2、受限空間出入口應保持暢通。

3、多工種、多層交叉作業應采取互相之間避免傷害的措施。

4、作業人員不得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中不得拋擲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受限空間外應備有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用品。

6、嚴禁作業人員在有毒、窒息環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7、難度大、勞動強度大、時間長的受限空間作業應采取輪換作業。

8、在受限空間進行高處作業應按AQ3026-2008《化學品生產單位高處作業安全規范》的規定進行,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臺。

9、在受限空間進行動火作業應按AQ3022-2008《化學品生產單位動火作業安全規范》的規定進行。

10、作業前后應清點作業人員和作業工器具。作業人員離開受限空間作業點時,應將作業工器具帶出。

11、作業結束后,由受限空間所在單位和作業單位共同檢查受限空間內外,確認無問題后方可封閉受限空間。

四、結束語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作業環境復雜,不確定的危險因素多,一旦遇險,施救困難,容易發生群死群傷事故,我們要不斷完善受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加強宣傳教育,嚴格執行有關安全作業標準,切實采取措施,努力避免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發生事故,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

為確保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項目部研究決定制定以下制度:

1、進入受限或探入密閉、半密閉設施及場所的施工作業必須提前在項目部HSE辦公室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許可證》當日有效,作業中斷4小時以上時,需要重新辦理;作業監護人和作業負責人要隨身攜帶《許可證》。

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涉及動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作業時,必須提前在項目部HSE辦公室辦理相應的作業許可證。

3、進入罐、容器內必須設立排風扇以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進入密閉容器(爐、塔、釜、罐等)作業前必須提前三天打開所有閥門、人孔板、盲板,作業前班組安全負責人員必須對安全措施進行確認,沒有必要的安全措施不得擅自作業,并由施工作業負責人應向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交底,并指派作業監護人。監護人必須清楚各自的職責,具備出現意外時的應急處理能力,作業時監護人不得離開。

4、作業前后,監護人應點清出入受限空間作業人數和工具數量,發現異常,應及時停止作業,并立即采取應急措施。

5、受限空間進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礙人員進出的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便于人員出入和疏散。

6、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期間,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設備相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工作及活動。

7、進入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設備,必須停機、切斷電源、辦理停電手續后,并在開關上掛“有人檢修、禁止合閘”標示牌,必要時設專人監護。

8、進入金屬容器(爐、塔、釜、罐等)、特別潮濕受限空間、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內時,作業照明電壓不大于12V;當需使用電動工具或照明電壓大于12V時,應按照規定安裝人身漏電保護裝置,變壓器、接線箱(板)不得放入易燃易爆受限空間、金屬設備或潮濕空間內部;作業環境原來盛裝爆炸性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則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燈。

9、進入存有殘渣、填料、吸附劑、催化劑、活性炭等有毒有害介質的受限空間作業時,必須對氧含量、可燃氣、有毒有害介質進行一次分析,必要時設置風扇,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

