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粉塵的職業危害防護
第一章?生產性粉塵
第一節?生產性粉塵的定義和分類
一、生產性粉塵的定義
生產性粉塵專指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粉塵。人類各種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中可產生大量的粉塵,自然界的分化腐蝕隨著氣體的流動也會產生粉塵。生產性粉塵專指在人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能夠較長時間漂浮于生產環境中的固體微粒。它是污染生產環境、危害勞動者健康的重要職業危害因素。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會導致塵肺。生產性粉塵的治理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視,其一是由于許多生產性粉塵具有生物毒性作用,吸入后給接觸者健康造成有害的影響。其二是由于粉塵的廣泛存在,受危害的人數相當龐大。其三是由于粉塵從呼吸道侵入人體,較其他侵入途徑更難控制。而且生產性粉塵的彌散還是造成公共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粉塵的分類
(一)按粉塵的成分分類
1.無機粉塵
?(1)硅塵:是指含有相當量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如金屬礦開采、巖石開采、隧道挖掘、煤礦掘井中產生的粉塵。硅塵是生物活性最強、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塵。
(2)硅酸鹽塵:石棉、滑石、云母、高嶺土、水泥粉塵均屬此類,其中以石棉粉塵最重要。此類粉塵除含有二氧化硅外,還含有鎂、鐵、鈣、鋁等化學元素。
(3)含碳粉塵:煤塵、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塵,其中以煤塵接觸人數最多。
(4)金屬粉塵:金屬冶煉、電焊時產生的煙霧,如鐵、硅、鉛、鋅、鈹、銅等金屬及其氧化物粉塵。
(5)人工無機粉塵:如金剛砂、玻璃及玻璃纖維、人造礦物棉(礦渣棉、巖棉、玻璃棉)等。
2.有機粉塵
有機粉塵主要是農業生產、有機化學工業、醫藥等行業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其多為動植物的蛋白及有機化學物,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機體過敏性疾病,如職業性哮喘、過敏性肺泡炎等。單純的有機粉塵一般不會引起塵肺。有機粉塵包括以下3類。
(1)植物粉塵:如棉、麻、煙草、甘蔗、谷物、茶、木材等粉塵。
(2)動物粉塵:如毛發、角質、皮革、骨粉等粉塵。
(3)人工有機粉塵:如炸藥、有機染料、塑料等粉塵。
3.混合性粉塵
指上面各種粉塵,同時有兩種或多種混合在一起,這種粉塵在生產中十分常見。如煤礦開采時,有巖石粉塵和煤的粉塵;金屬制品加工研磨時,有金屬和磨料粉塵;電焊時,有鐵和硅酸鹽,以及錳、鉻、鎳等其他金屬粉塵;棉紡廠原料準備工序往往有棉塵和土壤等混合粉塵,棉麻和人造纖維混紡時也能產生兩者混合的粉塵。
(二)按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分類
(1)硅塵:礦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的粉塵。
(2)非硅塵:礦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的粉塵。
(三)按職業衛生觀點分類
(1)總粉塵:懸浮于空氣中各種粒徑的粉塵總和,以前稱為全塵。更確切的定義是指在正常呼吸過程中通過鼻或嘴可吸入的粉塵。
(2)呼吸性粉塵和非呼吸性粉塵:被吸入呼吸系統的粉塵,其中的少部分進入到肺泡區,這部分粉塵稱為呼吸性粉塵。其余大部分粉塵由于鼻、咽、氣管、細支氣管的攔截、阻留作用不能進入到肺泡區,這些不能進入肺泡區的粉塵稱為非呼吸性粉塵。
(四)按粉塵粒徑大小分類
(1)可見粉塵:塵粒直徑大于10微米,肉眼能夠看到。
(2)顯微粉塵:塵粒直徑在0.25~10微米之間,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識別。
