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減壓渣油預熱至230℃,提壓至6.0MPa后與氧氣、蒸汽按一定比例進入氣化爐,在6.0MPa、1400℃的條件下進行部分氧化、轉化反應制得高溫原料氣(主要為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甲烷等)。經廢熱鍋爐回收熱量,萃冷水洗滌炭黑后送往脫硫系統,炭黑水配入一定石腦油萃取回收再利用。
含硫原料氣經阿米索溶液(由二乙醇胺、甲醇和水組成)脫硫后分別送往丁醇、合成氨、甲醇合成和變換系統。吸收硫分后的溶液經再生和深度再生后循環使用。部分原料氣配比一定的高壓蒸汽,在鐵系觸媒作用下進行一氧化碳高溫變換,再經NMP溶液物理脫除二氧化碳后進入合成甲醇系統,與脫硫工段來的氣體混合成一定比例進入列管式等溫反應器,在銅系觸媒作用下合成甲醇。經冷卻、分離后液體粗甲醇送至三塔精餾系統處理,最終制得AA級精甲醇產品。
合成甲醇所用原料(渣油、石腦油、氧氣等)以及氣化爐產出的原料氣(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都是易燃、易爆物質。產品甲醇對眼睛危害極大,口服一定量可引起中毒、失明甚至死亡。
2重點部位
2.1氣化爐氣化爐的作用是使渣油、氧氣和蒸汽三種物料在6.0MPa壓力、1350℃的高溫下進行非催化氧化,轉化反應制取原料氣。由于渣油、氧氣及原料氣易燃、易爆,故操作時要嚴格控制氧油比、蒸汽油比和爐溫,嚴防過氧、超溫。某廠曾因氣化爐瞬間中斷蒸汽而燒壞油槍;有的廠家也曾發生過過氧爆炸和燒穿爐體等重大事故。
2.2廢熱鍋爐廢熱鍋爐位于氣化爐后面,其結構為內置盤管式。高溫原料氣從底部進入,分別至四根變徑支管。管外為鍋爐水,與管內高溫原料氣換熱,副產高壓飽和蒸汽。為保證爐管不被燒壞,要嚴格控制廢熱鍋爐給水流量,確保廢熱鍋爐液位在正常范圍。另外還要監視進入盤管的氣體質量和爐水質量,以防管內堵塞、結垢。
2.3高壓渣油泵高壓渣油泵為往復式油泵,它采用變頻調速系統來控制進爐的渣油流量和壓力,電動機轉速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渣油壓力的高低,故要確保轉速穩定在1100~1200/min,變頻調速系統稍有故障將會導致系統停車甚至發生重大事故。
2.4甲醇及石腦油罐區該罐區所存甲醇、石腦油沸點低、易揮發,系易燃、易爆、易中毒物質。為此,應確保甲醇及石腦油罐氮封、噴淋冷卻水和呼吸閥好用,嚴防超壓、泄漏或滿罐。
另外,石腦油炭黑回收系統在生產異常情況下,總有少量石腦油排至地下水溝,在該界區內要注意防火、防爆。
3安全要點
3.1氣化爐
3.1.1操作人員開車時應先投油后投氧,停車時應先停氧后停油;操作中應控制爐溫在1350-1400℃。氧油比為0.75~0.8(NM3/kg),蒸汽油比為0.45(重量),嚴防過氧、超溫。
3.1.2檢查氣化爐各測量點、測壓點是否正確無誤,是否定期測量、校驗。
3.1.3檢查燒嘴鼻子水夾套循環冷卻水系統是否正常。
3.1.4檢查氣化爐升、降溫是否按規定曲線進行,恢復開車前是否認真置換。
3.1.5點火升溫時天然氣與空氣比例應合適,爐內應抽負壓,嚴防回火。
3.1.6各儀表聯鎖、指示報警應準確投用,定期檢驗。
3.2廢熱鍋爐
3.2.1鍋爐入口氣體夾帶炭黑應正常,出口原料氣溫度、爐水質量應正常。
3.2.2應檢查鍋爐的安全閥、壓力表、液面計是否齊全好用和定期進行檢驗。
3.2.3檢查鍋爐液位是否在40-60%之間,各儀表聯鎖、報警指示是否處于完好狀態。
3.3高壓渣油泵
3.3.1操作人員應按渣油泵開、停車,升、降特性曲線進行,渣油加熱系統應正常。
