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綜合樓室外道路施工方法

綜合樓室外道路施工方法

2024-07-11 閱讀 9636

綜合樓室外道路工程施工方法

1、道路施工工藝流程

道路測量→挖路槽→路槽壓實→鋪山皮石墊層并碾壓→鋪穩定層并碾壓(或鋪素砼基層并振實)→砼結構層澆搗(或鋪面層彩色方磚)

2、路基施工

根據地質狀況,為保證路基穩定,在施工時應將路基設計范圍內的雜草、樹根、淤泥以及不符合路基填筑要求的雜填土給予清除,回填土時宜采用透水性填料分層碾壓回填,分層厚度不宜大于30cm,路基碾壓實度按下列要求控制:

(1)路基頂面80cm以下,土基壓實度≥93%(重型擊實標準)。

(2)路基頂面以下0~80cm之內,土基壓實度≥95%。

(3)路基碾壓后,路基頂面回彈模量E0不小于25Mpa。

(4)挖方路段路基頂面以下0~30cm之內,土基壓實度≥98%,碾壓后路基頂面回彈模量不少于30Mpa。

(5)碾壓后用水準儀將基層標高測設在路槽兩側,用竹簽標定。檢查基層厚度能否滿足要求。否則應修整基槽深度。

(6)基層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基層鋪設后應采用機械原槽壓實。

3、砂石墊層

(1)砂石墊層應人工鋪砌均勻,大面朝下,空隙應以小片石填實。

(2)壓實采用機械碾壓,均不應小于三遍,并壓至不松動為止。

4、穩定層

穩定層為20厚5%水泥穩定礫層。該層采用裝載機上料、自動翻斗車運輸,人工配合機械鋪料整平、壓路機碾壓。

5、砼路面

(1)支模:采用[18槽鋼制成定型鋼模進行支模,用螺紋鋼做成定型斜撐固定模板。支模時,用水準儀跟蹤檢查控制,確保模板面標高符合設計要求;根據測定的樁位拉通線控制模板的位置準確性;

(2)砼澆注:本虛鋪高度可高出設計厚度約10%,密實成型后應與標高一致。

(3)砼均鋪后用平板振搗器、插入式振搗器和振動梁配合作業對砼進行振搗。板式振搗器作業完成后,可將振動梁放在側模上,沿攤鋪面振動拖平,最后再用直徑15-100mm鋼管進行滾壓,使表面平整并泛水泥漿。

(4)表面整修:滾壓使表面平整、提漿后,即開始進行表面整修。表面整修時,用大抹子反復粗抹找平,再用抹光機抹光。個別部位再用小抹子精抹找補平整。

在抹平后的砼表面上沿垂直路中心的橫坡方向進行拉毛,深為1-2mm,拉毛間距應均勻。

(5)接縫施工:脹、縮縫按設計及規范設置。脹縫在砼澆注時留設,縮縫采用切縫法形成。脹、縮縫形成后及時采用專用油膏灌縫。灌縫前縫內雜物需清理沖洗干凈,灌縫應在干燥的情況下進行,以確保灌縫質量。

6、砼路面的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砼路面表面應無裂縫、脫皮、麻面和在砂等缺陷,其接縫交差不得大于2mm。

(2)砼路面的縱縫、橫縫必須沿全長設置,縱縫和橫向伸縮必須上下貫通。縱、橫縫直線度的允許偏差:縱縫在20m長度內不得大于20mm;橫縫在路面寬度內不得大于10mm。

(3)路面的允許偏差:寬度方向為±50mm,厚度方向為±10mm,平整度用3m直尺檢查時為5mm。

7、路面伸縫、縮縫設置要求

(1)伸縫板應用松木板制成,其埋入砼路面的深度,不小于路面厚度的2/3(從底面算起)并用防腐木條嵌縫。

(2)縮縫做法一般每隔6m設置一道,采用機械切割。縫寬度8~10mm,縮縫中可填塞瀝青,其埋入砼路面的深度不小于路面厚度的1/3(從頂面算起)。伸縫按圖紙要求設置。

(3)砼路面連續澆筑時,縱向縫應采用油氈隔離。

(4)路面側槽鋼的拆除時間不小于2天。

(5)砼路面使用前,必須檢查試塊強度,至少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75%時,方準開放交通。

8、路邊石安裝:安裝施工時,根據道路的邊線進行拉通線(拉在車道一側),再根據所拉的邊線進行安裝。安裝時座漿,座漿應飽滿,厚度做到均勻一致。安裝平穩、順直、立面垂直、外露高度一致,且相鄰兩塊的高差不大于3mm(外露面)。

