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礦井防滅火管理制度
井下防滅火系統與防塵系統為一體,分布井下三個采區(11、12和13采區)的每個作業場所,防火管路到位,水量充足。
我礦煤層不易自燃主要是預防外因火災。礦成立防火委員會,保衛科為專職消防隊伍,完善了井下防火系統。全礦鋪設防火管路26869米,干管φ100mm的鐵管長9010米,支管φ50mm的鐵管或塑料管17859米。鋪設到了采區的每一個作業地點和防塵巷道。井下建立了兩個靜壓水池,總儲水量400m3,水量充足,并對水源進行了凈化,水質符合標準。防火系統根據標準要求,防火系統管路根據巷道用途不同每隔50米或100米設一個三通閥門,以備消防滅火所用。地面和井下逐級建立了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制。按照要求在井底車場內建立井下消防庫,配備齊各種消防器材。采用多種渠道進行防火宣傳,定期組織員工學習消防法律法規和各種規章制度,對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和使用人員進行一年一次實地演示和培訓。并在“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報告中,制定專項技術措施和預案,消防工作歸保衛科管理,有安監科、生產科和供應科定期檢查,并將隱患情況書面下發各部門限期整改,及時消除存在的隱患。
防滅火措施
(1)、我礦煤層不易自燃,防滅火主要是預防外因火災。
(2)、距離進回風井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不得堆放可燃性材料或用可燃性材料構建臨時建筑。
(3)、進回風口應有供水管路,井口20米范圍內、每班開工前由專人負責灑水(由運輸區負責)。
(4)、進回風井口應配備至少兩個滅火器,并應定期檢查和更換。
(5)、易燃、易爆物品下井,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井口及井下的工作人員必須熟悉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和使用方法。⑩
(6)?井口的永久井架、井口房、以井口中心的聯合建筑,都采用不可燃性材料建筑。
(7)?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8)?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峒室、主要進風井巷和井口房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等工作,每次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9)?地面建立消防水池,水池保持水量不小于200立方米,井下建立完善的消防管路系統,按規定設置三通閥門。
(10)?井下爆破材料庫、機電峒室、檢修峒室、材料庫、井底車場、采掘工作面附近、皮帶運輸機頭等部位按要求配備滅火器,沙箱等消防器材。
(11)?嚴格執行入井檢身制度,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下井,嚴禁穿化纖衣服下井。
(12)?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按規定運送和使用,井下嚴禁存放。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等,也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放亂扔。嚴禁將剩油、廢油灑在井巷或硐室內。井下清洗風動工具時,必須在專用峒室內進行,并必須使用不燃性和無毒性洗滌劑。
(13)?井筒與各水平的連接處及井底車場,主要絞車道與主要運輸巷、回風巷的連接處,井下機電設備硐室,主要巷道內帶式輸送機機頭前后兩端各20米范圍,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支護。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休息間。
(14)?每季度按規定對井上下消防管路、防火門、消防材料庫和消防器材的設置情況進行檢查。
(15)?任何人發現礦井火災,應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現場人員應依據《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人員撤離災區,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工具和器材滅火。
(16)?井下放炮要用安全炸藥,炮眼的裝藥量和炮泥量要符合規定,禁止明火放炮、放明炮、放糊炮、不封泥放炮。
(17)?井下采用不延燃性電纜、運輸皮帶、膠質風筒等。
(18)?爆破器材的貯存,運輸和井下放炮都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19)?嚴禁砸、碰、摔等損壞井下電器設備的現象,按《規程》規定保持電氣設備完好,保護裝置齊全,靈活、可靠,嚴禁電器設備帶病運行,防止電氣設備損傷造成短路產生火源。
(20)?為了防止地面雷電波及井下引起瓦斯、煤塵、火災等事故,必須遵守《規程》第四百五十九條的規定。
(21)?充電硐室、永久性中央變電所,井底車場、采掘工作面配電點等都必須用不燃材料支護,并符合《規程》四百六十百六十一、四百七十六條的規定。
(22)?空氣壓縮機的使用必須符合《規程》四百三十七、四百三十八、四百三十九條的規定。
(23)?電氣設備使用的絕緣油必須按《規程》四百九十一條執行,井下供電設備符合有關規定。
(24)?電氣設備不應超過額定值運行,井下防爆電氣設備在入井前由指定的,經考試合格的電氣設備防爆檢驗員檢查其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證后方準下井。
(25)?井下任何地點發生煤體發熱,溫度升高都要進行化驗分析,測定co等,查明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26)?移動式或手持式電氣設備都應使用分相屏蔽不延燃橡套電纜。
(27)?火災事故發生后,災區人員首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服從領導,聽從指揮,班(組)長迅速將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并及時匯報調度室,按照指定的避災路線,或按礦領導指定的避災路線撤離。
(28)?當電氣設備或電纜著火時,首先要切斷電源,來不及切斷電源前只能用不導電的阻燃材料進行滅火,如干砂粉狀滅火器等。
(29)?當火災剛發生時,班組長要在安全情況下積極組織滅火,控制火區范圍,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
(30)?當坑木、浮煤(受其熱源的作用)造成火災時,可采用水、滅火器、砂子、黃土等不燃材料滅火。
(31)?火災發生后,在火區影響內的回風流中工作人員要立即打開自救器撤到安全地點。