以上作業制度各作業班組施工負責人和安全負責人必須認真遵守,項目部HSE管理人員檢查發現有違反此制度作業的,將安神華寧煤三違處罰標準進行處罰。

此制度即日起生效。

篇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范圍為進一步加強對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缺氧、中毒窒息等事故,特制訂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在本公司內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和人員?!?5⊥職責2.1安全處是本制度的制定單位,負責本制度的修改、督察。2.2其他相關單位是本制度的協助單位,負責本制度的執行。2.3作業相關人員必須對整個作業過程負責。3定義3.1受限空間:公司內各類塔、槽、罐、爐膛、鍋爐、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閉、半封閉場所。3.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進入或探入受限空間進行的作業。4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4.1受限空間作業實施作業票管理,作業前應辦理《進入受限空間安全作業票》(以下簡稱《作業票》)。4.2安全隔絕4.2.1受限空間與其他系統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應采取有效隔離措施。4.2.2管道安全隔絕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閉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4.2.3與受限空間相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孔、洞應進行嚴密地封堵。4.2.4受限空間帶有攪拌器等用電設備時,應在停機后切斷電源,上鎖并加掛警示牌。4.3清洗或置換受限空間作業前,應根據受限空間盛裝(過)的物料的特性,對受限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并達到下列要求:4.3.1氧含量一般為18%~21%,在富氧環境下不得大于23.5%。4.3.2有毒氣體(物質)濃度應符合GBZ2的規定。4.3.3可燃氣體濃度: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5%(體積百分數,下同);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2%。4.4通風應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間空氣良好流通。4.4.1打開人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等與大氣相通的設施進行自然通風。4.4.2必要時,可采取強制通風。4.4.3采用管道送風時,送風前應對管道內介質和風源進行分析確認。4.4.4禁止向受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4.5監測4.5.1作業前30分鐘內,作業單位應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4.5.2分析儀器應在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4.5.3采樣點應有代表性,容積較大的受限空間,應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樣。4.5.4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小時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作業中斷超過30分鐘應重新進行監測分析,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經對現場處理,并取樣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復作業。4.5.5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做連續分析,并采取強制通風措施。4.5.6采樣人員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間采樣時應采取4.6中規定的防護措施。4.6個體防護措施受限空間經清洗或置換不能達到4.3的要求時,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方可作業。4.6.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必要時作業人員應拴帶救生繩。4.6.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4.6.3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介質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穿戴好防酸堿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護品。4.6.4在產生噪聲的受限空間作業時,應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護具。4.7照明及用電安全4.7.1受限空間照明電壓應小于等于36V,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電壓應小于等于12V。4.7.2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作業或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配備漏電保護器。在潮濕容器中,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4.7.3臨時用電應辦理用電手續,按GB/T13869規定架設和拆除。4.8監護4.8.1受限空間作業,在受限空間外應設有專人監護。4.8.2進入受限空間前,監護人應會同作業人員檢查安全措施,統一聯系信號。4.8.3在風險較大的受限空間作業,應增設監護人員,并隨時保持與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聯絡。4.8.4監護人員不得脫離崗位,并應掌握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人數和身份,對人員和工器具進行清點。4.9其它安全要求4.9.1在受限空間作業時應在受限空間外設置安全警示標志。4.9.2受限空間出入口應保持暢通。4.9.3多工種、多層交叉作業應采取互相之間避免傷害的措施。4.9.4作業人員不得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中不得拋擲材料、工器具等物品。4.9.5受限空間外應備有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用品。4.9.6嚴禁作業人員在有毒、窒息環境下摘下防毒面具。4.9.7難度大、勞動強度大、時間長的受限空間作業應采取輪換作業。4.9.8在受限空間進行高處作業應按《高處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的規定進行,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臺。4.9.9在受限空間進行動火作業應按《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進行。4.9.10作業前后應清點作業人員和作業工器具。作業人員離開受限空間作業點時,應將作業工器具帶出。4.9.11作業結束后,由受限空間所在單位和作業單位共同檢查受限空間內外,確認無問題后方可封閉受限空間。5職責要求5.1作業負責人的職責5.1.1對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負全面責任。5.1.2在受限空間作業環境、作業方案和防護設施及用品達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5.1.3在受限空間及其附近發生異常情況時,應停止作業。5.1.4檢查、確認應急準備情況,核實內外聯絡及呼叫方法。5.1.5對未經允許試圖進入或已經進入受限空間者進行勸阻或責令退出。5.2監護人員的職責5.2.1對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負有監督和保護的職責。5.2.2了解可能面臨的危害,對作業人員出現的異常行為能夠及時警覺并做出判斷。與作業人員保持聯系和交流,觀察作業人員的狀況。5.2.3當發現異常時,立即向作業人員發出撤離警報,并幫助作業人員從受限空間逃生,同時立即呼叫緊急救援。5.2.4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知識。5.3作業人員的職責5.3.1負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入受限空間實施作業任務。作業前應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時間、要求,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5.3.2確認安全防護措施落實情況。5.3.3遵守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正確使用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體防護用品。5.3.4應與監護人員進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報警、撤離等雙向信息交流。5.3.5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如發現作業監護人員不履行職責時,應停止作業并撤出受限空間。5.3.6在作業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或感到不適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6《作業票》的管理6.1《作業票》由作業單位負責到安全處/分公司安全生產科辦理。6.2一處受限空間、同一作業內容辦理一張《作業票》,當受限空間工藝條件、作業環境條件改變時,應重新辦理《作業票》。6.3作業結束后,要立即將《作業票》交回安全處/分公司安全生產科,每丟失一份罰款作業單位50元?!蹲鳂I票》保存期限至少為1年。7考核7.1凡違反本制度相關規定的扣責任單位安全考核分10分或罰款50-500元。7.2情節嚴重的或造成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交由公司研究決定。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票編號:裝置/單元名稱設備名稱原有介質主要危險因素作業單位監護人作業內容作業人員作業時間年月?日時分至?年?月?日時分采樣分析數據采樣時間氧含量可燃氣體含量有毒氣體含量分析工簽名%%序號主要安全措施選項確認人1所有與受限空間有聯系的閥門、管線加符合規定要求的盲板隔離,列出盲板清單,并落實拆裝盲板責任人。2設備經過置換、吹掃、蒸煮。3設備打開通風孔進行自然通風,溫度適宜人員作業;必要時采取強制通風或佩戴空氣呼吸器,但設備內缺氧時,嚴禁用通氧氣的方法補氧。4相關設備進行處理,帶攪拌機的設備應切斷電源,掛“禁止合閘”標志牌,設專人監護。5盛裝過可燃有毒液體、氣體的受限空間,應分析可燃、有毒有害氣體含量。6檢查受限空間內部,具備作業條件,受限空間作業期間,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設備有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工作。在同一受限空間內不應進行交叉作業,如必要時,必須采取避免相互影響、傷害安全措施。7作業人員清楚受限空間內存在的其他危害因素,如內部附件、集渣坑等。8檢查受限空間進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礙人員進出的障礙物。9使用的所有電氣設備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漏電起跳電流不大于30毫安,并做到“一機一閘一保護”。10金屬容器和潮濕、工作場地狹窄的受限空間作業照明電壓不大于12V;嚴禁將接線箱(板)帶入容器內使用,在潮濕容器中,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11原盛裝過可燃液體、氣體等介質,有揮發可能性的,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于12V的自備直流電源的安全行燈;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嚴禁攜帶手機等非防爆通訊工具和其他非防爆器材。12作業監護措施:消防器材(?)、救生繩(?)、氣防設備(?)、安全三角架()。13發生有人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進行設備搶救,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好聯絡、監護工作。危害識別及其他補充安全措施:施工作業單位意見:簽名:車間(工段)意見:簽名:安全管理部門意見:簽名:廠領導審批意見:簽名:完工驗收驗收時間年月?日時分作業單位簽名:生產單位簽名:

