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三甲醫(yī)院放射科患者檢查須知

某三甲醫(yī)院放射科患者檢查須知

2024-07-11 閱讀 7652

三甲醫(yī)院放射科患者檢查須知

一、常規(guī)*線檢查應注意的事項

進行*線檢查前,受檢者應做好以下準備:

(一)盡量除去可能影響檢查的衣服、飾物、敷料,主要是金屬物品、加強塑料、中藥涂膏、較厚的羊毛和化纖織物等。

(二)配合醫(yī)生盡量擺好適合檢查規(guī)定的體位,以獲得最佳圖像。

(三)按照醫(yī)生吩咐進行吸氣、屏氣訓練及其他準備(如腸道)。

(四)盡量向醫(yī)生說清楚病情,以增加檢查的目的性,減少重復檢查的次數(shù)。

(五)*射線機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放射室門上的警告指示燈會亮,此時候診者一律在防護門外等候,不要在檢查室內等候拍片。

二、消化道檢查應注意的事項

(一)消化道穿孔的患者,不要進行采用鋇劑作為造影劑的消化道造影檢查。

(二)身體過于虛弱,無法站立、無法在檢查床上移動、無法耐受灌腸的患者,不建議進行消化道造影檢查。老年患者最好有家屬陪伴。

(三)消化道造影檢查需要事先進行一些準備工作,上消化道造影、全消化道造影需空腹。鋇灌腸檢查需提前預約,并按照預約時醫(yī)師提供的預約單進行腸道準備(硫酸鎂、開塞露等藥品請到臨床醫(yī)師處開具處方取藥)。

(四)前來進行消化道造影檢查的患者,檢查前,請配合檢查醫(yī)師除去攝片部位周圍影響觀察及操作的衣物、飾品、皮帶,取出上衣口袋內的金屬物品,盡量不要穿著帶有金屬片、膠印的衣物;進行鋇灌腸造影檢查時,需除去罩褲。為了縮短檢查時間,方便在檢查床上活動,前來檢查時請盡量穿著寬松、輕便、易穿脫、不怕污染的衣物。檢查過程中,請按照檢查醫(yī)師的指示服用造影劑、屏氣及在檢查床上移動。

(五)全消化道造影需要多次進入檢查室內進行攝片,每次攝片結束后,請繼續(xù)在附近等候下次攝片,待檢查醫(yī)師告知檢查結束時,方可離開。

(六)鋇灌腸檢查時,可能因患者自身條件原因,出現(xiàn)鋇劑漏出、鋇劑通過不暢、氣體灌注不足等現(xiàn)象,影響檢查及診斷,甚至導致檢查失敗。此種情況下,檢查醫(yī)師會向患者說明情況,如無法完成檢查,請患者與臨床醫(yī)師溝通,改換其他檢查方法。

三、乳腺*線攝影(鉬靶)檢查的適應癥

(一)年齡在25歲以下的女性一般不作乳腺*線攝影,35歲以上女性,無論臨床懷疑良性或惡性病變,都需進行乳腺*線攝影檢查;25―35歲女性.臨床懷疑惡性病變者,需進行乳腺*線攝影檢查。

(二)正常人群普查:35歲以上婦女每年除進行臨床乳腺健康體檢外,還應拍攝雙乳頭尾位和內外斜位乳腺*線攝影一次。體檢時選擇相對固定的醫(yī)院、固定的機器設備對連續(xù)觀察病變非常有意義。尤其是對高危人群的普查。

(三)一側乳腺癌手術后,對側乳腺通常每年進行一次乳腺*線攝影檢查。保乳術后的患乳可以選用乳腺*線攝影。

(四)立體定位穿刺或放置定位金屬鉤絲,對于細小微鈣化或臨床觸診定位困難的乳腺病變,術前放置定位金屬鉤絲,幫助臨床醫(yī)生準確定位,減少不必要的損傷。

篇2:某三甲醫(yī)院CT患者檢查須知

三甲醫(yī)院CT患者檢查須知

一、CT能檢查哪些部位

CT能對人體的各個部位進行檢查,對病變進行定位和定性診斷。常見檢查部位有;腦、肺、肝、膽、胰、脾、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宮、卵巢、乳腺、頸椎間盤、腰椎間盤、四肢骨骼等部位的病變做出明確診斷。256層CT具有豐富的后處理軟件,能多角度多方位觀察病變,可以做腦動脈血管成像,心臟冠狀動脈成像、主動脈成像、肺動脈成像、腎動脈成像、四肢血管成像等。明確血管有無狹窄、夾層、動脈粥樣硬化、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等。腦、肝、肺等器官灌注,能觀察器管血流灌注情況,能發(fā)現(xiàn)超早期腦梗塞。

二、CT有哪些檢查方法

CT檢查分為平掃和增強掃描。

平掃:即普通掃描,屬常規(guī)檢查。

增強掃描:是指向靜脈內注入水溶性非離子型碘造影劑后對病變區(qū)進行多期CT掃描(動脈期、靜脈期、延遲期)。用于平掃不能確診的病例。

增強掃描的優(yōu)點:增加病變與與周圍組織的密度差別,有利于發(fā)現(xiàn)等密度病變,早期發(fā)現(xiàn)小病灶,可以使平掃顯示的病變更加清楚,根據(jù)病變增強特點利于病變定性診斷。如肝內占位性病變:肝癌、肝血管瘤、肝膿腫這三種病變平掃有相同的CT表現(xiàn),均表現(xiàn)為低密度占位。肝癌:增強動脈期表現(xiàn)為輕、中度強化,靜脈期即為低密度,延遲掃描仍為低密度;肝血管瘤:增強動脈期表現(xiàn)為點、條樣強化,靜脈期逐漸增強,強化范圍擴大,延遲掃描病變與肝呈等密度。肝膿腫:增強掃描在病灶周圍出現(xiàn)靶征或環(huán)征,可以是單環(huán)、雙環(huán)或三環(huán)。環(huán)可以完整或不完整,病灶中心液化,可見氣體影。

