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M礦井下防滅火一般規定

M礦井下防滅火一般規定

2024-07-10 閱讀 1941

一、礦井應建立、健全防滅火管理制度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并建立火災應急預案。

二、井上、下應設置消防材料庫,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每季度至少檢查1次。

三、煤礦井下消防、灑水的水源應與整個礦井的水源相結合,可采用一個或多個水源。水量、水壓符合要求。

四、礦井必須由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費用及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生產礦井延深新水平時,必須對所有煤層的自然傾向性進行鑒定。基建礦井揭露新煤層時,建設單位必須對煤層的自燃傾向性進行鑒定。

六、凡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均要開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建立監測系統。按規定觀測預報,并確保數據準確、可靠。在開采設計中應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發現異常,采取措施,立即處理。

七、開采有自燃發火的煤層,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有生產、技術、通風等部門參加的防滅火專業會議,每季至少召開1次。

八、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化學氧或壓縮氧自救器,有效保護時間不得低于30min。

九、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配備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及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

篇2:井下防滅火管理制度

1、井下人員禁止帶煙火下井。

2、井口附近二十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3、井下所有巷道不準存放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

4、井下使用機油應由專人領取,用后剩余部分應退回庫房,不準存放在井下。

5、井下嚴禁使用明火、明電照明,嚴禁使用白熾燈泡和其他電器取暖。

6、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接作業。

7、井下開采自然傾向煤層,工作面浮煤必須出凈,不得用可燃性材料充填采空區。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應及時封閉,最遲不得超過0.5個月。

8、井下發現自燃發火征兆,如:溫度增高、煤壁干燥、有煤油味或出現一氧化碳時,應立即報告礦長、管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9、井下發現火災時,應根據火災的性質,災區的通風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并迅速報告礦長、管廂制定滅火方案滅火。同時,現場負責人應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組織人員利用現場的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

10、電氣設備著火時,必須首先切斷電源,在切斷電源前,不準用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11、井下火災不能直接滅火時,必須封閉火區,在滅火過程中,滅火人員必須從進風流中滅火,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氧氣,煤塵及其它有害氣體和風流、風量的變化,還必須采取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的安全措施。

12、封閉的火區在確認熄滅后需重新啟封時,必須事先制訂安全措施,采取逐段恢復通風。同時,測定回風流中有無一氧化碳。發現復燃征兆時必須立即停止向火區送風,并重新封閉火區。

篇3:防滅火工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

1、負責井下噴灑阻化劑、均壓通風、封堵漏風等防火工程的實施。

2、負責井下鉆孔注水注漿、均壓滅火等滅火工程的實施。

3、負責井下防滅火供水、注漿管路系統和防滅火系統的安裝維護和拆除等工作。

4、全面掌握礦井防滅火供水、注漿管路系統和防滅火設備、設施的使用,確保安裝、維修達到隨時可用的要求。

5、井下鉆孔注水或注漿時,必須按設計要求施工,以達到預期效果。

6、嚴格執行定期檢查火情、認真分析、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處理。

7、切實掌握井下各火點、火情變化情況,做到火點、火情早發現早處理,防患于未然。

8、填繪的圖、報表和火情分析的原始資料應反映現場實際情況,記錄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