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急性中毒救援預案

某急性中毒救援預案

2024-07-15 閱讀 8296

1、目的:

處理車間內發生的員工急性中毒事件。

2、適用范圍:

生產部各車間

3、內容:

3、1造成中毒的環境

溶劑蒸汽略重于空氣,容易在低洼的地勢聚積,當長時間活動于濃度過高的地點(如長時間俯身作業、入缸作業等)會造成溶劑蒸汽急性中毒;

3、2早期的自我察覺

中毒初期癥狀主要表現為心慌、胸悶、呼吸困難、急促,可能存在短時間的視力喪失、意識模糊等;當發現以下癥狀應自行或求助于他人及時到通風良好的地方休息;適當補充水分和維生素C;

3、3急性中毒的急救

當有人出現較嚴重的急性中毒癥狀,如昏迷、抽搐、呼吸停止,應迅速將其轉移出污染區,平躺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解開領口或上衣紐扣及腰帶;若中毒人員出現呼吸困難可采用振臂法輔助呼吸;若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應采用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壓來進行心肺復蘇,迅速就醫且盡量減少顛簸;

3、4注意事項:

進入高濃度作業場所(如:入缸作業),需佩戴好防護用品,并由監護人在場指導監護作業;進入高濃度污染區救人需佩戴防護用品且不得單獨行動;人工呼吸前確認中毒者是吸入性中毒還是誤服性中毒;胸外按壓非有專業資格人員禁止操作。

篇2:某某縣急性中毒救援方案

大量毒物短時間內進入人體內,很快引進中毒病狀甚至死亡者,稱為急性中毒,其發生的特點為發生突然,擴散迅速,罹害者多為群體,原因復雜,病發情急促預后不良,后遺癥多,造成危害和影響大,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和衛生問題因而必須對急性中毒事件進行應急救援,及時控制危害源,搶救受害人員,指導群眾防護和組織撤離,迅速消除危害后果。為了做好急性中毒的應急救援工作,把中毒所造成的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特制定本方案供各相關單位開展急性中毒求援時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體制、明確責任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領導負責人,并指定相應的科(股)協助負責人協調轄區急性中毒救援工件的領導組織協調,要把急性中毒救援納入疾病控制規(計)劃中,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急性中毒的調查、處理和控制外,應指定一個具備急性中毒救援技術能力的醫療衛生單位作為急性中毒救援定點單位,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并報自治區急性中毒中心,便于對口聯系,同時需做好各類藥品、器械、物質的準備工作,一旦發生急性中毒,應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力求迅速把急性中毒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h衛生局成立急性中毒救援領導小組和指揮中心(名單附后),縣衛生局指業務股負責協調組織全縣急性中毒控制和應急求援工作;縣中毒急救中心、急性中毒特效解毒藥儲備中心設在縣()。中毒急救中心負責全縣急性中毒的急救和應急救援技術指導、特效解毒藥調配、參與中毒事故調查處理、不明原因中毒的病因研究、接受技術咨詢;涉及違法引起的急性中毒,衛生監督和工商、公安等有關部門應及時參與。

要做好急性中毒報告,發生1人死亡或3人以上同時化學中毒、發生食特中毒或事故性環境污染事故造成100人以上中毒、1人以上死亡的要12小時內報到縣衛生局,以便及時組織應急救援。并在處理工作結束后4日內將專題報告報縣衛生局。未達到嚴重程度的中毒事故和事件,也要及時上報衛生行政部門。不明原因的中毒或當地無法搶救的重癥中毒應及時報請自治區中毒急救中心協助援救,必要時,可直接向中毒急救中心轉送病人或送檢樣品。

發生重大毒物泄露事件時,應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必要時由衛生監督、公安、環保、工商等部門封鎖污染區,控制被污染水源、食品,對可疑毒物污染的食品,要妥善封存或暫停銷售和食用。當事件可能影響跨在區時,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報告共同的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向可能涉及的地區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中毒發生發展趨勢及時通報情況或向新聞媒介提供導向性衛生防毒宣傳材料。

二、急性中毒求援技術方案

1、作業中毒人群應急保護及應急求援

(1)發現生產場所毒物跑冒滴漏時,及時阻斷毒物散發,疏散作業人員,在有效防毒防護下進行搶修。

(2)將中毒人員搶救出現場,脫離中毒環境至上風向或空氣新鮮處,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往就近醫院搶救與治療。及時清洗皮膚,更換衣物、防止毒物繼續吸收;

(3)實施保護肺、心、眼等重要器官的現場急救;對重癥者注意其意識狀態、瞳孔、呼吸、脈搏和血壓,及時對癥處理;

(4)及時將中毒情況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后,立即派專業人員趕赴現場,迅速查清中毒情況,中毒發生的確切地點,中毒人數,臨床特點及引起中毒的原因,及時與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聯系,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中毒事故規模、病情程度及當地醫療水平決定采取何種形式的求援。

