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預防工作場所急性中毒事故指引
根據氣象部門預報,我省大部分地區寒冷天氣將持續一段時間,為預防職業急性中毒事故的發生,衛生監督部門提醒使用含苯、硫化氫、二甲基甲酰胺等容易發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化學品及工作場所有密閉空間作業的工業企業用人單位要做好職業衛生防護工作:
1.受寒冷天氣影響,部分用人單位為御寒,關停工作場所的通風設施,導致工作場所通風不良,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事故。使用含苯、硫化氫、二甲基甲酰胺等容易發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化學品的用人單位要保證工作場所的通風設施正常運作,使工作場所有足夠的新風量,有毒氣體能及時排出。必須為勞動者配備合格的個人防護用品。
2.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應由用人單位實施安全作業許可。用人單位應采取綜合措施,消除或減少密閉空間的職業病危害以滿足安全作業條件。具體措施包括:
(1)設置密閉空間警示標識,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
(2)進入密閉空間前,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識別;
(3)制定和實施密閉空間職業病危害防護控制計劃、密閉空間進入許可程序和安全作業操作規程;提供符合要求的監測、通風、通訊、個人防護用品設備、照明、安全進出設施以及應急救援和其他必須設備,并保證所有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勞動者能夠正確使用;
(4)在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期間至少要安排一名監護者在密閉空間外持續進行監護;指定專人按要求培訓作業者、監護者和作業負責人;
(5)制定和實施應急救援、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權人員進行急救;制定和實施許可進入程序;
(6)如果有多個用人單位同時進入同一密閉空間作業,應制定和實施協調作業程序,保證一方用人單位作業者的作業不會對另一用人單位的作業者造成威脅;
(7)制定和實施進入終止程序;
(8)當按照密閉空間計劃所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保護勞動者時,應對進入密閉空間作業進行重新評估,并且要修訂控制計劃;
(9)進入作業結束后,許可文件或記錄至少存檔一年。
篇2:急性職業中毒事故應急預案范文
急性職業中毒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公司安全管理,規范生產現場管理和作業行為,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及時對事故進行施救,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職責
1.1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副總經理
副組長:安全正副主管、生產經理
組員:各車間主任和班長
值班電話:
1.2領導組下設搶險組(組長:車間主管1)、通訊聯絡組(組長:人資部經理)、疏散引導組(組長:車間主任)、安全警戒組(組長:保安隊長)和后勤保障組(組長:采購經理、物流經理、機電科長),組員為各組組長所屬部門人員。
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負責對生產現場發生的突發急性職業中毒事故進行應急處理。
2.培訓和演練
2.1由生產部負責主持、組織車間每年進行一次按物體打擊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
2.2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
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
2.3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存。
2.4安全主任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5安委會負責對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的建立進行檢查。
二、應急響應
1、當發生了急性職業中毒事故時,第一發現者應及時大喊高呼并以最快速度與事故應急小組聯系。
2、接到消息后,安全安全正副主管或行政主管立即趕到出事地點,確認其是否為急性職業中毒和中毒程度并查出中毒來源,及時報告組長,由安全安全正副主管或行政主管撥打"120"緊急事故報警電話,各小組組長立即組織人員趕到事故發生地點,要立即采取搶救措施,當發現其中毒較深昏迷時,立即將其抬到大門口,等救護車的到來,或直接送往就近醫院.
