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浸出吸附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浸出吸附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9407

1、設備開車前檢查(1)檢查傳動部分是否存在問題;(2)檢查隔炭篩篩網是否完好;(3)定期檢查浸出、吸附槽葉輪的磨損情況;(4)檢查礦漿、給藥、供風管是否完好;(5)檢查隔炭篩網是否完好,其傳動部分是否正常;(6)檢查膠泵傳動部分是否完好;(7)定期檢查膠泵葉輪的磨損情況;(8)檢查地腳螺栓及其它螺栓是否松動;(9)檢查各潤滑部位是否缺油,及時補加;(10)檢查電氣部分、電機、配電盤是否存在問題,電壓是否正常。2、設備運行中檢查(1)檢查設備運轉部分是否正常,有無雜音,軸承部位是否過熱超過65℃,檢查各臺浸出吸附槽的潤滑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2)檢查給礦量、排礦量是否正常。(3)檢查測定礦漿濃度,PH值是否符合要求。(4)檢查測定各槽炭濃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每槽上、下炭濃度是否一致。(5)檢查測定氰化鈉給入量,礦漿中氰化鈉濃度是否符合要求。(6)檢查浸出槽、吸附槽充氣量及風壓是否正常。(7)檢查隔炭篩是否堵塞,是否有漏炭現象。(8)檢查測定氰化鈉流量,礦漿中氰化鈉濃度是否符合要求。(9)檢查浸出槽、吸附槽充氣量及風壓是否正常。(10)檢查隔炭篩是否堵塞,是否有漏炭現象。(11)檢查浸出槽、吸附槽內礦漿攪拌強度是否符合要求。(12)經常檢查安全篩網是否損壞、堵塞,絕對不許有漏炭現象和冒槽現象發生,安全篩上大炭粒篩完返回工藝,碎炭裝袋。(13)檢查膠泵的工作情況是否良好,揚送礦漿量能否滿足要求,給、排礦有無堵塞現象。3、設備操作(1)、確保氰化鈉、白灰加入量的準確,并及時進行測定調整藥劑流量。(2)及時清理隔炭篩、安全篩和提炭篩上的堵塞物。(3)保證各槽充氣量均衡。(4)浸出、吸附槽開車順序:先充氣點車,再啟動電機開車,運轉正常后再給礦、加藥,開車從最后一個吸附槽順序向前開車。(5)各槽停車順序與開車順序相反,一般情況下,不準停車、停風。(6)要做到浸出給、停礦和加、停藥同步進行。(7)嚴禁油、皂類或其它雜物混入到礦漿中。4、安全注意事項(1)防止含氰礦漿濺到皮膚、嘴、眼等處,不許傷口接觸到礦漿。(2)發現異常氣味,空氣中氰化物含量過高要及時通風,脫離現場,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3)不許在浸出槽、吸附槽的人孔蓋上行走,更換隔炭篩時注意不要掉到吸附槽內。

