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剪力墻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況河北省鹿泉監獄干警備勤樓工程施工A標段,1#樓:地下1層,地上11層,頂層為躍層,剪力墻結構。主體高度36m,長度92.550m,建筑面積14892.82㎡;2#樓:地下1層,地上11層,頂層為躍層,剪力墻結構。主體高度36m,長度84.2m,建筑面積13893.9㎡,樁與筏板基礎?;炷恋燃?灌注樁及承臺梁為C30,墊層為C15,拉板和地下室外墻砼為S6C30,地下一層至地上十二層為C30。二、施工部署1、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的總體施工進度安排施工:2、布料機布設準備在澆筑混凝土前,布料機布設時先搭4*4*1米的腳手架,(澆筑墻體混凝土時)腳手架上滿鋪5cm的腳手板,布料機底座和腳手架還應作臨時綁扎固定。為防止架管對頂板造成損壞,每個架管支腳下均墊100*100*80cm的鋼墊片。3、機具設備準備施工前,一切施工機具準備充分。機具有:尖鍬、平鍬、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搗棒、分層尺桿、木抹子、鋁合金3米刮杠、塔吊。所有機具均應在澆筑混凝土前進行檢查,同時配備專職技工隨時檢修。在混凝土澆筑期間要保證水、電、照明不中斷。為了防備臨時停水停電,事先應在現場準備一定數量的人工拌搗固用工具,以防出現意外施工縫。4、機械設備數量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性能備注1混凝土地泵80m3/h臺1電泵2布料機臂長12米臺1結構施工3砼振搗棒DN50臺102.2kw備用5條DN30臺52.2kw備用2條4砼平板振搗棒2.2kw臺5樓板的澆筑5汽車泵55米臺15、勞動力組織結構砼施工勞動力組織:由于混凝土澆筑需要連續不斷進行,因此現場施工人員分成三大班施工。結構混凝土施工勞動力組織序號工種每班人數共計人數備注1混凝土工15452木工10303鋼筋工16484養護工5155架子工5156抹灰工5157力工515清理8信號工39指揮塔吊9試驗工26打試塊、測塌落度等10測量放線26抄平11電工266其它準備工作(1)?在混凝土施工前,應認真分析各節點部位的鋼筋分布情況,提前做好準備及相應措施,對于確實困難需與設計做好變更洽商的應提前辦理。(2)?資料與現場同步進行,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前應由生產工長填寫澆灌申請書,經技術負責人現場審核同意后方可進行,同時,技術人應嚴格進行開盤鑒定,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分析原因,立即解決。三、施工技術要求1、材料要求本工程混凝土為商品混凝土、2、流水段的劃分根據設計及規范要求,基礎底板一性澆筑。地下室外墻按圖紙設計要求留置300高水平施工縫,縫中間安裝膨脹橡膠止水條。主體結構墻體和頂板流水段按結構戶型分段。6、泵送要求(1)輸送管線宜直,轉彎宜緩,接頭要嚴密。對泵管彎曲、變徑、接頭處應進行加固。(2)應先用適量的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潤滑輸送管內壁,開始泵送時,應使混凝土泵處于低速運轉,等到泵壓和各部分工作正常以后,再提高運轉速度,加大沖程轉入泵送。(3)在泵送過程中,受料斗內應有足夠的混凝土,以防吸入空氣產生阻塞,如吸入空氣應立即反泵運轉,將混凝土吸回料斗內,去除空氣后再轉入正常泵送。(4)正常泵送過程中,宜保持泵送連續性,盡量避免中斷,如混凝土供應不及時,寧可放慢泵送速度,也要保持泵送連續性。(5)泵送過程一旦因故中斷時,混凝土泵應每隔4至5分鐘開泵一次,每次泵正轉和反轉各兩個沖程,防止輸送泵管內混凝土拌和物離析和堵塞,這時受料斗內的混凝土料應保持一定的高度,否則將造成吸空氣和堵塞。預計泵送間歇時間超過分鐘或當混凝土出現離析時,應立即用壓力水或其它方法沖洗管內的混凝土。(6)混凝土泵及泵管在使用完畢后,應立即清洗,保證管中不留混凝土殘渣。清洗后的污水裝在專用料斗,用塔吊吊出場外。五、施工條件1、對于已澆下層砼墻、柱根部,在支設本層墻柱模板前,要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將墻柱內的渣土用高壓空氣清理干凈。