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救壓縮或液化氣體事故應急救援處理技術
壓縮或液化氣體總是被儲存在不同的容器內,或通過管道輸送。其中儲存在較小鋼瓶內的氣體壓力較高,受熱或受火焰熏烤容易發生爆裂。氣體泄漏后遇著火源已形成穩定燃燒時,其發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險性與可燃氣體泄漏未燃時相比要小得多。遇壓縮或液化氣體事故一般采取以下基本對策。
1、救氣體事故切忌盲目撲滅火勢,即使在撲救范圍伙食以及冷卻過程中不小心把泄漏處的火焰撲滅了,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也必須立即用長點火棒將火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否則,大量可燃氣體泄漏出來與空氣混合,遇著火源就會發生爆炸,后果將不堪設想。
2、首先應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3、如果火勢中有壓力容器中有受到火焰輻射威脅的壓力容器,能疏散的盡量在水槍的掩護下疏散到安全地帶,不能疏散的應部署足夠的水槍進行保護。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進行冷卻的人員應盡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現場堅實的掩蔽體保護。對臥式貯罐,冷卻人員應選擇貯罐四側角作為射水陣地。
4、如果是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設法找到氣源閥門。閥門關閉好以后,只要關閉氣體的進出閥門,火勢就會自動熄滅。
5、貯罐或管道泄漏關閥無效時,應根據火勢判斷氣體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形狀,準備還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氣囊塞、粘合劑、彎道工具等)
6、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用水撲救火勢,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鹵代烷滅火,但仍需用水冷卻燒燙的罐或罐壁。火撲滅后,應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時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出來的氣體。
7、一般情況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滅火工作,但有時一次堵漏不一定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敗,再次堵漏需一定時間,應立即用長點火棒將泄漏處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以防止較長時間泄漏出來的大量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從而潛伏發生爆炸的危險,并準備再次滅火堵漏。
8、如果確認漏口非常大,根本無法堵漏,只需冷卻著火容器及其周圍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著火范圍,直到燃氣燃盡,火勢自動熄滅。
9、現場指揮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遇有火勢熄滅后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定燃燒或受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等爆裂征兆時,指揮員必須適時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現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
10、氣體貯罐或管道閥門處泄露著火時,在特殊情況下,只要判斷閥門的有效,也可違反常規,先撲滅火勢,再關閉閥門。一旦發現關閉無效,一時又無法堵漏時,應迅速點燃,恢復穩定燃燒。
篇2: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安全檢查指南
一、引言本指南目的為船舶安全檢查員在對液化氣船的構造和設備的特殊要求部份檢查時,提供指引性的檢查參考。本指南的任何內容不應理解為限制船舶檢查員在實施檢查采取展開檢查的權利;同樣,檢查員也不應限于本指南的內容,而應根據其專業判斷確實檢查范圍并采取可行的合理措施以確保船舶達到有關規則的要求。本指南不提供散裝液化氣船舶與貨船相同要求部份(如:完整穩性、救生設備、無線電設備、防污設備、動力管系、除貨物區域外的船舶管系等等)的檢查指引。除另有規定外,指南中檢查項目后面標注有“IGC”的條款,同樣適用于GC規則和A.329規則。二.?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的定義凡從事散裝運輸溫度在37.8℃時,蒸氣絕對壓力超過0.28mpa的液化氣體和IGC規則以及GC規則第十九章所列其他散裝貨品的船舶,均被視為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三.?檢查依據1、《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和設備規則》(簡稱IGC規則)及其1990年和1992年修正案;2、《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和設備規則》(簡稱GC規則或A.328規則)及其第一至第四修正案;3、現有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和設備規則(簡稱A.329規則)及其第一至第四修正案;4、中國船級社(CCS)《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構造和設備規范》(1996);5、STCW78/95;6、《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檢查規則》(1997)四.?