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節能工程控制方法措施

建筑節能工程控制方法措施

2024-07-12 閱讀 1701

一、建筑節能技術與管理:

1、承擔建筑節能工程的施工企業應具備相應的資質;施工現場應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體系和檢驗制度,具有相應的施工技術標準。施工單位進入現場后要求提供施工資質、施工方案、管理及施工人員上崗證、材料合格證及大型耐候性等形式檢驗報告。

2、設計變更不得降低建筑節能效果。當設計變更涉及建筑節能效果時,應經原施工圖設計審查機構審查,在實施前應辦理設計變更手續,并獲得監理或建設單位的確認。

3、建筑節能工程采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評審、鑒定及備案。施工前應對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藝進行評價,并應制定專門的施工技術方案。

4、單位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應包括建筑節能工程施工內容。建筑節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編制建筑節能工程施工方案并經監理(建設)單位審查批準。施工單位應對從事建筑節能工程施工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必要的實際操作培訓。

5、掌握和熟悉節能質量控制的技術依據,組織監理人員熟悉設計文件,熟悉節能及相關的規范和相關的專業標準。

6、施工工藝過程質量控制:按照國家規范及實際圖紙的要求,采用巡視、旁站、檢測、試驗等等手段檢查施工過程,對外墻保溫工程實施旁站監理,確保施工質量。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工藝過程的各個質量控制點,施工各工序進行跟班巡視和檢查,對施工重點部位、關鍵部位進行旁站監督施工,現場發現質量問題及時要求施工人員整改。

7、加強工序交接檢查和隱蔽工程驗收控制。堅持上道工序不經檢查驗收不準進入下道工序的原則。把影響工序質量的因素都納入管理狀態,對重要工序設置控制點,及時檢查或審核各分包單位提交的質量統計分析資料和質量控制圖表。

8、行使質量監督權,下達監理工程師通知單和工程暫停令;行使好質量否決權,為工程進度款的支付簽署質量認證意見。

9、質量、技術鑒證。凡質量、技術問題方面有法律效力的最后簽證,只能由項目總監理工程師一人簽署。專業質量監理工程師、監理員可在有關質量、技術方面原始憑證上簽字,最后由項目總監理工程師核簽后方有效。

10、每一分項、檢驗批工程完成后,必須先經施工單位自行檢查并進行質量等級的評定,再經監理工程師復驗達標并簽認后,方可進行后續工程的施工。

11、審核竣工資料,對工程質量進行竣工預驗收。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單位提出工程驗收申請,并提交全部工程技術資料,質量自評報告及與質量有關的技術文件,經監理工程師(總監)審核后,組織有關方進行初驗,對初驗提出的問題,要求施工單位限期整改。初驗合格后,建設單位主持竣工驗收,監理協助建設單位做好竣工驗收、備案工作。

二、建筑節能材料與設備的確定:

1、建筑節能工程使用的材料、設備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與淘汰的材料和設備。

2、材料和設備進場驗收應遵循下列規范:

(1)、對材料和設備的品種、規格、包裝、外觀和尺寸等進行檢查驗收,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確認,形成相應的驗收記錄。

(2)、對材料和設備的質量證明文件進行核查,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確認,納入工程技術檔案。進入施工現場用于節能工程的材料和設備均應具有出廠合格證、中文說明書及相關性能檢測報告;定型產品和成套技術應有型式檢驗報告,進口材料和設備應按規定進行出入境商品檢驗。

(3)、對材料和設備應按照規范的規定在施工現場抽樣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3、建筑節能工程使用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和阻燃處理,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50222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等的規定。

4、建筑節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對材料有害物質限量的規定,不得對室內外環境造成污染。

5、節能保溫材料再施工使用時的含水率應符合設計要求、工藝要求及施工技術方案要求。當無上述要求時,節能保溫材料在施工使用時的含水率不應大于正常施工環境濕度下的自然含水率,否則應采取降低含水率的措施。

三、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與控制:

1、建筑節能工程應按照經審查合格的設計文件和經審查批準的施工方案施工。項目監理部應對節能工程所含的檢驗批中進行認證的巡視、旁站、平行檢查,要求承包單位嚴格按照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組織施工。

