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房地產公司營銷中心輪訪輪電制度

房地產公司營銷中心輪訪輪電制度

2024-07-11 閱讀 7664

房地產開發公司營銷中心輪訪、輪電制度

第一條、銷售員按簽到時間先后,由外到里坐在柜臺輪流排備接待客戶,二備、三備銷售員須站在門口立剛,不得坐在柜臺內。一備則坐在前臺做好接待客戶的準備。

第二條、一備、二備、三備為即將服務人員,原則因集中極力等待客戶,不得離崗或作其他事情。如果因公必須離崗,應聯系銷售組長或主管安排其他人接崗后,方可離崗。四備人員做好隨時接崗的準備。

第三條、如輪到的銷售員因在接待其他客戶、接聽電話或其他公務離開前臺,則跳過,以后再補。若輪到的銷售員因私事不在現場(如去洗手間、臨時外出)則自動跳過,但算已接待一個客戶名額,不另行補回。

第四條、銷售員在接待完客戶后需于簽到表上簽字確認,并按順序輪流接聽電話,接聽電話的銷售員必須在前臺接聽登記好每一個來電,直至下一位下來的最后一備來接替。

第五條、銷售員不按順序接待客戶,核實之后,第一次給口頭警告;第二次給予書面批評,罰款100元;第三次以后每次罰款200,寫出書面檢查。

第六條、銷售主管責監督調整銷售員輪流接待秩序,并保證每個客戶能及時得到銷售員的主動接待。

第七條、每個銷售員均須按簽到順序接待客戶,不得挑客戶、搶客戶。若銷售員正在接待客戶,登記過的老客戶來訪則,由排在最后的銷售員接待,不視為接待名額。

第八條、銷售員在接待第一次見面的客戶必須委婉的詢問客戶以下兩個問題:(1)詢問客戶是否來過或電話聯系過(2)是哪一位銷售員聯系過

第九條、銷售員不得挑選客戶,不得令客戶受冷遇,不論客戶的外表、來訪動機銷售員都要全力接待。

第十條、銷售員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斷正在接待的客戶,而轉接其他客戶(客人多時候,只能兼顧)。若因服務態度問題遭客戶書面投訴,立即辭退。

第十一條、銷售員不得在客戶面前爭搶客戶,不該在客戶面前說的話決不允許說。銷售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在客戶面前發生爭執,也不得在成交后因銷售員之間發生爭執而向客戶查核當時成交或登記情況。一經發現,將視清潔輕重處罰,第一次給予肇事方罰款100元,并給予書面警告;第二次立即開除。

第十二條、因服務態度以外的原因遭客戶投訴,現場主管查實后給予該銷售員書面警告,并罰款100元,雷擊三次經部門經理同意該銷售員下崗。

第十三條、銷售員不得在其他銷售員接待客戶的時候,主動插話或幫助介紹,除非得到邀請。若遭到其他銷售員投訴,影響成交,主管查實后給予該銷售員書面警告并罰款100元。

第十四條、銷售員在接待其他同時客戶時不得主動遞送名片,除非得到該銷售員的同意。若客戶主動要求,事后必須及時知會原銷售員。

第十五條、每個銷售員都有義務幫助其他銷售員促成交易,在某銷售員不在或繁忙的情況下,其他銷售員必須協助接待。

第十六條、銷售員接待客戶完畢后,須送客戶出售樓處,不得于客戶背后談論、辱罵或取笑客戶。

第十七條、每個接待完客戶的銷售人員應立到前臺進行電話接聽進行登記,并鼓勵客戶來訪售樓處,除非客戶到售樓處后主動提出找某銷售員,否則仍然以輪流到的銷售員作為客戶接待。

第十八條、銷售員原則上不得預留房號,以先付定金者為準,有特殊情況可請示現場銷售經理。

第十九條、銷售員收取定金之前必須先確定該房確為空號,如有成交,應立即通知本組組長,組長應立即與銷售秘書取得聯系,避免賣重。

編制審核批準

日期日期日期

篇2:房地產公司營銷中心保密制度

房地產開發公司營銷中心保密制度

第一條、為保護公司的商業秘密,保證銷售活動正常有序的進行,保障客戶的合法權益,提高置業顧問的保密意識,特定本制度。

第二條、凡公司的置業顧問、銷售主管、銷售秘書、銷售經理及有關知情人員應遵守該制度。

第三條、應當保密的資料為公司的商業機密、不利于公司尊嚴的信息、客戶資料及相關檔案外泄。

第四條、公司的商業秘密為公司的經營狀況、公司的營銷計劃、廣告計劃、銷售收入及費用組合;公司新項目未向社會公開前的地段、面積、具體規劃。

第五條、不利于公司尊嚴的信息為泄露、公司內部情況并被競爭對手利用,散播對公司不利的言論,致使公司形象受損和經濟利益受損失的言論和書面材料。

第六條、客戶資料屬客戶保密休息、客戶家庭地址、聯系方式、財務狀況、家庭人員及住址和銷售部整理和總結客戶資料。

第七條、相關檔案為只能展示,不能被業主帶走的價格表、空白合同、為銷售準備的各種證書和不能展示的資料如銷售內部樓盤表、樓盤加價系數等。為促銷而做宣傳品則不包括在其中。

