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聚氨酯泡沫塑料安全生產要點

聚氨酯泡沫塑料安全生產要點

2024-07-14 閱讀 7038

1工藝簡述

聚氨酯(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合成材料中最主要的一種。其生產工藝路線有預聚體法、半預聚體法和一步法。一步法發泡生產工藝是將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多異氰酸酯、水以及其它助劑等一次加入,使鏈增長、發氣、交聯。工藝過程主要由混合、發泡、熟化工序組成。

簡要工藝過程是原料聚醚(多元醇)與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在催化劑(有機錫化合物)、泡沫穩定劑、發泡劑(三氯一氟甲烷)等存在下,通過各自的計量泵按配方比例送入混合頭,經高速攪拌后傾注在傳送帶紙模上,經鏈增長、發氣、交聯等一系列反應,并由甲苯二異氰酸酯和水反應放出二氧化碳及氟碳化合物,即在紙模上發泡,并逐步凝固成固體泡沫塑料。切斷后進行熟化,然后剖切成各種不同規格的片材產品。

本工藝接觸物料聚醚為可燃物質,甲苯二異氰酸酯、胺、錫催化劑等有毒。

2重點部位

2.1配料部位是將各種原料和助劑分別裝入貯罐中,用計量泵按比例將各組分送到混合頭。聚醚可燃,發泡劑三氯一氟甲烷(F—11)沸點23℃,二氯甲烷為40℃,極易揮發。儲存和使用不當造成泄漏或氣化會污染環境。甲苯二異氰酸酯有強烈的反應性和毒性。保管不善可造成失效和引起中毒。

2.2混合頭配好的物料在混合頭高速攪拌后,傾注在傳送帶紙模上,發泡固化。由于發泡和固化均為敞開式作業,易散發有毒物質污染環境。

2.3熟化部位新發的聚氨脂塊狀泡沫塑料內部溫度較高,由于過熱和持續較長時間散失熱量,在一定的條件下會使泡沫中心變黃(燒心),甚至起火。如某廠曾因新發塊狀泡沫在熟化間自燃引起大火。

3安全要點

3.1配料部位要嚴格執行工藝指標。配料要準確無誤,物料溫度必須控制在20-25℃范圍內;發泡劑容器應在一定壓力下儲存和使用;盛有甲苯二異氰酸酯的容器不能與水接觸,特別注意水噴射泵不能倒吸,以免發生化學反應。

3.2混合頭應加強設備、儀器和工藝控制指標的檢查,防止計量系統機械、儀表失靈以及違章操作。工藝控制指標檢查包括混合料的壓力不超過0.4MPa,泡沫起發速度為80-180秒;傳送帶速度為3.5-8.5m/min,風壓為0.25-0.6MPa及混合頭轉速要符合規定等。

3.3熟化部位

3.3.1新發泡沫不可堆疊,泡沫存放在熟化間時,每塊之間應保持10-20cm的間隙,以利熱量散發。

3.3.2新發泡沫在熟化間貯放的前12小時,一定要安排值班人員每小時進行測溫和巡回檢查,防止泡沫燒心自燃著火。

3.3.3廠房消防設施應處于完好狀態。室內四周配備的應急水管應保持暢通備用。

3.3.4檢查室內不準存放其它可燃物。

3.4其它部位

3.4.1各種機械傳動設備和安全防護裝置及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應完好。

3.4.2切片機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卷料時,不能用手撕拉泡沫體,必須停機后再處理。

3.4.3生產車間應配齊液體、固體除污劑,以備急救之用。

篇2:地下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業: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1?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物、構筑物地下防水工程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業涂膜防水工程。

2.1?材料及要求?

2.1.1?聚氨酯防水涂料,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及廠家產品的認證文件,并復驗以下技術性能。

聚氨酯防水涂料,以甲組份及乙組份桶裝出廠;甲組份:異氰酸基含量以3.5±0.2%為宜。

乙組份:羥基含量以0.7±0.1%為宜。

兩組份材料應分別保管,存放在室內通風干燥處,貯期甲組份為6個月,乙組份為12個月,使用時甲組份和乙組份料按1∶1的比例配合,形成聚氨酯防水涂料,技術性能指標如下:

固體含量:≥93%

抗拉強度:≥0.6MPa

延伸率:≥300%

低溫柔度:在-20℃繞20mm圓棒無裂紋

耐熱度:80℃不流淌

不透水性:>0.2MPa

干燥時間:1~6h

2.1.2?輔助材料:

