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方法(5)
道路施工方法(五)
1)路基挖方施工方法:土方開挖主要采用挖掘機、自卸汽車施工,挖方過程中采用人工修刮平整邊坡,并在雨期來臨之前在距邊坡1.0m處做好截水溝,避免邊坡雨水沖刷,保證邊坡穩定;此外,在路槽底施做排水溝,避免雨水浸泡路床。
圖6-18填方段路基施工工藝流程圖
機械開挖路槽施工標高至路基頂面設計30cm以上,停止施工,由人工平整,然后用壓路機碾壓。
2)填方段路基施工方法: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機初平,平地機整平,由邊向中先用6~8t兩輪壓路機壓實,再用12~15t、18~21t三輪壓路機壓實。填土路基采用核子密度儀或灌砂法檢測其壓實度。
填土路基按"四區段,八流程"水平分層填筑施工。
四區段是:填土、平整、碾壓、檢測區段。即填、平、壓、檢。
八流程是:施工準備測量放線、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平整、碾壓夯實、檢驗簽證、路面整形、邊坡整修。
(3)施工要點
1)路基挖方施工要點:施工前切實做好臨時排水設施,并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結合,使施工場地處于良好的排水狀態,且排出的水不得危及附近設施。
土方邊坡開挖,由測量人員放樣坡頂線,撒出清晰石灰線,采用推土機和挖掘機開挖,測量人員采用現場同步控制的方法,一次性開挖修筑。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測量監控,邊坡隨開挖隨修整,并及早施做邊坡防護。
土方開挖應按圖紙要求自上而下的進行,無論開挖工程量和開挖深度大小,不得亂挖超挖,嚴禁掏洞取土。
施工過程中若發現土層性質有變化時,應修改施工方案,并及時報駐地監理。
雨期開挖時,宜分層開挖,每層底面有大于1%的縱坡;挖方邊坡宜沿邊坡預留30cm厚,待雨期后再整修到設計邊坡。開挖路段施工宜于距路基頂面30cm處停止開挖,待雨期后再挖到設計標高。
挖運土方應及時運至土場,不得隨意亂堆放,以減小對交通及周邊環境的影響,土場應做好排水設施,始終保持土場內不積水。
路基施工應與道路排水系統施工密切配合,避免地下排水管道施工時路基的二次開挖。
路基挖方段施工時,應考慮路基土因碾壓造成的沉降量,其沉降量由試驗確定,開挖將接近設計標高時預留出沉降量。
2)填方段路基施工要點
施工時必須做好施工現場內的排水工做,必須將地面積水排出路幅范圍以外,將路基土疏干,以確保路基的穩定,可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排水方式,如盲溝等形式。
路基填土應不含任何不適宜工程使用的土,如淤泥、沼澤土、建筑垃圾、含有殘樹根等腐質的土以及含水量較大的土。清除路基范圍內的淤泥、雜草、樹根及表層耕植土。
路基填土必須分層壓實,每層松鋪厚度一般不應大于30cm,每層的壓實厚度不得大于25cm。嚴禁使用一次性填高、一次性壓實的方法,嚴格控制對應施工質量控制指標。路基壓實后不得有翻漿、彈簧現象。
為保證路基邊坡的壓實度,一般路段的路基兩側各加寬50cm的碾壓寬度。
道路路基及面層施工前應對路基做全面檢查,其壓實度、平整度、彎沉值等指標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范要求,如達不到設計規定值,應查出其范圍后做進一步處理。
路槽的施工應與地下管線的施工密切配合管線施工應按由深及淺的順序施工,以避免管線敷設的二次開挖。
土基施工過程中若出現水穩定不良現象,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進行加固處理,并報監理工程師。
篇2:國道路基填方施工方法
國道工程路基填方施工方法
1、土方路基填方施工
土方路基填方施工在進行施工前,要用18-21t壓路機對基底進行檢驗性的碾壓,并進行平整度的修整,對發生軟彈現象的地段,及時處理,杜絕隱患。