2、建筑節能工程施工前,對于采用相同建筑節能設計的房間和構造做法,應在現場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藝制作樣板間或樣板件,經有關各方確認后方可進行施工。

3、建筑節能工程的施工作業環境和條件,應滿足相關標準和施工工藝的要求。節能保溫材料不宜在雨雪天氣中露天施工。

四、建筑節能工程分項工程劃分:

建筑節能工程為單位建筑工程的一個分部工程。其分項工程和檢驗批的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節能分項工程共劃分為墻體節能工程、幕墻節能工程、門窗節能工程、屋面節能工程、地面節能工程、采暖節能工程、通風與空調調節能工程、空調與采暖系統的冷熱源及管網節能工程、配電與照明節能工程、監測與控制節能工程。

2、建筑節能工程應按照分項工程進行驗收。當建筑節能分項工程的工程量較大時,可以將分項工程劃分為若干個檢驗批進行驗收。

3、建筑節能工程驗收無法按照上述要求劃分分項工程或檢驗批時,可由建設、監理、施工等各方協商進行化分。但驗收項目、驗收內容、驗收標準和驗收記錄均應遵守本規范的規定。

4、建筑節能分項工程和檢驗批的驗收應單獨填寫驗收記錄,節能驗收資料應單獨組卷。

五、建筑節能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一)、墻體節能工程:

1、用于墻體節能工程的材料、構件等,其品種、規范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的規定。

2、墻體節能工程使用的保溫隔熱材料,其導熱系數、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3、墻體節能工程采用的保溫材料和粘結材料等,進場時應對其下列性能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1)、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

(2)、粘結材料的粘結強度。

(3)、增強網的力學性能、抗腐蝕性能。

4、墻體節能工程施工前應按照設計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對基層進行處理,處理后的基層應符合保溫施工方案的要求。

5、墻體節能工程各層構造做法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按照經過審批的施工方案施工。

6、墻體節能工程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保溫隔熱材料的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保溫板材與基層及各構造柱之間的粘結或連接必須牢固。粘結強度和連接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保溫材料與基層的粘結強度應作現場拉拔試驗。

(3)、當墻體工程的保溫層采用預埋或后置錨固件固定時,錨固件數量、位置、錨固深度和拉拔力應符合設計要求。后置錨固件應進行錨固力現場拉拔試驗。

7、墻體節能工程各類飾面層的基層及面層施工,應符合設計和《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飾面層施工的基層應無脫層、空鼓和裂縫,基層應平整、潔凈,含水率應符合飾面層施工的要求。

(2)、外墻保溫工程不宜采用粘貼飾面磚做飾面層,當采用時,其安全性與耐久性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飾面磚應做粘結強度拉拔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3)、外墻保溫工程的飾面層不得滲漏。當外墻外保溫工程的飾面層采用飾面板開縫安裝時,保溫層表面應具有防水功能或采用其他防水措施。

(4)、外墻外保溫層及飾面層與其他部位交接的收口出,應采取密封措施。

8、外墻或毗鄰不采暖空間墻體上的門窗洞口四周的側面,墻體上凸窗四周的側面,應按設計要求采取節能保溫措施。

9、嚴寒和寒冷地區外墻熱橋部位,應按設計要求采取節能保溫等隔斷熱橋措施。

(二)、幕墻節能工程:

1、用于幕墻節能工程的材料、構件等,其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的規定。

2、幕墻節能工程使用的保溫隔熱材料,其導熱系數、密度、燃燒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幕墻玻璃的傳熱系數、遮陽系數、可見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點應符合設計要求。

3、幕墻節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構件等進場時,應對其下列性能進行復試,復試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1)、保溫材料:導熱系數、密度。

(2)、幕墻玻璃:可見光透射比、傳熱系數、遮陽系數、中空玻璃露點。

(3)、隔熱型材:抗拉強度、抗剪強度。

4、幕墻的氣密性能應符合設計規定的等級要求。當幕墻面積大于3000㎡或建筑外墻面積50%時,應現場抽取材料和配件,在檢測實驗室安裝制作試件進行氣密性檢測,檢測結果應符合設計規定的等級要求。

