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辦法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杜絕無證上崗現象,防止人員傷亡事故,促進安全生產,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辦法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六條”反違章禁令的要求,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對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的生命健康及周圍設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特種作業范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包括下列特種作業:
(一)電工作業;
(二)金屬焊接與熱切割作業;
(三)起重機械(含電梯)作業;
(四)場(廠)內機動車輛駕駛;
(五)登高架設作業;
(六)鍋爐作業(含水質化驗);
(七)壓力容器操作;
(八)制冷作業;
(九)爆破作業;
(十)經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認定的其他作業。
第四條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年滿18周歲且不超過國家法定退休年齡;
(二)經社區或者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體檢健康合格,并無妨礙從事相應特種作業的器質性心臟病、癲癇病、美尼爾氏癥、眩暈癥、癔病、震顫麻痹癥、精神病、癡呆癥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三)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四)具備必要的安全技術知識與技能;
(五)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
(六)相應特種作業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二章培訓
第五條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包括安全技術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培訓必須到具備相應資質或條件的培訓機構進行,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計劃由各單位提出,上報公司人力資源部統一安排培訓。
第六條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執行全國統一培訓大綱,取證培訓內容應包括:
(一)安全基礎知識;
(二)安全技術;
(三)安全操作規程;
(四)急救與現場救護知識;
(五)典型事故案例;
(六)實際操作能力培訓;
(七)其他應培訓的內容。
第七條取得特種作業資格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期限進行復審,復審不合格或未復審的,不得繼續從事特種作業>。
第八條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由考核、發證機關每2年復審一次,復審時間為復審期滿前1個月。
第九條復審內容包括
(一)健康檢查;
(二)責任事故、違法違章作業記錄檢查;
(三)安全生產新知識和事故案例教育;
(四)本工種安全知識考試。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十條公司各級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按國家、行業、地方、企業的有關要求做好特種作業人員的申報、培訓、考核、復審的組織工作和日常的管理檢查工作。
第十一條必須為從事危險作業的特種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第十二條公司建立特種人員檔案,定期組織特種作業人員參加培訓。
第十三條分公司(項目)應保持特種作業人員相對穩定,不得隨意調離,確需調整崗位的,應報公司人力資源部批準。
第十四條分公司要建立“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臺帳”(見附件),并及時更新。
第十五條各分公司(項目)應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繼續教育,保障培訓時間、費用落實。
第十六條分公司(項目)應當向特種作業人員提供安全防護用具和安全防護服裝,并書面告知危險崗位的操作規程和違章操作的危害。
第十七條特種作業人員在獨立上崗作業前,必須進行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門的安全技術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
第十八條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上崗的,按上級及公司有關規定對單位和作業人員進行處理。
第十九條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在規定的工種作業范圍內作業,并隨身攜帶操作證,隨時接受監督檢查。
第二十條特種作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上崗工作:
(一)未按規定進行復審或復審不合格的;
(二)違章操作造成嚴重后果或違章操作記錄達3次以上的;
(三)弄虛作假騙取特種作業操作證的;
(四)經確認健康狀況已不適宜繼續從事所規定的特種作業的。
第二十一條離開特種作業崗位達6個月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重新進行實際操作考核,經確認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第二十二條特種作業操作證不得偽造、涂改、轉借或轉讓。
第二十三條未按時參加復審培訓或單位不安排按時參加復審培訓的,不允許上崗。
第二十四條對安排不符合資格條件的人員從事特種作業的,按領導違章指揮嚴肅處理。
第二十五條在作業中發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立即停止作業或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后撤離危險區等。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由公司HSE管理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2:三類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一、編制目的
為保證項目施工安全,加強三類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云南云嶺高速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小龍高速公路土建一標項目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公路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云南云嶺高速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小龍高速公路土建一標項目部及各外協施工單位三類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
三、職責
1.項目部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負責三類人員的監督、管理、考核、獎懲等工作,并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參加主管部門組織的教育培訓和資格證過期的繼續培訓。
2.項目部安全科負責項目施工現場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的監督、管理、考核、獎懲工作。
四、“三類人員”管理制度
