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礦井防滅火綜合措施

X礦井防滅火綜合措施

2024-07-13 閱讀 1566

礦井防滅火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技術與管理并重的綜合性工作。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滅火工作方針,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綜合防治對策。按照發火煤層的自然條件、開采技術條件因地制宜落實防滅火措施,健全完善了防火工作的基礎手段,不斷探索了一些新的技術途徑,有效控制了礦井自然發火事故。在推廣應用防滅火新技術、新工藝、健全完善防滅火手段的基礎上,加強各個生產環節、質量環節的制度管理,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為此,針對歷史上發火的經驗教訓,根據發火煤層發火的規律和特點,集團公司、礦研究制定了礦井防滅火綜合措施。

(一)礦每季要制定防滅火工作計劃,由礦總工程師負責,根據下季度采場接續,布置防滅火工作進度,安排季度防滅火工作,并由分管礦長組織落實季度計劃及其當季計劃完成情況,每季末報局通防處備案考核。

(二)合理選擇開拓布局,正確選擇開采方法

1、盡可能采用集中巖巷布置,煤層內盡量少掘進巷道。

2、不留或少留煤柱,如留煤柱,其尺寸和巷道支護要合理符合標準要求。

3、采煤工作面采用后退式開采,合理安排發火煤層的生產接續時間,發火煤層工作面形成后要盡快投入生產,爭取在自然發火期內采出封閉;回采過程中不得任意留設設計外煤柱和頂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線時,必須采取措施使頂板冒落嚴實。同一區段內九層、三層上分層回采結束后要及時開采十層、三層下分層,以減少漏風氧化時間。

4、3下分層開采,10層煤開采一律采用內錯式或重疊布置式開采。

(三)加強通風管理,盡量減少漏風。

1、在井下通風構筑物(風門、調節風門、密閉墻)和安裝局部通風機時應當選擇正確位置。一切控制風流的設施都應設置在圍巖堅固,地壓穩定的地段,不得設置在裂隙帶和冒頂區內,以至增大漏風量而引起自燃。

2、無煤柱開采時防止漏風的主要措施。

(1)沿空巷道掛簾布。(2)噴涂塑料泡沬防止漏風。(3)采取“均壓”措施,減少漏風。

(4)選擇通風設施的建筑位置時,要充分考慮均壓通風的要求,防止在采空區進回風側形成較大壓差;選擇實施均壓通風防滅火方案時,要進行風量和壓力測定調整,逐步實現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轉化;對使用中的采區上下山等主要通風巷道要加強維修管理,保證通風斷面、減少通風壓力,防止向采空區漏風供氧。

(四)加強防滅火注漿系統的管理,確保注漿系統完善可靠,確保注漿效果。

加強防滅火系統管理,充分發揮現有注漿站的作用。注漿系統要按原設計要求保證完好。新水平、新采區的管路系統必須執行“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撤除防滅火管路必須經集團公司同意。

1、查莊煤礦主要采用注漿防滅火,目前有兩套防滅火注漿系統。兩套系統各自獨立,北風井注漿站負責井下31200東西翼采區、3900采區防滅火注漿工作。礦內注漿站負責9100、10100采區,中井煤柱采區的防滅火注漿工作。要建立健全完善各類規章制度,嚴格落實各級管理責任制,加強巡回檢查,確保礦井防滅火系統完善可靠。

2、在開采9層、3層上分層時,必須進行預防性防滅火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①?隨采隨注②采空區灑漿③采煤面灑土④采空區噴灑。

在回采工作面結束封閉后立即進行“兩道一線”(即進風道、回風道、停采線)注漿。

3、必須按照注漿計劃,落實注漿地點、時間、進度、注漿濃度。注漿量,完成注漿計劃,對特殊地點要加強防滅火注漿。

4、工作面或采空區注漿時,必須由專人查看注漿地點,專人查看注漿系統管路、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嚴格密閉質量,防止漏風及時封閉,防止漏風。隨著工作面的推采要及時封閉軌、運中,聯絡巷;工作面回采結束后要限期撤出所有設備材料,盡快封閉,其撤除或封閉時間要做到有記錄備查。火區密閉一定要掏槽,采用“雙墻夾黃土”配以mea煤礦防滅火劑的辦法進行密閉。進行抹面和勾裙邊,健全觀察孔和注漿孔。

(六)開展防滅火預測預報工作,要嚴格按規定對發火煤層采空區密閉進行旬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分析處理,因檢查不及時導致發火事故的,要追究檢查人員和有關工區管理人員的責任,要定期對規定地點進行采樣分析,檢查和分析數據保留一年以上。

1、在掘進3下分層時,每班至少檢查一次工作面回風流中是否存在co,在回采3層、九、十層時,每班至少檢查一次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是否有co氣體存在。