密封條應鑲嵌牢固、位置正確、對接嚴密。單元幕墻板塊之間的密封應符合設計要求。開啟扇應關閉嚴密。

5、幕墻節能工程使用的保溫材料,其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牢固,且不得松脫。

6、幕墻工程熱橋部位的隔斷熱橋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斷熱節點的連接應牢固。

7、幕墻隔氣層應完整、嚴密、位置正確,穿透隔氣層處的節點構造應采取密封措施。

8、冷凝水的收集和排放應暢通,并不得滲漏。

(三)、門窗節能工程:

1、建筑外門窗的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定。

2、建筑外墻的氣密性、保溫性能、中空玻璃露點、玻璃遮陽系數和可見光透射比應符合設計要求。

3、建筑外墻進入施工現場時,應夏熱冬冷地區:氣密性、傳熱系數、玻璃遮陽系數、可見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點性能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4、建筑門窗采用的玻璃品種應符合設計要求。中空玻璃應采用雙道密封。

5、嚴寒、夏熱冬冷地區的建筑外窗,應對其氣密性做現場實體檢驗,檢測結果應滿足設計要求。

6、外門窗框或副框與洞口之間的間隙應采用彈性閉孔材料填充飽滿,并使用密封膠密封。外門框與副框之間的縫隙應使用密封膠密封。

(四)、屋面節能工程:

1、用于屋面節能工程的保溫隔熱材料,其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的規定。

2、屋面節能工程使用的保溫隔熱材料,其導熱系數、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3、屋面節能工程使用的保溫隔熱材料,進場時應對其系數、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4、屋面保溫隔熱層的敷設方式、厚度、縫隙填充質量及屋面熱橋部位的保溫隔熱做法,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五)、地面節能工程:

1、用于地面節能工程的保溫材料,其品種、規格音符和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的規定。

2、地面節能工程使用的保溫材料,其導熱系數、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3、地面節能材料使用的保溫材料,進場時應對其導熱系數、密度、抗壓強度或壓縮強度、燃燒性能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4、地面節能工程施工前,應對基層進行處理,使其達到設計要求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5、地面保溫層、隔離層、保護層等各層的設置和構造做法以及保溫層的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按施工方案施工。

6、地面節能工程的施工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保溫板與基層之間、各構造層之間的粘結應牢固,縫隙應嚴密。

(2)、保溫漿料應分層施工。

(3)、穿越地面直接接觸室外空氣的各種金屬管道應按設計要求,采取隔斷熱橋的保溫措施。

(六)、采暖節能工程:

1、采暖節能工程采用的散熱設備、閥門、儀表、管材、保溫材料等產品進場時,應按設計要求對其類型、材質、規格及外觀等進行驗收,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檢查認可,且應形成相應的驗收記錄。各種產品和設備的質量證明文件和先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

2、采暖系統節能工程采用的散熱器和保溫材料等進場時,應對其下列技術性能參數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送樣取樣送檢:

(1)、散熱器的單位散熱量、金屬熱強度。

(2)、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密度、吸水率。

3、采暖系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暖系統的制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2)、散熱設備、閥門、過濾器、溫度計及儀表應按設計要求安裝齊全。不得隨意增減和更換。

(3)、室內溫度調控裝置、熱計量裝置、水力平衡裝置以及熱力入口裝置的安裝位置和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便于觀察、操作和調試。

(4)、溫度調控裝置和熱計量裝置安裝后,采暖系統應能實現設計要求的分室(區)溫度調控、分棟熱計量和分戶或分室(區)熱量分攤的功能。

4、散熱器及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組散熱器的規格、數量及安裝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2)、散熱器外表面應刷非金屬性涂料。

5、散熱器恒溫閥及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恒溫閥的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2)、明裝散熱器恒溫閥不應安裝在狹小和封閉空間,其恒溫閥閥頭應水平安裝,且不應被散熱器、窗簾或其他障礙物遮擋。

(3)、暗裝散熱器的恒溫閥應采用外置式溫度傳感器,并應安裝在空氣流通且能正確反映房間溫度的位置上。

6、采暖系統熱力入口裝置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熱力入口裝置中各種部件的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2)、熱計量裝置、過濾器、壓力表、溫度計的安裝位置、方向應正確,并便于觀察、維護。

