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起重機安全檢查項目

起重機安全檢查項目

2024-07-14 閱讀 3995

1.鋼絲繩

(1)鋼絲表面磨損量和腐蝕量不應超過原直徑的40%(吊運熾熱金屬或危險品的鋼絲繩,其斷絲的報廢標準取一般起重機的1/2)。

(2)鋼絲繩應無扭結、死角、硬彎、塑性變形、麻芯脫出等嚴重變形,潤滑狀況良好。

(3)鋼絲繩長度必須保證吊鉤降到最低位置(含地坑)時,余留在卷筒上的鋼絲繩不少于3圈。

(4)鋼絲繩末端固定壓板應≥2個。起重機械的吊鉤要滿足哪些基本要求?

吊鉤的材料要求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塑韌性,沒有突然斷裂的危險。目前,吊鉤廣泛應用低碳鋼和合金鋼制造。

《起重機械安全規程》對鋼絲繩的報廢有何規定

判斷鋼絲繩是繼續使用還是報廢,主要依據鋼繩斷絲程度和一些其它條件。

報廢標準如下:

(1)起重機械鋼絲繩在一個捻節距內斷絲數達鋼絲繩總絲數的10%。如繩6×19=114絲,當斷絲數達12絲時即應報廢更新,如繩6×37=222絲,當斷絲數達22絲時即應報廢更新。對于由粗細絲組成的鋼絲繩,斷絲數的計算是細絲一根算一根,粗絲一根算1.7根。

(2)鋼絲徑向磨損或腐蝕量超過原直徑的40%則應報廢,當不到40%時,可按規定折減斷絲數報廢。

(3)起重機械吊運熾熱金屬或危險品的鋼絲繩的報廢絲數,取一般起重機用鋼絲繩報廢標準的一半數

(4)對于符合ISO2408(一般用途鋼絲繩特性》標準所規定的結構鋼絲繩,報廢的斷絲數應按GB5972—86中規定數執行。

(5)整條繩股斷裂應報廢。

(6)當鋼絲繩直徑相對于公稱直徑減小7%或更多時,即使未發現斷絲,該鋼絲繩也應報廢。

(7)麻芯外露應報廢。

(8)鋼絲繩有明顯的腐蝕應報廢。

(9)局部外層鋼絲伸長呈籠型狀態應報廢

2.滑輪

(1)滑輪轉動靈活、光潔平滑無裂紋,輪緣部分無缺損、無損傷鋼絲繩的缺陷。

(2)輪槽不均勻磨損量達3mm。或壁厚磨損量達原壁厚的20%,或輪槽底部直徑減小量達鋼絲繩直徑的50%時,滑輪應報廢。

(3)滑輪護罩應安裝牢固,無損壞或明顯變形。

3.吊鉤

(1)表面應光潔,無破口、銳角等缺陷。吊鉤上的缺陷不允許補焊。

(2)吊鉤應轉動靈活,定位螺栓、開口銷等必須緊固完好。

(3)吊鉤下部的危險斷面和鉤尾螺紋部分的退刀槽斷面嚴禁有裂紋。

(4)危險斷面的磨損量不應超過原尺寸的10%。板鉤襯套磨損量不應超過原尺寸的50%,心軸磨損量不應超過原尺寸的5%。

4.制動器

(1)動作靈活、可靠,調整應松緊適度,無裂紋,彈簧無塑性變形、無端邊。

(2)制動輪松開時,制動閘瓦與制動輪各處間隙應基本相等。制動帶最大開度(單側)應≤1mm,升降機應≤0.7mm。

(3)制動輪的制動摩擦面不得有妨礙制動性能的缺陷,不得沾涂油污、油漆。

(4)輪面凹凸不平度應<1.5mm,起升、變幅機構制動輪輪緣厚度磨損量應小于原厚度的40%,其他機構制動輪輪緣磨損厚度小于原厚度的50%。

(5)吊運熾熱金屬、易燃易爆危險品或發生溜鉤后有可能導致重大危險或損失的起重機,其升降機構應裝設兩套制動器。

?5.限位限量及聯鎖裝置

(1)過卷揚限位器應保證吊鉤上升到極限位置時(電葫蘆>O.3m.雙梁起重機>0.5m),能自動切斷電源。新裝起重機還應有下極限限位器。

(2)運行機構應裝設行程限位器和互感限制器,保證2臺起重機相互行駛在相距0.5m時,起重機行駛在距極限端0.5—3m(視噸位定)時自動切斷電源。

(3)升降機(或電梯)的吊籠(轎廂)越過上下端站30—100mm時,越程開關應切斷控制電路;當越過端站層位置130—250mm時,極限開關應切斷主電源并不能自動復位。極限開關不許選用閘刀開關。

(4)變幅類型的起重機應安裝最大、最小幅度防止臂架前傾、后傾的限制裝置。當幅度達到最大或最小極限時,吊臂根部應觸及限位開關,切斷電源。

(5)橋式起重機駕駛室門外、通向橋架的倉口以及起重機兩側的端梁門上應安裝門艙連鎖保護裝置;升降機(或電梯)的層門必須裝有機械電氣連鎖裝置,轎門應裝電氣連鎖裝置;載人電梯轎廂頂部安全艙門必須裝連鎖保護裝置;載人電梯轎門應裝動作靈敏的安全觸板。

