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縣急性中毒救援方案
大量毒物短時間內進入人體內,很快引進中毒病狀甚至死亡者,稱為急性中毒,其發生的特點為發生突然,擴散迅速,罹害者多為群體,原因復雜,病發情急促預后不良,后遺癥多,造成危害和影響大,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和衛生問題因而必須對急性中毒事件進行應急救援,及時控制危害源,搶救受害人員,指導群眾防護和組織撤離,迅速消除危害后果。為了做好急性中毒的應急救援工作,把中毒所造成的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特制定本方案供各相關單位開展急性中毒求援時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體制、明確責任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領導負責人,并指定相應的科(股)協助負責人協調轄區急性中毒救援工件的領導組織協調,要把急性中毒救援納入疾病控制規(計)劃中,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急性中毒的調查、處理和控制外,應指定一個具備急性中毒救援技術能力的醫療衛生單位作為急性中毒救援定點單位,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并報自治區急性中毒中心,便于對口聯系,同時需做好各類藥品、器械、物質的準備工作,一旦發生急性中毒,應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力求迅速把急性中毒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縣衛生局成立急性中毒救援領導小組和指揮中心(名單附后),縣衛生局指業務股負責協調組織全縣急性中毒控制和應急求援工作;縣中毒急救中心、急性中毒特效解毒藥儲備中心設在縣()。中毒急救中心負責全縣急性中毒的急救和應急救援技術指導、特效解毒藥調配、參與中毒事故調查處理、不明原因中毒的病因研究、接受技術咨詢;涉及違法引起的急性中毒,衛生監督和工商、公安等有關部門應及時參與。
要做好急性中毒報告,發生1人死亡或3人以上同時化學中毒、發生食特中毒或事故性環境污染事故造成100人以上中毒、1人以上死亡的要12小時內報到縣衛生局,以便及時組織應急救援。并在處理工作結束后4日內將專題報告報縣衛生局。未達到嚴重程度的中毒事故和事件,也要及時上報衛生行政部門。不明原因的中毒或當地無法搶救的重癥中毒應及時報請自治區中毒急救中心協助援救,必要時,可直接向中毒急救中心轉送病人或送檢樣品。
發生重大毒物泄露事件時,應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必要時由衛生監督、公安、環保、工商等部門封鎖污染區,控制被污染水源、食品,對可疑毒物污染的食品,要妥善封存或暫停銷售和食用。當事件可能影響跨在區時,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報告共同的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向可能涉及的地區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中毒發生發展趨勢及時通報情況或向新聞媒介提供導向性衛生防毒宣傳材料。
二、急性中毒求援技術方案
1、作業中毒人群應急保護及應急求援
(1)發現生產場所毒物跑冒滴漏時,及時阻斷毒物散發,疏散作業人員,在有效防毒防護下進行搶修。
(2)將中毒人員搶救出現場,脫離中毒環境至上風向或空氣新鮮處,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往就近醫院搶救與治療。及時清洗皮膚,更換衣物、防止毒物繼續吸收;
(3)實施保護肺、心、眼等重要器官的現場急救;對重癥者注意其意識狀態、瞳孔、呼吸、脈搏和血壓,及時對癥處理;
(4)及時將中毒情況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后,立即派專業人員趕赴現場,迅速查清中毒情況,中毒發生的確切地點,中毒人數,臨床特點及引起中毒的原因,及時與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聯系,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中毒事故規模、病情程度及當地醫療水平決定采取何種形式的求援。
(5)迅速進行現場中毒事故調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受污染的空氣、水、食物及時監測,以期盡快明確毒物種類,濃度及評價危害程度和范圍。不明化學物中毒或化學物毒性不詳的直接向自治區中毒急救中心查詢,無法獨立完成調查的復雜、重大事件,請市、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毒急救中心及時派專家協助。
(6)對暴露者根據不同毒物進行預防性檢查治療,保護靶器官,有條件的要入院觀察;
(7)及時使用解毒藥和毒物拮抗劑,盡快排毒解毒。
(8)生命體征許可的應送專業中毒救治機構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和搶救。
2、生活性急性中毒的救治
(1)生活性急性中毒是人們生活中攝入被毒物污染的食物、水源或者誤服毒物、藥物、有毒動、植物、菌類等能上能下起的非傳染性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2)生活急性中毒的處理總原則是:及時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對病人采取緊及、急處理措施,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采集病人血、尿、吐瀉物標本以備送檢;迅速排毒處理,包括催吐、導瀉、洗胃、透析;對癥治療和特殊治療;查找同食人員,未發病的亦應觀察。
