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辦公樓鋼筋工程施工方法

辦公樓鋼筋工程施工方法

2024-07-11 閱讀 8937

辦公樓鋼筋工程的施工方法

1鋼筋的檢驗要求

1.1材質要求

根據施工進度計劃,鋼筋進場按鋼筋備料單分批進場。鋼筋進場后,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筋砼用熱扎帶肋鋼筋》(GB1499-1998)等的規范抽取試件做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1.2復試要求

1)鋼筋的檢查

鋼筋出廠時,在每捆(盤)上都掛有不少于兩個標牌,印有廠標、鋼號、爐(批)號、直徑等標號。鋼筋進入施工現場時應分批進行驗收。

2)外觀檢查

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縫、結疤、折疊及銹蝕。

3)力學性能試驗

應按批進行檢查和驗收。每批由同一牌號、同一爐罐號、同一規格的鋼筋組成,重量不大于60t。

2鋼筋堆放要求

堆放鋼筋的場地用滿鋪爐渣,避免基層出現積水。堆放時鋼筋下面要墊墊木,墊木厚度不應小于200mm×200mm。

鋼筋原材進入現場后,按照現場施工總平面布置圖的位置分規格進行堆放,不能為了卸料方便而隨意亂放。

2.1成品鋼筋堆放

將加工成型的鋼筋分部、分層、分段和構件名稱按號碼順序堆放,同一部位鋼筋或同一構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證施工方便。

2.2鋼筋的標識

鋼筋原材及成品鋼筋堆放場地必須設有明顯標識牌,鋼筋原材標識牌上應注明鋼筋進場時間、受檢狀態、鋼筋規格、長度、產地等;成品鋼筋標識牌上應注明使用部位、鋼筋規格、鋼筋簡圖、加工制作人及受檢狀態。

3鋼筋保護層:

部位保護層厚度(mm)部位保護層厚度(mm)

地下室外墻外側50梁25

地下室外墻內測15樓板15

基礎梁、筏板40/50柱30

地下室內墻15剪力墻15

4.鋼筋加工制作要求

4.1鋼筋調直

Ⅰ、Ⅲ級盤條鋼筋采用調直機進行調直,鋼筋的冷拉率不得大于4%;

4.2鋼筋彎曲成型

鋼筋的彎鉤或彎折:Ⅰ級鋼筋末端做180°彎鉤,其圓弧彎曲直徑2.5d(d為鋼筋直徑),平直部分長度為3d;Ⅱ、Ⅲ級鋼筋末端需做90°或135°彎折時,Ⅱ級鋼筋的彎曲直徑為4d、Ⅲ級鋼筋彎曲直徑為5d。

箍筋末端的彎鉤:Ⅰ、Ⅲ級鋼筋彎鉤的彎曲直徑≥受力鋼筋直徑或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為箍筋直徑10倍,彎鉤形式為45°/135°

4.3鋼筋的加工

根據工程的施工圖紙及規范要求,由專業配筋人員對工程各部位進行詳細的鋼筋配置,配置過程中,若發現梁、柱、板交叉處鋼筋過密,一定要先放樣,提前采取措施,便于現場的加工制作。配筋單必須經項目鋼筋工長審核簽字后方可進行鋼筋加工。對于板冷拉帶肋鋼筋采用外加工。

5鋼筋綁扎

1基礎鋼筋

地下室底板鋼筋為25@200雙層雙向,鋼筋接頭采用直螺紋連接,鋼筋按計劃進場,現場制作,由塔吊直接吊裝就位,并做好標識。鋼筋待抽檢試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鋼筋下料長度應通過具體翻樣計算下料,應充分考慮各種結構受力部位的鋼筋位置等因素,以免造成綁扎困難。地梁鋼筋綁扎時搭設鋼管架子,綁扎成型之前在梁的兩端兩側面綁扎2m長25鋼筋斜撐,以防止鋼筋骨架失穩,底板上下皮鋼筋的位置需用支撐馬凳固定,本工程底板,采用25螺鋼作支撐通長馬凳,用以支撐上層鋼筋,間距1米,25鋼筋制作三棱錐型支腿,根據設計筏板厚度確定高度。地梁鋼筋配有雙排時,中間每隔1500mm加設一根25的通長墊鐵,長度同梁寬,此墊鐵與上下鋼筋均綁扎牢固,以保證二排筋的位置正確。