篇2:國道路基填方施工方法

國道工程路基填方施工方法

1、土方路基填方施工

土方路基填方施工在進行施工前,要用18-21t壓路機對基底進行檢驗性的碾壓,并進行平整度的修整,對發生軟彈現象的地段,及時處理,杜絕隱患。

對于清理場地后的地面,當地面橫坡不陡于1:10時,填土高度小于等于80cm的路段,對挖除表土后的土質基底應再翻挖30cm,整平碾壓,其壓實度不小于95%,填土高度大于80cm的路段,應將清表后的土質基底用自重大于15t的壓路機碾壓6-8遍,直至無輪跡,且實測壓實度不小于93%,填土高度大于150cm時,實測壓實度不小于90%。即可直接填筑路堤,在穩定的斜坡上,橫坡在1:10-1:5時,應將表土翻松后再進行填筑,地面橫坡陡于1:5時,應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寬的臺階,并作成2%-4%的內傾斜坡,用小型夯實機從最低層分層夯實,逐臺向上填筑,當作業面滿足壓路機作業要求時,即可按一般填土要求進行。

在填方正式施工前,應先鋪筑一段不少于100m的試驗路段,以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有效壓實設備的組合及壓實遍數、壓實厚度、松鋪厚度、最佳含水量控制辦法等,將其成果以書面形式報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大面積鋪筑。

填土施工時,每層松鋪厚度不宜超過30cm,利用推土機攤鋪、平地機整平,將路基頂面做成2%-4%的橫坡,碾壓用激振力不小于25t的振動壓路機、羊足碾和18-21t的三輪靜碾壓路機進行,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靜后振,先弱后強"的原則,在直線段由兩側向中間碾壓,在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進行,輪跡重合不小于1/2輪,前后段重疊不小于2m,為保證路肩壓實度,路堤每邊應超填30-50cm,確保無漏壓,無死角。

路堤鋪筑到結構物附近的地方或鋪筑到采用壓路機無法壓實的地方,采用機夯,夯錘予以夯實,使這些地方壓實度達到規范規定。

對于相鄰作業段的交接處,若非同時填筑,則先填段宜按1:1坡度留好臺階,若同時填筑,則分層相互交迭銜接,搭頭長度不得小于2m。

2、高填方路段的壓實度保證措施

路堤填筑高度在8m以上時即為高填方路段,為保證高填方路段的壓實度,我們計劃采取以下措施:

①提高壓實標準,在路基頂面80cm以下達到95%的壓實度,路床部分應達到98%。

②優先選用CBR值高的土質,在最優機具組合和最佳含水量狀態下進行碾壓作業。

③加大自檢力度和自檢頻率,從施工各環節提高壓實度的保證系數。

④盡早安排高填方段施工,增加其自然沉降的時間,如條件允許,可用棄方進行超填加載,加快其沉降速度。

⑤高填方路堤嚴格按圖紙要求的邊坡填筑,填筑方法應根據不同填方材料按照試驗路段確定的松鋪厚度、含水量、碾壓遍數及壓實度控制。

⑥加強對成型路基的排水防護工作,確保高填土路堤的安全與穩定。

⑦填筑時,當填土高度小于3m時,在路床頂面用25KJ沖擊壓路機補壓,填土高度在每填筑2m時補壓一次,當填土高度超過6m時,每填筑90cm補壓一次,每次補壓需壓實20遍,且原地面應采用強夯等方法進行處理。

篇3:道路工程施工方法措施

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1.根據設計圖紙放出道路的邊線及中心線的土基標高,釘立樣樁(直線上間距為20米,彎道上視實際情況適當加密)和控制邊線樁。

2.了解現場土質和地下水位。

3.在土基開工前,應采用措施,保證施工期間排水暢通。計劃沿道路外沿開設明溝,道路縱向每隔15米設一條30*4Ocm碎石盲溝,以利土基排水和確保上基質量。

4.面層施工及措施

(1)根據道路中心線和邊線,校核設計圖紙的混凝土分界線。

混凝土分塊線和距離窨井蓋框不應小于1米。若小于1米,應采取加固措施。

(2)混凝土分塊應先由交叉口開始,在曲線段和路口"八"字分塊時,應注意曲線的內側和外側混凝土分塊縱間長度不同,橫向分塊線必須與路中心線垂直。若出現銳角,應加設角偶鋼筋。

(3)所有中心樁和邊樁上均應劃出面層和基層的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