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結構抗滲抗裂施工措施
地下結構的抗滲抗裂施工措施
1、重點關注的施工部位
地下結構基礎底板;地下室的外墻;結構的后澆帶區域;工藝施工縫的部位為地下結構抗滲抗裂施工關注的重點。
2、建議設計上的抗裂抗滲措施
上述部位在設計上也應十分注意,在設計上采取合理的構造措施。對抗裂抗滲是最有效的措施。例如在地下室超長外墻設置裂縫誘導分倉帶;外墻配筋以細直徑加密間距配置;在400厚基礎底板與墊層之間設置防滲構造層等措施都能有效控制地下結構的有害裂縫。有效地提高抗滲能力。
當然除設計構造措施外,合理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措施對減少裂縫的產生和消除滲漏現象的產生也有重大的影響。
3、后澆帶施工和抗滲抗裂措施
1)后澆帶概況
本工程地下室階段共設四條直線后澆帶和一條橢圓形后澆帶。其中兩條直線后澆帶位于南北走向軸線1-6~1-7以及軸線1-12~1-13之間區域,另外兩條直線后澆帶位于東西走向軸線1/1-H~1-H以及軸線1/1-E~1-E之間的區域。橢圓形后澆帶位于鋼管混凝土立柱外側約4.5m的位置。此外,地下室外板墻也設有后澆帶。
本工程的后澆帶,從地下兩起設置至地上廣場層結束,后澆帶寬度為1000mm。
2)后澆帶施工
水平結構層的后澆帶模板采用與其他部位相同的木模鋼管排架體系,考慮后澆帶部位的模板、排架需要保留較長時間,故后澆帶下的模板、排架自成體系,并與旁邊區域的排架用水平短鋼管臨時拉成整體。在旁邊區域排架拆除時,后澆帶下的模板、排架獨自保留,以防懸臂段結構開裂。待后澆帶混凝土施工養護達到設計強度后才能拆除。
鋼筋處理方式:梁、板、墻鋼筋均貫通不斷。
地下室后澆帶內與地墻連接處有型鋼換撐梁存在,該型鋼不拆除,直接澆搗在混凝土內,作為樓板邊梁的一部分。
后澆帶在混凝土澆筑完不少于60天后進行施工,后澆帶混凝土強度比兩側提高一級(5Mpa)并根據不同品牌由供貨廠家按規定用量加適量的膨脹劑澆筑.澆筑前應將表面鑿毛清理干凈,整理好鋼筋,澆筑后應加強養護不少于14天。
后澆帶封閉的時間,對樓層內的防水、安裝、裝修以及裙房、副樓提前開業都有很大的影響。而本工程非沉降后澆帶的性質,使得后澆帶早封有了可能,我們將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和工程進展情況,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封后澆帶。具體封閉時間和設計協商后確定。
對于位于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外墻部位的后澆帶,在底板的下方和外墻板外側增加抗滲構造措施,構造待與后澆帶的搭設不小于800mm。其構造可詳見本篇第二章4.9節的示意圖。
4、施工縫的處理
在地下室基礎底板與地下室外墻結合處的施工縫必須設置專用止水帶,止水帶可以用3mm的鋼板制作,其它區域與土體接觸的施工縫也按此方法處理。
5、地下連續墻外墻襯墻的施工處理
由于地下連續墻是地下開挖施工,其墻面不可能十分平整。另外地下墻槽段與槽段是企口拼接,難免有夾泥和混凝土水下澆注缺陷產生。為此難免有可能造成外墻的滲水現象。
作為地下室外墻的裝飾構造和防滲措施,地下連續墻內壁應有一道不小于250mm的襯墻。建議增設。
襯墻的垂直配筋應在地下連續墻結構環梁施工時預先留出。襯墻施工時結合面的混凝土應鑿毛和預留止水凹槽。
在襯墻施工前應完成地下連續墻的表面應鑿平和清洗。有滲水現象的墻體必須在襯墻施工前止滲完畢。
6、混凝土施工的抗滲抗裂措施
地下外墻混凝土選用低收縮混凝土,分塊施工,加強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模板采用木模體系,也有利減少裂縫現象的產生。
篇2:安居高層住宅外墻面抗滲防水技術措施
安居工程高層住宅外墻面抗滲防水技術措施
S地區風壓為70kg/M2,當降雨量超過10cm/h時,墻面構成整批水幕,水對墻面的凈水壓同樣為70kg/M2,這是外墻滲漏最主要的外部原因。