(6)露天作業的起重機械.各類限位限量開關與連鎖的電氣部分應有防雨雪措施。6.停車保護裝置

(1)各種開關接觸良好、動作可靠、操作方便。在緊急情況下可迅速切斷電源(地面操作的電葫蘆按鈕盒也應裝緊停開關)。

(2)起重機大、小車運行機構,軌道終端立柱四端的側面,升降機(或電梯)的行程底部極限位置,均應安裝緩沖器。

(3)各類緩沖器應安裝牢固。采用橡膠緩沖器,小車的厚度為50~60mm,大車為100~200mm;如采用硬質木塊,則木塊表面應裝有橡皮。

(4)軌道終端止擋器應能承受起重機在滿負荷運行時的沖擊。50t及以上的起重機,宜安裝超負荷限制器。電梯應安裝負荷限制器,以及超速和失控保護裝置。

(5)橋式起重機零位保護應完好。

7.信號與照明

(1)除地面操作的電動葫蘆外,其余各類起重機、升降機(舍電梯)均應安裝音響信號裝置,載人電梯應設音響報警裝置。

(2)起重機主滑線三相都應設指示燈,顏色為黃色、綠色、紅色。當軌長>50m時,滑線兩端應設指示燈.在電源主閘刀下方應設司機室送電指示燈。

(3)起重機駕駛室照明應采用240v和360v安全電壓。橋架下照明燈應采用防振動的深碗燈罩,燈罩下應安裝10mm*10哪的耐熱防護網。

(4)照明電源應為獨立電源。

8.PE線與電氣設備

(1)起重機供電宜采用TN一S或TN—C一S系統,起重機軌道應與PE線緊密相連。

(2)起重機上各種電氣設備設施的金屬外殼應與整機金屬結構有良好的連接;否則應增設連接線。

(3)起重機軌道應采用重復接地措施,軌長大于150m時應在軌道對角線設置兩處接地。但在距工作地點≤50m內已有電網重復接地時可不要求。

(4)起重機2條軌道之間應用連接線牢固相連。同端軌道的連接處應用跨接線焊接(鋼梁架上的軌道除外)。連接線、跨接線的截面要求:圓鋼≥30mm2(Φ6~Φ8mm),扁鋼≥150mm2(3mm×50mm或4mm×40mm)。

(5)升降機(電梯)的PE線應直接接到機房的總地線上,不許串聯。

(6)電氣設備與線路的安裝符合規范要求,無老化、無破損、無電氣裸點、無臨時線。

9.防護罩欄、護板

(1)起重機上外露的、有傷人可能的活動零部件。如聯軸器、鏈輪與鏈條、傳動帶、皮帶輪、凸出的銷鍵等,均應安裝防護罩。

(2)起重機上有可能造成人員墜落的外側均應裝設防護欄桿.護欄高度應≥l050mm,立柱間距應≤100mm,橫桿間距為350~380mm,底部應裝底圍板(踢腳板)。

(3)橋式起重機大車滑線端梁下應設置滑線護板,防止吊索具觸及(已采用安全封閉的安全滑觸線的除外)。

(4)起重機車輪前沿應裝設掃軌板,距軌面≤10mm。

(5)起重機走道板應采用厚度≥4mm的花紋鋼板焊接,不應有曲翹、扭斜、嚴重腐蝕、脫焊現象。室內不應留有預留孔,如無小物體墜落可能時。孔徑應≤50mm。

10.防雨罩、錨定裝置

露天起重機的夾軌鉗或錨定裝置應靈活可靠,電氣控制部位應有防雨罩。走道板應留若干直徑50mm的排水孔。

11.安全標志、消防器材

(1)應在醒目位置掛有額定起重量的噸位標示牌。流動式起重機的外伸支腿,起重臂端、回轉的配重、吊鉤滑輪的側板等,應涂以安全標志色。

(2)駕駛室、電梯機房應配備小型干粉滅火器,在有效期內使用,置放位置安全可靠。

12.吊索具

(1)吊索具應有若干個點位集中存放,并有專人管理和維護保養。存放點有選用規格與對應載荷的標簽。

(2)捆扎鋼絲繩的琵琶頭的穿插長度為繩徑的15倍,且不小于300mm。

(3)夾具、卡具、扁擔、鏈條應無裂紋、無塑性變形和超標磨損。

篇2:起重機械定期檢查隱患整改制度

一、起重機械的檢測機構應當依法經國家質量監督驗檢疫局核準,方可在本市開展建筑施工起重機械的檢測工作。檢測機構對其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和檢驗檢測人員應當客觀公正及時地出具驗檢結果,鑒定結論,檢驗檢測結果,鑒定結論應該檢驗檢測人員簽字,由檢驗檢測機構負責人簽署。

三、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機構進行起重機械檢驗檢測時發現安全隱患應該及時告知施工單位。

