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防地震防火防踩踏演練預案
一、演練目的
通過地震應急演練,使全體學生掌握應急避險的正確方法,熟悉我校緊急疏散的程序和線路,確保應急避險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進行,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全體學生的生命安全。同時通過演練活動培養學生聽從指揮、團結互助的品德,學會逃生的本領和能力,提高學生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練指揮小組
現場總指揮:李恩平
現場副總指揮:高書合
操場指定地帶:黨文麗
后勤保障:周愛英
現場疏導員:教育處干事、
三、演練準備
1.演練前召開動員大會,闡述地震應急演練的重要意義,講明演練的程序、內容、時間和紀律要求,以及各個班級疏散的路線和到達的區域,同時強調演練是預防性、模擬性練習,以免發生誤解而引發地震謠傳。
2.演練前對疏散路線必經之處和到達的"安全地帶"進行實地仔細檢查,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消除障礙和隱患,確保線路暢通和安全。
3.在校園廣播上發出信號(警笛聲),第一次信號不得離開教室,應迅速躲到桌子下面;第二次信號發出后,在老師的組織下有序離開教室。
4.各班主任提供參加演練人員名單,控制人數,嚴肅紀律,如有故意破壞且造成惡劣影響者將嚴加處理。
四、演練要求
1.聽從指揮,服從安排,保持安靜。
2.動作敏捷、規范,嚴禁推拉、沖撞、擁擠,避免踩踏事件的發生。
3.按規定線路疏散,不得串線。
4.在撤離途中,如出現擁擠摔倒,后面學生及樓梯口應立即大聲喊"停"同時停止不動,各班老師招呼本班學生停下,等險情排除后,再招呼按順序撤出。
5.各班主任在樓梯口安排專人值班,要高度負責,嚴防踩踏事件發生。如發生人為問題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五、演練疏散程序
1.聽到第一次信號"緊急避險"后,全體學生在5秒鐘的時間內,迅速鉆到自己的課桌下并且用雙手抓緊課桌的桌腿。聽到第二次信號"緊急疏散"后,每班靠門的學生立即把門打開,按座次撤出教室,以班為單位有序撤出。
2.教室內學生疏散安排如下:
⑴靠近門的學生先疏散。
⑵前4排學生從前門依次疏散,后4排學生從后門依次疏散,要求有序、動作要迅速。
⑶出門后變成一路縱隊,按指定方向跑步前行。
3.教學樓內疏散安排:
初三1、2班走教學樓東樓梯。初三3班走東樓樓梯。初三4、5班走教學樓中間樓梯。初三6班走西樓樓梯。初三7、8班走教學樓西樓梯。到操場集合。
3.學生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帶后,各班班長、體委要在指定位置站好,清點人數,向班主任報告,再由班主任向安全辦主任報告。
5.現場疏導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職責:
⑴第一次發出后,指導學生進行室內避震,糾正學生的不正確動作和姿勢。
⑵第二次信號發出后,帶領學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帶"。
⑶班主任要自始至終跟隊,密切關注演練現場,維護活動紀律,防止意外發生。
6.后勤保障要保證車輛、急用藥品、通信暢通。
六、演練時間
2011年12月1日下午第三節。
各相關人員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認真組織好本次演練活動。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學校樓梯樓道踩踏事故預防制度
為了杜絕學生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此項制度。
一、成立預防學生擁擠踩踏事故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茍明勇(校長)
副組長:潘玉軍(副校長)
組員:校務會全體成員及各班班主任
二、具體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1.學生上下樓梯,嚴禁強調快速、整齊。
2.住校生上下樓梯,由各自的班主任老師負責疏導。
3.學生做課間操上下樓梯,由值周行政和第二節課的下課教師負責疏導。
4.學生放學時上下樓梯,由最后一節課的教師和班主任負責疏導,在本班學生未走完之前,上課教師不能下樓梯。
5.樓道、樓梯的照明等設備由電工等負責,每天做好巡查工作,發現隱患及時上報和消除。
6.在各樓梯醒目處張貼“請勿擁擠,靠右行,嚴禁追逐打鬧”等警示標識。
7.班主任必須利用講班務工作的時間經常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了解在樓梯間打鬧、搞惡作劇的危險性,充分認識到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嚴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同時告誡學生上下樓梯要相互禮讓,靠右行走,遵守秩序;并作好教育記錄。
8.一旦發現學生違反上述規定,除進行教育之外,還要納入班級考核;一旦發現相關教師未履行其職責,除批評教育之外,還要納入期末教師考核。
嵐頭鎮中心完小
2015年3月1日
篇3:預防學生擁擠踩踏事故管理制度