在底板鋼筋綁扎后彈出柱及墻板邊線,用紅漆作出標記,柱主筋、剪力墻暗柱縱筋一律伸至承臺或地梁底固定,剪力墻(暗柱)除上下設箍筋外,通過與底板上皮筋電焊設置定位箍,墻板插筋在底板面設一道水平筋,嚴格控制鋼筋間距。

墻板鋼筋接頭:約束邊緣端柱、暗柱(包括暗柱、轉角柱、翼墻柱等)中≥16的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其余采用綁扎搭接連接。

在外墻板與底板交接處設一道3mm厚的鋼板止水帶,利用鋼筋進行焊接固定,盡可能焊成整體。柱主筋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分布筋采用綁扎接頭,位置相互錯開,并用"S"拉筋固定。如焊接必須根據鋼筋規格,氣溫條件和焊接方法選擇合適的焊接工藝和參數,焊接長度和鋼筋中線對正等必須按施工規程要求施工。

鋼筋綁扎前,施工員和鋼筋翻樣必須對有關施工順序、操作方法和要求向班組進行詳細交底。鋼筋必須經自檢和專檢,方可進行隱檢。在鋼筋的自檢中和專檢中,必須認真檢查受力鋼筋規格、數量、位置是否正確,墻板的鋼筋網片間距和柱箍是否有誤,各結構的有效高度是否符合設計意圖,鋼筋的保護層墊塊固定是否可靠及厚度是否正確等,經專職質量員檢查合格,并簽署隱蔽工程驗收單后,通知并會同監理和有關單位共同驗收,經其批準后方可澆搗混凝土。

嚴格控制底板鋼筋的間距,所有鋼筋的搭接和錨固長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同一截面內鋼筋接頭數量不得大于50%。電弧焊或閃光對焊應在現場條件下做試件并及時送檢,取同一焊工完成的300個同一級別、同直徑的接頭作為一批,試驗及檢驗要求依據為《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03)。防雷接地可在底板筋綁扎完后施焊,其鍍鋅扁鋼與螺紋鋼連接,并引到底板砼面以上。

2柱鋼筋

(1)柱子的綁扎工藝流程:修整預留鋼筋→劃箍筋間距→套箍筋→綁柱子箍筋

(2)柱筋按要求設置后,在其底板上口設一道限位箍,保證柱鋼筋不偏位。

(3)柱子鋼筋的連接方式≥25采取直螺紋連接,≥14≤22采取電渣壓力焊連接。對柱子的鋼筋工程進行技術交底,交底要詳細交待鋼筋的連接位置,以及接頭錯開的距離,以及鋼筋下料的長短。鋼筋加工完成以后,技術人員在后臺對鋼筋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運到施工現場。

(4)綁扎柱子鋼筋之前測量人員將柱子兩個方向的中心線彈出,同時彈出柱子的位置線。鋼筋工對位移的鋼筋按照規定進行調整,合格后,將柱子的箍筋按照計算好的數量套到柱子的插筋上。然后對柱子的立筋進行電渣壓力焊,連接工作完成以后,綁扎定位箍筋2m設一道,在綁扎箍筋之前,將箍筋的位置線用粉筆劃在柱子主筋上,然后依次綁扎箍筋。在綁扎箍筋的同時,對柱子的箍筋進行吊垂直。合格后報監理進行檢查。

