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醫院隔離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隔離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區的要求
1.嚴格“三區”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設有效的隔離屏障。嚴格執行從清潔到污染的流程,人流物流不得逆流。
2.病區和醫護辦公室應通風良好,定時進行空氣消毒,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3.空氣消毒:①通風。②紫外線燈照射:每天3-4次,每次不少于1h。要注意皮膚、眼的防護。③化學(氣溶膠)噴霧消毒:每日2次。3%過氧化氫,20-40ml/m3,封閉60分鐘(可有人);或1500mg/L含氯消毒劑,20-30ml/m3,封閉60分鐘(無人);或0.5%過氧乙酸,20-30ml/m3,封閉60分鐘(無人、終末消毒)。④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或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機。
4.三區之間、病房門口及病區出入口,放置浸有0.5%過氧乙酸或2000mg/L有效氯消毒劑的腳墊,并不定時補充噴灑消毒液,以保持腳墊濕潤。病區每日2次用用0.2-0.5%過氧乙酸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拖地、擦拭桌臺面及其他物體表面、門把手、病床扶手等。
5.疑似或確診SARS病人要單間隔離,病人留觀期間要求戴口罩,并不得隨便離開留觀室。禁止陪護探視。
二、工作人員要求
1.醫務人員按要求進行隔離著裝。在每次接觸病人后、離開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都要進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1-3分鐘;或用75%酒精5-10ml擦拭手部。病區設非手觸式洗手裝置,采用流動水六步洗手法,用肥皂揉搓雙手15s,流動水沖凈,反復2-3遍。
2.離開污染區,要將隔離衣、外層帽子、口罩、目鏡、手套等放入指定的裝有2000mg/L含氯消毒劑的加蓋容器中浸泡,或放入黃色垃圾袋內,不得將這些衣物帶入半污染區和清潔區。半廢染區的防護服、帽子、口罩、手套、隔離鞋要放在指定容器內或指定地點,不得帶入清潔區。
3.醫護人員脫下的布帽子、口罩、隔離衣,用0.2-0.5%過氧乙酸或用15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清洗,經高壓滅菌備用。目鏡可用0.3%過氧乙酸或1000-1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清水沖洗干凈晾干。
4.離開發熱門診或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工作人員應消毒鼻腔、外耳道、手、漱口、洗澡更衣后離開。
三、疑似或確診SARS病人用后物品消毒
1.各種插管、導管盡可能采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封閉包扎后焚燒。重復使用的各種管道在使用后立即用0.5%過氧乙酸或2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再清洗滅菌。
2.病人所用體溫計、尿便盆、臉盆、餐具要固定使用,每日消毒。體溫計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為終末消毒,試表前需用清水沖洗,擦干。聽診器、血壓計、手電筒、扣診錘等物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75%酒精或0.2%過氧乙酸紗布擦拭消毒,每日放熏箱消毒一次。各物品需有備用。
3.病人用過的病員服、床單、被套、枕套等放入0.5-1%過氧乙酸液中浸泡30分鐘,密閉車輛送至洗衣房清洗、消毒滅菌。病人用過被褥、床墊、毛毯、枕芯等可用15%過氧乙酸加熱熏蒸消毒。
4.病人分泌物消毒:每床旁需設加蓋容器,裝足量有效氯1500-2500mg/L含氯消毒液,用作分泌物隨時消毒,消毒后的可倒入病人衛生間。每天消毒清潔容器一次,用同樣濃度消毒液浸泡1小時。痰液最好吐入固定痰盒,焚燒處理。
5.病人排泄物、嘔吐物消毒:成型糞便加2倍量20%漂白粉乳劑或有效氯為20000-50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稀薄的排泄物和嘔吐物加入1/5量漂白粉干粉,攪勻后加蓋作用2小時后棄入廁所,經污水處理站再次消毒。
6.病人的生活垃圾和醫療廢棄物都視為傳染性廢物,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雙層封扎后經污染通道運往指定地點及時焚燒。
7.床旁*光機、心電圖及監護儀要病區專用。用后及時用1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表面消毒。探頭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8.空的氧氣瓶運出病區之前,必須用1500mg/L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進行表面擦拭。
9.運載病人救護車要及時消毒,病人離開后立即對車內空間及擔架、推車等物品進行噴灑消毒,0.5%過氧乙酸作用60分鐘或15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60分鐘。
篇2:八一醫院隔離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隔離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區的要求
1.嚴格“三區”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設有效的隔離屏障。嚴格執行從清潔到污染的流程,人流物流不得逆流。
2.病區和醫護辦公室應通風良好,定時進行空氣消毒,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3.空氣消毒:①通風。②紫外線燈照射:每天3-4次,每次不少于1h。要注意皮膚、眼的防護。③化學(氣溶膠)噴霧消毒:每日2次。3%過氧化氫,20-40ml/m3,封閉60分鐘(可有人);或1500mg/L含氯消毒劑,20-30ml/m3,封閉60分鐘(無人);或0.5%過氧乙酸,20-30ml/m3,封閉60分鐘(無人、終末消毒)。④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或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機。
4.三區之間、病房門口及病區出入口,放置浸有0.5%過氧乙酸或2000mg/L有效氯消毒劑的腳墊,并不定時補充噴灑消毒液,以保持腳墊濕潤。病區每日2次用用0.2-0.5%過氧乙酸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拖地、擦拭桌臺面及其他物體表面、門把手、病床扶手等。
5.疑似或確診SARS病人要單間隔離,病人留觀期間要求戴口罩,并不得隨便離開留觀室。禁止陪護探視。
二、工作人員要求
1.醫務人員按要求進行隔離著裝。在每次接觸病人后、離開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都要進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1-3分鐘;或用75%酒精5-10ml擦拭手部。病區設非手觸式洗手裝置,采用流動水六步洗手法,用肥皂揉搓雙手15s,流動水沖凈,反復2-3遍。
2.離開污染區,要將隔離衣、外層帽子、口罩、目鏡、手套等放入指定的裝有2000mg/L含氯消毒劑的加蓋容器中浸泡,或放入黃色垃圾袋內,不得將這些衣物帶入半污染區和清潔區。半廢染區的防護服、帽子、口罩、手套、隔離鞋要放在指定容器內或指定地點,不得帶入清潔區。
