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防滅火安全措施
一、礦井火災的分類與危害:
礦井火災按其發生原因可分為外因火災和內因火災,外因火災是由于外部的高溫熱源引起可燃物的火災。內因火災是由于煤炭(或其它可燃物)在空氣中氧化并聚積熱量而引起的火災。
礦井火災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火災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煙霧,嚴重地威脅著井下人員生命安全。
2、在有瓦斯或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中,火災還能引發瓦斯和煤塵爆炸。
3、火災會使國家財產和煤炭資源遭受巨大損失,造成停工停產。
4、火風壓可能造成井下風流紊亂。
二、人體感官可以察覺到煤炭自燃的征兆:
1、巷道出現霧氣或巷道壁“掛汗”。
2、風流中出現火災氣味,如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
3、從煤炭自燃地點流出的水和空氣較正常的溫度高。
4、煤炭從自熱到自燃階段會放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人感覺不舒服,如頭痛、頭暈、精神疲乏等。
三、預防礦井火災的一般規定:
1、礦井應制訂地面與井下的防火制度和措施,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
2、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上、下必須設置消防材料庫。
3、井口房和通風機房不得采用可燃性材料建筑,其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井下和井口房,嚴禁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和休息間。進風井口應裝設防火鐵門。
4、井下巷道和硐室內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也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地面處理,不準亂扔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和硐室內。
5、井下禁止使用汽油和柴油機,嚴禁吸煙和烤火。嚴禁使用燈炮和其它電器取暖,嚴禁明火明電(普通白熾燈、普通日光燈)照明。
6、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各種焊接工作,如果必須在主要進風巷、主要硐室和井門房內進行焊接工作,每次必須制訂符合《規程》要求的安全措施。
7、井筒、平硐與各水平的連接處及井底車場.主要絞平道與主要運輸巷、回風巷的連接處,井下機電設備硐室,主要巷道內帶式輸送機機頭前后兩端各20米范圍內,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四、預防煤炭自燃開采技術措施:
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的礦井,必須采取綜合預防煤層自燃發生的措施。
1、保證留最少的煤柱、最小的煤層破壞、最低的漏風量、最高的回采率和最高的回采速度,是預防煤炭自燃的采礦技術原則要求。
集中運輸大巷和總回風巷應布置在巖石內或不易自燃的煤層內;如果布置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層內,必須砌碹或錨噴.碹后的空隙和冒落處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實。
采煤工作面必須用后退式開采。回采過程中,不得任意留沒煤柱和頂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線時,必須采取措施使頂板冒落嚴實。
急傾斜煤層用跨落法控制頂板時,在石門和采區運輸石門上方,必須留有煤柱,禁止采掘留在石門上方的煤柱,留在采區運輸石門上方的煤柱、在采區結束后可回收。但必須采取防止自然發火措施。
2、防止漏風
選擇合理的通風系統,正確選擇通風設施的位置,及時封閉采空區及廢棄的井巷,采煤工作面和采區回采結束后都必須在45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利用調節風壓法減少漏風。
3、利用阻化劑防火
利用阻化劑防止煤炭自燃,就是將某些能抑制煤炭氧化的物質噴灑在煤炭、采空區或壓入煤體中,我國應用最廣的是黃泥漿。
五、滅火方法
1、發現礦井火災的行動原則
①任何人發現礦井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現場負責人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的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
②電氣設備著火時,必須首先切斷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③不能直接滅火時,必須及時封閉。
④掘進工作面發生火災時,應加強局部通風機管理,已停止運轉的局部通風機不得啟動,正運轉的局部通風機不得停止。
2、滅火方法
滅火方法主要有三種,即直接滅火、隔絕滅火和聯合滅火法。
用水直接滅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供水量必須充足;
2)、應將水流先射向火源周圍,逐步向火源中心逼近;
3)、要保持正常通風,滅火人員應站在上風側;
4)、用水直接撲滅電氣火災時,必須先切斷電源;
⑤不能用水撲滅油類火災、
六、火區啟封
火區啟封是一個非常慎重的工作,必須達到《規程》的要求條件,方可啟封,啟封火區必須由救護隊進行。
篇2:礦井防滅火制度范本
礦井火災是礦井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礦井火災一旦發生輕者影響安全生產,重者燒毀物資設備,造成人員傷亡,故防治礦井火災是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一、發生礦井火災原因分析
我礦引發火災的原因主要為外因火災,根據可引火源的不同,可分為:
(1)明火火災:當井下焊接時采取的措施不到位時,用井下大燈泡取暖時,可能引燃可燃物而導致外因火災。
(2)電火花引發的火災:主要是由于電氣設備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電泵、電機、電纜等出現損壞,過負荷、短路等,引起電火花,繼而引燃可燃物。
(3)違章爆破引發的火災:由于不按爆破規定和放炮說明書爆破,都會導致引發火災。
(4)機械摩擦引發的火災:由于機械摩擦及物體碰撞產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進而引起火災。
二、采取的防火措施:
1、安全設施:
(1)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健全礦井進行井下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符合當地消防部門的要求。
(2)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供水管每隔50~100m應設一個供水接頭,作為消防水管。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火源管理
(1)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2)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物搭接臨時操作間、休息室。
(3)井下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焊接地點前后10米的井巷應用不燃性支護,有供水管路,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接工作完畢后,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是否有引發火災隱患。
(4)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5)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返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也必須放在又該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放亂扔。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3、引燃物的管理
(1)采掘工作面的支護,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2)井下使用的物品,必須是阻燃的。
(3)井下油脂的使用和貯存必須符合規定。
4、消防器材的管理
(1)礦井必須在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庫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要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2)井下機電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應備有滅火器材。
(3)井上消防材料庫應設在井口附近,并有軌道直達井口,但不得設在井口房內。
(4)井下消防材料庫應設在每一生產水平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并應裝備消防列車。
5、人員:
(1)在工人上崗前,必須接受培訓,使所有工人都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
(2)所有工人都有防火意識。
(3)所有工人必須熟悉井下的避災路線,并了解滅火的方法。
生產技術部
2012年1月
篇3:M礦井下防滅火一般規定
一、礦井應建立、健全防滅火管理制度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并建立火災應急預案。
二、井上、下應設置消防材料庫,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每季度至少檢查1次。
三、煤礦井下消防、灑水的水源應與整個礦井的水源相結合,可采用一個或多個水源。水量、水壓符合要求。
四、礦井必須由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費用及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生產礦井延深新水平時,必須對所有煤層的自然傾向性進行鑒定。基建礦井揭露新煤層時,建設單位必須對煤層的自燃傾向性進行鑒定。
六、凡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均要開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建立監測系統。按規定觀測預報,并確保數據準確、可靠。在開采設計中應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發現異常,采取措施,立即處理。
七、開采有自燃發火的煤層,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有生產、技術、通風等部門參加的防滅火專業會議,每季至少召開1次。
八、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化學氧或壓縮氧自救器,有效保護時間不得低于30min。
九、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配備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及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