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附一醫院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規定

附一醫院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11 閱讀 9850

第一醫院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的規定

醫療安全是醫患雙方共同的責任,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不僅充分體現了患者的權利,也詮釋了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診療過程中患者參與醫療安全有助于及時發現不良因素、可有效的避免醫療缺陷、保證醫療安全,增加醫療透明度,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為此,我院制定以下規定:

(一)實施任何診療活動前,醫務人員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取得患者或家屬的確認;其中特殊檢查(治療)、創傷性診治活動前需知情同意簽字確認,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實施操作等醫療行為的順利進行。

(二)引導患者在就診時應提供真實病情和真實信息,并向患者宣傳提供真實病情和有關信息對保障診療服務質量與安全的重要性。

(三)針對患者的疾病和診療信息,為患者和家屬提供相關的疾病和健康知識的教育,協助患方對診療方案的理解與選擇。

(四)主動邀請和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術、介入或有創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風險,并請患者參與手術部位的確認。

(五)需要使用設備或耗材的,為患者提供設備和材料的相關信息。讓患者對操作有所了解,以確認設備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惟一對應性,以及和相應費用的對應性。

(六)藥物治療時,告知患者用藥目的與可能的不良反應,鼓勵患者主動獲取安全用藥知識,充分體現患者的知情權,并邀請患者參與用藥時的查對。

(七)護士在進行護理和心理服務時,應告知患者護理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步驟、以及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療的重要性。

(八)對兒童、老年、孕婦、行動不便和殘疾患者,用語言提醒、攙扶、請人幫助和警示標識等辦法邀請患方主動參與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發生。

(九)定期向患者舉行醫療健康教育講座,宣傳參與醫療安全活動。

(十)醫院設立投訴科,建立投訴機制,向患方公開本院接待患者投訴的主管部門、投訴的方式及途徑。

篇2:住院精神病患者社區轉診制度

醫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社區轉診制度

為適應我市社區精神疾病防治康復工作的需要,我院決定建立精神患者社區轉診制度,具體要求如下。

一、轉診患者范圍:《浙江省社區精神病人管治范圍》所要求管治的各類精神疾病患者。

二、于患者出院前征求患者及家屬意見,由患者及家屬決定是否轉診社區。

三、對愿意轉診社區的患者,由經治醫生認真填寫《精神疾病患者社區聯系卡》。

四、《精神疾病患者社區聯系卡》正頁交患者和家屬帶回,交所在社區精防機構,由社區精防機構對患者進行隨訪。

五、《精神疾病患者社區聯系卡》存根聯附在出院病歷中,由病案室統一收集并登記。

篇3:某醫院危重患者質量關鍵過程流程

醫院危重患者質量關鍵過程流程

一、危重患者入院時,護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膚、粘膜、口腔、肢體等情況,備好搶救儀器和物品。

二、正確安置患者,對躁動、意識不清患者正確使用約束帶并加用床擋。

三、護士長協調、安排人力,必要時安排特護小組。

四、開放靜脈通路2~3條,應用套管針,保持靜脈通路通暢。

五、持續氧氣吸入,保持氣道通暢,患者行機械通氣時,護士應密切注意臨床觀察指標。

六、遵醫囑予以患者多參數監護,48~72h更換心電監護電極片一次,防止皮膚損傷,根據病情設置報警、監護參數界值。

七、監測患者意識、面色、皮膚、末梢有無紫紺等。

八、根據病情及時留置尿管、胃管、觀察引流物色、量、性質。

九、護士嚴格執行各種操作,用藥注意三查七對一注意,杜絕差錯發生。

十、護士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時準確記錄護理記錄,特護患者至少每1h記錄一次,如有明顯變化隨時記錄。

十一、詳細準確記錄出入量,按要求每8h小結,24h總結。

十二、及時準確采集各種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標本并及時送檢。

十三、護士應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與患者交流、溝通,使之配合治療。對喪失評議能力但意識清楚患者,如氣管切開或行氣管插管者,護士應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

十四、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療觀察要點,及時、準確地記錄在護理記錄上,并用書面、床頭兩種形式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