第八條、置業顧問不得將銷售內部資料帶回家,非銷售部人員未經銷售主管許可不得查閱銷售部計算機內部資料。非銷售部人員未經銷售部經理許可不得隨意進入銷售大廳交款室。若有事需經銷售部經理或以上人員批準作記錄方可查閱和取走有關資料。

第九條、凡有關人員因過失泄露公司商業秘密、客戶資料及檔案、不利于公司尊嚴的材料,應主動、及時向直接上級報告并采取切實措施消除影響及后果。

第十條、凡有關人員故意泄露公司商業秘密、客戶資料及檔案、不利于公司尊嚴的材料,有關知情人員應及時主動向有關上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以消除影響及后果。

第十一條、凡過失泄露秘密并于事后積極彌補消除影響,給予責任人扣除基本工資的一半并通報批評的處罰,對直接上級給予相同金額的處罰。

第十二條、凡故意泄露公司商業秘密、客戶檔案資料、不利于公司尊嚴材料的言論和書面材料者于事后能夠向直接上級匯報有關情況和積極改正錯誤,給予扣除兩個月全部基工資和取消一個月提成并書面通報批評,扣除全部年終獎金。

第十三條、若故意泄露有關秘密者,事后消極對待出現的后果,不能積極主動報告有關情況且態度惡劣,給予開除處分,觸犯法律者,公司將依法保留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民事或刑事責任。對直接上級或降級使用或扣除當月全部工資。

第十四條、凡對有關泄露秘密者主動揭發和積極采取有關措施消除影響者,給予相應獎勵。對一般泄露秘密進行揭發,給予基本工資一半以上的獎勵并視本人意愿進行書面表揚。對重大泄露秘密者進行揭發并采取積極措施者,給予一倍當月工資獎勵并提請總經理額外嘉獎并視本人意愿給予書面表揚。若知情不報者,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警告處分或扣除當月基本工資一半,造成嚴重后果者扣除當月全部基本工資。

編制審核批準

日期日期日期

篇3:工貿油品調運分公司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

工貿油品調運分公司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zz石油(集團)工貿有限公司油品調運分公司(以下簡稱“油品調運分公司”或“公司”)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使用管理,確保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使用管理的合法性、真實性、安全性,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二條財務資產部門負責本制度的執行,公司其他部門協助實施。

第三章范圍

第三條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收到及發出的增值稅發票(包含普通發票)

第四章規定

第四條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基本聯次或者基本聯次附加其他聯次構成,基本聯次為三聯:發票聯、抵扣聯和記賬聯。

(一)發票聯,作為購買方核算采購成本和增值稅進項稅額的記賬憑證;

(二)抵扣聯,作為購買方報送主管稅務機關認證和留存備查的憑證;

(三)記賬聯,作為承運方核算承運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記賬憑證。增值稅普通發票只有記賬聯與發票聯組成。

第五條發票的領購、保管

(一)領購發票時,必須由發票專管員向稅務機關辦理票領購。

(二)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必須按規定存放到財務資產部門保險柜。

(三)需開具時,必須將已開具好的發票妥善保管,未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及時放到保險柜。

(四)對于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存根及作廢的,月末必須按照規定裝訂成冊,并按照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存放時限存放,確保完整無損。

(五)嚴禁將公司領購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向他人提供使用。

(六)嚴禁給未發生實際購銷和勞務業務的他人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

(七)嚴禁向個人或稅務機關以外的單位買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

(八)發票管理員必須按規定及時到稅務機關辦理發票核銷手續。

(九)發票專管員因工作變動或調離必須按稅法和企業管理制度規定辦理移交手續。

第六條按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的開具范圍,開具發票。

公司承運油(氣),應稅勞務,根據細則規定應當征收增值稅的應稅勞務,必須向購買方開具專用發票。向小規模納稅人銷售應稅項目,應開具普通發票,未經稅務機關批準,不開具專用發票。

第七條對于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應核對以下內容:

(一)字跡清楚。

(二)項目填寫齊全。

(三)票物相符,票面金額與實際收取的金額相符。

(四)公司開票信息內容無誤。

(五)發票聯和抵扣聯加蓋財務專用章或發票專用章。

(六)匯總開具專用發票的,同時提供防偽稅控系統開具《提供應稅勞務清單》,并加蓋財務專用章或者發票專用章。

第八條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期自開票之日起180天,收到專用發票后,當月做請款處理的發票,與請款時將發票聯抵扣聯一并交財務資產部門做發票認證及賬務處理。交接時要填寫專用發票交接單以做備查(交接單附件)

第九條不丟失、損(撕)毀發票,不擅自銷毀專用發票的基本聯次。

第十條丟失專用發票,必須按規定程序及時向當地稅務機關、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一條由于個人原因導致增值稅專用發票未在180天內認證,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

第十二條增值稅進項抵扣聯按期裝訂成冊,按照水稅務機關要求的保存時限保存。

第十三條對不符合規定的專用發票,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第五章附則

第十四條本制度由財務資產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制度未盡事宜,按照國家法規及工貿公司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