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礦礦井防滅火一般規定
第一條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礦井的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場等處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防火的規定。第二條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可與防塵系統的水池和管路共用。井下消防管路水源總控閥門應安設在進風巷,井下各硐室進風口10m范圍應設置三通閥門,主要硐室應配備消防器材,并定期檢修、維護。第三條煤礦井下消防材料庫內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在《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作出規定,并予以保證。第四條礦井每季度應對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統、防火門、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1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填寫檢查記錄。第五條嚴禁攜帶煙草、點火物品和穿化纖衣服下井,嚴禁井下吸煙、使用燈泡取暖、使用電爐。井下嚴禁使用汽油、煤油,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等必須在蓋嚴的鐵桶內存放,用過以后不得亂扔、亂放。第六條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按《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相關要求進行處理。第七條回風巷、硐室、聯絡巷等地點浮煤、電纜皮等可燃物必須明確責任單位管理。第八條封閉火區滅火時,應盡量縮小封閉范圍,并制定專項措施,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等事故發生。第九條礦井發生火災形成火區后,必須建立火區管理臺帳,并繪制火區位置關系圖,注明所有火區和曾經發火的時間、地點。對符合注銷或啟封條件的火區,應先向公司提出注銷或啟封報告,經批準后方可注銷或啟封。啟封已經熄滅的火區,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執行。第十條要按月對礦井防火系統進行分析,消除高阻力區對火區和采空區的影響,正確選擇風門、風窗、密閉等通風設施的位置,以盡可能降低采空區、火區和煤柱裂隙處的漏風壓差,減小漏風量。第十一條加強對現有防滅火系統的管理,要充分發揮其防滅火作用,及時填寫相關記錄。當防滅火系統需要報廢時,必須報公司審定,經現場核實認可后,方可拆除。第十二條嚴格井下電焊、氧焊等明火作業管理。井下、井口房不得進行電焊、氧焊和噴燈等明火作業。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進風井巷及井口房、井底主要硐室內進行電焊、氧焊作業時,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報項目部(礦)總工程師批準。作業過程中必須有專人檢查瓦斯,安監人員現場監督措施執行情況。施工完畢后,必須安排專人在現場留守觀察1h以上,發現問題,立即處理。采區進風大巷中未采取砌喧或噴漿封閉措施的煤層段巷道、主要硐室不得進行燒焊等明火作業。第十三條井下要使用阻燃皮帶,井下硐室及其回風道要采取不燃性支護。
篇2:M礦井下防滅火一般規定
一、礦井應建立、健全防滅火管理制度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并建立火災應急預案。
二、井上、下應設置消防材料庫,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每季度至少檢查1次。
三、煤礦井下消防、灑水的水源應與整個礦井的水源相結合,可采用一個或多個水源。水量、水壓符合要求。
四、礦井必須由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費用及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生產礦井延深新水平時,必須對所有煤層的自然傾向性進行鑒定。基建礦井揭露新煤層時,建設單位必須對煤層的自燃傾向性進行鑒定。
六、凡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均要開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建立監測系統。按規定觀測預報,并確保數據準確、可靠。在開采設計中應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發現異常,采取措施,立即處理。
七、開采有自燃發火的煤層,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有生產、技術、通風等部門參加的防滅火專業會議,每季至少召開1次。
八、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化學氧或壓縮氧自救器,有效保護時間不得低于30min。
九、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配備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及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