三、CT檢查注意事項

(一)CT檢查之前,應除去檢查部位的首飾、掛件、帽子、膏藥等物品,頭頸部、鼻竇的檢查應摘下假牙;胸部檢查女性應摘下胸罩;腰椎檢查應除下腰帶、手機、鑰匙,金屬拉鏈的褲子應當向下拉遠離掃描范圍;以免造成偽影,影響CT圖像質量。

(二)登記時請交上次CT片以做對比。有時還需要參考一些相關的檢查資料:*光片、MR片、B超報告、化驗單等資料。

(三)胸、腹部CT檢查應注意吸氣及憋氣,防止偽影產生。

(四)腹部CT檢查

上腹部(肝膽胰脾)CT檢查患者:檢查前禁食六小時,一周內未作消化道鋇餐檢查,不服用含金屬的藥物。檢查前需口服陽性造影劑(1.5%泛影葡胺)水溶液300~500ml;對擬診膽系結石、尿路結石者不服造影劑,腸梗阻病人視情況而定。

結腸、直腸CT檢查:應禁食12小時,先到急癥科清潔灌腸,排空腸道后再來CT室灌1.5%泛影葡胺1000-2000ml,充盈腸道后再行CT檢查。視情況應用654-2注射液。

胃、十二指腸CT檢查:也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尤其是胃腫瘤性病變,CT即可以看到胃壁腫瘤,也可以觀察到胃腔內、外的情況,對有無淋巴結轉移,肝轉移、相鄰器官的浸潤等明顯優(yōu)于胃鏡及鋇餐透視,對指導手術和判斷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但對胃粘膜的病變不如胃鏡及鋇餐透視。

女性盆腔CT檢查陰道內應填紗布塞。

(五)CT增強掃描注意事項

增強檢查患者必須行碘過敏試驗,說明有無藥物過敏史、哮喘、蕁麻診等過敏疾病;必須全面了解CT增強檢查須知,并經本人和家屬簽字后,作碘過敏實驗,若15~30分鐘后無過敏癥狀,如胸悶、憋氣、皮疹等方可進行檢查。CT檢查結束后應觀察15~30分鐘,若出現(xiàn)過敏癥狀或其它不適,請立即與CT室人員聯(lián)系或去急診科就診。檢查結束應多飲水加快碘的排泄。

(六)孕婦CT檢查應慎重,事先告知值班醫(yī)師,應對腹部采取*線防護措施。

(七)對于重癥急診病人,須在臨床醫(yī)、護人員監(jiān)護下進行檢查。

(八)心臟冠脈血管(CTA)檢查要求:

心率:在60-75次/分鐘(平靜狀態(tài)下),

心律:齊,無頻繁早搏,無房顫,無室顫。

住院病人心率在75次/分鐘以上者,由分管醫(yī)師對癥處理,心率達到要求時,再來預約檢查時間。

a、檢查時要聽從口令進行吸氣―憋氣(正常呼吸狀態(tài)下),每次5秒鐘。

b、注射藥物時,體內會有熱感,堅持不動。

c、增強CT檢查須知:

1、需靜脈內注射水溶性非離子型含碘對比劑,請告知有無藥物過敏史、哮喘、蕁麻診、腎功能不良、甲亢等疾病。

2、必須閱讀并理解增強CT掃描病人知情同意書,經本人和家屬同意簽字。

3、CT檢查結束后應觀察30分鐘,若出現(xiàn)過敏癥狀或其它不適,請立即與CT室醫(yī)護人員聯(lián)系或去急診科就診。

4、腦、頸部血管、胸腹主動脈、肺動脈、腎動脈、四肢血管等檢查對心率要求不嚴。

5、水化―建議應用對比劑前4小時到檢查完后24內,每小時喝水100ml。

篇3:某三甲醫(yī)院磁共振患者檢查須知

三甲醫(yī)院磁共振患者檢查須知

(一)禁忌癥

1.身體內裝有心臟起博器及神經刺激器者嚴禁掃描,并避免進入5高斯線以內(即磁體間內);

2.體內存有動脈瘤夾、眼球內金屬異物者應禁止掃描;

3.高燒患者應禁止掃描。

4.為了確保安全凡進入磁體間人員必須經安檢門監(jiān)測。

(二)相對禁忌癥

1.如體內有金屬異物(假牙、避孕環(huán)、金屬植入物、術后金屬夾等)位于掃描范圍內時,應慎重掃描,以防止金屬物運動或產熱造成病人損傷,金屬物亦可產生偽影而妨礙診斷。如掃描其它部位;亦應注意病人有無不適感;

2.昏迷、神志不清、精神異常、易發(fā)癲癇或心臟驟停者、嚴重外傷、幽閉癥患者、幼兒及不配合的病人應慎重掃描,要在醫(yī)生或家屬監(jiān)護下進行;

3.孕婦和嬰兒應征得醫(yī)生同意再行掃描。

(三)掃描注意事項

1.病人必須去除一切金屬物品,最好更衣,以免金屬物被吸入磁體而影響磁場均勻度,甚或傷及病人;

2.掃描過程中病人身體(皮膚)不要直接觸碰磁體內壁及各種導線,防止病人灼傷;

3.紋身(紋眉)、化妝品、染發(fā)等應事先去掉,因其可能會引起灼傷;

4.病人應戴耳塞、以防聽力損傷;

5.準確輸入病人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