2、澆筑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預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檢查和控制模板、鋼筋、保護層和預埋件等的尺寸、規格、數量和位置,其偏差值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檢查模板支撐的穩定性以及接縫的密合情況,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及鋼筋睥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鋼筋的砼墊塊或塑料卡是否墊好,柱子模板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后再封閉,并辦完隱、預檢手續。3、依據定位墻、柱控制線和施工平面圖校核各樓層墻、柱軸線及邊線;門窗洞口位置線是否在規范允許范圍內;4、澆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泵管已搭設完畢并經檢查合格。5、水泥、砂、石及外加劑等經檢查符合標準要求,試驗室已下達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現場開盤鑒定已進行完。6、振搗器等機具經檢驗試運轉正常。7、檢查安全設施、勞力配備是否妥當,能否滿足澆筑速度要求。8、根據施工方案對操作班組進行全面施工技術交底。技術交底需細致齊全,結合具體操作部位及關鍵部位的質量要求,以各項操作點及注意事項進行交底,除口頭交底及文字交底外,必要時還在現場用示范操作進行交底。六、主要施工方法一)、墻體混凝土澆筑1、本工程混凝土為商品混凝土。2、澆筑順序是外墻、內墻。地下室外墻必需澆筑不允許留冷縫,墻體澆筑前在底部應先填以75±25mm厚同砼配合比無石子水泥砂漿,以免底部出現蜂窩現象。使用50和30振搗棒(注意不同的分層厚度),墻體砼必須分層循環澆筑,每層澆筑高度按不同振搗棒的分層尺桿,用標尺隨時檢查混凝土高度,澆筑同一部位時不得使用兩種振搗棒,移動間距實測≦50cm(50振搗棒)、≦40cm(30振搗棒,在鋼筋加密區如連梁位置使用),振搗時間通過觀察(砼表面泛出漿、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來確定,振搗時上層要插入下層≧50mm,嚴禁用振搗棒直接振搗模板。砼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走過2m,超過2m應加串筒或溜槽。門窗洞口砼澆筑必須從兩側均勻下料(高度≦50),以避免模板位移。內外墻交接部位應用鋼絲網片攔擋,外墻體砼應比內墻砼先澆筑一個分層高度,砼澆筑間歇時間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3、砼的過程中應派專人看護模板,發現模板有變形、位移時立即停止澆筑,并在已澆筑的混凝土終凝前修整完好,再繼續澆筑。振搗時須保證砼填滿、填實。3、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混凝土凝固前,及時用濕抹布將上部鋼筋擦凈。4、澆筑后墻體上口標高要一致,根據每間房的板厚確定墻體澆筑高度。墻體澆筑標高為樓板底標高+25mm。澆筑完后剔除表面浮漿。5、墻體模板拆除必須在砼強度達到1.MPA,由施工單位工長填寫拆模報告,經實驗室、質量部等輸電網員簽字確認后才允許拆模。三)、頂板混凝土的澆筑1、澆筑前的工作(1)完成鋼筋隱檢、模板預檢工作,檢查支鐵、墊塊,注意保護層厚度,核實預埋件的位置、數量及固定情況。檢查模板拼接是否嚴密,加固是否可靠,各種連接是否牢固。(2)檢查并清理模板內殘留雜物。(3)地泵、攪拌機、振搗器等機械設備應經檢查、維修,保證澆筑過程順利進行。(4)檢查電源、線路,并做好照明準備工作。(5)配齊所有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及一些鋼筋工、木工,并對所有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安全交底。(6)人員行走的馬道須支設牢固,并經安全部門驗收。(7)墻體(柱)插筋做好臨時定位固定,根部用PVC套管套好(高度為50-80cm),以防止鋼筋污染。2、操作工藝(1)坍落度根據混凝土申請單申請標準進行控制,每工作班用坍落度筒進行再次測量,確保泵送到樓板時不產生明顯離析現象,不得有水泥砂漿流失。(2)砼澆筑應用小白線牽出標高線,并隨時檢查混凝土高度,頂板使平板振搗器,梁部位使用振動棒。震點均勻、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振搗至砼表面泛出漿、且漿面不再下沉為止。