3.醫護人員脫下的布帽子、口罩、隔離衣,用0.2-0.5%過氧乙酸或用1500-2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清洗,經高壓滅菌備用。目鏡可用0.3%過氧乙酸或1000-1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清水沖洗干凈晾干。
4.離開發熱門診或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工作人員應消毒鼻腔、外耳道、手、漱口、洗澡更衣后離開。
三、疑似或確診SARS病人用后物品消毒
1.各種插管、導管盡可能采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封閉包扎后焚燒。重復使用的各種管道在使用后立即用0.5%過氧乙酸或2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再清洗滅菌。
2.病人所用體溫計、尿便盆、臉盆、餐具要固定使用,每日消毒。體溫計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為終末消毒,試表前需用清水沖洗,擦干。聽診器、血壓計、手電筒、扣診錘等物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75%酒精或0.2%過氧乙酸紗布擦拭消毒,每日放熏箱消毒一次。各物品需有備用。
3.病人用過的病員服、床單、被套、枕套等放入0.5-1%過氧乙酸液中浸泡30分鐘,密閉車輛送至洗衣房清洗、消毒滅菌。病人用過被褥、床墊、毛毯、枕芯等可用15%過氧乙酸加熱熏蒸消毒。
4.病人分泌物消毒:每床旁需設加蓋容器,裝足量有效氯1500-2500mg/L含氯消毒液,用作分泌物隨時消毒,消毒后的可倒入病人衛生間。每天消毒清潔容器一次,用同樣濃度消毒液浸泡1小時。痰液最好吐入固定痰盒,焚燒處理。
5.病人排泄物、嘔吐物消毒:成型糞便加2倍量20%漂白粉乳劑或有效氯為20000-50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稀薄的排泄物和嘔吐物加入1/5量漂白粉干粉,攪勻后加蓋作用2小時后棄入廁所,經污水處理站再次消毒。
6.病人的生活垃圾和醫療廢棄物都視為傳染性廢物,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雙層封扎后經污染通道運往指定地點及時焚燒。
7.床旁*光機、心電圖及監護儀要病區專用。用后及時用15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表面消毒。探頭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8.空的氧氣瓶運出病區之前,必須用1500mg/L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進行表面擦拭。
9.運載病人救護車要及時消毒,病人離開后立即對車內空間及擔架、推車等物品進行噴灑消毒,0.5%過氧乙酸作用60分鐘或15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60分鐘。
篇3: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感染培訓制度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一
1、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消毒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我院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全面領導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內工作人員為監測對象,統計醫院感染發病率;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監控實施方案、對策、措施、效果評價和登記報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核查。
三、分析評價醫院感染病例報告資料,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種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將院內感染控制在≤10%以內。
四、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五、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加強醫院感染的業務培訓,做好技術指導工作。
六、加強醫務人員的醫療護理實踐管理,預防醫務人員的感染,加強職業防護教育,提高防護意識,做好自我防護。
七、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積極控制。
2、醫院感染培訓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須制定出該年度的培訓計劃。
二、全院醫務人員、行管人員及工勤人員都必須積極參加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繼續教育課程和學術交流活動;
三、不定期對全院醫務人員、行管人員以及工勤人員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活動。
四、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必須加強醫院感染的業務學習。
五、臨床科室不定期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業務學習,時間不少于1學時,根據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和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醫院感染發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組每月對全院醫院感染知識的掌握及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及時發現問題,針對薄弱環節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3、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報告制度
一、各臨床科室必須對住院病人開展醫院感染病例感染監測。
二、明確診斷后,由經治醫生于24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同時在出院病例首頁院內感染名稱欄內填寫醫院感染疾病名稱,并且認真填報“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組于每月30日后到各臨床科室收集情況并簽收。
五、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醫護人員在下列情況下必須認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潔洗手:
(一)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后;
(三)進行無菌操作前后,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當醫護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后。
二、醫護人員洗手時應當徹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等,洗干凈的手不得配戴飾物。
三、醫護人員使用肥皂洗手時,必須保證肥皂干燥。禁止將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