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電器控制裝置檢查要求
(1)超載保護裝置。
超載保護裝置是否靈敏可靠、符合設計要求,液壓超載保護裝置的開啟壓力;機械、電子及綜合超載保護器報警、切斷動力源設定點的綜合誤差是否符合要求。
(2)力矩限制器。
力矩限制器是臂架類型起重機防超載發生傾翻的安全裝置。通過增幅法或增重法檢查力矩限制器靈敏可靠性,并檢查力矩限制器報警、切斷動力源設定點的綜合誤差是否在規定范圍內。
(3)極限位置限制器。
檢查起重設備的變幅機構,升降機構、運行機構達到設定位置距離時能否發生報警信號,自動切斷向危險方向運行的動力源。
(4)防風裝置。
對于臂架根部鉸接點高度大于50米的起重機應檢查風速儀,當達到風速設定點時或工作極限風速時能否準確報警。露天工作在軌道上運行的起重機應檢查夾軌器、鐵鞋、錨固裝置各零部件是否變形、缺損和它各自獨立工作的可靠性。對自動夾軌器,應檢查對突發性陣風防風裝置與大車運行制動器配合實現非錨定狀態下的防風功能與電氣聯鎖開關功能的可靠性。
(5)防后傾翻裝置。
對動臂變幅和臂架類型起重機應檢查防后傾裝置的可靠性,電氣聯鎖的靈敏性,檢查變幅位置和幅度指示器的指示精度。
(6)緩沖器。
對不同類型起重量、運行速度不同的起重機,應檢查所配置的緩沖器是否相匹配,并檢查緩沖器的完好性、運行到兩端能否同時觸碰止擋。
(7)防護裝置。
檢查起重機上各類防護罩、護欄、護板、爬梯等是否完備可靠,起重機上外露的有可能造成卷繞傷人的、開式傳動;聯軸器、鏈輪、鏈條、傳動帶等轉動零部件有無防護罩,起重機上人行通道,爬梯及可能造成人員外露部位有無防護欄,是否符合要求。露天作起重機電氣設備應設防雨罩。
篇2: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檢查書面報告制度
一、目的
為加強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安全管理和監督。
二、范圍
檢查內容包括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各個方面。
三、職責
安全主任負責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檢查和安全承包,總經理監督。
四、檢查內容及形成
1.對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的檢查至少每個星期進行一次,并做成記錄或報告形式,交安全部存檔,檢查內容包括:
(1)隱患的整改情況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況。
(3)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情況。
(4)滅火器材配置有效情況。
(5)用火、用電有無違章情況。
(6)重點崗位人員及其他員工消防知識的掌握情況。
(7)重點部位的消防管理情況。
(8)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其他重要地方的防火安全情況。
(9)安全值班情況和設施運行記錄情況。
(10)安全巡查情況。
(11)消防安全標志的設置和完好、有效情況。
2.有關檢查應填寫檢查記錄,檢查人員和被檢查部門負責人應當在檢查記錄上簽名確認。
3.承包人每星期應到關鍵裝置、重點部位進行一次檢查。監督安全生產的情況,平常應不定期地對該部位巡檢,并作好記錄。
4.在檢查或巡檢中發現的隱患,應立即組織相關人員馬上落實措施,排除隱患。
五、附件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檢查表》AQ-AB-B50
篇3:煉油化工裝置巡回檢查管理制度
1目的
貫徹落實科學巡檢,明確細化分部各項巡檢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巡檢工作質量,對裝置存在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確保裝置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
2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各車間值班及崗位生產的巡回檢查管理。
3引用文件
《巡回檢查管理制度》
4術語和定義
4.1科學巡檢:以提高人的素質和強化“三基”建設為基礎,提高巡檢質量為核心。采用創新管理理念和科學管理方法,借助高科技巡檢監控工具,及時發現和消除生產安全隱患,確保生產裝置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
4.2常規巡檢點:影響裝置正常生產運行的設備或部位。
4.3關鍵巡檢點:影響裝置安全運行的重要設備或部位。
4.4特護巡檢點:隨時會出現非正常工況,對安全生產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設備或部位。
5職責和權限
5.1生產管理處是分部巡回檢查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對所屬車間的巡回檢查管理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和考核;負責審定各生產車間《巡回檢查管理實施細則》;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機動、安全、技術、辦公室、車間等單位召開危害辨識及安全風險評估會議,審定關鍵巡檢點和特護巡檢點,并負責關鍵巡檢點和特護巡檢點臺帳管理和上報。
5.2機動處負責審定電氣、儀表車間的《巡回檢查管理實施細則》并報生產管理處備案;負責對電氣、儀表車間的巡回檢查管理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和考核;負責巡檢儀、視頻監控等巡檢設備的維修管理;參加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危害辨識及安全風險評估,對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提出專業管理措施和建議。