(3)澆筑砼的過程中應派專人看護模板、鋼筋、調整糾偏,發現模板有變形、位移時立即停止澆筑,并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完好。對暗柱、連梁交叉處,鋼筋過密,振搗時須保證砼填滿、填實,以防出現孔洞。(4)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初凝前,及時用濕抹布將鋼筋上的水泥漿擦去,局部漏漿、掉渣的地方清理干凈。(5)混凝土澆筑完畢終凝前用抹子抹光,樓面原漿收光一次成活,最后順南北方向用毛刷子輕輕掃毛,掃毛紋路要清晰均勻、方向及深淺一致。砼表面的平整度要求控制在3mm以內。(6)砼澆筑完畢彀終凝強度之前約10小時后,人上去沒有腳印時開始養護,在砼表面蓋一層麻袋布,灑水養護,3天內每天澆水3-6次,3天后每天澆水2-3次,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7)為避免砼澆筑過程中出現冷縫,砼澆筑間歇時間必須控制在混凝土的終凝時間之內。3、施工技術質量要求(1)頂板混凝土澆筑時的虛鋪厚度略大于板厚,頂板采用平板振搗器,梁內和墻體鋼筋內用振搗棒配合振搗,應保證平板振搗器的移動間距能覆蓋已振實部分的1/3-1/4板。(2)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混凝土接槎部位進行處理,對模板及其支架、鋼筋和埋件進行檢查,做好預檢和交接檢,還應反模板內的雜物清理干凈,模板內不得有積水,鋼筋上和浮漿清理干凈。(3)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經常檢查模板、鋼筋、支架、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時,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四)、施工縫的留置1、施工縫的留置(1)基礎底板與外墻交接處了,按施工規范要求留置300mm高導墻作為水平施工縫,施工縫處安裝膨脹橡膠止水條。(2)墻體:留置在門洞過梁跨中的1/3范圍內,特殊情況下可留在縱橫墻交接處墻以內30-50cm處。(3)頂板:單向板留置在平行于主筋的任何位置,也可留置在垂直于主筋板跨中1/3范圍內。(4)雙向板:施工縫的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置。(5)樓梯:樓梯梁的施工縫應一端留置在梁中,另一端留置在墻內200mm處,并且向后退至休息平臺的中間1/3范圍內,作這樓梯的施工縫。2、施工縫的處理(1)樓板施工縫樓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強度達到1.2KPA時,應及時拆除施工縫的擋板,并把混凝土接槎部位剔露石子,及時清理干凈,在下一次打混凝土前,用水澆濕,并抹10-15mm厚與澆筑混凝土同配合比的無石子砂漿。(2)墻體垂直施工縫拆除大模板后,在施工縫處彈垂直墨線,用云石機切進保護層內2mm,用鐵鉆子剔除施工縫內的浮漿,全部露出石子,并及時清理施工縫以外部分的鋼筋上的浮漿。大模板螺栓孔用強度等級為C35、摻10%防水劑的豆石混凝土堵塞并搗實。(3)墻體水平施工縫在支設頂板前,根據墻體50cn線,排出上面一層的房間的底板標高線,彈好墨線,用云石機沿線內5mm處切開,剔除墨線以上的砂漿薄弱層。澆筑完頂板混凝土后,待混凝土強度達到1.2KPA后,先彈線(墻身線、模板線、門洞口線),用云石機沿墻身線內2mm處,切也深2mm左右的縫隙,剔除線內的砂漿薄弱層,要求剔露石子,并且剔除的深淺一致。及時清理渣土,澆水養護。(4)澆筑混凝土前,先把施工縫處澆水潤濕,但不得有明水。然后在施工縫處鋪抹一層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無石子水泥砂漿,細致振搗,使新舊混凝土結合密實,以避免出現冷縫。五)、混凝土的清理與養護1、鋼筋的清理:澆筑完混凝土后,用濕布抹凈混凝土鋼筋上的灰漿,盡量不事后用鋼絲刷清理。2、混凝土漏漿的清理:澆筑頂板時流墜到墻面上的灰漿及漏到地面的灰漿,及時用濕布清理干凈,以防污染墻面、地面。3、浮漿清理:墻體混凝土上部浮漿應剔除鑿毛至全部露出石子為止,并在上層施工前用水沖洗干凈。4、對已澆筑完的混凝土,在澆筑完畢后12小時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一般不小于7天以,抗滲性混凝土不少于14天。墻體拆模后,立即涂刷養護液,涂刷時均勻一致,不得漏涂。