2.1.2.1?磷酸:用于做緩凝劑

2.1.2.2?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用于做促凝劑。

2.1.2.3?二甲苯或醋酸乙酯:用于稀釋和清洗工具。

2.1.2.4?水泥、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用于配制水泥砂漿抹保護層。

2.1.2.5?中砂:圓粒中砂,粒徑2~3mm,含泥量不大于3%;用于配制水泥砂漿抹防護層。

2.2?主要機具:

2.2.1?電動機具:電動攪拌器。

2.2.2?手用工具:攪拌桶、小鐵桶、小平鏟、塑料或橡膠刮板、滾動刷、毛刷、彈簧秤、消防器材等。

2.3?作業條件:

2.3.1?地下防水層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業施工,在地下水位較高的條件下涂刷防水層前,應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處理,使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層操作標高以下300mm,并保持到防水層施工完。

2.3.2?涂刷防水層的基層應按設計抹好找平層,要求抹平、壓光、堅實平整,不起砂,含水率低于9%,陰陽角處應抹成圓弧角。

2.3.3?涂刷防水層前應將涂刷面上的塵土、雜物,殘留的灰漿硬塊,有突出的部分處理、清掃干凈。

2.3.4?涂刷聚氨酯不得在淋雨的條件下施工,施工的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操作時嚴禁煙火。

3.1?工藝流程:

基層清理?→?涂刷底膠?→?涂膜防水層施工?→?做保護層

3.2?基層處理:涂刷防水層施工前,先將基層表面的雜物、砂漿硬塊等清掃干凈,并用干凈的濕布擦一次,經檢查基層無不平、空裂,起砂等缺陷,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3.3?涂刷底膠(相當于冷底子油):

3.3.1?底膠(基層處理劑)配制:先將聚氨酯甲料、乙料和二甲苯以1∶1.5∶2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攪拌均勻,配好的料在2h內用完。

3.3.2?底膠涂刷:將配制好的底膠料,用長把滾刷均勻涂刷在基層表面,涂刷量為0.3kg/m2左右,涂刷后約4h手感不粘時,即可做下道工序。

3.4?涂膜防水層施工:

3.4.1?材料配制:聚氨酯按甲料、乙料和二甲苯以1∶1.5∶0.3的比例(重量比)配合,用電動攪拌器強制攪拌3~5min,至充分拌合均勻即可使用。配好的混合料應2h內用完,不可時間過長。

3.4.2?附加涂膜層:穿過墻、頂、地的管根部,地漏、排水口、陰陽角,變形縫并薄弱部位,應在涂膜層大面積施工前,先做好上述部位的增強涂層(附加層)。

附加涂層做法:是在涂膜附加層中鋪設玻璃纖維布,涂膜操作時用板刷刮涂料驅除氣泡,將玻璃纖維布緊密地粘貼在基層上,陰陽角部位一般為條形,管根為塊形,三面角,應裁成塊形布鋪設,可多次涂刷涂膜。

3.4.3?涂刷第一道涂膜:在前一道涂膜加固層的材料固化并干燥后,應先檢查其附加層部位有無殘留的氣孔或氣泡,如沒有,即可涂刷第一層涂膜;如有氣孔或氣泡,則應用橡膠刮板將混合料用力壓入氣孔,局部再刷涂膜,然后進行第一層涂膜施工。

涂刮第一層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可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均勻涂刮,力求厚度一致,在1.5mm左右,即用量為1.5kg/m2。

3.4.4?涂刮第二道涂膜:第一道涂膜固化后,即可在其上均勻地涂刮第二道涂膜,涂刮方向應與第一道的涂刮方向相垂直,涂刮第二道與第一道相間隔的時間一般不小于24h,亦不大于72h。

3.4.5?涂刮第三道涂膜:涂刮方法與第二道涂膜相同,但涂刮方向應與其垂直。

3.4.6?稀撒石碴:在第三道涂膜固化之前,在其表面稀撒粒徑約2mm的石碴,加強涂膜層與其保護層的粘結作用。

3.5?涂膜保護層:最后一道涂膜固化干燥后,即可根據建筑設計要求的適宜形式,一般抹水泥泵漿。平面可澆筑細石混凝土保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