(3)超顯微粉塵:塵粒直徑小于0.25微米,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識別。
(五)按粉塵產生的來源分類
(1)原生粉塵:在礦物開采之前因地質作用和地質變化等原因而產生的粉塵。
(2)次生粉塵:在采掘、裝載、轉運、加工等生產過程中,因煤巖破碎產生的粉塵。
(六)按粉塵存在狀態分類
(1)懸浮粉塵:漂浮在空氣中的粉塵。
(2)沉積粉塵:塵粒在其自重作用下,從空氣沉降下來堆積在地面或物體表面上的粉塵。
(七)按粉塵有無爆炸性分類
(1)有爆炸性粉塵:經過粉塵爆炸性鑒定,確定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在一定濃度和引爆熱源的條件下,本身發生爆炸和傳播爆炸的粉塵。
(2)無爆炸性粉塵:經過粉塵爆炸性鑒定,確定不能發生爆炸和傳播爆炸的粉塵。
第二節?生產性粉塵的主要來源
生產性粉塵可出現在多個行業和部門,其危害也是較為廣泛的。在此介紹容易產生生產性粉塵的常見行業。
一、金屬礦山行業
(一)基本生產過程
1.井下開采
井下開采可分為掘進、采礦、運輸、充填等基本過程。
(1)掘進。掘進是采礦前的準備工作,指在巖層中開鑿巷道使其通向礦脈的作業過程,由掘進工擔任。主要工序包括鑿巖、爆破、裝巖、運輸和支護等。開鑿巷道目前仍以鑿巖爆破方法為主,這是巷道掘進的主要工序。首先用風鉆或電鉆在堅硬的巖石上鉆眼,然后裝入炸藥,將巖石爆破下落,用礦車運出爆落的巖石后,清理隧道并架上支架即成巷道。支架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巷道圍巖變形和塌落,保證礦石運輸、通風和礦工進出安全。支架材料可用木材、鋼材或混凝土等。
(2)采礦。采礦是指把含有礦石的巖層采掘下來。開采礦石的工作面稱為掌子面。在金屬礦石或石灰巖開采中,作業與掘進相似,只是沿著礦脈打眼、爆破、運輸出井。
(3)運輸。運輸是將采掘的礦石、巖石等經運輸巷道運到車場,再用提升機、絞車或帶式輸送機運送到地面。
(4)充填。金屬礦開采后一般不必充填。
2.露天開采
當礦藏露出地面或接近地表面時,則采用露天開采方式,主要使用爆破、推土機、電鏟等剝離表面覆蓋層,露出礦層后采掘。露天采掘生產效率高,勞動條件也較好。
(二)存在生產性粉塵的主要環節
生產性粉塵是采礦作業中的主要職業性有害因素,礦井內許多生產過程,如鉆眼、爆破、采礦、運輸等都能產生大量粉塵。作業環境的粉塵濃度、分散度及二氧化硅含量取決于井下開采方式和巖層的地質結構。在鑿巖中,干式鑿巖的粉塵濃度遠遠高于濕式鑿巖,有報道干式鑿巖時粉塵濃度可達1000mg/以上。隨著機械化程度提高和濕式作業的加強,在規模較大的礦山,作業點的粉塵濃度合格率有很大提高,但在一些小型礦山中,由于
?(6)耐火材料生產。耐火材料在鋼鐵工業主要用于修建高爐、熱風爐、煉鋼爐、加熱爐、鐵水與鋼水罐等。主要作業包括選用各種耐火材料,經過破碎、粉碎、過篩、混料,最后成型、干燥、煅燒等。
2.存在生產性粉塵的主要環節
篇2:煤礦預防粉塵危害操作制度
粉塵對人體的危害巨大,長期接觸產生粉塵的作業人員,因長期吸入粉塵,使肺內粉塵積累逐漸增多,當達到一定數量時即可引發塵肺病。長期接觸產生粉塵作業地點的人員必須加強防護。
一、上崗條件
第一條接觸產生粉塵的作業人員必須了解粉塵對人體產生的危害,上崗必須經過不少于6個小時的專業培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作業。
二、安全規定
第二條上崗人員必須配帶防塵口罩。
第三條必須實行現場交接班制度,對防塵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三、正規操作
第四條進入作業地點必須帶好防塵口罩。
1、采掘作業
⑴打眼時必須實施濕式打眼,同時開啟防塵水幕。
⑵放炮使用水炮泥,放炮時開啟防塵水幕,放炮后及時沖刷煤壁、巖幫和爆落的煤矸。
⑶裝煤、矸石時必須灑水。
2、其他作業
各轉載點、溜煤眼運煤、放煤時必須開啟噴霧。
四、其他規定
第五條各工作地點工作結束時方可關閉水幕或噴霧,離開產生粉塵地點,進入新鮮風流中,方可摘掉防塵口罩。
