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氣站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煤氣站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9265

一、基本要求

1、進入大門即屬防火區域。嚴禁煙火,吸煙必須到指定地點。

2、在煤氣設備及管線上動火或帶氣檢修時,必須先制訂安全措施,并開具動火證,方可進行。

3、對煤氣泄漏部分進行檢修時,應設有明顯的警示牌,劃出警戒區;并測定濃度,戴好呼吸器;使用銅制工具,避免產生火花;檢修現場不得少于兩人,并設專人監護。

4、直徑100mm以上煤氣管道著火,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但不得低于5~10mmH2O,嚴禁負壓或突然關閉煤氣閥門或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徑100mm以下的煤氣管道著火時,立即關閉閥門滅火。

5、煤氣設備局部著火時,可用蒸汽、干粉、黃沙(黃泥)、石棉布、濕草袋等方法滅火。

6、嚴禁用明火對管道測漏,應用肥皂水進行檢漏。

二、煤氣生產

(一)排渣、探火、加料

1、排渣、探火、加料作業前,適當延長二次上吹和吹風時間,打開爐蓋迅速進行點火引爆。

2、作業時應側身于灰門操作,以免氣體沖擊傷人。

3、加料作業完畢,關閉爐蓋并立即通知控制室。

4、加料作業嚴禁與排渣同時進行,以免引起爆炸。

5、加料開動電動葫蘆時,吊物下面嚴禁站人。

(二)開車造氣

1、造氣前,必須由各崗位確認具備開車條件,并報告主爐操作工。

2、進爐蒸汽壓力不得大于0.3Mpa,造氣溫度不得超過400℃,出爐壓力不得超過750毫米水柱。

3、嚴禁無關人員進入自控室,造氣時不得閑談、看書報和從事與操作無關的事情。

(三)故障處理

1、造氣運行中斷電時,自控機自動轉入安全位置;待來電后撳復位按鈕,確保蒸汽上吹放空約五分鐘后,開始轉入吹風位置,恢復循環造氣。

2、造氣運行中斷蒸汽、斷水封時,均按停車步驟停止自控機,待開車條件具備后方可恢復生產。

3、造氣運行中如發現防爆膜、灰門或爐蓋泄漏,應按停車步驟停止生產,待處理后方可恢復生產。

(四)停車

1、停車前,應適當延長二次上吹和吹風時間,必須做二次上行后再轉入吹風,以免殘留的煤氣與吹入的空氣混合發生爆炸。

2、停車后,必須迅速打開爐蓋點火引爆,以免爐口殘留的煤氣與外界的空氣混合發生爆炸。

3、安全水位工要及時切斷煤氣與氣柜氣源,封閉進氣水封,關閉洗氣箱、洗滌塔進水閥門。

(五)氣柜調整

1、氣柜運行不得超出警戒線范圍。

2、氣柜應保持正壓運行。

3、造氣或供氣運行中調整、切換氣柜時,應先排除水封積水再關閉另一只水封,以防用戶間斷停氣。

(六)排放和放散

1、排污和煤氣放散不允許與排渣作業同時進行,周圍嚴禁有明火。

2、進行排污和放散作業時,應站于上風位置,以防煤氣中毒。

(七)停氣和供氣

1、停氣

⑴因施工和生產故障需停氣時,應由現場負責人報告站長,經請示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停氣。