5.3安全環保處負責指導完善員工巡檢作業的個人防護用具配備;參加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危害辨識及安全風險評估,對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提出專業管理措施和建
議;協助做好巡檢管理有關工作。
5.4技術質量處負責完善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工藝監控指標,參加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危害辨識及安全風險評估,對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提出專業管理措施和建議;協助做好巡檢管理有關工作。
5.5辦公室負責提出裝置區域治安巡邏管理措施和建議;負責對車間治安巡邏管理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和考核。
5.6車間負責編制本單位各崗位的巡檢線路、巡檢內容、巡檢時間、站名、站號,制定本車間《巡回檢查管理實施細則》并組織落實;負責巡檢儀、視頻監控等巡檢設備的使用管理,對本單位各崗位巡檢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和考核;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危害辨識和安全風險評估,提出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上報生產管理處。
6工作程序
6.1各生產車間要通過優化人員、優化巡檢線路,提高巡檢科學性,并可采用視頻監控、離線狀態監測、電子智能巡檢及多崗位交叉巡檢等方式,開展巡檢工作。
6.2各車間根據崗位實際情況,配備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具、巡檢工具和設備監測器具,巡檢人員佩戴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具、巡檢工具和設備監測器具進行巡檢。
6.3當班操作人員按照規定的路線、內容,定時、定點進行高標準高質量巡回檢查,檢查各設備運行狀況、現場儀表參數、現場跑、冒、滴、漏等情況,并做好巡檢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能單獨處理的及時按程序匯報。
6.4巡回檢查要做到“看、聽、摸、查、比”,機、電、儀專業和裝置巡檢人員在巡檢中發現問題時,必須及時互相通報和聯系處理。當出現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在確保巡檢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巡檢工作。
6.5機、電、儀專業巡檢人員必須確保每天不少于2次的深度常規巡檢,對關鍵巡檢點不少于4次、特護巡檢點不少于8次。其它特護機組的巡檢和考核,按機動處有關管理規定執行。
6.6巡檢過程中發生事件、事故,依據事件、事故匯報程序進行匯報或按事故應急預案
進行處理。
6.7巡檢人員若遇生產操作或需處理問題而無法例行巡檢時,要把情況寫入交班日志;
巡檢人員已按要求巡檢,但因巡檢設備故障出現的漏檢、缺檢項,當班巡檢人員也應把情況寫入交班日志。
6.8巡檢人員在巡檢過程中,要履行轄區內的治安巡邏職責,查陌生人,查可疑跡象,禁止無關人員和物品進入裝置區域,發現案情及時報告經警中隊接警值班室。
7巡檢管理及要求
7.1對常規巡檢點,各生產車間要落實科學巡檢,按每小時巡檢一次的要求制定本車間《巡回檢查管理實施細則》。因臨時停產停運不需要每小時巡檢的設備和裝置,巡檢時間
由車間視情況而定,設備和裝置恢復正常生產后,再恢復每小時巡檢。其他特殊崗位的常規巡檢由車間提出實施細則,生產管理處審定后執行。
7.2經評估審定的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各生產車間要按關鍵巡檢點半小時巡檢一次、特護巡檢點15分鐘巡檢一次的要求,制定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巡檢實施細則,嚴格執行。
7.3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的確定和變更,先由車間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危害辨識和安全風險評估,提出評估意見上報生產管理處,生產管理處組織有關部門評估審定。專業處室可依據安全生產實際變化,及時提出關鍵巡檢點和特護巡檢點的變更要求,經生產管理處審定,相關車間、部門嚴格執行。
7.4各車間根據崗位生產要求如需修訂巡檢路線、巡檢時間、巡檢站點及巡檢實施細則等內容,需報生產管理處審定、備案。電氣、儀表車間則報機動處審定并報生產管理處備案。
7.5各裝置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應依據安全生產實際實行動態管理,以使出現問題的設備或部位得到及時有效監控;對已處理好的設備或部位做好變更,報生產管理處,納入正常管理。
7.6各車間管理人員每日要對本單位各崗位巡回檢查進行檢查,每周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和兩次“模擬問題”抽查。采用智能巡檢系統的車間每周至少要下載一次巡檢記錄,對漏檢缺檢行為要進行考核,并保存相關記錄,實行可追溯管理。
8檢查與考核
相關考核按《×××××》執行。
9支持性文件
?××××考核辦法》
10相關記錄
10.1××××各崗位巡檢記錄
10.2××××車間值班巡檢記錄
10.3××××分部總值班巡檢記錄
10.4××××關鍵巡檢點、特護巡檢點臺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