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墻砌體施工質量標準
磚墻砌體工程質量標準
6.1砌筑砂漿:
6.1.1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應分別在3h和4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應分別在拌成后2h和3h內使用完畢。
6.1.2砌筑砂漿試塊強度驗收時期強度合格標準必須符合以下規定:
同一驗收批砂漿試塊抗壓強度平均值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所對應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同一驗收批砂漿試塊抗壓強度的最小一組平均值必須大于或等于設計強度等級所對應的立方體抗壓強度的0.75倍。
6.2砌體工程:
6.2.1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和度不得小于80%。
抽檢數量:每檢驗批抽查不應小于5處。
檢驗方法:用百格網檢查磚底面與砂漿的粘接痕跡面積。每處檢測3萬塊磚,取其平均值。
6.2.2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抽檢數量:每檢驗批抽20%接槎,且不應少于5處。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6.2.3砌體組砌方法應遵循原則,上下錯縫,內外搭砌。項目部已經根據每道墻的具體情況,繪制了組砌方案圖。具體詳見附圖三,砌筑時嚴格按照圖紙施工。
6.2.4墻體的灰縫應橫平豎直,薄厚均勻。磚砌體的水平灰縫厚度為10MM,豎向灰縫為8-12MM。加氣混凝土塊水平灰縫為10MM,豎向灰縫為10-15MM。
抽檢數量:每步腳手架施工的砌體,每20M抽查1處。
檢驗方法:用尺量10皮磚砌體高度折算。
6.2.5磚砌體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許偏差應符合如下規定:
磚砌體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許偏差
抽檢數量:軸線查全部承重墻柱;外墻垂直度全高查陽角,不應少于4處,每層每20M查一處;內墻按有代表性的自然抽10%,但不應少于3間,每間不少于2,柱不少于5根。
6.2.6磚砌體的一般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如下規定:
磚砌體一般尺寸允許偏差
篇2:灰砂磚砌體主要施工方法質量保證措施
灰砂磚砌體主要施工方法及其質量保證措施
1、施工準備
1)材料
(1)砌體:質量和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外觀尺寸正確,磚面平整無彎曲凹凸,無缺棱、無掉角、裂紋等。砌筑清水墻用的磚還要求色澤均勻。磚的內部組織應結實,不帶石灰等爆裂性礦物雜質。欠火磚(色淺、敲擊聲啞)酥磚及嚴重變形的磚均應作廢品處理。
(2)砂:宜采用中砂,不得含有草根等雜物。配制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的強度等級等于或大于M5時,砂的含泥量不應超過5%;小于M5時,砂的含泥量不應大于10%,使用前用5
篇3:磚砌體工程質量通病治理措施(十一)
磚砌體工程質量通病治理措施(11)
1、磚砌體水平灰縫厚度不勻,層高超高的預防措施
(1)磚墻砌筑前,應對有代表生的基面測出實際標高后,進行統一找平。
(2)控制磚材分批進場質量,并實測其厚度后,選取9~11mm灰縫厚度,再考慮門、窗、梁、板標高(包括找平,坐灰厚度),正確劃出皮數桿,在磚墻角處及距10~15m的內外墻交接處設置,其所立標高經復核相符合。
(3)操作時嚴格按皮數桿劃出的標高,分皮拉線操作和正確進行門、窗、梁、板施工,使墻體平整,灰縫平直,厚度勻,標高一致。
(4)每層應認真復測一次層高,便于在允許范圍內逐層進行調整。
2、組砌方法不當的預防措施
磚砌體應上下錯縫、內外搭砌、并應按規定統一的組砌方式,如一順一丁、梅花丁、三順一丁等進行砌筑,使墻體整齊美觀。對磚砌體頭皮和頂部最后一皮一律用丁磚砌筑,對狹墻、磚垛應按標準方式砌筑。進行技術交底,嚴格按照規范施工,對斷磚應分散使用,確保搭砌長度大于25mm以上。
3、砌體接槎處出現空、瞎頭縫和擺磚不平的預防措施
磚砌工程應遵守磚石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所有留槎均應上下垂直、平整,并設拉結筋生層不小于3根,鑲磚時必須清理干凈,澆水潤濕,砌磚平整順直。
4、磚砌體頭縫不密實的預防措施
為確保磚砌頭縫密實,不留有滲水隱患,并增強砌體的坑剪強度,標準磚砌筑時應盡可能擠漿操作,其他磚材也應采用滿刀灰加漿砌筑。所有鑲洞(如井架洞、過分洞等)或鑲砌空盤等工作操作。都應將接觸基面殘漿垃圾清除,并澆水潤濕,使豎縫、橫縫砂漿飽滿,粘結牢固,整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
5、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小于80%的預防措施
砌筑砂漿應攪拌均勻燕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操作時鋪灰不宜過長,一般情況下以500mm為宜,使磚達到良好的飽滿度(80%以上),達到規范規定和使用要求。
6、埋入砌體的拉結筋和抗震柱質量不符合要求的預防措施
(1)磚墻直槎砌筑的拉結筋設置,應由鋼筋翻樣統一組織備料,并負責督促實施。
(2)抗震柱支模臆,應對基在垃圾清除干凈,并對梁上下加密區鋼筋,伸入墻仙的鋼筋作隱蔽驗收。
(3)支模夾箍的設置,應能有效地抵御混凝土的側壓力,不使爆殼漏漿,并宜在凸出馬牙下角斬成45°角,使柱混凝土密實。留設要求按規范及設計要求決定。
7、墻裂縫的預防措施
(1)框架填充墻和隔墻砌筑時對基面應澆水潤濕,通過砌筑砂漿與柱面或隔體粘結牢固,外露拉結筋長度為500mm,不漏放、少放,并應平直砌入墻體,其頂面與上部結構接觸處,用側磚或磚斜砌擠緊。
(2)溫差引起女兒墻及縱墻盡端的裂端、窗角裂縫,可由設施施工圖審時,共同研究其合理的構造措施來解決。
(3)窗角八字型裂縫,也可以從地基基礎的設計上考慮,使沉降控制在國家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以內,或可采用在窗臺下設置過梁的措施。
8、身彈線偏差、留洞不準與水電坐標矛盾的預防措施
內隔墻彈線中,應從兩羰基線重復校核基隔斷位置,使各層隔墻處在同一軸線位置,同時要加強隔墻的砌筑質量,留洞位置與標高要正確。土建與水電施工中,應相互通氣,嚴密配合,并為其創造必需的工作條件和提供一定的操作時間,健全嚴格的復核制度。
9、砂漿強度低于設計要求的預防措施
(1)控制原材料質量的檢驗,對水泥要復試。
(2)申請和實際使用的配合比須經技術部門復核簽證。
(3)試塊制作、養護要符合規范要求,對砌體及試塊必須及時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