3.3.2檢查電器人員是否定期檢查電動機變頻調速系統并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各儀表聯鎖、備用設備是否投用、備用。
3.3.3檢查電動機電流、轉速記錄,潤滑油、密封油系統是否正常。機泵有無異音。
3.4甲醇及石腦油罐區
3.4.1檢查甲醇、石腦油罐液位是否高于85%,倒罐及進料是否按規定進行。
3.4.2檢查各儀表指示、氮封、噴淋冷卻水及呼吸閥是否好用,罐區內外有無泄漏。
3.4.3檢查洗眼器、防火和氣防器材是否齊全好用。
篇2:甲醇罐區安全制度
第一條嚴禁攜帶引火、發火危險品進入罐區。
第二條一般情況禁止機動車輛進入罐區。特殊情況下應經安環部門批準,并帶阻火器后方可進入。
第三條甲醇罐區是全廠性重要設施,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第四條嚴禁在罐區堆放油污、油布、紙張、木材等雜物。管溝、電纜溝保持暢通,不得積存油污、垃圾等。下水系統不得存油、瓦斯和滲漏甲醇殘液。
第五條罐區應定時、定人進行巡回檢查,有異常情況要立即向調度室和車間領導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六條罐區內應有完善的滅火設施和消防水源,并使其始終處于完好狀態;消防道路要保持暢通無阻,不得堵塞。
第七條避雷裝置和防靜電接地裝置每年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第八條應定期檢查管道密閉性能是否良好,呼吸閥工作是否正常,在冬季呼吸閥有否凍結,液壓式安全閥的液面是否保持規定高度,阻火器是否有損壞和變形等。
第九條甲醇罐區應有足夠的照明。宜采用遠距離高懸透光燈。罐體上一般不設照明,必須時應選用合適的防爆型燈具。
第十條貯罐應設置防火堤,其有效容積符合設計規范要求。管線穿越防火堤處或分隔堤處的縫隙及堤壁上的孔洞,必須全部封死。
第十一條貯罐的走梯要有扶手,垂直走梯要有圍欄。貯罐頂上人孔周圍要有欄桿,防止墜落。
第十二條罐區和生產裝置內的殘液、取樣分析后的殘液、充裝后管道內的殘液、泄漏、設備維修時的排放殘液等應有回收系統,不準隨意排空或任意就地排放殘液。
第十三條貯罐管線須保溫的,應嚴格控制溫度,防止過高或過低,造成物料揮發或管線凍壞。
第十四條甲醇低沸點易揮發,須做好保冷工作或在夏季用冷卻水冷卻罐壁。天涼停用后,必須將水放盡,防止冬天凍裂管線。
第十五條操作人員應經常檢查儀表指示的液面與實際液面是否相符,防止出現假液面造成跑料事故。
第十六條甲醇貯罐進口管,應在罐的下部進入,以免沖擊磨擦產生靜電。嚴禁采用自由流入方式向甲醇貯罐或槽車中罐注甲醇。
第十七條中間槽向貯罐輸送甲醇的壓力不應超過呼吸閥的工作能力,以免損壞貯罐。
第十八條甲醇充裝、循環、貯罐及相關設備設施的檢維修、置換、倒換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必須建立健全,并應嚴格遵守。
第十九條灌裝、放置和轉運甲醇時應遵守如下規定:
1、灌裝速度應緩慢,放出口流速小于4.5米/秒。2、甲醇灌裝桶或其他容器的灌裝量要留有余地,即留有一定的空間高度,一般灌裝量不得超過容器容積的85%。
3、露天貯放要防止撞擊。4、用小桶乘裝搬運時要防止撞擊,滾動時墊好木板。
5、灌裝的容器、槽車,須首先用惰性氣體置換,使氧含量小于0.5%。
6、遇有強雷雨天氣時,應暫停收、發、輸轉作業
7、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應穿防靜電工作服,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工具,嚴守崗位,防止跑醇、溢醇油等事故;
8、容器內應避免出現細長的導電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剝離,