外墻防滲漏部位主要集中于混凝土墻體與磚墻交接部位、對拉螺桿孔洞,穿墻鋼管孔洞,爬架預留孔洞。以及外墻配電箱薄弱部位。外墻防滲漏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主體施工階段就必須采取措施,形成多點設防。
1、主體施工階段的重點控制措施
(1)、保證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標號,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混凝土配合比及坍落度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施工中保證混凝土本身結構振搗密實,避免出現冷縫。對主體結構外墻的養護,均按時間掛麻帶養護,確保混凝土表面無裂縫。
(2)、不在外圍豎向結構(如欄板)上留置施工縫。豎向結構施工前,必須將底部殘渣清掃干凈。
(3)、在外墻混凝土結構上預留的孔洞,要求按施工組織設計留置,且要求外高內低,高差盡量大于10mm。
2、外墻磚砌體控制措施
(1)、外墻砌筑粘土磚分二次完成,砌筑至梁或底板時,砌體充分沉降后用斜磚楔緊,斜磚上下兩端砂漿應飽滿、密實。
(2)、磚砌體要求雙面勾縫,水平及豎上縫控制在15mm,不形成盲縫,隔斷滲水通道。
(3)、2-32層9軸構造柱做法及施工措施。
各層構造柱位置的磚砌體留馬牙槎,保證磚砌體與混凝土的咬合力。在澆注構造柱混凝土時,采用三道丁字螺栓加固,混凝土必須振搗密實。(見圖2、3)
3、裝修階段控制措施
(1)、外墻面裝修做法(暫定)
圖2構造柱做法圖
外墻面釉面磚構造做法
找平層:12厚1:3水泥砂漿
底層:8厚1:3水泥砂漿
防水涂層: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
粘貼層:聚合物水泥砂漿7厚
漆釉面磚:聚合物水泥砂漿勾縫
外墻涂料做法
找平層:非增水性防水砂漿12厚
底層:非增水性防水砂漿8厚
圖3構造柱支撐方法
防水涂層: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10厚
外墻涂料:防水、通氣、耐候
(2)、混凝土體墻面清洗干凈后,用1:1:1水泥基聚合物砂漿(水泥、107膠、細砂)機械噴漿作為結合層。
(3)、在混凝土墻面與磚墻交界處(內外兩側加釘300mm寬、網眼10-12mm的鋼絲網一道,沿縫居中,用@150mm射釘射緊。(見圖4)
(4)、墻面抹灰是墻面防漏的關鍵工序,要通過對第一層砂漿的抹平、壓實來實現切斷抹灰層的毛細管,并通過砂漿中摻加適量的聚合物來提高砂漿的拒水、防滲、防漏性能。
圖4鐵絲網掛法
找平層及底層應做到接合平整,色澤一致,無明顯接合縫隙。檢查中如有空鼓、干縮裂縫、明顯砂眼、干漿脫離等必須立即鑿除,沖淋干凈后用同標號砂漿補抹。
完工并驗收合格的底層面上做防水涂層,涂層要求平整干凈,刷層均勻,光澤一致。
釉面磚的粘貼,除塊件應保證浸水滿透,粘面平整不空鼓,不滑移,粘面緊密牢固外,重點是處理勾縫上,本工程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勾縫。面磚牢固后應處理縱橫分格縫隙,二次填縫用0.5cm直徑圓形抹縫工具來回拉至縫面滿漿光滑,檢查后,表面擦抹整潔,并及時清水養護。
(5)、外磚墻內側的配電箱、線盒安裝時必須檢查到位,凡墻體傷裂形成盲縫的,必須將傷裂的磚體拆除清洗干凈,另外砌筑密實。對已安裝的線盒、箱體、單向管路的空隙孔洞,必須用1:2水泥砂漿填塞搗實。嚴禁用碎磚、余渣填塞,大于200×200mm的孔洞要求用細石混凝土填堵,檢查使用小棒敲擊發出啞聲,則撬開返工,另補密實。
(6)、外墻面的爬架孔洞、對拉螺栓孔洞、臨時用腳手架穿墻孔洞,有掛網、抹灰之前,用大于孔洞1-2mm的沖擊鉆對準孔洞鉆拉,清除孔洞內塑料管及雜物,再于孔洞外側鑿出大于孔洞直徑1倍以上,深度20mm的喇叭口,水沖冼干凈后以1:2防水砂漿加入膨脹劑填塞全孔洞至漿溢出抹平,迎水面做成凸圓形,涂抹大黑豹防水涂膜。(見圖5)
圖5外墻孔洞處理
(7)、對于露出墻面的鐵件,預埋件,割平后靠外墻面位置用1:1的水泥砂漿摻入金王牌防水粉抹平。