(5)柱子鋼筋的箍筋綁扎,相鄰綁扎點成八

字形,并且綁扣的多余綁絲必須朝向構件內部。

(6)砌體構造柱鋼筋預留,按植筋施工考慮。

3頂板鋼筋綁扎

(1)頂板鋼筋綁扎工藝流程:檢查鋼筋的原材證明及進行外觀檢查和物理試驗----進行技術交底----對頂板鋼筋進行放樣下料----在模板上進行彈線----綁扎頂板下層鋼筋----水電管進行預埋-----綁扎上層網片鋼筋。

(2)對頂板鋼筋原材料的各項質量證明資料進行核查,對鋼筋進行外觀檢查和物理試驗。

(3)對頂板鋼筋工程進行技術交底,頂板鋼筋采用搭接,要求將頂板鋼筋的連接位置、錯開位置進行明確交待。對于頂板鋼筋的下料長度以及錨固長度詳細說明。后臺下料完畢以后,技術人員在后臺檢查鋼筋,合格后方可運到作業面。

(4)頂板模板支設完畢以后,測量人員將墻體的控制線彈在模板上,包括墻身控制線,門窗洞口線。將頂板鋼筋的位置線彈在頂板上。鋼筋工按照彈好的位置線將墻體位移鋼筋按照要求調整到合格的位置。綁扎頂板鋼筋時依照彈好的鋼筋位置線,安放頂板下層鋼筋。頂板鋼筋的交叉點均須用22號鉛絲綁扎牢固。下層鋼筋綁扎完成以后,經過監理檢查合格后,進行下道工序。

(5)下層鋼筋綁扎完成之后,水電進行各種管線的預留與預埋。經過隱蔽檢查,綁扎上層鋼筋網片,上層網片綁扎之前放好鋼筋馬凳,依照下層鋼筋位置,綁扎上層鋼筋。要求位置準確,橫平豎直。

(6)上下層鋼筋全部綁扎完畢以后,放好鋼筋墊塊,鋼筋墊塊采用碎花崗巖墊塊。間距500mm梅花狀布置。

4梁鋼筋綁扎:

梁鋼筋連接采用閃光對焊和搭接焊。

工藝流程: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住→穿次梁底層縱向筋并與箍筋固定住→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及彎起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牢→綁主梁底層縱向鋼筋→穿次梁上層縱向筋→按箍筋間距綁牢。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結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的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綁梁上部縱向鋼筋的箍筋用套扣法綁扎;箍筋彎鉤疊合處在梁中應交錯綁扎,梁端第一個箍筋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加密,其間距及加密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加ф25鋼筋頭間距1m,長同梁寬減保護層。

5樓梯

●工藝流程

鋪設樓梯底模→畫位置線→綁平臺梁主筋→綁踏步板及平臺板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安裝踏步板側模→驗收→澆筑砼

●樓梯鋼筋綁扎

1)在樓梯段底模上畫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2)樓梯樓板鋼筋在綁扎樓梯間剪力墻鋼筋時,先將休息平臺板鋼筋沿板走向彎折在樓梯間剪力墻內,待澆筑完樓梯間剪力墻砼后,再把樓梯板鋼筋剔出。綁扎樓梯鋼筋時,先綁扎梁筋后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4)樓梯板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為15mm,為保證保護層厚度,安放墊塊時必須認真進行。

5)板位置處如有水電預留洞,要求根據圖紙要求對板進行補強,每邊設三根加強筋。

6鋼筋的連接

本工程鋼筋采用焊接和搭接綁扎連接方法。

6.1閃光對焊:

焊接場地應防風雨,施焊人員應有上崗證。對焊接頭應進行外觀檢查和抽樣檢驗力學性能。外觀檢查應每批抽查不少于10%的接頭,并不得小于10個。接頭應符合下列要求:

a)接頭處不得有橫向裂紋。

b)鋼筋表面不得有燒傷。

c)接頭處的彎折,不得大于3°。

d)接頭處的鋼筋軸線偏移,不得大于鋼筋直徑的0.1倍,同時不得大于2mm。

e)抽樣進行力學性能檢驗的試件,應按規范從每批焊接件中隨機抽取,在同一班內,由同一焊工,按同一焊接參數完成的300個同類型接頭作為一批。一周內連續焊接時,可累計計算。一周內累計不足300個接頭時,也按一批計算。

2電渣壓力焊:

電渣壓力焊應由有操作證的施工人員施工。分別對其焊接接頭逐個進行外觀檢查。并應符合以下要求:

a)接頭焊包應飽滿和比較均勻,鋼筋表面無明顯燒何等缺陷。

b)接頭處鋼筋軸線的偏移不得超過鋼筋直徑的0.1倍,同時不得大于2mm。

c)接頭處彎折不得大于30。外觀檢查不合格的接頭,應切除垂焊或采取補強措施。抽樣時應將每一樓層中以300個同類型接頭作為一批,不足300個時,仍應做為一批。

3電弧焊(單面搭接焊):

電弧焊應由有操作證的施工人員施工。分別對其焊接接頭逐個進行外觀檢查。并應符合以下要求:

(a)接頭處要預彎,保證接頭軸芯在同一直線上。

(b)接頭處焊縫長度保證10d。

篇2:住宅樓鋼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安居住宅樓鋼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鋼筋翻樣

本工程鋼筋凡直徑大于20mm的鋼筋接頭,擬采用焊接連接,搭接長度按圖紙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配制鋼筋時必需考慮各部位鋼筋接頭位置,保證頂板和粱上筋接頭位置在跨中1/3范圍內;且接頭位置錯開還應滿足設計要求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中的有關規定。

2鋼筋焊接

本工程橫向鋼筋連接優先采用閃光對焊,豎向鋼筋優先采用電渣壓力焊,焊接施工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焊工必須持有有效的合格證;

電焊機及配套設備符合要求,電源電壓位220/380V;

作業場地有安全防護設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風設施,防止發生燒傷、觸電、火災等事故。

每班正式焊接前,應做試件,經檢驗合格后,才能成批生產。

焊接前,鋼筋端頭120mm范圍內的油污和鐵銹用鋼絲刷清除干凈。焊接過程中,粘附在電極上的氧化鐵要隨時清除干凈。

每批接頭隨機切取4個試件,2個做拉伸試驗,2個做彎曲試驗。

3鋼筋綁扎

必須嚴格按設計圖紙及鋼筋加工單、布筋大樣圖進行施工,不得出現少放或漏放現象,嚴禁以小代大。鋼筋表面應清潔,無損傷、油漬、漆污及老銹現象。

本工程鋼筋骨架成型采用現場綁扎。

鋼筋綁扎前應熟悉施工圖,核對鋼筋下料單和料牌,核對半成品鋼筋的品種、形狀、尺寸和數量。

綁扎復雜結構部位鋼筋時應先研究逐根鋼筋的穿插就位順序,并與有關工種研究支模、綁扎鋼筋等的配合次序和施工方法,必要時畫出節點大樣圖。

基礎梁鋼筋下筋在鋪放時應按圖紙鋼筋間距要求在墊層上彈線,并按線擺放鋼筋;梁下筋保護層墊塊采用100×100×70-C30混凝土預制墊塊;梁鋼筋綁扎順序:梁下筋→底板上筋→構造柱插筋。

樓層鋼筋綁扎順序:測量放線→構造柱鋼筋→圈粱鋼筋→現澆板鋼筋位置線→現澆板鋼筋。

構造柱鋼筋綁扎

按照《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執行。

(1)在柱縱筋搭接范圍內箍筋應加密間距為100

篇3:住宅建筑上部結構鋼筋工程施工方法

小區建筑上部結構鋼筋工程施工方法

鋼筋工程的施工必須選擇在設施齊備的加工棚內,按照鋼筋冷加工、剪切、彎曲、成型等工序組織流水作業,操作人員應熟悉機械性能和操作程序。施工前,先熟悉圖紙,檢查模板、墻體等上道工序的質量標準,按照預算好的鋼筋配料單,檢查鋼筋半成品的規格、級別、數量、尺寸、與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必要的綁扎工具及綁扎用的鐵絲,電焊用電焊條等有無準備好。

