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K醫院感染制度

K醫院感染制度

2024-07-14 閱讀 9506

為了病人和病人家屬的身心安全,醫院要做好防感染工作。以下由qiquha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醫院感染制度”,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在院長或業務院長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

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全院醫院感染控制規劃,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3、認真履行職責,建立建全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醫院感染監測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消毒藥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等。

4、對醫院感染管理科擬定的全院醫院感染工作計劃進行審定,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進行評價考核。

5、定期召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會議,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項,遇有緊急問題及時召開。

二、醫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強業務知識和現代管理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

2、負責擬定院感工作計劃,提交主管院長審批后,組織實施;負責擬定科室醫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執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顧性調查,統計匯總全院感染率、漏報率。

4、每月對重點部門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對全院使用中紫外線燈管強度進行監測。

5、每月對全院醫院感染管理進行一次綜合質量考核,考核結果與科室質量掛鉤。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況,協調科室間醫院感染各項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解決。

7、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要求做好傳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傳染病的疫情報告工作。

8、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時,及時組織人員進行現場調查,分析原因,積極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長請示匯報。

9、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標性檢測,達到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10、對購入消毒藥械、消毒劑、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等嚴把準入關,不合格產品嚴禁進入醫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將醫院感染信息反饋到科室,對臨床抗感染藥物的應用、消毒隔離等方面提出指導性意見。

12、每年有計劃地完成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控制知識和業務水平。

13、監督、管理醫療廢物處理、焚燒,按照國家要求正確處理醫療廢物。

三、醫院感染監測管理制度

1、各科室應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嚴格執行醫院感染各項規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開監控小組會議,研究解決本科醫院感染存在問題。

3、各科室要重視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執行“標準預防”,“手衛生制度”,“職業防護”等在職教育培訓工作,每月培訓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訓參加人數不少于80%。

4、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提高醫院感染診斷水平,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應在24小時內報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發傾向及時報告。主要監測指標:

(1)醫院感染發病率≤8%,漏報率≤10%。

(2)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和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95%,無菌物品合格率100%

(3)紫外線照射強度不得低于70uW/cm2。新進燈管≥90uW/cm2

5、建立嚴格的科室清潔、消毒與隔離制度,對不同傳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6、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

7、嚴格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存放、登記、交接、運送、焚燒等流程的管理,

8污水污物排放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各個管理環節應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

四、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報告制度

1、臨床主管醫生要認真學習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并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醫院感染病例初步診斷。

2、明確診斷后,由經治醫生于24小時內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同時在出院病例首頁院內感染名稱欄內填寫醫院感染疾病名稱。

3、科室經治醫生認真填報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感染管理科于每月定期到各臨床科室調查和收集院感病倒報告及漏報情況。

4、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病例,除向感染管理科報告外,尚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5、對疑似醫院感染的診斷,主管醫生報告科主任,提交該科“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討論,做好記錄,

6、小組討論尚不能認定的,須將該病員的全部資料及討論的結果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由委員會組織研究、分析,最后認定或否定。

7、感染管理科必須每月及時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每季度寫出分析報告,并進行效果評價,提出預防措施。特殊情況及時匯報和反饋。

五、抗生素應用管理制度

1、藥劑科負責全院抗感染藥物應用的指導、咨詢工作

2、臨床醫師應提高用藥前相關標本的送檢率(涂片、培養),嚴格掌握適應證,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3、護士應根據各種抗感染藥物的藥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伍要求,準確執行醫囑,并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配合醫師準確留取各種標本及時送檢。

4、藥劑科對于細菌耐藥性高的抗菌藥物有權提出暫停使用的建議。

六、無菌技術操作制度

1、在執行無菌操作時,必須明確物品的無菌區和非無菌區。

2、執行無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將手擦干,注意空氣和環境清潔。

3、夾取無菌物品、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

4、進行無菌操作時、凡未經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觸無菌物品或超過無菌區取物。操作者應與無菌區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污染無菌區。

5、無菌物品必須保存在無菌包或滅菌容器內、不可暴露在空氣過久。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包一經打開、即不能視為絕對無菌、應盡快使用、凡已取出的無菌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無菌容器內,超過24小時后必須重新滅菌,不得繼續使用。

6、無菌包應按消毒日期順序放置在固定柜櫥內、并保持清潔干燥,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并經常檢查無菌包或容器是否過期,過期物品重新消毒滅菌。

7、無菌溶液應根據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8、無菌鹽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內敷料,如干棉球、紗布塊等,不可裝得過滿。以免在取物時接觸容器外部而污染。

9、消毒物品(如:呼吸機管道等)要有明顯的標志,要寫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為3天(冬季不超過5天),每周消毒兩次。滅菌物品要定期(1個月)進行一次細菌微生物監測。

10、治療室、要定期進行空氣消毒,有條件進行細菌微生物監測。紫外線消毒有照射時間登記。

11、輸液、輸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輸液器,用后作為感染性醫療垃圾單獨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處理。

12、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帶,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處理,防止病人隨地亂扔或帶出院外。

13、各種換藥彎盤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滅菌。器械浸泡時要打開關節,盒蓋上要標有消毒時間以及保存時間。

七、消毒隔離制度

1、醫務人員上班時衣帽整潔,離開工作場所應脫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進食堂、會議室等非工作場所。

2、診療、換藥處置工作前后均應洗手、消毒。

3、無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體溫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空氣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床頭桌、床頭、椅子、門把等,每日用1:100“84”消毒液濕擦、抹布要專用、用后徹底消毒。定期進行空氣微生物監測,如使用紫外線消毒,要登記消毒時間、定期監測紫外線強度。