(8)、外墻穿墻管道的套管焊100mm高止水環。主管與套管的填塞使用防水砂漿加膨脹劑,迎水中位置用大黑豹涂料抹密實。(見圖6)
(9)、外墻施工完成后,采用高壓噴淋方式進行試驗,如發現滲水現象,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圖6外墻套管處理
篇3:地下結構抗滲抗裂施工措施
地下結構的抗滲抗裂施工措施
1、重點關注的施工部位
地下結構基礎底板;地下室的外墻;結構的后澆帶區域;工藝施工縫的部位為地下結構抗滲抗裂施工關注的重點。
2、建議設計上的抗裂抗滲措施
上述部位在設計上也應十分注意,在設計上采取合理的構造措施。對抗裂抗滲是最有效的措施。例如在地下室超長外墻設置裂縫誘導分倉帶;外墻配筋以細直徑加密間距配置;在400厚基礎底板與墊層之間設置防滲構造層等措施都能有效控制地下結構的有害裂縫。有效地提高抗滲能力。
當然除設計構造措施外,合理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措施對減少裂縫的產生和消除滲漏現象的產生也有重大的影響。
3、后澆帶施工和抗滲抗裂措施
1)后澆帶概況
本工程地下室階段共設四條直線后澆帶和一條橢圓形后澆帶。其中兩條直線后澆帶位于南北走向軸線1-6~1-7以及軸線1-12~1-13之間區域,另外兩條直線后澆帶位于東西走向軸線1/1-H~1-H以及軸線1/1-E~1-E之間的區域。橢圓形后澆帶位于鋼管混凝土立柱外側約4.5m的位置。此外,地下室外板墻也設有后澆帶。
本工程的后澆帶,從地下兩起設置至地上廣場層結束,后澆帶寬度為1000mm。
2)后澆帶施工
水平結構層的后澆帶模板采用與其他部位相同的木模鋼管排架體系,考慮后澆帶部位的模板、排架需要保留較長時間,故后澆帶下的模板、排架自成體系,并與旁邊區域的排架用水平短鋼管臨時拉成整體。在旁邊區域排架拆除時,后澆帶下的模板、排架獨自保留,以防懸臂段結構開裂。待后澆帶混凝土施工養護達到設計強度后才能拆除。
鋼筋處理方式:梁、板、墻鋼筋均貫通不斷。
地下室后澆帶內與地墻連接處有型鋼換撐梁存在,該型鋼不拆除,直接澆搗在混凝土內,作為樓板邊梁的一部分。
后澆帶在混凝土澆筑完不少于60天后進行施工,后澆帶混凝土強度比兩側提高一級(5Mpa)并根據不同品牌由供貨廠家按規定用量加適量的膨脹劑澆筑.澆筑前應將表面鑿毛清理干凈,整理好鋼筋,澆筑后應加強養護不少于14天。
后澆帶封閉的時間,對樓層內的防水、安裝、裝修以及裙房、副樓提前開業都有很大的影響。而本工程非沉降后澆帶的性質,使得后澆帶早封有了可能,我們將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和工程進展情況,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封后澆帶。具體封閉時間和設計協商后確定。
對于位于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外墻部位的后澆帶,在底板的下方和外墻板外側增加抗滲構造措施,構造待與后澆帶的搭設不小于800mm。其構造可詳見本篇第二章4.9節的示意圖。
4、施工縫的處理
在地下室基礎底板與地下室外墻結合處的施工縫必須設置專用止水帶,止水帶可以用3mm的鋼板制作,其它區域與土體接觸的施工縫也按此方法處理。
5、地下連續墻外墻襯墻的施工處理
由于地下連續墻是地下開挖施工,其墻面不可能十分平整。另外地下墻槽段與槽段是企口拼接,難免有夾泥和混凝土水下澆注缺陷產生。為此難免有可能造成外墻的滲水現象。
作為地下室外墻的裝飾構造和防滲措施,地下連續墻內壁應有一道不小于250mm的襯墻。建議增設。
襯墻的垂直配筋應在地下連續墻結構環梁施工時預先留出。襯墻施工時結合面的混凝土應鑿毛和預留止水凹槽。
在襯墻施工前應完成地下連續墻的表面應鑿平和清洗。有滲水現象的墻體必須在襯墻施工前止滲完畢。
6、混凝土施工的抗滲抗裂措施
地下外墻混凝土選用低收縮混凝土,分塊施工,加強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模板采用木模體系,也有利減少裂縫現象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