四、發現有違反安全技術規范及檢驗檢測后存在的隱患,及時采取措施期限整改消除隱患,對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安全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叢危險區域撤出作業人員或暫時停止施工。

篇3:起重機常規檢查制度(1)

由于起重機的部件較多,針對各個部件的不同技術特性,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將檢查的周期分為周、月、年,各個周期的具體內容如下:

1、每周檢查與維護

每周維護與檢查一次,檢查與維護的內容如下:

1)檢查卷筒和滑輪上的鋼絲繩纏繞是否正常,有無脫槽、串槽、打結、扭曲等現象,鋼絲繩壓板螺栓是否緊固,是否有雙螺母防松裝置。

2)檢查起升機構的聯軸器密封蓋上的緊固螺釘是否松動、短缺。

3)檢查制動器上的螺母、開口銷、定位板是否齊全、松動,杠桿及彈簧無裂紋,制動輪上的銷釘螺栓及緩沖墊圈是否松動、齊全;制動器是否制動可靠。制動器打開時制動瓦塊的開度應小于1.0mm且與制動輪的兩邊距離間隙應相等,各軸銷不得有卡死現象。

4)檢查安全保護開關和限位開關是否定位準確、工作靈活可靠,特別是上升限位是否可靠。

5)檢查各機構的傳動是否正常,有無異常響聲。

6)檢查所有潤滑部位的潤滑狀況是否良好。

7)檢查軌道上是否有阻礙橋機運行的異物。

2、每月檢查與維護

每月維護與檢查一次,檢查與維護的內容除了包括每周的內容外還有:

1)檢查制動器瓦塊襯墊的磨損量不應超過2mm,襯墊與制動輪的接觸面積不得小于70%;檢查各銷軸安裝固定的狀況及磨損和潤滑狀況,各銷軸的磨損量不應超過原直徑的5%,小軸和心軸的磨損量不應大于原直徑的5%及橢圓度小于0.5mm。

2)檢查鋼絲繩的磨損情況,是否有斷絲等現象,檢查鋼絲繩的潤滑狀況。

3)檢查吊鉤是否有裂紋,其危險截面的磨損是否超過原厚度的5%;吊鉤螺母的防松裝置是否完整,吊鉤組上的各個零件是否完整可靠。吊鉤應轉動靈活,無卡阻現象。

4)檢查平衡滑輪處鋼絲繩的磨損情況,對滑輪及滑輪軸進行潤滑。

5)檢查滑輪狀況,看其是否靈活,有無破損、裂紋,特別注意定滑輪軸的磨損情況。

6)檢查制動輪,其工作表面凹凸不平度不應超過1.5mm,制動輪不應有裂紋,其徑向圓跳動應小于0.3mm。

7)檢查連軸器,其上鍵和鍵槽不應損壞、松動;兩聯軸器之間的傳動軸軸向串動量應在2~7mm。

8)檢查所有的螺栓是否松動與短缺現象。

9)檢查電動機、減速器等底座的螺栓緊固情況,并逐個緊固。

10)檢查減速器的潤滑狀況,其油位應在規定的范圍內,對滲油部位應采取措施防滲漏。

11)對齒輪進行潤滑。

12)檢查大小車的運行狀況,不應產生啃軌、三個支點、啟動和停止時扭擺等現象。檢查車輪的輪緣和踏面的磨損情況,輪緣厚度磨損情況不應超過原厚度的50%,車輪踏面磨損情況不應超過車輪原直徑的3%。

13)檢查大車軌道情況,看其螺栓是否松動、短缺,壓板是否固定在軌道上,軌道有無裂紋和斷裂;兩根軌道接頭處的間隙是否為1~2mm(夏季)或3~5mm(冬季),接頭上下、左右錯位是否超過1mm。

14)對起重機進行全面清掃,清除其上污垢。

3、每年檢查與維護

每年維護與檢查一次,除了包括月檢查內容外還應有:

1)檢查主梁的變形情況。檢查小車軌道的情況。空載時主梁下擾不應超過其跨度的1/2000;主梁向內水平旁彎不得超過測量長度的1/1500;小車的軌道不應產生卡軌現象,軌道頂面和側面磨損(單面)量均不得超過3mm。

2)檢查卷筒情況,卷筒壁磨損不應超過原壁厚的20%,繩槽凸峰不應變尖。

3)擰緊起重機上所有連接螺栓和緊固螺栓。

4)檢查所有減速器的齒輪嚙合和磨損情況,齒面點蝕損壞不應超過嚙合面的30%,且深度不超過原齒厚度的10%(固定弦齒厚);齒輪的齒厚磨損量與原齒厚的百分比不得超過15%~25%;檢查軸承的狀態;更換潤滑油。

5)檢查大、小車輪狀況,對車輪軸承進行潤滑,消除啃軌現象。

6)檢查主梁、端梁各主要焊縫是否有開焊、銹蝕現象,銹蝕不應超過原板厚的10%,各主要受力部件是否有疲勞裂紋;各種護欄、支架是否完整無缺;檢查主梁、端梁螺栓并緊固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