(一)“三類人員”是指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1.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施工單位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包括法定代表人、經理、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經理等。
2.項目負責人,是指由法定代表人授權,負責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負責人等。
3.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指專職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人員,包括施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和施工現場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二)“三類人員”必須要經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考核,考核合格取得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后,方可擔任相應職務。
(三)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取得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后,應每年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完成規定學時的培訓,并記入培訓檔案。
(四)“三類人員”應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職責。
五、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管理
(一)特種作業人員是指:施工現場從事起重和垂直運輸機械的司機、司索工、起重吊裝(安裝)工、信號指揮工、起重工、電工、焊工、爆破工、登高架設等作業人員。
(二)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年齡滿18周歲以上;
2.工作認真負責,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具備本工種作業所需的文化程度,具備相應工種的安全、專業技術及實踐經驗;
4.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全部持《特種作業操作證》。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三)項目部必須聘用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的人員從事相關特種作業,制訂特種作業操作規程,按規定配置勞動保護用品,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嚴格管理,并結合工程項目特點,建立特殊工種用工名錄,確保特種作業人員證件的有效性,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技術交底。
篇3: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1.主題內容
本制度規定了特種作業人員管理的有關內容
2.引用標準及專業術語
引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對操作人員本人對他人和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業稱為特種作業,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
3.適用范圍
適用于全廠各部門、外來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管理。
4.職責范圍
4.1安環處負責對全廠特種作業人員的需求審核和崗位核定,建立健全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檔案,并對全廠特種作業人員的生產作業活動進行安全監督和指導。
4.2使用特種作業人員的車間、部門應建立健全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檔案,不得隨意變動特種作業人員的崗位。如遇作業者本人不適合該工作崗位或本單位因生產實際需要變動,必須事先報告勞資處、安環處同意,方可變動。
5、特種作業的范圍
5.1電工(運行、維修)作業。
5.2金屬焊接(切割)作業
5.3起重作業(包括橋、塔、門式起重機駕駛、起重工等)。
5.4廠內機動車輛駕駛作業。
5.5壓力容器操作
5.6司爐工作業
5.7登高作業
6、日常管理
6.1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特種作業人員在獨立上崗作業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業技術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訓練。經有資質的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持有關行政管理機構該發的有效操作證件方能上崗作業。
6.2特種作業人員應熟知本崗位及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進行操作。
6.3特種作業人員作業前須對設備及周圍環境進行檢查,清除周圍影響安全作業的物品,嚴禁設備沒有停穩進行檢查、修理、焊接、加油、清掃等違章行為。焊工作業(含明火作業)時必須對周圍的設備、設施、物品進行安全保護或隔離,嚴格遵守廠內用電、動火審批程序。
6.4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嚴禁使用有缺陷的防護用品用具。
6.5安裝、檢修、維修等作業時必須嚴格遵守安全作業技術規程,作業結束后必須清理現場殘留物,關閉電源,防止遺留事故隱患,因作業疏忽或違章操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視情節按照有關規章制度追究責任人責任,或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6.6特種作業人員在操作期間,發覺視力障礙,反應遲緩,體力不支,血壓上升行身體不適等有危及安全作業的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作業,任何人不得強行命令或指揮其進行作業。
6.7特種作業人員在工具缺陷、作業環境不良的生產作業環境,且無可靠防護用品和無可靠防范措施情況下,有權拒絕作業。
6.8各車間、部門應加強規范化管理,對特種作業人員生產作業過程中出現的違章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和教育。
6.9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員有對違章從事特種作業的行為進行制止和處理。
7、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發證和復審
7.1各車間部門需要增加使用特種作業人員的,報安環處、勞資處核準后,書面報告經分管領導批準后,由安環處組織安排培訓和考核。
7.2特種作業人員在培訓期間各車間、部門必須安排其參加脫產培訓,受培訓人員必須按時參加學習,參加考核。
7.3特種作業人員到期復審和新增特種作業人員的初審,由各車間向安環處提供需要復審、初審的人員名單,安環處負責組織進行安技培訓。培訓和考核結束后,將有關培訓資料和證件交到安環處,證件發放由安環處負責。
7.4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件到期需要繼續復審的,應當至少提前二個月將復審人員名單提供給安環外。
8、外來人員在我廠范圍內從事特種作業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遵守本規定,特種作業監管部門應將本規定落實到外來作業單位和人員,確保安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