為加強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確保我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防止學生因上課下課擁擠發生踩踏或者發生火災等意外事故,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秩序的正常運行,經校委會會議研究制定本制度。
1、凡我校全體師生員工,在樓道行走、上下樓梯,必須靠右行走,不得在學校各樓樓道集群停滯、擁擠、追逐和使用各種體育器材活動以及高聲喧嘩,嚴禁任何人在樓梯扶手欄桿上攀爬、坐、站等。
2、各科任課教師必需在下課前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得擁擠。教學樓每節課的上課教師應對本班學生上下樓梯予以監管和疏導,要對學生上下樓梯故意打鬧等不良現象給予制止,防止擁堵現象的發生。上課期間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課任教師負責組織好本班學生,按照應急疏散指示、標志和圖示進行合理正確的疏散學生,防止損失擴大。如果出現意外,課任教師負全責。
3、學生課間操、放學、*上下樓梯,由各樓層值周教師負責疏導。在上下課期間,教學樓的所有大小門都要打開,便于學生及時有效地疏散,防止踩踏事故發生。如果出現意外,樓層值周教師和隨行教師負全責。
4、食堂工作人員要組織學生排隊就餐、不要推、拉、擠,維持好就餐期間的紀律。如果出現意外,食堂工作人員負全責。
5、在教室、餐廳及樓梯間出入口設置指示、警示標志,完善演練活動。并通過經常、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培養他們遵守秩序、相互禮讓的文明習慣;掌握正確通過樓道的要求和在擁擠場所自我保護的知識。注意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組織大型*前要做好活動安排,要有安全預案,并責任到人,在學生集體活動中不得片面強調快速、整齊。若在活動中出現意外事件,相關人員負相應責任。
6、打掃衛生時,班主任必須教育學生有序拿、放工具,防止意外發生。如果因門未鎖,燈未關造成損失或學生在拿放工具時發生意外事故,班主任及值周教師負全責。
7、樓道、樓梯的照明、消防安全疏散指示燈等設備由學校總務負責,每天做好巡查工作,發現隱患及時上報和消除。若因疏忽或延誤工作,造成意外事故發生,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8、班主任必須利用班會時間經常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要經常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了解在樓梯間打鬧、搞惡作劇的危險性,充分認識到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嚴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同時告誡學生上下樓梯要相互禮讓,靠右行走,遵守秩序;對有違紀現象的學生要給予批評教育,責令其改正錯誤行為,并作好教育記錄。教育學生若上下樓梯時前面突然有同學滑倒,后面的同學必須立即停步。一旦發生擁擠現象,學生必須無條件地聽從領導和教師的安排順次下樓。班主任做好班級內疏散安排,并做好演練練習,若在教室內發生意外事故,追究當堂教師的責任。
9、一旦發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在場教師要及時組織疏導,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并立即報告學校領導,要及時通知學校有關人員在最短時間趕赴出險的地點。同時根據傷情撥打120急救電話,組織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搶救處理。若意外事故發生時,在場教師沒有及時進行疏導,錯過控制事態發展的最佳時機,造成損失或使事態的進一步惡化,追究在場教師的責任。
10、將發生重大責任事故與先進班級和先進個人的評比表彰工作結合起來。如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班級在考核評比中采用“一票否決制”。
11、學校將教師是否履行教育、防范義務納入對教師工作的考核中,對教師未履行教育、防范義務的,在年終考核中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處理。
12、違反學校紀律,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應根據其認知能力作出相應的紀律處分,并告知監護人,要求履行監護人責任。受傷害學生監護人、親屬或者其他成員,在事故處理中無理取鬧,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或侵犯學校、教師合法權益的,學校將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造成損失的,依法要求賠償。
13、未依照學校要求履行安全職責,違反本規定或其他安全規定出現意外事故或造成損失,情節輕微的,經學校行政會議及有關部門的認定,由學校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其他處罰;因瀆職、失職或者管理失控發生事故,造成惡劣影響的,交有關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廣安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