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第一醫院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2024-07-11 閱讀 3379

第一醫院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遵守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人員衣帽整潔,不著工作服離院外出。

二、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開展預防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按要求報告醫院感染發病情況,對監測發現的各種感染因素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則應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四、醫務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或衛生手消毒,建議使用洗手液,如使用肥皂應懸掛保持干燥,防止再污染。

五、病室應定時通風換氣;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每周固定衛生日。

六、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衣物。

七、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元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八、治療室、換藥室地面、物體表面等每日定時清潔、消毒,地面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及時消毒。如采用紫外線燈消毒空氣,應記錄使用時間,累計時間應小于1000小時。

九、抽血、輸液實行一人一針一帶,操作前后應洗手或衛生手消毒(手部無明顯污染時)。

十、無菌鑷子罐每周高壓滅菌2次,戊二醛浸泡液面要求達到鑷子的1/2―2/3,一罐一把,并做好使用情況的登記。如使用干罐,應每4小時更換。

十一、所有的滅菌物品均標明“科室、物品名稱、包裝者姓名、消毒日期、失效期”,失效期一般季節7天,霉季5天。

十二、體溫表、濕化瓶、霧化器等醫療用品按要求更換、消毒。加強各類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等的清潔與消毒管理。

十三、餐具、便器應固定使用,保持清潔,定期消毒和終末消毒;共用座式便器每日進行消毒。

十四、對傳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十五、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

十六、垃圾置塑料袋內,封閉運送。醫用垃圾與生活垃圾應分開裝運,生活垃圾置黑色垃圾袋,醫療垃圾置黃色垃圾袋,感染性垃圾置黃色垃圾袋中并做好明顯標識,銳器應及時置于銳器盒內,進行無害化處理。

十七、定期清洗空調過濾網,保持新風機房清潔,嚴禁堆放物品。

篇2:醫院觀察室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觀察室、病房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遵守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

二.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開展預防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按要求報告醫院感染發病情況,對監測發現的各種感染因素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病人入院時應做好衛生處置(理發、洗澡、換衣、剪指甲),患者的安置原則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四.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的衣物。

六.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元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七.彎盤、治療碗、藥杯、體溫計等用后應立即消毒處理。

八.各類監護儀器設備應每天清潔,每周消毒1~2次。衛生材料應一用一消毒或滅菌。

九.餐具應每餐清洗消毒,便器應固定使用,保持清潔,定期消毒和終末消毒。

十.對傳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十一.傳染性引流液、體液、排泄物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把

篇3:八一醫院隔離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隔離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區的要求

1.嚴格“三區”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設有效的隔離屏障。嚴格執行從清潔到污染的流程,人流物流不得逆流。

2.病區和醫護辦公室應通風良好,定時進行空氣消毒,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3.空氣消毒:①通風。②紫外線燈照射:每天3-4次,每次不少于1h。要注意皮膚、眼的防護。③化學(氣溶膠)噴霧消毒:每日2次。3%過氧化氫,20-40ml/m3,封閉60分鐘(可有人);或1500mg/L含氯消毒劑,20-30ml/m3,封閉60分鐘(無人);或0.5%過氧乙酸,20-30ml/m3,封閉60分鐘(無人、終末消毒)。④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或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機。

4.三區之間、病房門口及病區出入口,放置浸有0.5%過氧乙酸或2000mg/L有效氯消毒劑的腳墊,并不定時補充噴灑消毒液,以保持腳墊濕潤。病區每日2次用用0.2-0.5%過氧乙酸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拖地、擦拭桌臺面及其他物體表面、門把手、病床扶手等。

5.疑似或確診SARS病人要單間隔離,病人留觀期間要求戴口罩,并不得隨便離開留觀室。禁止陪護探視。

二、工作人員要求

1.醫務人員按要求進行隔離著裝。在每次接觸病人后、離開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都要進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1-3分鐘;或用75%酒精5-10ml擦拭手部。病區設非手觸式洗手裝置,采用流動水六步洗手法,用肥皂揉搓雙手15s,流動水沖凈,反復2-3遍。

2.離開污染區,要將隔離衣、外層帽子、口罩、目鏡、手套等放入指定的裝有2000mg/L含氯消毒劑的加蓋容器中浸泡,或放入黃色垃圾袋內,不得將這些衣物帶入半污染區和清潔區。半廢染區的防護服、帽子、口罩、手套、隔離鞋要放在指定容器內或指定地點,不得帶入清潔區。

3.醫護人員脫下的布帽子、口罩、隔離衣,用0.2-0.5%過氧乙酸或用15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清洗,經高壓滅菌備用。目鏡可用0.3%過氧乙酸或1000-1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清水沖洗干凈晾干。

4.離開發熱門診或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工作人員應消毒鼻腔、外耳道、手、漱口、洗澡更衣后離開。

三、疑似或確診SARS病人用后物品消毒

1.各種插管、導管盡可能采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封閉包扎后焚燒。重復使用的各種管道在使用后立即用0.5%過氧乙酸或2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再清洗滅菌。

2.病人所用體溫計、尿便盆、臉盆、餐具要固定使用,每日消毒。體溫計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為終末消毒,試表前需用清水沖洗,擦干。聽診器、血壓計、手電筒、扣診錘等物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75%酒精或0.2%過氧乙酸紗布擦拭消毒,每日放熏箱消毒一次。各物品需有備用。

3.病人用過的病員服、床單、被套、枕套等放入0.5-1%過氧乙酸液中浸泡30分鐘,密閉車輛送至洗衣房清洗、消毒滅菌。病人用過被褥、床墊、毛毯、枕芯等可用15%過氧乙酸加熱熏蒸消毒。

4.病人分泌物消毒:每床旁需設加蓋容器,裝足量有效氯1500-2500mg/L含氯消毒液,用作分泌物隨時消毒,消毒后的可倒入病人衛生間。每天消毒清潔容器一次,用同樣濃度消毒液浸泡1小時。痰液最好吐入固定痰盒,焚燒處理。

5.病人排泄物、嘔吐物消毒:成型糞便加2倍量20%漂白粉乳劑或有效氯為20000-50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稀薄的排泄物和嘔吐物加入1/5量漂白粉干粉,攪勻后加蓋作用2小時后棄入廁所,經污水處理站再次消毒。

6.病人的生活垃圾和醫療廢棄物都視為傳染性廢物,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雙層封扎后經污染通道運往指定地點及時焚燒。

7.床旁*光機、心電圖及監護儀要病區專用。用后及時用1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表面消毒。探頭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8.空的氧氣瓶運出病區之前,必須用1500mg/L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進行表面擦拭。

9.運載病人救護車要及時消毒,病人離開后立即對車內空間及擔架、推車等物品進行噴灑消毒,0.5%過氧乙酸作用60分鐘或15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