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所需設備及器材——堵漏器材
(一)管道密封套
1.用途。用于壓力1.6MPa(16巴(D)的管道裂縫密封。
2.性能及組成。有9種規格,能密封的管道直徑為21.3~114.3mm。密封套內部用具有化學耐抗性的丁腈橡膠制成,耐熱性達80℃,密封性能100%,可承受16巴的背壓。總重量14.5kg。
3.維護。防止破損,避免高溫環境。
(二)1.5巴泄漏密封槍
1.用途。單人迅速密封油罐車、液柜車或貯罐的裂縫。
2.性能及組成。有四種規格,其中三種楔形袋,60~110mm寬;一種圓柱形袋,70mm直徑。圓柱形密封袋可密封30~90mm直徑漏孔,楔形袋可密封15~60mm裂縫的漏孔。密封袋用高柔韌性材料制成,有防滑齒廓。密封槍有三節,可延伸,重量6.5kg。短期耐熱性90℃,長期耐熱性85℃。工作壓力1.5巴,由腳踏泵、減壓表等組成。
3.維護。防止袋體破損,避免高溫環境。
(三)內封式堵漏袋
1.用途。當發生危險物質泄漏事故時,用于堵漏1巴反壓的密封溝渠與排水管道。
2.性能及組成。有8種規格,用于25~1400mm管道直徑。多層結構,帶纖維增強,彈性高,短期耐熱性90℃,長期耐熱性85℃。主要由單出口/雙出口控制閥,腳踏泵或手泵,10m長帶快速接頭氣管,安全限壓閥,減壓表(當使用壓縮空氣瓶時)組成。
3.維護。防止破損,避免高溫環境。
(四)外封式堵漏袋
1.用途。堵塞管道、容器、油罐車或油槽車、桶與貯罐的直徑為480mm以上的裂縫。
2.性能及組成。一種規格,三個型號(1.5巴旋轉扣、1.5巴帶子導向扣、6巴帶子導向扣);可密封500mm×300mm面積。1.5巴密封袋可封堵反壓1.4巴,6巴密封袋可封堵反壓5.8巴。主要由控制閥、減壓表、快速接頭氣管、腳踏泵、4條10m長帶掛鉤的繃帶、防化襯墊等組成。
3.維護。防止破損,避免高溫。
(五)捆綁式堵漏帶
1.用途。密封50~480mm直徑管道及圓形容器的裂縫。
2.性能及組成。有兩種規格,980mm和1770mm,用于50~200mm及200~480mm直徑的管道。具有抗油、抗臭氧、抗化學與耐油性,短期耐熱性115℃,長期耐熱性95℃。主要由控制閥、減壓表、快速接頭氣管和兩條10m長帶掛鉤的繃帶組成。
3.維護。防止破損,避免高溫。
(六)堵漏密封膠
1.用途。在化學或石油管道,閥門套管接頭或管道系統連接處出現極少泄漏的情況下使用。
2.性能。使用方便、快速。在生銹、油膩、污染或狹窄的部位使用同樣安全可靠。可承受0.4巴的反壓;無毒,不會燃燒,可溶于水。一箱8罐,每罐0.5L(0.6kg)。
3.維護。不用時密封,放置于陰涼處。
(七)罐體及閥門堵漏工具
1.用途。用于氯氣罐體上的安全閥和回轉閥的堵漏。
2.性能及組成。由各種專用工具、中心定位架、密封罩和各種密封圈組成。對C類罐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3.維護。定期保養各處螺紋,必要時,涂油脂;使用完后,要清除污垢,保持干凈。
(八)磁壓堵漏系統
1.用途。可用于大直徑貯罐和管線的作業。
2.性能及組成。系統由磁壓堵漏器、不同尺寸的鐵靴及堵漏膠組成。適用溫度80℃,壓力從真空到1.8MPa以上;適用介質:水泊氣、酸、堿、鹽;適用材料: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低合金鋼及鑄鐵等順磁性材料。
3.維護。
①使用前,必須檢查各部件的完好程度。
②操作時,必須嚴格按規定程序進行。
③平時,必須認真保管,保持完整、潔凈,嚴防消磁。
?(九)注入式堵漏器材
1.用途。主要用于法蘭、管壁4閥芯等部位的泄漏;適用各種油品、液化氣、可燃氣體、酸、堿液體和各種化學品等介質。
2.性能及組成。由手動高壓泵(限額壓力63MPa,使用壓力≤50MPa)、注膠槍、高壓橡膠管、專用卡箍和夾具及固定密封膠組成。可在溫度—100~650℃、壓力<50MPa范圍內使用。
3.維護。
①使用前,必須檢查所有連接部位和密封點的完好性。
②操作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
③用后,清洗、涂油保存,并按要求定期檢查。
(十)黏貼式堵漏器材
1.用途。主要用于法蘭墊、盤根、管壁、罐體、閥門等部位的點狀、線狀和蜂窩狀泄漏。
2.性能及組成。由鋼帶捆扎機、哈峽夾具、罐體橫撐桿、45°壓板、弧形壓板、閥體壓板及輔助配件、黏合膠組成。可在溫度-70~250℃、壓力1.0~2.5MPa范圍內使用。
3.維護。
①使用前,必須檢查各種部件的完好程度。
②操作時,必須嚴格按規定程序進行。
③用后,清洗、涂油保存,按要求定期檢查。
篇2:應急救援隊儀器設備管理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一條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各項管理制度,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
第二條在隊長的領導下,負責本單位的儀器、設備的管理工作,對業務范圍內的安全工作負責。
第三條負責參加設備的驗收,確保各種設備組件齊全、合格。
第四條建立健全設備管理臺帳,做到帳、卡、物相符,保證設備完好。
第五條健全設備檔案,保管好設備的說明書,合格證,維修卡等原始資料。
第六條根據各種儀器、設備的具體要求,做好效驗、年檢等工作,確保儀器、設備完好并符合相關技術管理規定。
篇3:化工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化工企業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總則
1.1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特種設備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傷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并使應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學、高效的實施,特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2應急救援工作原則