(3)查明中毒原因(致病因素來源及污染、殘存或增殖原因)加強對被毒物污染的食物、水源的控制處理;及時保護現場,封存中毒食物、毒物和可疑食品;追回已出售的中毒食物或可疑食物,對導致中毒的食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
(4)根據不同的毒物,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中毒處理。
(5)需特效解毒藥時與自治區中毒急救中心聯系;經催吐、洗胃、導瀉及對癥處理后病人仍不好轉的,及時送中毒急救中心救治。
3、群體中毒、劇毒化學、藥品中毒重癥中毒或當在技術條件不能搶救的,應及時向自治區中毒急救中心報告,聯系派員指導或直接送自治區急救中心或由該中心派員指導協助搶救。
4、發生重大污染造成的急性群體中毒時,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控制污染區,查明可能中毒的病人,人口流動大的,要及時通報相鄰和相關地區有關部門,公布預防救治措施。
5、污染區的處理原則:控制污染區,不讓人畜隨便進出,采取有效措施收撿清除毒物,污染食物及中毒死亡牲畜予以深埋。
三、預防控制措施
急性中毒應急救援工作必須堅持貫徹“預防為主”方針,重點抓好生產性(職業性)中毒和化學性(食物、滅鼠藥)中毒控制工作。
1、生產過程中的中毒控制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對有毒作業單位的衛生監測工作;
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強對有毒有害作業單位的安全監察,消除事故隱患,防止跑冒滴漏;
有毒作業單位要加強相關崗位設備的安全管理和員工的安全衛生知識培訓及安全防護。
各單位凡在生產中使用有毒化學品原材料的要將其有關資料向衛生監督部門報告備案,以了解其毒性,凡屬國內新使用的化學品要經過毒性檢定;中等毒性以上應在產品使用說明書中用中文載明其毒性,使用注意事項,中毒解救方法。
生產有害化學品(含副產品、中間產品)必須符合衛生安全標準,易燃、易爆、易腐蝕容器造成跑、冒、滴、漏的產品包裝和運輸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四、加強劇(強)毒化學品的管理
1、生產、銷售、使用劇(強)毒化學品的單位,要按法律法規規定,切實做好管理工作,指定專人,專柜(庫)保管,嚴格管理制度,記錄清楚毒物流向。
2、各級政府要組織工商、公安、衛生監督、愛國衛生、農業、經貿、技術監督部門加大管理力度,凈化規范農藥和鼠藥市場,嚴格查處非法分裝、銷售農藥、殺蟲劑和制售氟乙酰胺、毒鼠強、甘氟、氟乙酸納等國家禁用滅鼠藥,堵住急性毒農藥和鼠藥中毒的源頭。
3、禁止出售制成食品形狀的毒餌。
五、加強防毒衛生宣教,提高社會人群自我保護意識
1、加大衛生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媒介宣傳防止急性中毒知識。
2、中小學、幼兒園和家長要對學生及兒童進行教育,不拾吃路邊、角落及來歷不明的食物,防止誤食毒餌。
3、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進行防毒科普宣傳教育,通俗易懂地介紹常見毒物識別,緊急避險和中毒急救知識。
4、普及中毒急救技術,每個醫療單位都要有受過專門培訓的醫務人員負責中毒急救工作。盡快建立起全縣中毒急救網絡。
5、中毒急救人員培訓基地設在縣防疫站。
六、經費、藥械、物資保障
政府編制醫療衛生預算時,要留出處理急性中毒突發事件處理z經費;處理急性中毒所需經費、藥械、物資原則上由縣財政解決。
急性中毒患者救治費:系生產性中毒的由企業(單位)承擔。其他人群原則上由原醫療費開支渠道支付,政府部門視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七、急性中毒應急求援組織準備
縣防疫站為全縣中毒急救業務指導中心,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旦有情況,隊伍要拉得出,工作要到位。
篇2:使用防毒面具防范急性中毒窒息事故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有爆炸性,是最常見的有害氣體。接觸一氧化碳的工業有:冶金煉鋼、煉鐵、煉焦以及鍛造和鑄造;化學工業中合成氨、甲醛、甲醇、丙酮及草酸等。這些崗位如違反操作規程,發生事故或管道漏氣,均可使作業環境中一氧化碳濃度過高而發生急性中毒。
?
?一、有限空間作業危害有什么特點
?1.可導致死亡,屬高風險作業。
?2.有限空間存在的危害,大多數情況下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如加強培訓教育,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和應急搶險設備等。
?3.發生的地點形式多樣化。如船艙、貯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發酵池等。
?4.一些危害具有隱蔽性并難以探測。
?5.可能多種危害共同存在。如有限空間存在硫化氫危害的同時,還存在缺氧危害。
?6.某些環境下具有突發性。如開始進入有限空間檢測時沒有危害,但是在作業過程中突然涌出大量的有毒氣體,造成急性中毒。
?二、有限空間作業應采取哪些措施
?1.進入作業現場前,要詳細了解現場情況和以往事故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準備檢測與防護器材;
?2.進入作業現場后,首先對有限空間進行氧氣、可燃氣、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氣體檢測,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
?3.對作業面可能存在的電、高/低溫及危害物質進行有效隔離;
?4.通風換氣;
?5.進入有限空間時應佩戴隔離式空氣呼吸器或佩帶氧氣報警器和正確的過濾式空氣呼吸器;
?6.進入有限空間時應佩帶有效的通訊工具,系安全繩。
7.配備監護員和應急救援人員。
8.嚴格安全管理,落實作業許可。
?