篇3:煤礦粉塵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在煤礦生產和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巖礦微粒統稱為煤礦粉塵,主要上煤巖和煤塵,它是在礦井生產如鉆眼、爆破、切割、裝載、落煤及運輸和提升過程中,因煤巖被破碎而產生的。不同的礦井由于煤、巖地質條件和物理性及采掘方法、作業方式。通風狀況和機械程度和不同,粉塵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異;即使在同一礦井里,產塵的多少也因地因時發生著不同的變化。一般來說,在現在防塵措施的條件下,各生產環節產生的浮游粉塵比例大致為:采煤工作面產塵量占45%-80%;掘進工作面產塵量占20%-38%;錨噴作業點產塵量占5%-10%;其它作業點占2%-5%,各作業點隨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礦塵的生成量也將增大。為了保障煤礦勞動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程、標準制定本制度。
一、依法搞好煤礦粉塵危害防治工作,企業主要負責人對粉塵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負責。企業必須設置粉塵危害防治機構,配備專職防塵人員和防塵裝備,使煤礦作業場所粉塵危害防治工作達到國家有關標準和要求。
二、制定防治管理技術措施。粉塵危害防治年度計劃,落實粉塵危害防治費用。
三、制定防塵作業規劃及措施,防塵措施檢查驗收制度及實施記錄,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及管理制度、礦井定期沖刷粉塵向度、粉塵測定制度及各項管理制度,且應做到現場落實。
四、采用先進的采掘技術和有效的治理措施,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規定。場所空氣中粉塵標準如下:
粉塵中游離Si02含量(%)最高允許濃度(mg/m3)
總粉塵呼吸性粉塵
<1010~<80≥80102223.510.50.3
五、采煤、掘進工作面及其它作用場的粉塵危害因素進行預測且落實好防治粉塵措施,具體要求如下:
1、采掘工作面等有粉塵危害的作業場所要落實好綜合的防塵措施。
2、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礦井主要運輸巷、帶式輸送機斜井與平巷、上山與下山、采區運輸巷與回風巷、采煤工作面運輸巷與回風巷、掘進巷道、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載點等地點都必須整設防塵供水管路,并按規定設置水管和閥門。
3、礦井主要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采掘工作面進、回風巷必須按規定設置凈化水幕。
4、進下煤倉放煤口、溜眼放煤口、輸送機轉載點等必須按規定安設噴霧裝置并要保證噴霧裝置能正常使用。
5、礦井巷道要及時清掃、沖洗沉積的煤塵,及時清除浮煤,定期撒布巖粉,大巷要定期刷漿。
六、采煤工作面防塵措施
1、采煤工作面進行煤層注水。有下列情況的除外:
(1)圍巖有嚴重吸水膨脹性質、注水后易造成頂板垮塌或底板變形,或者地質情況復雜、頂板破壞嚴重,注水后影響采煤的煤層;
(2)注水后會影響采煤安全或造成勞動惡化的薄煤層:
(3)原有自然水分或防滅火灌漿后水分大于4%的煤層;
(4)孔隙率小于4%的煤層;
(5)煤層很松軟、破碎、打鉆時易塌孔、難成孔的煤層;
2、采煤工作面上、下平巷定期沖刷煤塵。
3、采煤工作面上下平巷距安全出口50米處安裝風流凈化水幕并保證凈化水幕正常使用。
4、采煤機安裝內、外噴霧裝置。截煤時必須噴霧降塵。內外噴霧壓力要符合煤礦安全規則的規定。
5、炮采工作面采取濕式打眼、使用水泡泥,爆破前、后沖洗煤壁,爆破時噴霧降塵及出煤時灑水等綜合防治措施。
七、圍巖有嚴重吸水膨脹性質、掘進工作面防塵措施:
1、掘進機作業時使用內、外噴霧,內、外噴霧的壓力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
2、炮掘工作面采取濕式打眼、使用水泡泥,爆破前、后沖洗煤壁,爆破時噴霧降塵及出煤時灑水等綜合防治措施。
3、距工作面50米左右處安裝風流凈化水幕并保證凈化水幕正常使用。
八、加強個體防護,錨噴工人要佩戴送風口罩或壓風呼吸器,機級司機、鉆眼工、放炮員、移支架工、回柱放頂工、皮帶司機等要佩帶防塵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