(32)?當進風的井口、井筒、井底車場及附近發生火災需要反風時,必須有救災指揮部的命令。
(33)?礦井主要扇風機接到反風命令后,首先要將井口防爆門的壓鐵壓住防爆門,防止反風時打開,造成風流短路。
(34)?礦井一旦需要反風時,要有組織的按照指揮長指定的避災路線撤人。
(35)?其他應嚴格按照礦井滅火的有關規定、規范執行。
(36)?各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必須明確規定防滅火的安全技術措施,并向職工貫徹學習。
篇2:礦井防滅火制度范本
礦井火災是礦井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礦井火災一旦發生輕者影響安全生產,重者燒毀物資設備,造成人員傷亡,故防治礦井火災是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一、發生礦井火災原因分析
我礦引發火災的原因主要為外因火災,根據可引火源的不同,可分為:
(1)明火火災:當井下焊接時采取的措施不到位時,用井下大燈泡取暖時,可能引燃可燃物而導致外因火災。
(2)電火花引發的火災:主要是由于電氣設備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電泵、電機、電纜等出現損壞,過負荷、短路等,引起電火花,繼而引燃可燃物。
(3)違章爆破引發的火災:由于不按爆破規定和放炮說明書爆破,都會導致引發火災。
(4)機械摩擦引發的火災:由于機械摩擦及物體碰撞產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進而引起火災。
二、采取的防火措施:
1、安全設施:
(1)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健全礦井進行井下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符合當地消防部門的要求。
(2)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供水管每隔50~100m應設一個供水接頭,作為消防水管。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火源管理
(1)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2)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物搭接臨時操作間、休息室。
(3)井下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焊接地點前后10米的井巷應用不燃性支護,有供水管路,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接工作完畢后,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是否有引發火災隱患。
(4)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5)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返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也必須放在又該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放亂扔。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3、引燃物的管理
(1)采掘工作面的支護,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2)井下使用的物品,必須是阻燃的。
(3)井下油脂的使用和貯存必須符合規定。
4、消防器材的管理
(1)礦井必須在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庫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要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2)井下機電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應備有滅火器材。
(3)井上消防材料庫應設在井口附近,并有軌道直達井口,但不得設在井口房內。
(4)井下消防材料庫應設在每一生產水平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并應裝備消防列車。
5、人員:
(1)在工人上崗前,必須接受培訓,使所有工人都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
(2)所有工人都有防火意識。
(3)所有工人必須熟悉井下的避災路線,并了解滅火的方法。
生產技術部
2012年1月
篇3:M礦井下防滅火一般規定
一、礦井應建立、健全防滅火管理制度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并建立火災應急預案。
二、井上、下應設置消防材料庫,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每季度至少檢查1次。
三、煤礦井下消防、灑水的水源應與整個礦井的水源相結合,可采用一個或多個水源。水量、水壓符合要求。
四、礦井必須由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費用及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生產礦井延深新水平時,必須對所有煤層的自然傾向性進行鑒定。基建礦井揭露新煤層時,建設單位必須對煤層的自燃傾向性進行鑒定。
六、凡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均要開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建立監測系統。按規定觀測預報,并確保數據準確、可靠。在開采設計中應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發現異常,采取措施,立即處理。
七、開采有自燃發火的煤層,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有生產、技術、通風等部門參加的防滅火專業會議,每季至少召開1次。
八、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化學氧或壓縮氧自救器,有效保護時間不得低于30min。
九、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配備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及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