篇2:氰化浸出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開車前的準備工作

1.配好藥劑氰化鈉,將高位箱注滿。

2.檢查設備周圍有無障礙物,傳動部位供油情況,待一切問題處理良好狀態并與再磨、置換、輸送崗位取得聯系后方可開車。

(二)運轉中的工作

1.每兩個小時取樣一次,檢測各浸出槽氰化鈉、氧化鈣濃度,并按卡片規定及時準確調整。

2.隨時觀察加藥管是否正常給藥,給藥系統是否缺藥,藥臺無藥時及時通知有關人員做好供應工作,保證設備運轉時的正常給藥。

3.配藥時必須戴好勞動保護,嚴防氰化鈉中毒,本崗位人員離開加藥室必須鎖門,嚴禁非有關人員入內。

4.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防止室內氰化鈉氣體濃度超標。

5.時刻注意異聲異味,迅速查找原因,及時處理。

6.掌握好風量,定期疏通風管,杜絕風量過大,或停風現象發生。

7.每班測定兩次4#、6#、1#浸出槽礦漿濃度,發現偏離要求時及時做相應調整。

8.發現冒槽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回收流失礦漿。

9.當突然停車時,應及時停止虹吸給藥,并拉開各電氣開關。

(三)停車

1.與再磨取得聯系,當磨機停車后,各浸出槽不排礦礦漿時,再停止給藥,一次停風機1#、2#、3#、4#、5#、6#浸出槽。

2.檢修時根據礦漿品位高低順序倒礦漿。

(四)交接班制度

1.認真填寫好運轉記錄,打掃好環境及設備衛生。

2.交班時詳細講明本班運轉情況。

3.堅守崗位,不要隨便脫崗,嚴禁非生產人員進入廠房。

篇3:浸出槽安全操作規程

(一)許可運轉條件

1.各部螺栓及鍵緊固無松動,葉輪緊固螺母止退可靠。

2.大三角帶輪及葉輪必須保持平衡,豎軸部分轉動靈活平穩。

3.葉輪與蓋板應保持6—10mm間隙。

4.各部潤滑良好,各軸承壓蓋無滲漏。

5.礦漿循環管不得有堵塞和漏漿,槽體無滲漏。

6.電器設施齊全,靈敏可靠。

7.外露的旋轉部分應裝設牢固可靠的防護罩。

8.供風設備能穩定地提供總量的風。

9.供風管暢通。

(二)開車前的檢查

1.各部螺絲是否緊固。

2.檢查皮帶輪有否磨損,鍵是否緊固,皮帶松緊是否適度,手盤車2—3轉,轉動是否靈活。

3.檢查電器設施是否完好,安全防護罩是否牢固。

4.檢查減速機油位,豎軸軸承的潤滑,各加油油杯的給油情況。

5.礦漿管路、貧液返回管路及氰化鈉輸送管是否有滴漏。供風管是否暢通。

6.浸出槽攪拌情況是否良好。

7.羅茨鼓風機的供風情況是否良好。

(三)開車順序及注意事項

1.檢查無誤并與上下工序聯系后方可啟動。且點動起車。

2.開車順序是:推上刀閘開關,按下啟動按鈕。

3.開車后嚴禁用手等觸摸旋轉部分和隨便移動防護罩。

4.嚴禁濕手操縱電器開關。

(四)停車的操作順序及注意事項

1.停止運轉時應在球磨機停車12小時后再行停車。

2.停車時先按下按鈕,再拉下刀閥開關。

3.浸出槽停止運轉的時間不宜過長,以防浸出槽“坐死”。

4.無通知停電或事故停車時,應立即按下停止按鈕,并拉下刀閥開關,如停車時間較長,應多次點動起車。

5.電機發生故障時,應立即切斷電源,通知電工檢修,不得自行處理,嚴禁帶電作業。

(五)可能發生的故障、原因及消除方法

故障現象

故障原因

消除方法

豎軸軸承溫度高或有響聲

1.缺油或油質不良

2.磨損嚴重或破裂

3.安裝不正

4.皮帶過緊

1.加油或換油

2.更換

3.調整

4.調整

機體振動或擺動

1.葉輪或三角帶輪不平衡

2.主軸彎曲或加工不合格

3.葉輪與蓋板安裝不正

4.豎軸軸承磨損或破碎

5.葉輪或三角帶輪松動或緊固螺栓松動

6.空氣筒下落

1.調整或更換

2.校正或更換

3.停車校正

4.更換或調整

5.換鍵或緊固

6.停車緊固將其提起

起動困難

1.葉輪被密實的礦砂壓住

2.軸承破碎

1.多次點動

2.更換

無攪拌跡象

葉輪脫落或磨損嚴重

修理或更換

(六)運行中的維護及重點檢查內容

1.各部螺絲是否松動。

2.豎軸部分是否振動、有否異常聲音,豎軸上、下軸承溫度不得超過70℃。

3.各加油點的給油情況。

4.電動機溫升不得超過60℃,有無振動和異常氣味。

5.羅茨鼓風機運行狀態是否良好。

6.常通風管,保證風管暢通。

7.浸出槽攪拌情況是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