在已澆筑的樓板混凝土未達到1.2K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七、技術質量保證措施1、分項工程質量控制流程,見混凝土分項工程控制流程圖。2、質量控制要點設置,見混凝土質量控制要點圖。混凝土分項工程控制流程圖3、質量管理措施(1)嚴格按國家施工規范標準進行施工,嚴格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執行。(2)對施工過程進行預控,把住工序控制關,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發,把問題消除在發生之前。(3)項目部加強檢查力度,嚴格執行“三檢制”,質檢員有質量否決權,確保工序質量優良。(4)技術交底要細致、齊全、到位,層層交底,落實到每一操作工人,必要時加以口頭交底及現場操作交底。(5)推行樣板施工,做好鋼筋預檢、隱檢:模板預檢;混凝土的攪拌預驗和過程控制工作,及時作好各項工程的驗收工作。(6)現場施工前項目部組織人員分析施工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及原因,及時作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施工中認真落實,消除冰蓋弊病。(7)加強對混凝土工程中砂石含水率測試、攪拌機的加水控制及混凝土坍落度測試工作。(8)對成品要注意保護,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的成品保護意識,并采取必要的相關措施,杜絕二次返修現象。4、允許偏差為確保工程質量優良,混凝土分項工程允許偏差要求根據企業內部的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制定,比相應的國家施工標準要求提高。混凝土結構允許偏差表項次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軸線位移±3尺量檢查2標高層高±3尺量檢查全高±3尺量檢查3垂直度層高≦5米8尺量檢查﹥5米10尺量檢查4柱、墻、梁截面尺寸+5,-2尺量檢查5柱墻垂直度3靠尺檢查6表面平整度3靠尺檢查7預埋管、預留孔位置5尺量檢查8井筒長寬對中線+5,-10尺量檢查井筒全高垂直度±3吊線和尺量5、應注意的質量問題(1)蜂窩: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造成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或石子過大,墻根部有縫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漿以下部涌出造成蜂窩。(2)露筋:原因是混凝土未振透,鋼筋墊塊位移,間距過大,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搗不實出現露筋。(3)麻面:拆模過早或模板表面沒刷隔離劑或模板潤濕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脫皮。(4)孔洞:原因是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分層過厚,漏振,未經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5)縫隙與夾渣層:施工縫處雜物清理不干凈或未澆底漿等原因造成縫隙和夾渣層。(6)現澆板面和樓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認真抹平。冬期施工在覆蓋保溫層時,上人過早或未墊板進行操作。
篇2:地下車庫剪力墻超長混凝土防裂縫措施
地下車庫剪力墻超長混凝土防裂縫措施
(1)從設計方面,首先已在剪力外墻上設置了6道膨脹后澆加強帶,減少了澆筑混凝土的長度;其次,建議設計上減少剪力墻水平構造筋的直徑,縮小水平筋間距,提高配筋率,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
(2)在施工方面,在混凝土中摻加超細礦粉,以改善混凝土性能,超細礦粉具有微珠潤滑效應,有明顯的減水作用,可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體積穩定性、密實性和抗地下水腐蝕性,同時亦具有增加混凝土強度、減少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降低水化熱等性能。