(3)、水力平衡裝置及各類閥門的安裝位置、方向應正確,并便于操作和調試。安裝完畢后,應根據系統水力平衡要求進行調試并作出標志。

7、采暖管道保溫層和防潮層的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保溫層應采用不然或難燃材料,其材質、規格及厚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2)、保溫管殼的粘貼應牢固、鋪設應平整。硬質或半硬質的保溫管殼每節至少應用防腐金屬絲或難腐織帶或專用膠帶進行捆扎和粘貼2道,其間距為300-350mm,且捆扎、粘貼應緊密,無滑動、松弛及斷裂現場。

(3)、硬質或半硬質保溫管殼的拼接縫隙比應大于5mm,并用粘結材料勾縫填滿。縱縫應錯開,外層的水平接縫應設在側下方。

(4)、松散或軟質保溫材料應按規定的密度壓縮其體積,疏密應均勻。氈類材料再管道上綁扎時,搭接處不應有空隙。

(4)、防潮層應緊密粘貼在保溫層上,封閉良好,不得有虛粘、氣泡、褶皺、裂縫等缺陷。

(5)、防潮層的立管應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設,環向搭接縫應朝向低端。縱向搭接縫應位于管道的側面,并順水。

(6)、閥門及法蘭部位的保溫層結構應嚴密,且能單獨拆卸并不得影響其操作功能。

8、采暖系統應隨施工進度對與節能有關的隱蔽部位或內容進行驗收,并應有詳細的文字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

9、采暖系統安裝完畢后,應在采暖期內與熱源進行聯合試運轉和調試。聯合試運轉和調試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采暖房間溫度相對于設計溫度不得低于2℃,且不應高于1℃。

(七)、通風與空調節能工程:

1、通風與空調節能工程所使用的設備、管道、閥門、儀表、絕熱材料等產品進場時,應按設計要求對其類型、材質、規格及外觀等進行驗收,并應對下列產品的技術性能參數進行核查。驗收與核查的結果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檢查認可,并應形成相應的驗收、核查記錄。各種產品和設備的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和規定。

2、風機盤管機組和絕熱材料進廠時,應對其下列性能參數進行復驗,復驗應為見證取樣送檢。

(1)、風機盤管機組的供冷量、供熱量、風量、出口靜壓、噪聲及功率。

(2)、絕熱材料的導熱系數、密度、吸水率。

3、通風與空調節能工程中的送、排風系統及空調風系統、空調水系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各系統的制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2)、各種設備、自控閥門與儀表應按設計要求安裝齊全,不得隨意增減和更換。

(3)、水系統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裝置、溫控裝里與儀表的安裝位置、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便于觀察、操作和調試。

(4)、空調系統應能實現設計要求的分室(區)溫度調控功能。對設計要求分棟、分區或分戶(室)冷、熱計量的建筑物,空調系統應能實現相應的計量功能。

4、風機盤管機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2)、位置、高度、方向應正確,并便于維護、保養。

(3)、機組與風管、回風箱及風口的連接應嚴密、可靠。

(4)、空調過濾器的安裝應便于拆卸和清理。

5、空調風管系統及部件的絕熱層和防潮層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絕熱層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其材質、規格及厚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

(2)、絕熱層與風管、部件及設備應緊密貼合,無裂縫、空隙等缺陷,且縱、橫向的接縫應錯開。

(3)、絕熱層表面應平整,當采用卷材或板材時,其厚度允許偏差為5mm。采用涂抹或其他方式時,其厚度允許偏差為10mm。

(4)、風管法蘭部位絕熱層的厚度,不應低于風管絕熱層厚度的80%。

(5)、風管穿樓板和穿墻處的絕熱層應連續不間斷。

(6)、防潮層(包括絕熱層的端部)應完整,且密閉良好,其搭接縫應順水。

(7)、帶有防潮層隔氣層絕熱材料的拼縫處,應用膠帶封嚴,粘膠帶的寬度不應小于50mm。

(8)、風管系統部件的絕熱,不得影響其操作功能。

6、通風與空調系統應隨施工進度對與節能有關的隱蔽部位或內容進行驗收,并應有詳細文字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

7、通風與空調系統安裝完畢,應進行通風機和空調機組等設備的單機試運轉和調試,并應進行系統的風量調試。單機試運轉和調試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系統的總風量與設計風量的允許偏差不應大于15%。