⑵供氣時如發生泄漏、火災等事故,現場人員接到報警后應立即采取緊急停氣措施,并立即報告站長或向公司主管領導報告。

2、供氣

⑴生產或供氣故障排除,單氣柜煤氣貯量達5米高度時,方具備供氣條件。

⑵恢復供氣前,必須經站長、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確定供氣時間并廣播通知用戶。

⑶供氣時間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

三、主爐操作

1、根據插釬情況觀察,控制好爐內狀況,以免爐內溫度太高而燒壞爐篦和水夾套。

2、煤氣中含氧量必須控制在0.6%以下,以免煤氣和氧氣混合達到爆炸極限。

3、開爐前,檢查壓縮空氣管道上的閥門是否打開,并對各座板閥連動試車,確認無誤后,通知帶班人員。

4、加煤過程中,嚴禁調試和啟動座板閥,以免放炮。

5、造氣時,密切注視煤氣出口壓力;發現異常,報告帶班人員及時分析處理。

6、正常造氣時,上行溫度不得超過500℃,下行溫度不得低于120℃。

7、如有座板閥故障無法修復或其它緊急情況,應立即停車,并報告帶班人員。

8、每隔半小時檢查一次出渣機、油壓機行程。

9、運行期間不得擅離控制室。

10、如實、準確記錄有關數據,填寫注意事項,不得撕毀記錄本。

四、副爐操作

1、處理爐子出渣時,不能正對爐門,以免燒傷。

2、接到帶班人員準備開爐指令后,應檢查以下情況:

⑴爐子夾套水進出是否保持溢流,以免水夾套溫度過高而燒壞。

⑵蒸汽閥門是否開關正常。

⑶爐子至洗滌塔、儲氣柜煤氣閥門是否處于正常位置。

⑷站內各水封是否開關正常。

⑸依次開啟并檢查洗氣箱、洗滌塔進水和溢流。

3、正常運行后,應連續檢查以下情況:

(1)1號、2號儲氣柜運行是否正常,如有卡死應及時處理。

(2)洗滌塔洗氣箱溢流情況。

(3)煤氣爐及站內管網以及各防爆膜處是否泄漏。

(4)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無法處理,應報告帶班人員。

五、加煤操作

1、每次開爐蓋時,要及時引爆,并確保爐內有長明火。

2、正常運行中,及時巡查;發現爐蓋或探火孔有泄漏,立即報告處理。

3、加煤時,必須保證兩人以上,不準站立吊物下。

六、化驗分析

1、嚴禁穿化纖衣服、帶釘子的鞋取樣。

2、煤氣爐正常造氣后,用取樣袋到規定取樣口取樣,并注意排除取樣袋中殘存的氣體。

3、取樣時,應站在上風方向,以免煤氣中毒。

4、強酸、強堿的稀釋操作應切記:將強酸或強堿緩慢地倒入水中,且邊倒邊攪拌,切勿將水倒入強酸、強堿中,以防發生灼燒。如不慎將酸堿溶液濺于身體上,應及時用清水沖洗或到醫院治療。

5、強酸、強堿及其它有毒化學試劑要嚴加保管;對有毒化學試劑,須實行“雙人雙鎖”保管制度。

6、嚴禁用濕手操作電源插頭或其它電器開關,以免發生觸電事故。

篇2:煤氣站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一、因生產需要,必須在煤氣站電焊及其它用火作業時,必須由煤氣站負責人批準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作業。

二、在煤氣設備、管道上動火申請批準后,必須做好相應的消防、急救等準備措施,同時有煤氣防護人員在現場監護。

三、動火作業時,站內壓力必須是正壓,煤氣中O2含量不大于0.2%。

四、動火作業只能用電焊,動火部分必須可靠接地,嚴禁在煤氣管道上氣焊、氣割。

五、動火作業時,現場必須有2人以上工作人員,其中機修班長必須在場。

六、煤氣設備、管道焊接時,零線只能搭在焊接部位旁邊,嚴禁在煤氣設備管道上亂搭焊接零線。

七、在煤氣設備、管道上動火前,必須準備濕布、石棉布、耐火泥、稀黃泥等相關物品準備急用。

八、動火點周圍40m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的物品。

九、作業人員應站在上風側,無關人員不得靠近動火作業點。

篇3:水煤氣站微機油壓系統工藝安全操作措施

1、油溫的控制:油溫過高,油粘度下降,如果低于泵的使用要求,將影響泵的出壓和出率;油溫過高,油氧化速度加快,當溫度高于60℃時,溫度每升高10℃,氧化速度上升一倍,油氧化后產生油泥,粘結在系統油路各處,影響系統運行;油溫過高影響各密封點的密封,易產生泄漏。所以在操作上還應嚴格控制油溫,經常檢查冷卻器回水,保持冷卻水暢通及足夠的水量,并定期檢查清理,油經油泵壓縮后,溫度隨壓力升高而升高,在保證子閥門能正常開啟情況下,應將壓力控制在下限。泵內漏時,應及時修理,泵內漏產生內部循環,溫升增加。在泵站所帶爐子全部停車時,應將泵停下。另外泵站應設置在通風陰涼處。