在混凝土及膨脹加強后澆帶中加入一定量的微膨脹劑UEA(比例不同,由實驗室定),可防止澆筑的混凝土過長產生裂縫。
(3)嚴加控制砂石質量,砂選中砂,細度模數為2.5左右,含泥量控制在1%。碎石中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得大于15%。從膨脹后澆加強帶處,用兩臺混凝土泵管同時開始向兩個方向澆筑合攏,澆筑過程中,分層澆搗,逐步推進,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及插入深度,防止漏振。當澆筑后的混凝土即將凝結時,在適當的時間內再振搗,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減少混凝土內部微裂縫,提高混凝土強度和抗滲性能。
剪力墻養護:帶模養護至少14d,由于施工期正值冬期,養護在模板上覆蓋塑料薄膜、草袋兩層進行保溫養護,拆模后均勻刷養護液,用穿墻螺栓固定草袋兩層繼續養護1個月。
(4)剪力墻處膨脹后澆加強帶施工:外墻垂直后澆帶留設嚴格按
抗滲混凝土后澆帶留設節點大樣圖施工。澆筑混凝土前必須嚴格按規
范規定的要求進行處理,鑿除浮漿,直至露出新鮮石子,然后將鋼筋、鋼板止水帶用鋼絲刷和濕布清理干凈。安放BW止水條時,應用水泥釘固定牢固,在混凝土澆筑前嚴禁與水接觸,以免泡水膨脹而失效。此處混凝土澆筑前,先填與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漿,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后澆帶混凝土中添加的膨脹劑應大于剪力墻內的含量,由實驗室定,一般為水泥重量的12%。后澆帶內混凝土振搗及方法養護均與外墻相同。外墻膨脹加強帶構造示意如下圖4-4。
圖4-4剪力墻膨脹加強后澆帶細部處理圖
(5)底板后澆帶施工
圖紙除設計了膨脹加強后澆帶外,在主樓周圍一圈還設計了后澆帶。按照圖示位置預留貫通基礎及各層梁板的后澆帶,帶寬度為1200mm。施工時先澆筑帶外混凝土,14d后更換混凝土配合比澆搗后澆帶混凝土。
1)后澆帶模板施工:后澆帶處采用覆面膠合板模板,模板支撐體系應和帶外其他部位模架斷開。后澆帶側面按設計要求及規范要求做成企口形式,模板上穿鋼筋的部位要求使用海綿條和三合板封閉,防止從該處漏漿。防止從該處漏漿。模板底部要黏貼海面條,防止混凝土從底部漏出。
2)后澆帶區域防護采用木蓋板防護,待結構變形穩定后14d(由設計認可),后澆帶采用比原結構高一級的膨脹混凝土澆筑封閉。為保證后澆帶的接縫質量,在混凝土澆注前將后澆帶表面鑿毛并將雜物清理干凈,按設計要求在混凝土中摻混凝土復合液微膨脹劑,其摻量按試驗室確定,以免引起其他裂縫,可補償后澆帶混凝土的收縮。
篇3:全現澆剪力墻結構混凝土澆筑工程施工方法質量要求
全現澆剪力墻結構混凝土澆筑工程施工方法及質量要求
1施工準備
1作業條件
1)已辦完模板及施工縫的預檢手續。
2)檢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處拼接,大面模板拼接處是否嚴密,柱加固是否可靠,各種連接件及支撐是否牢固,是否按要求進行加固。
3)墻體鋼筋應有可靠的定位與混凝土保護層措施。
4)施工縫處提前洇濕。
5)現場施工員已對班組長交底,明確混凝土澆筑順序,以及結合漿的數量。
6)"混凝土澆灌申請"已由現場施工員填寫完畢,并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確認,報監理單位。
7)已經做好施工前應具備的電力、機械及通訊、人員等的準備。
2材料要求
1)水泥:水泥品種、強度等級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質量符合現行水泥標準。工期緊時可做水泥快測。
2)砂、石子:根據結構尺寸、鋼筋密度、混凝土施工工藝、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要求確定石子粒徑、砂子細度。砂、石質量符合國家現行標準。
3)水:自來水或不含有害物質的潔凈水。
4)外加劑: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要求,確定是否采用外加劑。外加劑必須經試驗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5)摻合料: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要求,確定是否采用摻合料。質量符合國家現行標準。