(八)、配電與照明節能工程:

1、照明光源、燈具及其附屬裝置的選擇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進行驗收時應對下列技術性能進行核查,并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檢查認可,形成相應的驗收、核查記錄。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

2、低壓配電系統選擇的電纜、電線截面不得低于設計值,進場時應對其截面和每芯導體電阻值進行見證送樣取樣送檢。每芯導體電阻值應符合要求。

3、工程安裝完成后應對低壓配電系統進行調試,調試不合格后應對低壓配電質量進行檢測。

4、在通電試運行中,應測試并記錄照明系統的照度和功率值。

(1)、照度值不得小于設計值的90%。

(2)、功率密度值應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中的規定。

(九)、檢測與控制節能工程:

1、檢測與控制系統采用的設備、材料及附屬產品進場時,應按照設計要求對其產品、規格、型號、外觀和性能進行檢查驗收,并應經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代表)檢查認可,且應形成相應的質量記錄。各種設備、材料和產品附帶的質量證明文件和相關技術資料應齊全,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規定。

2、對經過試運轉的項目,其系統的投入情況、監控功能、故障報警連鎖控制及數據采集等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3、空調與采暖的冷熱源、空調水系統的檢測控制系統應成功運行,控制及故障報警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4、通風與空調檢測控制系統的控制功能及故障報警功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5、照明自動控制系統的功能應付和設計要求。

(十)、建筑節能工程現場檢驗:

1、圍護結構現場實體檢驗。

(1)、建筑圍護結構施工完成后,應對圍護結構的外墻節能構造和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地區的外窗氣密性進行現場實體檢測。當條件具備時,也可直接對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進行檢測。

(2)、外墻節能構造的現場實體檢驗應在監理(建設)人員見證下實施,可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實施。

(3)、外窗氣密性的現場實體檢測應在監理(建設)人員見證下抽樣,委托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實施。

(4)、當對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進行檢測時,應由建設單位委托具備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承擔其檢測方法、抽樣數量、檢測部位和合格判定標準等可在合同中約定。

2、系統節能性能檢測

(1)、采暖、通風與空調、配電與照明工程安裝完成后,應進行系統節能性能的檢測,且應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相應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測驗并出具報告。受季節影響未進行的節能性能檢測項目,應在保修期內補做。

(2)、采暖、通風與空調、配電與照明系統節能性能檢測的主要項目及要求應符合設計要求。其檢測方法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定執行。

(十一)、建筑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1、建筑節能分部工程的驗收,應在檢驗批、分項工程全部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外墻節能工程實體檢驗,嚴寒、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的外窗氣密性現場檢測,以及系統節能性能檢測和系統聯合試運轉與調試,確認建筑節能工程質量達到驗收條件后方可進行。

2、建筑節能工程驗收的程序和組織應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節能工程的檢驗批驗收和隱蔽工程驗收應由監理工程師主持,施工單位相關專業的質量檢查員與施工員參加。

(2)、節能分項工程驗收應由監理工程師主持,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和相關專業的質量檢查員、施工員參加。必要時可邀請設計單位相關專業的人員參加。

3、節能分部工程驗收應由總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主持,施工單位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和相關專業的質量檢查員、施工員參加。施工單位的質量或技術負責人應參加。設計單位節能設計人員應參加。

4、建筑節能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分項工程應全部合格。

(2)、質量控制資料應完整。

(3)、外墻節能構造現場實體檢驗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4)、嚴寒、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的外窗氣密性現場實體檢測結果應合格。

(5)、建筑設備工程系統節能性能檢測結果應合格。

5、建筑節能工程驗收時應對下列資料核查,并納入竣工技術檔案:

(1)、設計文件、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圖像資料。

(2)、主要材料、設備和構件的質量證明文件、進場檢驗記錄、進場核查記錄、進場復查記錄、進場復驗報告、見證試驗報告。

(3)、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相關圖像資料。

(4)、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必要時應核查檢驗批驗收記錄。

(5)、建筑維護結構節能構造現場實體檢驗記錄。

(6)、外窗氣密性現場檢測報告。

(7)、風管及系統嚴密性檢驗記錄。

(8)、設備單機試運轉及調試記錄。

(9)、系統聯合試運轉及調試記錄。

(10)、系統節能性能檢驗報告。

(11)、其他對工程質量有影響的重要技術資料。

篇2:節能工程安全管理控制要點

建筑節能工程安全管理控制要點

1、督促施工單位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并正常運行。督促施工單位落實安全責任制,嚴格按《建筑工程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和《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進行安全管理。尤其安全管理人員到崗并履行其職責、總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均真正履行安全管理職責。

