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應急機制信息系統要點規程
多年來,我國在公安、消防、醫療急救、地震救援、抗洪、核事故、森林防火、海上搜救、礦山和危化品救援等領域已逐步建立了應急指揮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各行業各部門和各單位普遍重視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了各自的智能化的指揮決策信息系統。
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對城市管理,特別是突發公共事件的有效處置,首先必須依靠高效準確的城市應急聯動指揮系統,為此,建設應急聯動信息共享機制十分必要。
一、加強政府對應急機制信息體系建設的統一領導
在一個反應靈活的應急機制中,靈敏的信息系統是有效運轉的前提。從2003年抗擊“非典”的戰役中得到的啟示說明,必須建立一個眾多相關部門的數據資源達到共享的公共信息管理系統。而大量的信息化建設也必須在平時的工作中堅持不懈地去做。這樣,才能在突發事件面前,從容應對,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只有建立一個由國家保障的統一的運行和管理的信息報告機制,讓信息的收集更加翔實、迅捷,才能做到應急反應快捷;也只有從國家的高度建立一個強化各級政府領導地位和職責的應急機制,才能更加有效地調動多個部門和多個學科配合,使應急機制運轉更加有力。因此,只有在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統一領導下,實行統一規劃,整合現有資源,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才能夠實現信息的良性互通。
目前,由于政府應急資源的部門化和利益化,加大了應急資源和信息共享機制建設的難度。因此,應急機制建設是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該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以城市為中心的應急體系,設立專門機構,組建職業隊伍,制定相應的職責、權力和流程方案??赏ㄟ^政府組織和民間機構,開展應急聯動的體制、管理、運營、決策、考核等多層次的研究,構建切實可行的應急聯動業務模型、部門協作模型、管理與運營模型,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逐步理順政府應急聯動的體系。
二、建立健全應急機制信息化?
建設的統一標準和規范
應急聯動系統首先要實現信息聯動。因此,多部門異構數據的集成是應急指揮系統設計的核心焦點。由于部門眾多,相關的信息系統也非常多,數據庫平臺也是多種多樣,這就需要統一的基礎信息交換平臺,將不同部門的信息系統和應用系統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覆蓋全面的應急指揮信息支撐網絡,滿足指揮過程中的以下應用需要:異構數據庫之間的關聯查詢;異構數據庫之間的交叉對比;數據庫之間的數據提取和更新;數據格式和類型轉換;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用戶身份認證與授權管理;數據訪問與交換日志。異構系統互連與綜合數據交換的實現,與電子政務網絡和應用的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
應急聯動系統的建設和使用也是一個長期過程。國外大型應用系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持續不斷的技術標準化和業務標準化建設。各種標準在系統規劃、系統設計、業務模型、技術選型過程中起到了強有力的引導作用,保證了系統的改進具有良好的繼承性和一致性。
在應急指揮方面,美國政府和民間有大量的專門機構進行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的研究,如911phaseI、II,E9-1-1及APCO35、APCO36等各種業務,以及CTI、無線通信、GPS、電子地圖等各類技術標準。這些標準在美國應急指揮系統的產品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沒有標準支持,必然會造成系統生命周期縮短,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國家應高度重視,不斷將實踐中成功的應用通過標準固定下來,不斷總結、不斷積累、不斷提高,促進系統產品化、產業化發展。
三、整合現有應急服務資源
應急聯動系統就是綜合各種應急服務資源,采用統一報警和求助的號碼,統一接警,統一指揮,聯合行動,為公眾提供相應的緊急救援服務,為城市的公共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系統。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用不同的三位數字電話號碼,作為城市處理緊急呼救的特服號碼。例如:美國采用911,英國采用999,比利時采用900,瑞典采用900。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香港等技術先進的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建立了以城市為區域中心的區域報警、求助應急處置體系。通過一個特服號碼電話報警求助,指揮中心依據報警求助內容,分別調動警察、消防、醫療急救、水電搶險等部門進行緊急處置或聯合行動處置。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建設城市社會應急聯動中心。今天,應急聯動中心(911中心)已遍布美國的各個州市。美國911服務開通以后,各州市有了統一的應急聯動中心和通信系統,警察、消防和急救等部門采用現場合署辦公的方式處理各類緊急事件。當市民撥打911電話后,由911中心的接警員統一接警,根據事件內容,迅速做出反應,聯合各相關部門統一處置。市民在很短時間內便可得到最快速的救援和服務。我國南寧市城市應急聯動系統已開通統一的“110”報警電話。接警后根據內容,分轉到110、119、120、122或12345等相應席位。一般事件各席位各盡其職,下達指揮命令;重大事件由指揮長臺,協調各警種統一指揮。實現了跨部門、跨警區以及不同警種之間的統一協調指揮,也使報警和聯動出警更加準確、快捷和高效。此外,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南京、大連、濟南、成都等城市的聯動系統也己開始建設。
四、建立國家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系統
應急機制的信息體系的建設,是應急機制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建立和完善國家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系統是整個應急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基礎工作。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檢測手段,做好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提高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和處理水平,建立健全國家統一的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為快速決策和啟動應急機制提供依據。
國家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系統體系總體目標是:建立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先進可靠、反應靈敏、實用高效的國家公共安全應急體系技術平臺。