6)鋼筋: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質量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表面清潔無老銹和油污。
7)隔離劑:水質隔離劑。
3施工機具
輸送設備、一般需固定式混凝土泵、插入式振搗器(Φ50,有效振搗直徑375mm)、灰槽兩個、溜槽、鐵鍬、半截水桶、泵管、布料桿等。
2質量要求
全現澆剪力墻結構混凝土工程質量要求參見本章12.1.2節底板大體積混凝土工程中相應部分。
3工藝流程
作業準備→運輸→澆結合砂漿→混凝土澆筑、振搗→拆模及養護
4操作工藝
1先根據澆筑段墻體軸線長度和墻厚計算出方量,攪拌與混凝土同配比的無石子砂漿,盛放在灰槽之中。然后澆筑在底部接槎處約10cm厚,用鐵鍬均勻入模,不得用泵管直接灌入模內,入模應根據墻體混凝土澆筑順序進行(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混凝土澆筑順序),隨澆筑砂漿隨澆筑混凝土,禁止一次將一段全部澆筑,以免砂漿凝結。
2澆筑時,要將泵管中混凝土噴射在溜槽內,由溜槽入模。注意隨時用布料尺桿丈量混凝土澆筑厚度,分層厚度為振搗棒作用有效高度的1.25倍(一般Φ50振搗棒作用有效高度為470mm),墻體要連續澆筑,嚴格按照墻體混凝土澆筑順序圖的要求按順序分層澆筑、振搗?;炷料铝宵c應分三點布置。在混凝土接槎處應振搗密實,澆筑時隨時清理落地灰。
3振搗點要求均勻分布,一般應≤50cm.,同時根據鋼筋的密集程度,應配備少量的Φ30振搗捧。
4洞口進行澆筑時,洞口兩側澆筑高度應均勻對稱,振搗棒距洞邊≥30cm,從兩側同時振搗,以防洞口變形。
5在鋼筋密集處或墻體交叉節點處,要加強振搗,保證密實。
6在振搗時,要派專人看模,發現有漲模、移位等情況時及時處理,以保證混凝土的結構尺寸及外觀。
7振搗:振搗器的水平移動間距根據振搗棒的有效半徑確定,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內的深度不小于50mm,振搗要做到"快插慢拔",并且要上下微微抽動,以使上下振搗均勻。在振搗時,使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止。振搗中,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等,發現有位移、變形,與各工種配合及時處理。
8墻上口找平:混凝土振搗完畢,將上口甩出的鋼筋加以整理,木抹子按標高線控制(比頂板底高2~3cm),將表面找平。注意將施工縫的部位密實成型。
9做好混凝土保溫養護和試塊制作的工作。墻體混凝土試塊按要求現場應取一組標準養護試塊、備用塊一組(如混凝土方量大,應按試驗要求取),1~4組同條件養護試塊(1組為檢驗7.5MPa強度、一組為檢驗1.2MPa強度。冬施混凝土應增加2組試塊:1組測抗凍臨界強度,約27d,應與測溫結合起來,在結構溫度降到抗凍劑規定溫度前試壓,判斷是否超過抗凍臨界強度4MPa,如達不到4MPa,繼續降溫,則有可能凍壞,應增加保溫、加熱養護等措施,使受凍面強度超過4MPa;另1組測冬施轉常溫強度,冬施轉常溫后再養護28d,即次年4月12日試壓所得到的混凝土強度。可根據氣候及樓層情況不定期制作)。
10按同條件混凝土試驗報告提供的數據控制好拆模時間(同條件試塊強度達到1.2MPa),使拆模時墻體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縫,無混凝土的質量缺陷,達到光滑平整,質量要求達到規范的要求,養護根據現場情況提供不同方法。
11墻體混凝土養護:墻體混凝土應派專人養護,養護方法一般為刷養護劑或噴水養護。噴水養護應每隔2h養護一次,養護期不小于7d。刷養護劑時,基層應灑水濕潤,待表面無明水時,開始刷養護劑,刷完養護劑后,嚴禁再向墻面噴水養護。
5成品保護
1混凝土振搗過程中要保護墻體甩出鋼筋,施工完畢后及時調整鋼筋位置。
2應保護好預留洞、預埋件及預埋套管等。
3秋冬季節,應注意對墻體的養護,防止風干,引起墻面龜裂。
4對于門窗洞口邊角部分,應用廢竹膠板進行保護。
5模板拆除時,防止大模碰壞墻體。
6上層墻體澆注時,水泥漿流入下層應及時清理干凈。
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墻體爛根:混凝土澆筑前,先均勻澆筑10cm水泥砂漿,混凝土坍落度要嚴格控制,防止混凝土離析,下部振搗應認真操作。
2洞口位移變形:澆筑時防止混凝土沖擊洞口模板,洞口兩側應對稱、均勻進行澆筑振搗。模板穿墻螺栓應緊固。
3墻面氣泡過多:振搗時應全部排出氣泡,注意"快插慢拔",至表面不泛氣泡為止,模板表面要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