3、安全或行政主管負責指揮,并在事故過后出具事故經過報告上報總經理。各班組長負責配合急救人員的后勤工作,組長負責指揮及聯絡工作。
4、應急小組到達事故現場后,立即責令班組人員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件的初步調查通報總經理。
三、事故后處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負責人
2、以書面形式向場部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員宣傳事故結果,及對負責人的處理意見。
四、預案終結
1.本預案全部完成后,由原發布啟動預案的負責人宣布預案終結,同時向總經理報告。
2.預案終結7日內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會議主持人按事故的等級和管理權確定,評估報告應報總經理。一般事故的評估會議由本安全專員主持,重、特大事故的評估由公司指定人員主持。
3.對預案的評估就是非和符合問題做出判斷,不對客觀因素進行辨析,評估的重點是:
3.1預案時限性是否得到實施。
3.2參加預案實施的部門是否按預案要求開展工作,有無遺漏,過錯,責任是誰。
3.3參加預案實施的管理人員,領導是否按預案規定組織開展工作,有無遺漏和過錯,責任是誰。
3.4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
主持評估的部門對評估報告的真實性,符合性承擔責任。對于在實施預案中存在過錯的部門、人員,安委會應對責任者提出明確的批評,對情節和過錯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安委會提出處理意見后按人事干部管轄權限逐級上報審批。
篇3:防止急性中毒和搶救措施管理制度范本
防止急性中毒和搶救措施管理制度
1基本原則
1.1各單位必須認真做好防塵、防毒工作,采取綜合措施,消除塵毒危害,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實現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
1.2防止塵毒的基本要求是: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塵、毒氣、毒物的泄漏和擴散;保持作業場所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采取有效的衛生和防護措施,減少人員與塵毒物料的接觸;定期監測和體檢。
1.3要根據預防為主,全面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認真編制防塵防毒規劃,并納入年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和長遠規劃,通過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塵毒危害。
1.4對長期達不到國家規定衛生標準,塵毒危害嚴重的作業,要制定計劃,進行攻關,限期整改。經過整改,仍達不到標準的,應停止生產。
1.5企業內的新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其塵毒治理和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審批,同時施工,同時驗收投運。
1.6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企業內對塵毒危害的治理應制定短期和長期計劃,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改善職工的勞動條件。
2防止急性中毒的措施
2.1工業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有三種:即人的呼吸道、皮膚和消化系統。一般情況下以呼吸道進入為主,其次是皮膚進入,消化系統進入僅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發生。
2.2為防止發生急性中毒,職工進入生產崗位前必須穿戴好規定
的勞動防護用品。根據我公司的生產實際,在生產過程中凡散發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都要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防護,切實保障廣大職工的身體健康,其重點是抓好設備密閉和隔離操作二個主要方面。
2.3不斷革新工藝,采用現代管理技術,逐步向機械化、自動化方向邁進。加強巡回檢查,對設備、管線的跑、冒、滴、漏現象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理。
2.4加強有毒有害崗,并力爭做到回收利用,以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
2.5定期給職工查體和定期測定作業環境的毒物濃度。
3發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搶救
3.1如不慎發生人身中毒事故,搶救工作要分秒必爭,絕不能拖延耽誤。事故發現單位,要立即向公司領導和值班人員報告,并立即通知醫務室和車隊,以便及時搶救。
3.2要把中毒人員迅速搶救到安全通風地帶,在搶救時。一定要注意搶救人員自己的安全,如有必要,要穿戴好防護用品。
3.3要及時查明原因,切斷毒物,防止繼續外泄。
3.4消除掉殘留毒物,盡快恢復生產。
3.5中毒患者如衣服被有毒物質污染,要立即脫掉并將其身上的毒物擦洗干凈,在這同時要注意保暖,以防患者受冷。對呼吸微弱或面色青紫的缺氧者,要迅速給予輸氧。
3.6人工呼吸法:
3.6.1人工呼吸適用于呼吸已停止,但心臟仍跳動或剛停止跳動而有體溫的患者。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適應于中毒、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不受毒物或外傷的限制。
3.6.2口對口人工呼吸法:使患者仰臥,口張開,消除掉口腔內堵塞物,使其呼吸道保持暢通,將患者頭部盡量后仰,頭部不宜墊得過高,救護人員站在患者頭部的右側,用手掰開患者的嘴,深呼吸后緊貼患者的嘴吹氣(可隔一層紗布),要使患者的胸部膨起,整個過程大約吹氣二秒,停三秒,每分鐘以14-16次為宜,救護人員吹氣后要放松患者的嘴使其自動呼氣。人工呼吸要堅持進行,不可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