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在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前提下,貫徹統一領導、全員參與、分級負責崗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急救援工作應響應及時、快速反應、規范有序、運轉高效。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第302號令)、《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國家質檢總局2號令)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特種設備,其中包括:壓力容器(反應釜)、電葫蘆、廠內車輛等特種設備可能發生的泄漏、爆炸,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以及電葫蘆、廠內車輛墜落、倒塌、碰撞事故。
2、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2.1組織指揮機構:
2.1.1消防安全負責人:***
2.1.2消防安全管理人員:***
2.1.3從業人員構成:***
A、滅火救援組(21)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火場滅火、人員及物資的救援工作。
B、設備維護組(4)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水、電、監控系統、消防設備的維修和保養、火場現場設備操作等。
C、疏散演練組(12)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火場被困人員疏散、警戒、救護工作。
D、檢查巡查組(8)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消防設施器材的各項檢查工作以及協助疏散組檢查火場被困人員有無疏漏及人、物救援工作。
E、宣傳培訓組(7)
組長:***
組員:***
職責:主要負責防火安全教育培訓、火場組織人員保護火災現場,防止殘火復燃,為調查火災原因提供情況等工作。
2.2消防安全管理人:由在崗人員擔任。
2.2.1任務:根據消防安全責任人的指令主要完成;
2.2.2啟動滅火設施進行撲救;
2.2.3通知有關領導前往火場進行組織指揮;
2.2.4通知其他人員帶來滅火器材、用具等前往火災現場請領任務;
2.2.5向著起火點和其他范圍發布疏散命令;
2.2.6通知場內值班電工及時切斷相關電源;
2.2.7向社會有關部門報告,請求協助和支援。
2.3廠內值班人員應確保24小時開通手機,切實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3滅火、應急疏散預案程序
3.1報警
3.1.1任何人發現火災都必須立即報警,立即通知消防安全責任人。
3.1.2到達火警點后證實為火警的,立即用電話通知消防安全管理人。
3.1.3如果火勢已經較大,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立即打開報警器或撥打119火警電話,同時通知全員。報警時應沉著冷靜、向接警人詳細提供火災的準確位置、什么物質著火、有無人員受困、目前火情、火勢情況等相關信息。如果是向消防部門報警還應報告起火點的準確位置、地址,并按照消防部門的指示通知人員消除消防車通道障礙并且到主要道路上去引導消防車進入。
4、應急疏散
4.1消防安全管理人在得知火場情況以后,必須立即作出進行部分區域或全部區域疏散命令。通知相關人員切斷電源,啟動消防泵;如果是車間發現火警,可能的情況下,應及時啟動車間排塵設備。
4.2相關人員通過廣播呼喊向疏散區域人員發出應急疏散命令,宣布疏散順序、指導疏散路線方向、安全出口位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項,并讓不需要疏散或未到疏散點的人員保持鎮定。
4.3各區域疏散小組成員應保持冷靜,按照指示的疏散順序引導區域人員有序的從安全出口疏散,對受傷和情緒不穩定的人提供幫助,到達安全地點注意清點人數。
4.4疏散區域外部疏散小組成員應打開安全出口,清理疏散通道上的障礙物,攜帶應急照明設備指引疏散方向。
5、火災撲救
5.1安全管理負責人到現場指揮滅火做到“三查”、“三看”。一查火場是否有人被困,二查燃燒什么物質,三查從哪里到火場最近。一看火、煙定方向、定火勢、定性質;二看建筑,定結構、定通路;三看環境,定重點、定戰力、定路線。
5.2確定火災策略、戰力分配上做到: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滅火救人同步進行,滅火部分主要把主力用于直接滅火上,同時以小部分力量在可能蔓延的地方,防止火勢乘隙擴大,當火勢已經擴大,就應以主力用于蔓延火勢或可能造成更大災害的方面。
6、組織全員進行滅火
6.1啟動消防水泵,滿足著火點的消防用水量,鋪設水帶做好滅火準備,視情況布置防水簾分區滅火。
6.2組織全員充分利用現有滅火設施及時開展自救工作,力爭降低財產損失。
6.3明確分工,在安全消防滅火總指揮的具體組織下,把責任落實到參加滅火的工作人員,負責引、送、查、接等工作。
6.4在消防隊剛到火場之后,全員均要聽從消防部隊領導指揮,并配合消防部隊進行供水、滅火。
6.5以上各項必須在著火后5至7分鐘內完成,并在1至3分鐘內組織現場人員對火災進行初期撲救。
7、應急方案的培訓和訓練
7.1技檢部每年12月制訂下一年度應急響應訓練計劃,報公司經理審批,并負責計劃的實施。
7.2生產技術部負責對應急小組成員以及重點防火崗位的人員進行本方案的培訓。
8、應急方案評審
8.1緊急事故發生后或演習結束后應對應急方案的適用性進行評審,視需要修改方案,報總經理審核批準后實施。
8.2安全生產委員會組織相關部門評審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