2、液壓油更換判斷:液壓系統所使用的液壓油應定期檢查、分析油品質。如化驗發現理化指標變化較大,如粘度變化±15%,水分0.1~0.2%,機械雜質0.05%,灰份0.05%,酸值增加至0.5時,需更換液壓油,但這種情況一般在使用1500小時以上才會發生。另外,經驗豐富的操作工還可以從油品有無異味、油的顏色不發黑、不發白、不乳化、無看得見的懸浮雜質等現象來確定是否需要更換液壓油。

3、液壓油過濾的要求:因為新油中仍可能含有相當數量的雜質,同時任何密封好的液壓系統,要完全杜絕雜質進入系統中是不可能的,而且系統內部未清洗干凈的雜質也可能在運行中進入油箱,而系統內雜質將影響油泵、電磁閥、油缸等液壓元件的正常運行。因此,有的分級過濾(經過濾油機、加油口過濾、泵前過濾)是保證系統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各液壓元件穩定運行,元件磨損減少,延長使用壽命。

在工作壓力小于0.7兆帕時,過濾精度一般要求過濾后系統雜質顆粒≤25~50微米。造氣油壓系統的液壓元件一般要求如下:齒輪泵﹤50微米;液壓缸﹤50微米;溢流閥﹤10~15微米;液壓控制閥﹤30微米。現使用的紙板過濾機,過濾精度為﹤20微米,可滿足使用要求。

4、溢流閥的作用及操作中應注意事項:溢流閥的作用是調節系統工作壓力,保持系統壓力恒定,當系統壓力超過設定值時,溢流閥自動開啟,溢去多余的油回油箱,使系統壓力保持恒定,它由先導閥和主閥二部分組成。它的原理是當泵出壓升高時,壓力油作用于先導閥錐頭,彈簧被壓縮,先導閥通油增加,又作用于主閥,使主閥閥芯開大,多余油溢回油箱,使壓力下降。在操作中應注意切不要將先導閥彈簧錐頭壓死,否則在停爐后壓力升高,無法起溢流作用,憋壞油泵。

5、齒輪泵損壞的原因:引起齒輪泵損壞的原因主要為泵本身機件發生故障和不正常操作引起的故障。前者包括內部軸套損壞、鍵的損壞、密封損壞、連軸器損壞、軸承損壞等;后者包括溢流閥或出口截至閥全部關死,使泵壓力憋高,引起泵及電機損壞;進口過濾網堵塞嚴重,泵抽空,引起泵的損壞;有雜物吸入泵中,卡住齒輪,引起泵的損壞;油溫太高,油粘度過低,引起泵運轉不正常而損壞。

6、差動式液壓的原理及優點:活塞上截面積為S1,活塞桿截面積為S2,活塞下截面積S3=S1-S2,當油缸有桿腔和無桿腔同時通入壓強為P的工作液時,活塞上截面受力F上=P?S1,活塞下截面受力F下=P?(S1-S2),因為F上>F下,所以活塞向下運動,這種在工作液同樣壓力下,利用活塞上下面積差而使活塞產生運動的原理,叫差動原理。其優點是活塞在向下運動時,速度得到緩沖,減小閥門閥板對閥座的沖擊,同時可減少活塞內漏,又可使油路配管簡單。

7、油缸的分布配管和動作:各閥門油缸的配管均利用差動原理(下灰油缸采用直動原理),即各油缸有桿腔與高壓油總管相連接,無桿腔與各對應的電磁閥相連通。以吹風閥門動作為例,當電磁閥得電時,電磁閥動作使吹風閥油缸無桿腔油管在電磁閥內與底板上的回油口連通,這樣油缸無桿腔油回回油管,有桿腔壓力油使活塞向上運動,吹風閥打開;當電磁閥失電時,電磁閥動作使吹風閥油缸無桿腔油管在電磁閥內與底板上的壓力油管接通,利用差動原理,活塞向下移動,二次風閥關閉。

