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擴建砌體工程施工方法
改擴建項目砌體工程施工方法
1、根據建筑施工圖紙在樓(地)面放出砌筑墻體第一皮砌塊的軸線,邊線和洞口線。
2、砌塊提前2天以上適當澆水濕潤,砌塊表面有浮水亦不得進行砌筑;
3、砌筑前應根據砌塊制作皮數桿,在墻體轉角處及交接處豎立,皮數桿間距不得超過15m;
4、砌筑時應使砌塊底面向上、上下皮對孔錯縫搭砌,搭接長度不小于90mm。如不能保證時,應在水平灰縫中設置拉結鋼筋;
5、水平灰縫應平直,寬度為8~10mm,按凈面積計算砂漿飽滿度不應低于90%,豎向灰縫采用加漿法,使其砂漿飽滿,嚴禁用水沖漿灌縫,不得出現瞎縫、透明縫,砂漿飽滿度不應低于80%;
6、需要移動已砌好的砌塊或對撞動的砌塊進行修整時,應清除原有砂漿,重新鋪漿砌筑;
7、砌筑砂漿必須攪拌均勻,隨拌隨用,盛入灰槽(桶)內的砂漿如有泌水現象時,應在砌筑重新拌和,砂漿應拌成后3h和4h內用完。砂漿稠度宜為70mm。
8、砌筑砂漿終凝前后的時間,應將灰縫刮平;
9、砌筑墻面與剪力墻面在一個垂直面上相連時,砌筑墻應考慮抹灰后與剪力墻表面平齊。
10、與圈梁連接的鋼筋砼柱、墻,應于圈梁縱向鋼筋處預埋插筋,錨入柱、墻內不小于35d,伸出柱外不小于700mm,并與圈過梁鋼筋搭接,如圖所示。
11、所有隔墻磚墻,加氣砼墻,空心磚墻大于3600mm時,在門窗頂或墻中部設圈梁一道。后砌隔墻設水平筋與兩端相交墻體拉結牢。如圖所示。
12、后砌隔墻頂部與樓屋蓋結構構件拉結處,梁板應預埋插筋,并隨砌墻時用不低于M5砂漿分層填實。如圖所示。
13、砌體工程操作人員施工必須按技術交底要求的安全措施,遵守現場安全管理制度,不違規違章作業。
篇2:砌體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砌體工程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1、質量要求目標:砌筑質量的具體要求做到符合施工操作規程及驗收規范的要求。
質量目標為:橫平豎直、砂漿飽滿、組砌得當、接搓可靠。學生宿舍的砌體工程量較大,在施工時要充分重視。
2、具體措施如下:砌筑前將基礎找平,砌筑時嚴格按皮數桿拉線,將每皮磚砌平。采用魚尾板線錘檢查砌體表面的垂直度。砂漿是砌體間的粘結材料,其飽滿度對砌體強度影響很大。本工程中砂漿的飽滿度不得小于80%,砌體施工采用鋪灰擠磚法,同時保證砂漿的和易性,磚的適當濕潤程度。此外,本工程擬采取規范規定的組砌形式和接搓方式。
3、砌筑用腳手架:結合工程特點,本工程采用內外腳手,外腳手架上的磚體堆放應按規范要求。即將腳手架搭設在各層樓板上進行砌筑。每個樓層只搭設兩步,待砌完一個樓層的墻體后,再將腳手架全部翻到上一樓層。由于裝拆頻繁,擬采用輕便靈活的型號及尺寸,力求裝拆方便。
4、材料運輸:由于砌體工程的材料均需運到各層的施工面上,而且材料用量非常大,因此材料的運輸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本工程中垂直運輸主要通過井架,水平運輸采用膠輪車。為保證材料運輸與砌體施工不沖突、不脫節,磚塊運輸全部安排夜班,白天主要運輸砂漿。
5、砌體工程大約在4~5月進行,氣溫逐步升高,這時對磚塊要隔夜澆水濕潤,以保證砌體質量。
篇3:住宅建筑上部結構砌體工程施工方法
小區建筑上部結構砌體工程施工方法
±0.00以下采用Mu10粘土實心磚(自行車庫室內隔墻按砼砌塊),M10水泥砂漿砌筑;±0.00以上部分:外墻、樓梯間等采用M10粘土多孔磚(240厚);內墻采用加氣砼塊(120、200、240厚);無梁處隔墻采用GRC空心板;衛生間隔墻采用粘土多孔磚(120厚)。砌體均用M5混合砂漿砌筑。(砌筑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
在施工前做好砂漿試配工作。砌塊必須有出廠合格證,進場后應分批進行抽樣復試,復試合格后方可使用。
砌筑前,將砼柱內預留拉結筋整理好,將砌墻的部位清掃干凈,并剔除浮漿結塊,按設計要求彈好墻身線和邊線,立好皮數桿,且先進行排磚。
墻體砌筑時應與水電施工相配合,按圖紙設計在墻上預留水電管槽,以免鑿墻影響結構,且此處不可采用折磚預留槽的方法。
砌筑砂漿稠度控制在70-90mm,并按磚的含水率進行調整,即磚含水率在上限15%時,砂漿稠度為下限70mm,反之磚含水率為10%時砂漿稠度為90mm。
墻體砌筑嚴禁斷磚集中使用,嚴禁干磚上墻,配備專人負責砌筑前磚的濕潤,含水率控制在10-15%(即水浸入磚四邊1.5cm)。嚴禁灰縫通光透亮。墻體應做到砂漿飽滿,橫平豎直,垂直度、平整度、十皮磚灰縫應符合GBJ300-88質評標準中砌筑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要求。
砌筑工程如遇雨、雪時,應用草包覆蓋,避免砂漿流失。
砂漿試塊的留置、養護、試塊試壓等必須按時、按標準要求進行。每一流水段應留置一組試塊,試塊制作隨機取樣,及時送試驗室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