?三、有限空間作業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有哪些職責
?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應加強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職責:
?1.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者、監護者職責;
?2.組織制定專項作業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
?3.保證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風、檢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
?4.督促、檢查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有限空間作業的各項安全要求;
?5.提供應急救援保障,做好應急救援工作;6.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四、有限空間作業職工應如何做好防護
?有限空間作業前,首先要檢測有限空間內部氧氣、危險物、有害物濃度;隔離電、高/低溫及危害物質;其次是要通風換氣;按規定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和自動報警裝置。
?當發生急性中毒、窒息事故時,應急救援人員應在做好個體防護并佩帶必要應急救援設備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救援。嚴禁貿然施救,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五、生產經營單位應配備哪些應急救援裝備
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為應急人員配備:
?1.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2.應急通訊報警器材;
?3.現場快速檢測設備;
?4.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
?5.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和安全梯等。
?六、什么是窒息性氣體
?窒息性氣體是導致人體缺氧而窒息的氣體。根據它對人的作用不同,可以分兩類:
?一類稱為單純性窒息性氣體,其本身無毒,但由于它們的存在對氧的排斥,而造成機體缺氧。如氮氣、甲烷和二氧化碳則屬于這一類。
?另一類稱為化學性窒息性氣體,其主要危害是對血液或組織產生特殊的化學作用,使氧的運送和組織利用氧的功能發生障礙造成組織缺氧。這一類的物質有硫化氫、一氧化碳、氫化物等。
?七、硫化氫有什么特性
?硫化氫是無色、有臭雞蛋味的窒息性毒氣。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物,對黏膜有明顯的刺激作用。一定濃度時可發生急性中毒,濃度極高時,可發生“電擊樣”死亡。硫化氫濃度極高時卻無味,比重比空氣重,易沉積于坑、池、井的底部。開挖和整治沼澤地、溝渠、水井、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糞便及有機物腐敗物質,極有可能接觸到硫化氫。
?八、一氧化碳中毒的特點和預防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有爆炸性,是最常見的有害氣體。接觸一氧化碳的工業有:冶金煉鋼、煉鐵、煉焦以及鍛造和鑄造;化學工業中合成氨、甲醛、甲醇、丙酮及草酸等。這些崗位如違反操作規程,發生事故或管道漏氣,均可使作業環境中一氧化碳濃度過高而發生急性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現為急性腦缺氧引起的損害癥狀;少數患者可有遲發性神經精神癥狀。一般輕度中毒會出現劇烈頭痛、眩暈、惡心、嘔吐、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可導致淺、中和深度昏迷,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的預防:
?1.對接觸一氧化碳的勞動者做好安全生產宣傳教育。
?2.一氧化碳發生點應密閉,保持車間通風。
?3.檢修管道及進入高濃度一氧化碳場所前,應采用機械通風和自然通風,作業時要佩戴有效的防毒面具。
?九、市民如何避免有限空間中毒事故的發生
?請市民朋友不要私自下入污水井、電力井、下水道等地下空間作業場所。如果要對下水道、污水井進行疏通時,該請專業的隊伍進行作業。在小區內發現有限空間中毒窒息事故時應該及時報警,切不可貿然下井進行施救。嚴禁在有沼氣的下水井或管道附近使用明火,以免發生爆炸、燃燒等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篇3:寒冷天氣預防工作場所急性中毒事故指引
根據氣象部門預報,我省大部分地區寒冷天氣將持續一段時間,為預防職業急性中毒事故的發生,衛生監督部門提醒使用含苯、硫化氫、二甲基甲酰胺等容易發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化學品及工作場所有密閉空間作業的工業企業用人單位要做好職業衛生防護工作:
1.受寒冷天氣影響,部分用人單位為御寒,關停工作場所的通風設施,導致工作場所通風不良,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事故。使用含苯、硫化氫、二甲基甲酰胺等容易發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化學品的用人單位要保證工作場所的通風設施正常運作,使工作場所有足夠的新風量,有毒氣體能及時排出。必須為勞動者配備合格的個人防護用品。
2.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應由用人單位實施安全作業許可。用人單位應采取綜合措施,消除或減少密閉空間的職業病危害以滿足安全作業條件。具體措施包括:
(1)設置密閉空間警示標識,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
(2)進入密閉空間前,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3)制定和實施密閉空間職業病危害防護控制計劃、密閉空間進入許可程序和安全作業操作規程;提供符合要求的監測、通風、通訊、個人防護用品設備、照明、安全進出設施以及應急救援和其他必須設備,并保證所有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勞動者能夠正確使用;
(4)在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期間至少要安排一名監護者在密閉空間外持續進行監護;指定專人按要求培訓作業者、監護者和作業負責人;
(5)制定和實施應急救援、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權人員進行急救;制定和實施許可進入程序;
(6)如果有多個用人單位同時進入同一密閉空間作業,應制定和實施協調作業程序,保證一方用人單位作業者的作業不會對另一用人單位的作業者造成威脅;
(7)制定和實施進入終止程序;
(8)當按照密閉空間計劃所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保護勞動者時,應對進入密閉空間作業進行重新評估,并且要修訂控制計劃;
(9)進入作業結束后,許可文件或記錄至少存檔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