槽車卸醇結束時,禁止打開鶴管透氣閥向鶴管內進氣;
9、槽車裝卸甲醇應靜置15min以上;
10、罐車裝醇作業前后,插入和提起鶴管均應靜置2min以上,鶴管應輕提輕放;
11、甲醇罐汽車接地線的連接,應在槽車開蓋接入鶴管以前進行,接地線的拆除應在裝卸完畢,封閉罐蓋以后進行;
12、遵循先搭接線后接管,作業后先拆管后拆搭接線的原則;裝車鶴位應插到距罐底部不大于0.2m處。裝車初速度不宜大于1m/s,裝車速度不應大于4.5m/s;
13、甲醇車和貯罐等儲存容器,裝卸前和裝卸后均應經過規定的靜置時間,方可進行檢尺、測溫、取樣、拆除接地線等作業;
14、汽車罐車裝卸應有防靜電防溢流的聯鎖措施。靜電接地線應接在罐車的專用接地端子板上,嚴禁接在裝卸口處;
15、裝卸作業現場應設置監護人員,加強監督檢查,制止“三違”作業。
第二十條嚴禁穿帶釘子的鞋進入罐區和到貯罐、槽車上去操作。
篇3:甲醇合成塔入塔人員安全規定
1.入塔人員條件:必須是身體健康、心理素質好,具備安全救護知識和自救能力的人。2.合成塔必須與外系統進行有效的隔離,并工藝處理合格后,方可打開人孔。3.現場拉好警戒線,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4.準備好滅火器材及消防水。5.120救護車及專業醫護人員由合成車間在指定地點現場待命。(綜合部負責)6.加一空氣軟管在上管板上部,距離上管板300mm,盡量增加塔內管箱上部的O2含量,以創造安全環境。7.按照規定辦理各種作業票證,動火作業前須做可燃氣體(H2+CO≤0.2%)分析,合格后方可執行動火作業,滅火器材配備齊全。8.辦理設備內作業安全票證,嚴格落實安全施工條件。9.由安檢部人員、監護人員和佩帶者共同檢查,保證正壓式呼吸器使用前完好。作業人員佩帶后自行確認完好后,經合成車間安全人員再次檢查確認,最后經安監部專職安全人員現場檢查確認佩帶合格后方可入塔正式作業。10.塔內人員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塔內人員一人作業,一人監護;監護人員位置在溜槽附近,便于處置突發事情。工作時動作不要做大幅度擺動,避免呼吸器脫落漏氣。11.塔內作業人員應時刻注意避免安全繩、長管呼吸器氣管纏繞熱電偶,以免發生事情后搶救人員不好施救,耽誤搶救時間。12.塔外設專門雙人監護,塔外監護人員視線時刻不離塔內作業人員,若有意外情況,設備內作業人員與塔外監護人員通過聲光報警器聯系。(聲光報警器由機電部負責落實)13.現場監護人員發現塔內出現異常情況,立即將塔內作業人員拉出。14.用軸流風機吹掃自人孔出來的氮氣,人員不應站在下風向。15.設專職氮氣壓力監護人員,及時調整塔底壓力及塔頂放卸壓力,當壓力監護人員發現入塔氮氣壓力逐漸下降,應及時開大閥門,如閥門開度達到一半時壓力仍然下降,應認為氮氣中斷。如氮氣中斷,項目負責人立即采取塔內作業人員撤離的措施,關閉空氣軟管閥門,然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封上人孔,并立即申請中壓氮氣或從合成塔入口通入高壓氮氣。16.熱電偶的安全保護:入塔人員注意保護熱電偶,不得碰壞熱電偶(合成車間負責熱電偶外加軟保護)。17:人員組織分工項目負責人:工藝處理負責人:現場施工負責人:現場安全負責人:現場技術負責人:現場監護人員分3個班主要是班長,副班長,安監部派人現場全程監護18.單位負責人、施工負責人、施工人員、監護人員等有關人員嚴格履行職責,對安全措施和條件認真落實和確認。19.組織參與檢查檢修所有人員認真學習本方案,達到應知應會,并做好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