2、防滅火密閉檢查工每周至少對所有的3層、9層、10層采煤工作面進回風隅角進行一次全面測定,測定內容:進、回風隅角中co2濃度、瓦斯濃度、水溫、空氣溫度、co氣體情況;每周對所有處于回風側的密閉墻內外的氣體進行檢查一遍,檢查內容:密閉墻內外的瓦斯濃度、co2濃度、溫度、co濃度、密閉墻前的大氣壓力等,并對每周所檢查的結果及時進行分析,分析是否有自然發火隱患等情況,并將分析結果報礦技術科。

3、每旬對全礦所有密閉墻進行全面檢查一遍,并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4、加強束管監測系統的管理,正確布置監測點。監測點布置在可能自燃區的回風流側。定期地采集氣體進行分析。對采區監測、監測點布置在采煤工作面的后方采空區、工作面回風上隅角、工作面回風巷的回風流以及采區其它回風流的匯合點。在采煤工作面的進風流中也應布置一個測點作為氣體成份的對比,可以消除其它因素的干擾,利用束管裝置直接進行采集和分析記錄。

5、所有的檢測分析結果必須記錄在專用的防火記錄薄內。并定期檢查分析整理,發現自然發火指標超過或達到臨界值等異常變化時,立即發出自然發火預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七)在巷道掘進時,對巷道中出現的冒頂區必須及時進行防火處理。如用砂子、黃土或凝膠等充滿填實,并定期檢查,有效地防止自然發火。

(八)礦井必須建立健全礦井防滅火系統圖、防滅火措施臺帳等,并報集團公司備案。

(九)嚴格防滅火工作考核。礦對各單位防滅火工作要進行不期檢查并納入月度考核。

篇2:礦井防滅火制度范本

礦井火災是礦井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礦井火災一旦發生輕者影響安全生產,重者燒毀物資設備,造成人員傷亡,故防治礦井火災是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一、發生礦井火災原因分析

我礦引發火災的原因主要為外因火災,根據可引火源的不同,可分為:

(1)明火火災:當井下焊接時采取的措施不到位時,用井下大燈泡取暖時,可能引燃可燃物而導致外因火災。

(2)電火花引發的火災:主要是由于電氣設備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電泵、電機、電纜等出現損壞,過負荷、短路等,引起電火花,繼而引燃可燃物。

(3)違章爆破引發的火災:由于不按爆破規定和放炮說明書爆破,都會導致引發火災。

(4)機械摩擦引發的火災:由于機械摩擦及物體碰撞產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進而引起火災。

二、采取的防火措施:

1、安全設施:

(1)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健全礦井進行井下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符合當地消防部門的要求。

(2)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供水管每隔50~100m應設一個供水接頭,作為消防水管。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火源管理

(1)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2)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物搭接臨時操作間、休息室。

(3)井下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焊接地點前后10米的井巷應用不燃性支護,有供水管路,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接工作完畢后,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是否有引發火災隱患。

(4)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5)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返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也必須放在又該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放亂扔。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3、引燃物的管理

(1)采掘工作面的支護,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2)井下使用的物品,必須是阻燃的。

(3)井下油脂的使用和貯存必須符合規定。

4、消防器材的管理

(1)礦井必須在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庫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要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2)井下機電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應備有滅火器材。

(3)井上消防材料庫應設在井口附近,并有軌道直達井口,但不得設在井口房內。

(4)井下消防材料庫應設在每一生產水平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并應裝備消防列車。

5、人員:

(1)在工人上崗前,必須接受培訓,使所有工人都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

(2)所有工人都有防火意識。

(3)所有工人必須熟悉井下的避災路線,并了解滅火的方法。

生產技術部

2012年1月

篇3:M礦井下防滅火一般規定

一、礦井應建立、健全防滅火管理制度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并建立火災應急預案。

二、井上、下應設置消防材料庫,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每季度至少檢查1次。

三、煤礦井下消防、灑水的水源應與整個礦井的水源相結合,可采用一個或多個水源。水量、水壓符合要求。

四、礦井必須由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費用及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生產礦井延深新水平時,必須對所有煤層的自然傾向性進行鑒定。基建礦井揭露新煤層時,建設單位必須對煤層的自燃傾向性進行鑒定。

六、凡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均要開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建立監測系統。按規定觀測預報,并確保數據準確、可靠。在開采設計中應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發現異常,采取措施,立即處理。

七、開采有自燃發火的煤層,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有生產、技術、通風等部門參加的防滅火專業會議,每季至少召開1次。

八、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化學氧或壓縮氧自救器,有效保護時間不得低于30min。

九、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配備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及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