2、認真審核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開工條件;

3、認真審批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中有關安全條款,協助總包單位對安全技術措施的銜接進行協調。

4、及時提出對總包與分包單位在施工交接過程中或交叉作業時涉及的施工安全問題,并協助協調。如達不到要求則下發監理通知書。

5、發現安全事故隱患以及違反施工安全技術標準或者安全操作規程行為,及時予以制止。

6、督促施工單位對腳手架、吊籃腳手架進行經常性巡查,發現隱患應及時整改,吊籃腳手架應始終處于絕對安全狀態。

7、不定期組織進行施工安全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下發監理通知單責成整改并加以驗證。

8、具體安全生產注意事項

(1)應符合"條文"JGJ102-96第7、2、5條的規定,即窗體與主體結構連接的預埋件,應在主體結構施工時按設計要求埋設。否則應經設計同意后方可采取措施進行節點處理。

(2)在型材使用方面不能隨意減小面積、取小安全值來降低窗的成本。

(3)防雷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有關規定。窗體應形成自身的防雷體系,并與主體結構的防雷體系可靠連接。還要考慮防火、抗震等性能要求,按建筑防火設計分區和層間分隔等要求采取防火措施

(4)施工人員應按要求配備安全帽、安全帶、工具袋等。

(5)安裝用的施工機具在使用前,應進行嚴格檢驗。手電鉆、電動改錐、焊釘槍等電動工具應作絕緣電壓試驗;手持玻璃吸盤和玻璃吸盤安裝機,應進行吸附重量和吸附持續時間試驗。

(6)在窗體安裝與上部結構施工交叉作業時,結構施工層下方應架設安全防護網;離地面3米處,應搭設挑出6米的水平安全網。

(7)現場焊接時,在焊件下方應設接火斗。

篇3:建筑節能工程安全管理控制要點

1、督促施工單位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并正常運行。督促施工單位落實安全責任制,嚴格按《建筑工程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和《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進行安全管理。尤其安全管理人員到崗并履行其職責、總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均真正履行安全管理職責。

2、認真審核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開工條件;

3、認真審批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中有關安全條款,協助總包單位對安全技術措施的銜接進行協調。

4、及時提出對總包與分包單位在施工交接過程中或交叉作業時涉及的施工安全問題,并協助協調。如達不到要求則下發監理通知書。

5、發現安全事故隱患以及違反施工安全技術標準或者安全操作規程行為,及時予以制止。

6、督促施工單位對腳手架、吊籃腳手架進行經常性巡查,發現隱患應及時整改,吊籃腳手架應始終處于絕對安全狀態。

7、不定期組織進行施工安全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下發監理通知單責成整改并加以驗證。

8、具體安全生產注意事項

(1)應符合"條文"JGJ102-96第7、2、5條的規定,即窗體與主體結構連接的預埋件,應在主體結構施工時按設計要求埋設。否則應經設計同意后方可采取措施進行節點處理。

(2)在型材使用方面不能隨意減小面積、取小安全值來降低窗的成本。

(3)防雷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有關規定。窗體應形成自身的防雷體系,并與主體結構的防雷體系可靠連接。還要考慮防火、抗震等性能要求,按建筑防火設計分區和層間分隔等要求采取防火措施

(4)施工人員應按要求配備安全帽、安全帶、工具袋等。

(5)安裝用的施工機具在使用前,應進行嚴格檢驗。手電鉆、電動改錐、焊釘槍等電動工具應作絕緣電壓試驗;手持玻璃吸盤和玻璃吸盤安裝機,應進行吸附重量和吸附持續時間試驗。

(6)在窗體安裝與上部結構施工交叉作業時,結構施工層下方應架設安全防護網;離地面3米處,應搭設挑出6米的水平安全網。

(7)現場焊接時,在焊件下方應設接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