對于清理場地后的地面,當地面橫坡不陡于1:10時,填土高度小于等于80cm的路段,對挖除表土后的土質基底應再翻挖30cm,整平碾壓,其壓實度不小于95%,填土高度大于80cm的路段,應將清表后的土質基底用自重大于15t的壓路機碾壓6-8遍,直至無輪跡,且實測壓實度不小于93%,填土高度大于150cm時,實測壓實度不小于90%。即可直接填筑路堤,在穩定的斜坡上,橫坡在1:10-1:5時,應將表土翻松后再進行填筑,地面橫坡陡于1:5時,應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寬的臺階,并作成2%-4%的內傾斜坡,用小型夯實機從最低層分層夯實,逐臺向上填筑,當作業面滿足壓路機作業要求時,即可按一般填土要求進行。
在填方正式施工前,應先鋪筑一段不少于100m的試驗路段,以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有效壓實設備的組合及壓實遍數、壓實厚度、松鋪厚度、最佳含水量控制辦法等,將其成果以書面形式報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大面積鋪筑。
填土施工時,每層松鋪厚度不宜超過30cm,利用推土機攤鋪、平地機整平,將路基頂面做成2%-4%的橫坡,碾壓用激振力不小于25t的振動壓路機、羊足碾和18-21t的三輪靜碾壓路機進行,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先靜后振,先弱后強"的原則,在直線段由兩側向中間碾壓,在曲線段由內側向外側進行,輪跡重合不小于1/2輪,前后段重疊不小于2m,為保證路肩壓實度,路堤每邊應超填30-50cm,確保無漏壓,無死角。
路堤鋪筑到結構物附近的地方或鋪筑到采用壓路機無法壓實的地方,采用機夯,夯錘予以夯實,使這些地方壓實度達到規范規定。
對于相鄰作業段的交接處,若非同時填筑,則先填段宜按1:1坡度留好臺階,若同時填筑,則分層相互交迭銜接,搭頭長度不得小于2m。
2、高填方路段的壓實度保證措施
路堤填筑高度在8m以上時即為高填方路段,為保證高填方路段的壓實度,我們計劃采取以下措施:
①提高壓實標準,在路基頂面80cm以下達到95%的壓實度,路床部分應達到98%。
②優先選用CBR值高的土質,在最優機具組合和最佳含水量狀態下進行碾壓作業。
③加大自檢力度和自檢頻率,從施工各環節提高壓實度的保證系數。
④盡早安排高填方段施工,增加其自然沉降的時間,如條件允許,可用棄方進行超填加載,加快其沉降速度。
⑤高填方路堤嚴格按圖紙要求的邊坡填筑,填筑方法應根據不同填方材料按照試驗路段確定的松鋪厚度、含水量、碾壓遍數及壓實度控制。
⑥加強對成型路基的排水防護工作,確保高填土路堤的安全與穩定。
⑦填筑時,當填土高度小于3m時,在路床頂面用25KJ沖擊壓路機補壓,填土高度在每填筑2m時補壓一次,當填土高度超過6m時,每填筑90cm補壓一次,每次補壓需壓實20遍,且原地面應采用強夯等方法進行處理。
篇3:道路工程施工方法措施
道路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1.根據設計圖紙放出道路的邊線及中心線的土基標高,釘立樣樁(直線上間距為20米,彎道上視實際情況適當加密)和控制邊線樁。
2.了解現場土質和地下水位。
3.在土基開工前,應采用措施,保證施工期間排水暢通。計劃沿道路外沿開設明溝,道路縱向每隔15米設一條30*4Ocm碎石盲溝,以利土基排水和確保上基質量。
4.面層施工及措施
(1)根據道路中心線和邊線,校核設計圖紙的混凝土分界線。
混凝土分塊線和距離窨井蓋框不應小于1米。若小于1米,應采取加固措施。
(2)混凝土分塊應先由交叉口開始,在曲線段和路口"八"字分塊時,應注意曲線的內側和外側混凝土分塊縱間長度不同,橫向分塊線必須與路中心線垂直。若出現銳角,應加設角偶鋼筋。
(3)所有中心樁和邊樁上均應劃出面層和基層的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