5、換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內,不得隨地亂丟,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各種醫療用具,使用后均須嚴格消毒后備用。藥杯、餐具、便器必須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隨臟隨換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6、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必須做好床單位終末消毒處理,床、椅、桌及墻壁,應用消毒液擦洗。

7、傳染病人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的消毒隔離制度處理。

8、無菌物品每天檢查一次,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盡量使用小包裝。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明顯標簽,嚴禁用過期物品。

9、各門診病區等工作場所醫務人員下班前,均應進行清潔或消毒。

10、一次性醫療用品、廢棄物品按規定處理后,置專用容器內封閉運送,進行無害化處理。

八、消毒藥械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使用的消毒、滅菌藥械的監督管理。

2、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消毒、滅菌藥械使用效果進行抽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匯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并提出改進措施。

3、采購部門應根據臨床需要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審核意見進行采購,按國家規定查驗所需證件,監督進貨質量。

4、使用部門應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范圍、方法、注意事項使用;掌握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濃度、配制方法、消毒對象、更換時間、影響因素等,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5、禁止使用過期、淘汰、無合格證明的消毒、滅菌藥械。

九、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1、醫院所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統一采購,臨床科室不得自行購入和試用。

2、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認真履行對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采購管理、臨床應用和回收處理的監督檢查職責。

3、醫院采購的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三證復印件應在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備案,即《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建立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采購登記制度。

4、在采購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時,必須進行驗收,除訂貨合同、發貨地點及貨款匯寄帳號應與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相一致,查驗每箱(包)產品的檢驗合格證,內外包裝應完好無損,包裝標識應符合國家標準,進口產品應有中文標識。

5、醫院設置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庫房,建立出入庫登記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物架上,禁止與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將標識不清、包裝破損、失效、霉變的產品發放到臨床使用。

6、臨床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前應認真檢查,若發現包裝有破損、過效期和產品不潔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發生熱原反應、感染或其它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規定詳細記錄現場情況,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7、醫院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質量可疑產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報告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自行作退、換貨處理。

8、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規定處置。

十、醫療廢物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規及相關精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1、醫療廢物分類存放,警示、標識清楚。

2、醫療廢物收集、存貯專人管理,交接責任明確。

3、醫療廢物不得露天存放,暫存時間不得超過2天。

4、醫療廢物暫時儲存地點應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工作人員活動區,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場所。

5、存放地設置明顯的標識和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盜以及防兒童接觸等安全措施。

6、暫存設施、設備每天定時消毒。

7、暫存處負責,轉運,焚燒。

十一、醫院感染管理培訓教育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須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有關規定,制定該年度的培訓學習計劃

2、每半年對全院醫務人員、管理人員以及工勤人員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活動;對新進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與考核,培訓時間不少3學時。

3、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必須加強醫院感染的業務學習,經常參加省、市以及國家級的培訓及學術研討會,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4、臨床科室每月必須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業務學習,時間不少于2學時,根據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和特點,分析本科室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醫院感染發病率。

5、感染管理科每年對全院醫院感染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一次檢查考核。及時發現問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6、積極開展預防醫院感染的學術活動,鼓勵全院醫護人員撰寫醫院感染方面的學術論文踴躍投稿,加強我院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

十二、消毒滅菌效果及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制度

1、高壓鍋消毒滅菌監測:工藝監測每鍋進行,并有記錄。化學監測每包進行。

2、使用中消毒劑滅菌劑監測:含氯消毒劑進行有效濃度監測。

3、紫外線強度及日常監測:凡使用紫外線燈的科室,(1)按標準按裝,(2)堅持日常監測,并做好詳細記錄,(3)每3-6個月對照射強度監測一次(強度高于90uW/c

篇2:醫院輸血科血庫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輸血科(血庫)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布局合理,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標識明顯。血液儲存室、發放處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辦公室設在半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

2.清潔區必須每天三氧或紫外線密閉消毒30~60min,專人負責,有消毒記錄。

3.接受醫院“院感”委員會的監督指導,積極配合定期抽樣檢查。清潔區達到Ⅱ類環境標準,空氣細菌菌落數<200cfu/m3,物表菌落數<5cfu/m2,醫務人員手指菌落數<5cfu/m2。隨時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用高效消毒劑及時處理。

4.各個崗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須按規定從合法血站取血,確保用血安全。

6.科學合理使用成分血,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

7.做好輸血前檢查工作。

8.使用的醫療器械必須是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達到有關標準。

9.工作人員上崗時,應隨時警惕血源性傳染病的傳播,作好自身防護,防止職業暴露。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按規定處理。

10.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潔一次,每月對冰箱內空氣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隨時保持冰箱清潔衛生。

11.廢棄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須分類收集,貼生物危害標記,進行無害化處理。一次性空針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數交回供應室并簽字,盛血試管每天送醫院焚化爐毀型焚燒處理,血液洗滌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進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達標排放。

12.各種消毒處理資料檔案保存至少3年。

篇3:一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高醫療、護理質量,防止醫院感染發生,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制訂本報告制度。

一、醫師必須掌握醫院感染概論和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二、醫師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送病原學檢查及藥敏實驗,查找感染源,切斷感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積極治療病人,如實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并詳細記錄在住院病歷首頁。

三、臨床科室懷疑醫院感染有流行趨勢時,必須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應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

(一)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二)由于醫院感染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醫院感染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流行或暴發;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感染的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時判斷控制措施的效果,并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五、主管院長接到報告,應于12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并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工作,從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予以保證。

六、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