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線路檢查維修制度范例
第一條為了提高礦井軌道的管理水平和質量,改善運輸條件,消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安全生產,現制定軌道線路檢修制度,要求有關單位及維修人員嚴格執行。
第二條巡檢維護
1、跟班干部、工長、電機車司機和跟車工負責巡視檢查工作。部室主管抽查主要運輸路線每天進行一次檢查維護,一般運輸線路每周進行一次檢查維護。巡視檢查小組每組二人,負責主要運輸線路不少于2千米,一般線路不少于3千米。
2、維護工作的主要任務:
⑴道釘全、規格對(每根枕木四個道釘打成八字型)、位置正,浮、離、歪不超過2mm,水泥枕木壓板、螺絲齊全,上緊。
⑵道夾板、魚尾板、螺絲等扣件應規格配套,數量齊全,緊固有效。
⑶軌距、水平的調整應符合規定。
⑷軌道絕緣器的安裝和維護。
3、行駛人車的軌道應設專人維修,質量必須達到優良。
第三條定期檢修
1、檢修的分工
⑴小修:一般運輸線路每二個月進行一次,主要線路每一個月進行一次,參加人員維修道工為主,巡視檢查人員參加。
⑵中修:6-12個月進行一次,參加人員以道工班為主,并組織其他人員參加。
⑶大修:視軌道磨損情況而定,機運部負責具體安排。
2、檢修內容
小修
⑴維修保養的全部內容。
⑵枕木的更換,枕軌間距的調整。
⑶道渣搗固堅實,無空板、浮空現象。
⑷方向直線目視直順,直線用10米弦量不超過10毫米,曲線目視園順,用2米弦量相鄰正矢之差不得超過30毫米。
⑸軌面前后高低,目視平順,用10米弦量不超過10毫米,傾斜絞車道不超過15毫米(設計變坡點不在此限)。
⑹道岔開程的調整,尖軌的修理或更換。
⑺扳道器的調整檢修。
中修:
⑴小修全部內容。
⑵軌道中心線的調整。
⑶接頭平整度的調整。
⑷軌道接縫的調整。
⑸道岔護軌槽的調整,間隔板、撐鐵等的更換。
⑹軌道連接線的焊接。
大修:
⑴中修全部內容。
⑵坡度、標高和中心線的檢查調整。
⑶更換雜拌道和磨損超限軌道及道岔。
⑷接頭方式的調整。
⑸路基的處理。
質量驗收
1、維護保養工作的質量由巡檢人員和道工班長共同驗收。
2、小修、中修由檢修負責人、道工班長共同驗收,隊長和技術副隊長參加,并共同填寫檢修和驗收紀錄。
3、大修有機運部主管人員參加,會同隊檢修負責人、技術副隊長、道工班長共同驗收,并填寫大修竣工報告。
檢修質量標準
檢修要按照《煤礦窄軌鐵路維修質量標準》進行檢修。
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1、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2、大、中修時必須切斷架線電源。
3、在絞車道進行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絞車道“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規定。
4、在機車運行的軌道上檢修時,必須取得本區段機車司機的同意,檢修時間超過半小時及以上時,必須經礦調度同意,作業時,必須兩人以上,其中一人負責監護。
5、檢修地點前后應設有安全設施和紅燈信號。
6、違反本規定進行檢修時必須寫出安全措施報告,報有關部室審批后方可進行檢修
篇2:軌道衡器維修工安全守則
第一條嚴格執行《調車作業一般安全守則》和《鉗工通用部分守則》。
第二條定期對過渡器、秤量軌與防爬軌、限位裝置等秤體機械部分進行檢修、保養和調整,確保軌道衡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第三條做好儀表、打印機和電源等設備的除塵清潔工作,作業前要關閉電源。
第四條進行傳感器檢修、保養或調整時,要在相關部位放好千斤頂,擺放平穩后,方可進行作業。在檢修、保養作業中,堅持兩人以上作業,相互照應。
第五條要配合電工做好接地電阻測試工作。
篇3:軌道維修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軌道維修工對礦井提升運輸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軌道維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生產任務的完成情況,根據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及三大規程要求,保證安全運輸。
(一)、崗位職責
第1條認真學習規程及措施中關于軌道維修的措施、規定和技術標準要求,嚴格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操作。
第2條經常對所管轄范圍軌道、地滑輪進行檢查,及時更換磨損嚴重的枕木,及時維修不轉的地滑輪。
第3條對軌道道節夾板、魚尾螺栓損壞或松動的,必須及時更換維修。
第4條在維修軌道時,作好巷道的文明生產,對于高出軌道枕木的泥水,必須及時清理干凈。
第5條軌道維修工在維修時,必須通知其他工作人員,保證車輛安全運行及人員安全。
第6條軌道維修工在下山(或斜井)工作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要求采取可靠的物料防滑措施,嚴禁物料滑下傷人;進入下山,必須及時通知上下、周圍的工作人員。
第7條負責制作、安裝、檢查各種運輸安全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車輛正常運行。
(二)、責任追究
第8條因軌道失修而導致提升運輸安全事故的,維修工負直接責任。
第9條發現運輸安全設施不靈敏或存在安全隱患不匯報,又不及時處理導致事故的,軌道維修工負直接責任。
第10條在軌道維修時,因工作失職或違章操作,給他人造成傷害的,軌道維修工負直接責任。
第11條公司通過安全檢查,查出的重點安全問題,軌道維修工未及時整改的,軌道維修工負直接責任。
第12條對于上述負直接責任的,應根據情節嚴重程度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通報、經濟處罰、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