1、質量控制要點

1)確保合格鋼材和焊件進入下道工序;

2)焊工(電焊)持證上崗;

3)做好鋼筋工程的隱蔽驗收。

2、鋼筋工程的質量要求

a)各種規格的鋼筋均有產品原廠合格證,同時,還需做母材物理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鋼筋表面應潔凈無損傷,鐵銹等污物,應在使用前清理干凈。

b)鋼筋加工過程中如發現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機械性能異常等情況時,應及時抽樣進行理化分析及其它專項檢測。

c)鋼筋的焊接應先做班前焊件試驗,每批鋼筋的焊接接頭中應按規定抽取一定數量的試樣進行強度冷彎試驗,其機械性能必須符合《鋼筋焊接驗收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d)鋼筋的規格、數量、形狀、尺寸、搭接、部位及長度,均應滿足施工圖紙及施工規范的要求。鋼筋如需代換,必須辦理正式手續,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監督站認可同意后進行。

3、框架柱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套柱箍筋→機械連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出箍筋間距線。

(4)柱箍筋綁扎

a.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而下綁扎,宜采用纏扣綁扎。

b.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形交錯綁扎。

c.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

d.根據抗震要求,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0,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

e.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路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主筋。

f.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筋外皮為25毫米,墊塊應綁在柱筋外皮上,間距一般為1000毫米,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柱截面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柱子主筋位移的預防措施

Ⅰ、在澆灌砼前應檢查柱插筋或外伸鋼筋位置是否正確,并加以校正。

Ⅱ、插筋要綁扎方正吊直,且要有足夠的箍筋,保持鋼筋骨架本身不變形,底端定位應牢固,必要時可焊在底筋上。

Ⅲ、為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主筋外側應加設砼墊塊(用予留在墊塊中的鐵線扎牢)。

Ⅳ、為防止澆灌柱子砼時主筋位移,在柱模板上口,用直徑10毫米鋼筋焊接的井字型套箍撐住模板固定住鋼筋,或在主筋上靠模板的一側焊上一截短粗鋼筋,用以保持鋼筋與模板的相對位置,如柱截面較大,鋼筋多時,可適當增加撐筋。

4、梁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模內綁扎: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模外綁扎(先在梁板上口綁扎成型后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央放箍筋→穿主梁上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梁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子于模板內。

(2)在梁板上畫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此梁的架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4)框架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點內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

(5)綁梁上部縱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6)箍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0,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7)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9)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采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何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各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于50%。梁內縱筋當長度不夠時應采用機械連接(要求A級接頭)。

5、板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3)按劃好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4)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后擺放板鋼筋。

(5)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必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相交叉點均要綁扎。

(6)在鋼筋的下面墊好墊塊,間距1.5米。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應為15毫米,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7)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即使配合安裝。

(8)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9)本工程施工時應預留孔洞,當受力鋼筋遇

孔洞時,將其繞過孔洞邊,不得切斷。孔洞較大時按圖紙設計要求。

6、質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鋼筋材質符合要求,表面無銹蝕。鋼筋加工下料準確,制作正確。

2)鋼筋焊接必須具有焊接考試合格證的人員進行,并按規定抽樣進行試驗。

3)樓板的負筋綁扎要滿扣,要求一順扣一反扣綁扎,全順扣綁會造成彎鉤水平或向上扭轉,綁完后要加墊保護層,負筋上不得踩踏和堆放材料,澆混凝土時派專人看管,保證負筋位置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