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聯小學備課要求
第二小學備課要求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要認真進行備課,不備課或不認真備課則視為瀆職行為。
1、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微機備課或手寫備課。
2、備課內容:
(1)教學計劃包括所教班級學生情況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及系統、總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主要的教學措施或教改思路、教學進度安排。
(2)單元計劃包括單元教學目的、課時教學的主要內容及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劃分課時等
(沒分單元的學科除外)。
(3)課時教案:
A、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B、教學重難點:準確無誤。
C、教學方法:切實有效。
D、教學準備:教學資料、電教活動所需等齊全。
E、教學過程:模式科學、容量適度、效果突出、板書突題醒目。
F、課后記:針對教學利弊給人以啟示。
3、教師拿到備課后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對備課進行個性化修改,使備課更實用、更科學。
4、檢查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教案,5分鐘之內不能及時提供教案的則視為無教案,且按無“職業道德”處理。
5、學期末要將全部備課整理好,裝訂成冊,以備檢查。
篇2:Z中學教師備課要求
中學教師備課要求
備好課,設計好教案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教案設計要體現新課表的理念,體現學科改革時代精神,適應新時期人才素質的要求,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科的特點。為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案設計,必須做到: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
2、刻苦鉆研教材,吃透教材。要通觀全冊、全單元教材,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明確各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弄清單元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單元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3、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準確地把握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構建自己的教學思路,編寫好教案。
4、每堂課教案要規范、字跡要清楚。教案有七個部分組成:①教學目標,②教學重點和難點,③課前準備,④教學過程,⑤作業,⑥小結,⑦板書。其中數學過程要體現重點突出、難點分解,學法指導等。
5、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是師生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合理、具體、全面,要以新課標為準繩,以教材為依據。
6、教學重點是為完成教學目標而需要重點教學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教學內容的主要困難所在,教師要在教學中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深奧為淺顯,力求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要體現“以學論教、以生為本”的理念。
7、課前準備指教師課前準備好教具,實驗操作儀器,學生工具等,并指導好課前預習。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提高40分鐘的教學效益。
8、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依據新課標和新教材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引導下學生認知的過程。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及練習反饋都應緊扣學生的學習基礎而隨機生成,力求體現框架設計的新理念。
9、根據教學重點設計提問。設計的提問要有價值,問題要少而精,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10、要備教法與學法。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教法與學法。尋求好的教法:既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研究教法時,必須同時研究學法,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1、必須備好課后的“思考、練習”。課后“思考、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大綱對各年級、各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提示了訓練的重點、難點和方法,是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積累和運用。
12、備好課內作業。課內外作業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必須認真設計,控制作業量,作業力求精、活、避免多、雜、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3、每一教時完成一個教學內容,必須有簡潔明了的總結,能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使新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定格”。
15、提倡寫教后感。
16、學校積極歡迎大家采用電腦備課的方式進行備課,備課要求大家能根據教學進度與課時計劃及時進行備課,采用電腦備課的教師要求將備課資料帶入課堂。電子備課應體現每位教師的教學實際和本班學生的學情,每位教師的教案須有三分之一的自己的內容,杜絕完整網絡下載以應付學校檢查的不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