(5)迅速進行現場中毒事故調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受污染的空氣、水、食物及時監測,以期盡快明確毒物種類,濃度及評價危害程度和范圍。不明化學物中毒或化學物毒性不詳的直接向自治區中毒急救中心查詢,無法獨立完成調查的復雜、重大事件,請市、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毒急救中心及時派專家協助。

(6)對暴露者根據不同毒物進行預防性檢查治療,保護靶器官,有條件的要入院觀察;

(7)及時使用解毒藥和毒物拮抗劑,盡快排毒解毒。

(8)生命體征許可的應送專業中毒救治機構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和搶救。

2、生活性急性中毒的救治

(1)生活性急性中毒是人們生活中攝入被毒物污染的食物、水源或者誤服毒物、藥物、有毒動、植物、菌類等能上能下起的非傳染性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2)生活急性中毒的處理總原則是:及時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對病人采取緊及、急處理措施,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采集病人血、尿、吐瀉物標本以備送檢;迅速排毒處理,包括催吐、導瀉、洗胃、透析;對癥治療和特殊治療;查找同食人員,未發病的亦應觀察。

(3)查明中毒原因(致病因素來源及污染、殘存或增殖原因)加強對被毒物污染的食物、水源的控制處理;及時保護現場,封存中毒食物、毒物和可疑食品;追回已出售的中毒食物或可疑食物,對導致中毒的食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

(4)根據不同的毒物,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中毒處理。

(5)需特效解毒藥時與自治區中毒急救中心聯系;經催吐、洗胃、導瀉及對癥處理后病人仍不好轉的,及時送中毒急救中心救治。

3、群體中毒、劇毒化學、藥品中毒重癥中毒或當在技術條件不能搶救的,應及時向自治區中毒急救中心報告,聯系派員指導或直接送自治區急救中心或由該中心派員指導協助搶救。

4、發生重大污染造成的急性群體中毒時,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控制污染區,查明可能中毒的病人,人口流動大的,要及時通報相鄰和相關地區有關部門,公布預防救治措施。

5、污染區的處理原則:控制污染區,不讓人畜隨便進出,采取有效措施收撿清除毒物,污染食物及中毒死亡牲畜予以深埋。

三、預防控制措施

急性中毒應急救援工作必須堅持貫徹“預防為主”方針,重點抓好生產性(職業性)中毒和化學性(食物、滅鼠藥)中毒控制工作。

1、生產過程中的中毒控制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對有毒作業單位的衛生監測工作;

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強對有毒有害作業單位的安全監察,消除事故隱患,防止跑冒滴漏;

有毒作業單位要加強相關崗位設備的安全管理和員工的安全衛生知識培訓及安全防護。

各單位凡在生產中使用有毒化學品原材料的要將其有關資料向衛生監督部門報告備案,以了解其毒性,凡屬國內新使用的化學品要經過毒性檢定;中等毒性以上應在產品使用說明書中用中文載明其毒性,使用注意事項,中毒解救方法。

生產有害化學品(含副產品、中間產品)必須符合衛生安全標準,易燃、易爆、易腐蝕容器造成跑、冒、滴、漏的產品包裝和運輸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四、加強劇(強)毒化學品的管理

1、生產、銷售、使用劇(強)毒化學品的單位,要按法律法規規定,切實做好管理工作,指定專人,專柜(庫)保管,嚴格管理制度,記錄清楚毒物流向。

2、各級政府要組織工商、公安、衛生監督、愛國衛生、農業、經貿、技術監督部門加大管理力度,凈化規范農藥和鼠藥市場,嚴格查處非法分裝、銷售農藥、殺蟲劑和制售氟乙酰胺、毒鼠強、甘氟、氟乙酸納等國家禁用滅鼠藥,堵住急性毒農藥和鼠藥中毒的源頭。

3、禁止出售制成食品形狀的毒餌。

五、加強防毒衛生宣教,提高社會人群自我保護意識

1、加大衛生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媒介宣傳防止急性中毒知識。

2、中小學、幼兒園和家長要對學生及兒童進行教育,不拾吃路邊、角落及來歷不明的食物,防止誤食毒餌。

3、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進行防毒科普宣傳教育,通俗易懂地介紹常見毒物識別,緊急避險和中毒急救知識。

4、普及中毒急救技術,每個醫療單位都要有受過專門培訓的醫務人員負責中毒急救工作。盡快建立起全縣中毒急救網絡。

5、中毒急救人員培訓基地設在縣防疫站。

六、經費、藥械、物資保障

政府編制醫療衛生預算時,要留出處理急性中毒突發事件處理z經費;處理急性中毒所需經費、藥械、物資原則上由縣財政解決。

急性中毒患者救治費:系生產性中毒的由企業(單位)承擔。其他人群原則上由原醫療費開支渠道支付,政府部門視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七、急性中毒應急求援組織準備

縣防疫站為全縣中毒急救業務指導中心,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一旦有情況,隊伍要拉得出,工作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