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學生擁擠踩踏事故管理制度
為加強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確保我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防止學生因上課下課擁擠發生踩踏或者發生火災等意外事故,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秩序的正常運行,經校委會會議研究制定本制度。
1、凡我校全體師生員工,在樓道行走、上下樓梯,必須靠右行走,不得在學校各樓樓道集群停滯、擁擠、追逐和使用各種體育器材活動以及高聲喧嘩,嚴禁任何人在樓梯扶手欄桿上攀爬、坐、站等。
2、各科任課教師必需在下課前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得擁擠。教學樓每節課的上課教師應對本班學生上下樓梯予以監管和疏導,要對學生上下樓梯故意打鬧等不良現象給予制止,防止擁堵現象的發生。上課期間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課任教師負責組織好本班學生,按照應急疏散指示、標志和圖示進行合理正確的疏散學生,防止損失擴大。如果出現意外,課任教師負全責。
3、學生課間操、放學、*上下樓梯,由各樓層值周教師負責疏導。在上下課期間,教學樓的所有大小門都要打開,便于學生及時有效地疏散,防止踩踏事故發生。如果出現意外,樓層值周教師和隨行教師負全責。
4、食堂工作人員要組織學生排隊就餐、不要推、拉、擠,維持好就餐期間的紀律。如果出現意外,食堂工作人員負全責。
5、在教室、餐廳及樓梯間出入口設置指示、警示標志,完善演練活動。并通過經常、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的養成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培養他們遵守秩序、相互禮讓的文明習慣;掌握正確通過樓道的要求和在擁擠場所自我保護的知識。注意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組織大型*前要做好活動安排,要有安全預案,并責任到人,在學生集體活動中不得片面強調快速、整齊。若在活動中出現意外事件,相關人員負相應責任。
6、打掃衛生時,班主任必須教育學生有序拿、放工具,防止意外發生。如果因門未鎖,燈未關造成損失或學生在拿放工具時發生意外事故,班主任及值周教師負全責。
7、樓道、樓梯的照明、消防安全疏散指示燈等設備由學校總務負責,每天做好巡查工作,發現隱患及時上報和消除。若因疏忽或延誤工作,造成意外事故發生,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8、班主任必須利用班會時間經常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要經常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了解在樓梯間打鬧、搞惡作劇的危險性,充分認識到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嚴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同時告誡學生上下樓梯要相互禮讓,靠右行走,遵守秩序;對有違紀現象的學生要給予批評教育,責令其改正錯誤行為,并作好教育記錄。教育學生若上下樓梯時前面突然有同學滑倒,后面的同學必須立即停步。一旦發生擁擠現象,學生必須無條件地聽從領導和教師的安排順次下樓。班主任做好班級內疏散安排,并做好演練練習,若在教室內發生意外事故,追究當堂教師的責任。
9、一旦發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在場教師要及時組織疏導,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并立即報告學校領導,要及時通知學校有關人員在最短時間趕赴出險的地點。同時根據傷情撥打120急救電話,組織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搶救處理。若意外事故發生時,在場教師沒有及時進行疏導,錯過控制事態發展的最佳時機,造成損失或使事態的進一步惡化,追究在場教師的責任。
10、將發生重大責任事故與先進班級和先進個人的評比表彰工作結合起來。如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班級在考核評比中采用“一票否決制”。
11、學校將教師是否履行教育、防范義務納入對教師工作的考核中,對教師未履行教育、防范義務的,在年終考核中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處理。
12、違反學校紀律,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學生,學校應根據其認知能力作出相應的紀律處分,并告知監護人,要求履行監護人責任。受傷害學生監護人、親屬或者其他成員,在事故處理中無理取鬧,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或侵犯學校、教師合法權益的,學校將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造成損失的,依法要求賠償。
13、未依照學校要求履行安全職責,違反本規定或其他安全規定出現意外事故或造成損失,情節輕微的,經學校行政會議及有關部門的認定,由學校依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或者其他處罰;因瀆職、失職或者管理失控發生事故,造成惡劣影響的,交有關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廣安區**學校
篇2:學生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
學生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
學生的安全是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保證。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安全工作,預防學生擁擠踩踏事故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完善、改進學校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為加強學校管理,消除管理漏洞,嚴防校園擁擠踩踏事故發生,特制訂本應急預案。