篇3: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受限空間是指爐、塔、釜、罐、倉、槽車、管道、煙道、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等封閉、半封閉設施及場所內。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第二條進入受限空間涉及用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作業時,應辦理相應的作業許可證。

第三條受限空間的危害識別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針對作業內容,應對受限空間進行危害識別,制定相應的作業程序及安全措施。

2、將安全措施填入《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內。設施所屬單位應保存《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第四條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負責人,應持有施工任務單,到直屬企業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2、直屬企業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負責人,應對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進行確認后,簽發《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3、施工單位負責人應向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的交底,并指派作業監護人;直屬企業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與施工單位現場安全負責人對受限空間作業的全過程實施現場監督。

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完工后,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的完工驗收欄中,直屬企業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與施工單位現場安全負責人簽名。

第五條作業安全措施

1、直屬企業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與施工單位現場安全負責人對現場監護人和作業人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內容應包括所從事作業的安全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意外時的處理和救護方法等。

2、應制定安全應急預案,內容包括作業人員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現場應配備的救生設施和滅火器材等?,F場人員應熟知應急預案的內容。

3、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和監護人,不應進行任何作業。當受限空間狀態改變時,為防止人員誤入,在受限空間的入口處設置“危險!嚴禁入內”警告牌。

4、為保證設備內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采取強制通風方法,但嚴禁向內充氧氣。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5、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切實做好工藝處理,與其相連的管線、閥門應加盲板斷開。不應以關閉閥門代替安裝盲板,盲板處應掛牌標示。

6、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設備,應在停機后切斷電源,摘除保險或掛接地線,并在開關上掛“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時派專人監護。進入金屬容器(爐、塔、釜、罐等)和特別潮濕、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內作業照明電壓≤12V;當需使用電動工具或照明電壓>12V時,應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其接線箱(板)嚴禁帶入容器內使用。

7、當作業環境內存在爆炸性氣體,則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12V的防爆安全行燈,行燈變壓器不應放在容器內或容器上;作業人員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

8、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4h內,受限空間應處于作業所需的安全環境;在施工作業期間每隔4h對受限空間可能聚集有毒有害氣體的部位進行檢測,濃度不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的指標。

9、對盛裝過能產生自聚物的設備容器,作業前應進行工藝處理,采取蒸煮、置換等方法,并做聚合物加熱試驗。

10、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人員、工具、材料須進行登記。作業結束后,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交驗。

第六條監護人職責

1、作業監護人應熟悉工藝、作業程序,了解作業內容和危害因素。

2、確認現場處于安全環境狀態,檢查防護器具、急救器材是否齊全完好。

3、對作業過程實時監控,確保安全措施到位。

4、遇有緊急情況,有權終止作業,按應急預案進行處理。

第七條作業人員職責

1、持有經審批同意、有效的《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方可施工作業。

2、在作業前應充分了解作業的內容、地點(位號)、時間、要求,熟知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中的安全措施。

3、對《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上的安全防護措施應經落實確認和監護人同意后,方可進入設備容器內作業。

4、對違反本制度的強令作業,安全措施不落實的,作業監護人不在場等情況有權拒絕作業,并向上級報告。

5、應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禁止攜帶作業器具以外的物品進入設備容器內。如發現作業監護人不履行職責時,應立即停止作業。

6、在作業中如發現情況異?;蚋械讲贿m和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迅速撤離現場,嚴禁在有毒、窒息環境中摘下防護面罩。

第八條《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的管理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是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依據,不應涂改;如確需修改時,應經簽發人在修改內容處蓋章確認。如果《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中安全措施、氣體檢測、評估等欄目不夠時,應另加附頁。《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和附頁應妥善保管,保存期為1年。

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一式三聯,二級單位或基層單位留存第一聯,作業監護人持有第二聯,施工作業負責人持有第三聯。

3、《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中各欄目,應由相應責任人填寫,其他人不應代簽,作業人員、監護人姓名應與《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上的相符。

4、凡需要4h進行檢測1次的數據,應填寫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的“補充措施”一欄中。

5、《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的有效期為作業項目一個周期。當作業中斷4h以上時,再次作業前,應重新對環境條件和安全措施予以確認;當作業內容和環境條件變更時,需要重新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