8、在爐子微機停下時,各電磁閥處于的位置:在爐子微機停下時,各電磁閥處于無直流電時的活塞位置上,爐子處于安全停車狀態,這時除了煙道閥、上吹蒸汽閥、上行煤氣閥處于開的位置,其余閥門均關閉。處于開的閥門油缸無桿腔油管線通過電磁閥與回油連通,處于關的閥門油缸無桿腔油管線通過電磁閥與進油管連通。

9、爐子微機停下,閥站進油閥關死時,閥站油壓的變化:在爐子停下閥站進油閥關死時,如果電磁閥、油缸無內漏,閥站油壓應能基本保持穩住,壓力不會馬上下降。如果出現壓力很快下降的情況,說明電磁閥、上吹蒸汽閥油缸、煙道閥油缸、上行煤氣閥油缸內漏大,應對這些電磁閥、油缸進行檢查,另外還要查手動泄壓閥和圓門兩個閥。

10、造成連接油缸膠管接頭漏油的原因及怎樣預防措施:

10.1、造成膠管接頭漏油的原因有:

1)、供油管線無支架、振動大,造成活接頭松動;

2)、膠管周圍溫度較高,橡膠老化;

3)、活接頭內O形密封圈老化或型號不對;

4)、膠管作用時間超過使用壽命;

5)、膠管安裝不正確,引起損壞。

10.2、消除辦法:

1)、供油管線加固,防止振動;

2)、遠離高溫區;

3)、更換O型密封圈;

4)、有計劃更換膠管;

5)、按膠管安裝要求重新安裝。

11、蓄能器的作用及結構:

1)、蓄能器是儲有高壓液體的一種容器,它是將位能儲成壓力能,當接入工作時再將壓力能輸出。其主要用途是:一是用作蓄壓,即:積累能量;緊急操作時,作為應急動力源;短時間內提供足夠的壓力油源;補充密封液壓系統的漏油;補償壓力和流量。二是用作液壓緩沖,即:吸收油泵的油壓脈動;緩和沖擊力。

2)、現在使用隔式皮囊蓄能器,型號為N*Q-L40/160A型,公稱容積40升,壓力10兆帕。蓄能器上部有一個用耐油橡膠做成的氣袋(氣囊)充入一定壓力的惰性氣體(氮氣),蓄能器下部與壓力油管相通,下部進入一定量的壓力油。當油路系統油壓下降時,氣體膨脹將油壓出,當油路系統油壓升高時,氣體壓縮,體積減小,油進入蓄能器內儲存,以此實現其功能。

12、蓄能器在安裝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12.1、蓄能器在安裝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垂直安裝,氣閥向上;

2)、盡量靠近泵站附近,但應離開熱源;

3)、要牢固的固定在托架上;

4)、不能在外殼上焊接;

5)、在壓力油管及回油管間要有截止閥,可充油和放油。

12.2、蓄能器在使用中應注意:

1)、氣囊充氣前應從注油口注入少許液壓油,實現氣囊潤滑;

2)、應按規定壓力充氣,蓄能器可充氣壓力為系統最高壓力的25~90%,一般按系統最低工作壓力的85~90%沖壓;

3)、使用過程中必須定期對氣囊進行氣密性檢查,使用初期每周一次,以后每月一次。若低于規定壓力必須及時充氣。使其處于正常狀態;

4)、長期停用時必須將進出油閥關死;

5)、使用過程中還要經常檢查氣密性,發現泄漏應及時處理。當上部氣閥處有油泄漏時說明皮囊已破損,應更換新蓄能器;

6)、蓄能器是系統中必不可少的單元和應急措施,應處于良好使用狀態。

13、蓄能器在管道中的連接及注意事項:

蓄能器下端有一進出口油管,它接在泵站出口壓力總管上,并裝有進油閥。為了泄掉停用蓄能器的油壓,在其進出口油管上還裝有泄油閥。在正常操作時,進油閥打開,泄油閥要關嚴且嚴禁打開,打開后泵的壓力油就會從泄油閥直接泄掉,泵壓力打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