應急智能系統主要組成:決策技術主要包括應急預警、應急決策指揮和應急資源配置等;預案庫主要是為各種突發事件所做的預案;模型庫主要是指火災模擬、危險化學品泄露模擬、人員疏散模擬;數據庫主要是指基礎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應急資源信息系統等。
地方各級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是國家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緊急突發事件進行監測、行動決策、救援指揮和工作協調的功能。將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系統納入政府電子政務系統之中,平時用于日常管理,突發事件來臨時,成為危機處置指揮系統之一。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是一個復雜和高度集成的系統,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確保系統的正常安全運行,因此該系統具有很高的安全措施保證。
公共安全信息技術平臺系統的建設要應用大量監測、通訊和信息方面的裝備,也需要研發一批軟件及其集成技術,具有鮮明的知識產權與產業化發展的特點。國家應建立和制定公共安全通信信息技術平臺的國家標準體系和相應技術政策,鼓勵和扶持國內有條件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加強該領域應用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與開發,加大自我知識產權占有的比重和產業化的份額,以利于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的安全和暢通。
五、城市應急聯動系統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框架
應急聯動系統的系統分析是系統設計的基礎。任何一個系統都必須包含組織結構、運行流程和技術支撐,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系統功能的優化。其中,信息管理與技術支撐系統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特別是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聯絡設施,來提高城市應急聯動系統的性能和績效。
一個功能完備、安全可靠、高度網絡化和信息化的城市應急聯動系統,是一個城市或區域最高層的綜合信息處理平臺,它不僅是輔助決策系統的重要信息來源,也是下達應急指揮指令的安全通道。它要求建立統一的信息資源庫、緊急救助標準化流程數據庫,統一協調城市救助力量和救助資源,建立備份中心等。城市應急聯動系統的信息管理與技術支撐系統可分為5個部分:應用系統、數據及數據庫、支撐平臺、標準與接口和系統安全。
1.應用系統
城市應急聯動系統的信息管理與技術支撐系統中的應用系統采用基于IntTanet/Internet結構、C/S模式與B/S模式相結合的體系結構。它由以下部分組成:應急指揮調度系統、信息維護系統、領導輔助決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基于WEBGTS的應急信息發布系統。
應用系統以功能為中心,各個部門、人員根據權限的不同,對系統擁有不同的操作及使用權限。也就是說,根據所有應急部門的業務功能,將整個系統設計成一個統一界面,以功能劃分模塊,整個系統是由功能模塊有機結合而成的,而登錄用戶按所屬部門、職位享有相應的功能模塊操作權限。
2.數據及數據庫設計
系統的數據庫是一個以應急指揮中心為核心,以各聯動單位調度中心為節點的分布式異構數據庫。數據有地圖數據庫、屬性數據庫、動態數據庫、經驗知識庫、統計分析庫、柵格圖像庫、文檔數據庫、模型數據庫、方法數據庫、數據庫字典。其中空間信息數據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源管理、數據的分層管理和數據庫(數據分為地理數據和屬性數據)。
3.支撐平臺設計
支撐平臺有計算機網絡系統、監控系統、顯示系統、GPS系統、有/無線通信系統、圖像傳輸系統、電源及機房、軟件支撐平臺等。支撐軟件平臺系統包括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GIS系統和應用軟件開發平臺系統等。以下是我們的一個實例:數據庫服務器:Oracle,GlS支撐平臺:MapinfopronessionMAPBASIC,OA平臺:lotusDomnino,開發平臺:DclpHIVCJbuilder,操作系統:WindowsAdvanceServer,網絡協議:TCP/IP,軟件平臺結構:軟件平臺采用C/S十B/S結構。
4.標準與接口設計
由于本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由各種技術、各種相關系統、數據集成的系統,因此系統接口的設計十分重要。系統接口分為外部接口、內部接口。接口有數據接口、軟件接口、硬件接口。標準的建設是城市應急聯動系統的核心工作。
5.系統安全的設計
城市應急聯動系統的安全設計從系統安全、數據及數據庫安全兩方面進行了設計,前者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后者進行了數據保護,以維持系統的數據安全。
應急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綜合信息技術支撐平臺體系,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提供有利的支撐和保障。
篇2:房地產公司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控制規程
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控制由集團總部IT中心和各一線IT人員共同進行,并由IT中心制定和實施相關規則,主要包括《員工電腦使用指南V2》、《用戶帳戶管理規范》、《計算機數據備份管理制度》等規定。(具體內容見附件5"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控制"中的5-1--5-3)。
計算機管理系統控制制度明確規定了以下具體內容:
(一)電腦維護部門的職能及職責劃分:IT中心運營組負責集團總部的電腦維護、集團網絡、各業務應用系統的運行和維護;各地分公司有1-3名IT人員,隸屬總經理辦公室,負責分公司的電腦、網絡的運維。
(二)電腦程序及資料的存取控制:通過WindowsAD集成驗證用戶訪問,NTFS等技術,以及文檔加密系統對資料進行控制。
(三)基礎數據的輸入輸出控制:技術上,各業務系統都使用統一的indowsAD集成驗證用戶,來控制基礎數據的輸入和報表等打印輸出控制;管理上,通過《用戶帳戶管理規范》制度規范用戶的使用,達到基礎數據輸入輸出的準確性。
(四)資料備份、檔案及設備的安全控制:管理上,集團總部及各地公司必須遵守《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計算機數據備份管理制度》;技術上,備份系統實現實時在線,自動化地對萬科各信息系統,以備份服務器形成備份中心,對各種平臺的應用系統及其他信息數據進行集中的備份,保障企業各項業務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有效地保護商務的連續性;RADIUS集成驗證網絡設備。
(五)硬件及軟件系統的購置、使用及維護的控制:《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電腦應用及管理規定》規定了軟硬件購買的流程控制,《員工電腦使用指南》則指導員工如何使用萬科系統,明確員工的職責范圍。
(六)系統復原及測試程序的控制:集團總部及各地公司必須遵守《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計算機數據備份管理制度》,定期做備份的恢復測試;技術上采用了高可靠技術,如RAID,SAN,群集等,保障了各應用系統的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