一、應急機構設置與要求。
1、成立預防擁擠踩踏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2、要求:對校內各項安全管理制度進行審查,將安全工作的各項職責層層進行分解,落實到人,每一個班主任、任課教師都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責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樓梯的活動中,適當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上下樓。定期檢查樓道、樓梯的各項設施和照明設備,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二、開展隱患排查,加強學生管理。
認真開展校園隱患大排查,對樓道問題的專項檢查和研究,加強學生在校課間管理,做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環節:
1、利用國旗下講話及大型*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使學生樹立相互禮讓、遵守秩序的良好習慣,養成過樓梯和走廊要輕聲慢行、靠右走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
2、利用校園櫥窗及班級黑板報宣傳,加強學生在緊急情況下如果撤離、疏散以及逃生等安全防護意識的教育。
3、各班要結合實際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紀律、自救自護等方面的專題教育,要向學生強調在樓道、樓梯實行右行,不猛跑,不惡意堵道等。一起討論怎么預防擁擠踩踏,遇到危險情況下作為學生應該怎樣做。
4、學校總務處派專人定期仔細檢查樓梯間設施,及時更換樓道照明設施和清理樓道堵塞物,并在樓道醒目位置豎立警示標志,保證樓道明亮暢通。
5、強化對學生上操集合、上下樓梯、放學疏散等活動安全的重要環節管理。結合學校實際,適當錯開時間,分年級、分班級逐次上下樓,樓層值日教師定點定時進行安全疏導,負責維持秩序,確保學生的安全。
三、加強樓梯等重點部位的管理,制定措施提出要求。
針對學校的樓梯、走廊等事故易發地,根據學校的實際在不同的情況下提出不同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從根本上消除管理漏洞。
1、課間操、升旗儀式的管理要求
管理要求:學校大型活動不要求學生的快速集隊,要把學生上下樓梯的安全放到首位,一切活動的前提是確保學生安全。
有序:各班學生依照學校設立指定的集隊地點和明確的集隊路線,在走廊和樓梯以及操場的位置分年級、分班級錯開集隊的方式有序進行。班主任或當班教師負責組織分流學生,避免學生擁擠。
有節:要求各班級在行進中掌握自己的節奏,和前后班級能夠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從學生的管理中杜絕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
2、日常課間管理
在政教處、班主任平時加強學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同時,課間各樓層值日教師應針對學生在日常課間活動中的一些如跑跳、追逐打鬧等有安全隱患的行為習慣給予指正,并將個別過激學生詳細情況反映到政教處、班級。另外,當班上課的教師要負責課間學生集隊下樓梯的安全疏導工作。
四、事故報告和處理工作
信息報告:學校一旦發生了學生的擁擠踩踏事件,第一當事人應在第一時間立即向行政領導匯報,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上報時間。由預防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并迅速開展事故處理措施。學校應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安全事故調查和處理,事故責任人不得在事故處理期間擅離職守。
事故處理:事故發生后,預防擁擠踩踏事故應急小組成員、值日領導、學校保安員以及班主任必須馬上趕到事故現場,采取有力措施,組織全力搶救,有效地維護師生安全,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領導小組可根據實際情況,向相關急救部門(110、119、120)求救。
根據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要求,領導小組可以隨時調集人員,調用物資及交通工具,全體師生必須全力支持和配合。
五、本預案即日起執行。
篇3:學校樓梯樓道踩踏事故預防制度
為了杜絕學生擁擠踩踏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此項制度。
一、成立預防學生擁擠踩踏事故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茍明勇(校長)
副組長:潘玉軍(副校長)
組員:校務會全體成員及各班班主任
二、具體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1.學生上下樓梯,嚴禁強調快速、整齊。
2.住校生上下樓梯,由各自的班主任老師負責疏導。
3.學生做課間操上下樓梯,由值周行政和第二節課的下課教師負責疏導。
4.學生放學時上下樓梯,由最后一節課的教師和班主任負責疏導,在本班學生未走完之前,上課教師不能下樓梯。
5.樓道、樓梯的照明等設備由電工等負責,每天做好巡查工作,發現隱患及時上報和消除。
6.在各樓梯醒目處張貼“請勿擁擠,靠右行,嚴禁追逐打鬧”等警示標識。
7.班主任必須利用講班務工作的時間經常提醒學生上下樓梯注意安全,了解在樓梯間打鬧、搞惡作劇的危險性,充分認識到發生擁擠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嚴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同時告誡學生上下樓梯要相互禮讓,靠右行走,遵守秩序;并作好教育記錄。
8.一旦發現學生違反上述規定,除進行教育之外,還要納入班級考核;一旦發現相關教師未履行其職責,除批評教育之外,還要納入期末教師考核。
嵐頭鎮中心完小
2015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