船舶適用范圍無論何種尺寸的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舶(以下簡稱“船舶”),當:1、船舶在1986年7月1日及以后安放龍骨或處于相似建造階段的,應符合IGC規則的有關規定;2、船舶在1976年10月31日以后簽訂建造合同;或無建造合同于1976年12月31日以后安放龍骨或處于相似建造階段,或于1980年6月30日以后交付使用時,應符合GC規則(A.328規則)的有關要求;3、船舶在1976年10月31日或以前交付使用的,應符合A.329規則的有關要求;以及在1976年10月31日以前簽訂建造合同,或無建造合同于1976年12月31日經前安放龍骨或處于相似建造階段,并在1976年10月至1980年6月30日之間交付使用的,應符合A.329規則的要求,并盡實際可能滿足GC規則的有關要求。4、適用規則速查表日期76.10.3176.12.3180.06.3086.06.3086.07.01簽訂合同A.329A.328A.328A.328IGC安放龍骨A.329A.329A.328A.328IGC交付使用A.329A.329*A.329*A.328A.328注:A.329*表示船舶以滿足A.329規則的要求,同時應盡量滿足GC規則的要求。五、檢查(一)船舶、船員證書和相關文件1.1船舶證書1.1.1非國際航行散裝液化氣船舶是否在20**年6月30日通過CCS的檢驗并持有有效的入級證書。1.1.2《散裝運輸液化氣體適裝證書》或《國際散裝運輸液化氣體適裝證書》是否在船并有效;1.1.3《國際散裝運輸有毒液體物質污染證書》NLS(若貨物清單含有毒液體時)是否在船并有效;1.2船員證書1.2.1船舶任職的高級船員在20**年6月1日以后是否取得《高級消防培訓合格證》;1.2.2所有船員在20**年2月1日后是否持有《液化氣船船員特殊培訓(安全知識)合格證》;船長、駕駛員、輪機長、輪機員和組成船舶值班的水手、機工是否持有《液化氣船船員特殊培訓(安全操作)合格證》。在以上日期之前,只要求船員持有有效的散裝液化氣體船船員特殊培訓證明。1.3裝載與穩性資料(IGC2.2.5)根據交通部海事局海船檢字〖2000〗802號文件的要求,所有現有非國際航行散裝液化氣船舶必須在20**年3月31日前對穩性重新復核。檢查船舶是否持有主管機關認可的:(1)傾斜試驗報告和/或空船重量檢驗報告;(2)完整穩性計算書;(3)破艙穩性計算書(符合A.329規則的船舶也要求)1.5貨物操作手冊(IGC18.1.1)1.6儀表手冊(IGC13.1.4)1.7貨物充裝極限(IGC15.2)1.8適用的IGC規則或GC或A.329規則副本,或CCS的《散裝運輸液化氣體船構造和設備規范》(1996)(IGC18.1.3)1.9貨物資料(IGC18.1.1)1.10液貨艙壓力釋放閥調定壓力證書。(二)船舶布置及通風2.1船舶布置2.1.1最上層連續甲板以下外板上的舷窗及首層上層建筑或甲板室上的舷窗是否為固定式(IGC3.2.5)2.1.2上層建筑上固定式(非開啟型)的舷窗和窗,其密封狀況是否良好;非固定式駕駛室的窗能否迅速有效的關閉并保持氣密和蒸汽密。(IGC3.2.4)2.1.4貨艙處所以及屏蔽間處所內有無合適的排水及探測泄漏的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態(IGC3.7.1)*A.329不要求有探測泄漏的裝置2.2空氣閘2.2.1檢查當空氣閘的兩扇門同時開啟時,能否發出聲光警報(IGC3.6.3)2.2.2空氣閘處所內探測貨物蒸氣的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況(IGC3.6.6)2.3通風系統2.3.1在進行貨物裝卸操作的處所外是否設有“需要進行通風”的警告牌,機械通風裝置是否能從外面進行控制(IGC12.1.1)2.3.2通風管外部有否設置符合尺寸的防護網(IGC12.1.11)2.3.3通風系統的換氣次數是否滿足要求(氣體安全的貨物控制室的換氣次數可為8次/H,其余的應不小于30次/H)(IGC12.1.2)*A329中換氣次數的要求為20次/H2.3.4、氣體安全處所的通風應為正壓型,對貨物壓縮機艙以及認為是氣體危險處所的貨物控制室,其通風應均為負壓型;2.3.5、移動式機械通風裝置的風機和鼓風是否由認可的非火花型材料制成。(三)貨物圍護系統3.1液貨艙外部檢查:3.1.1對C型獨立艙的外部檢查應特別注意貨艙的支撐物,如鞍座處的液化艙殼板及覆板,被墊物(如木質襯墊),系固定位裝置(如止浮架等)以及鞍座結構等,還應檢查獨立艙與上甲板貫穿部件的風雨密設施是否處于滿意狀況,有否滲漏進水現象;3.1.2對A型獨立液貨艙,可拆除底部一些絕熱層,以查看支撐有無裂紋、變形和腐蝕。3.2液貨艙或船體結構絕熱物:?應對可以到達的絕熱物以便對絕熱物所敷蓋的部件進行檢查。3.3液貨艙系固、支持裝置以及與液貨艙相連的船體結構:?檢查時應特別注意系固、支持裝置支撐處的板、架結構,鞍座、鍵、防裂止動,止浮裝置及管子連接件和甲板貫穿件的情況。?3.4、獨立液艙與船體結構之間的電氣連接:應檢查并確認獨立液艙與船體結構之間有可靠的電氣連接。?3.5、氣室的關閉和密封裝置:獨立液艙、薄膜液艙及半薄膜液艙的頂部設有氣室,由于室里面全是蒸氣,因此氣室應達到良好的氣密狀態,應檢查并確認其處于良好狀態。?(四)管路系統4.1貨物管系(IGC5.2.1)4.1.1管路的總體狀況是否良好,有否泄漏,銹蝕,過分維修以及替換;4.1.2波紋管,滑動接頭,彎管或類似的保護裝置是否完好;4.1.3管路與液貨艙是否采取了電氣接地措施,所有具有密封墊片的管接頭和軟管接頭是否作了電氣連接;4.1.4低溫管路與其相鄰的船體間有否進行熱隔離,隔熱層是否完好;4.1.5對于載運的每種貨物,是否有對應的管路系統(IGC7.2.2);4.2軟管(IGC5.7)4.2.1檢查貨物軟管有否標出規定的最大工作壓力,在非環境溫度下使用時,還應標出使用溫度范圍;4.2.2船上應存有質量合格證書與試驗報告;作為中間檢驗的項目之一,壓力試驗間隔不應超過兩年;4.3集合管處4.3.1在液體可能泄漏處如通岸接頭處等地方,是否有相應的船體保護措施(IGC5.2.1.(3));4.3.2集合管處是否設有壓力表(IGC13.4.3)(五)貨物透氣系統5.1壓力釋放系統(IGC8.2)5.1.1壓力釋放閥是否經由主管機關認可的有資格的機構進行調定和鉛封,此項工作的記錄有否被保存在船上;5.1.2若已改變調定壓力,航海日志內有否記錄,有沒有在貨控室及閥體上標明;5.2附加壓力釋放系統(IGC8.3)5.2.1易熔合金是否涂有油漆,是否有包扎材料5.3真空保護系統5.3.1真空保護系統是否處于良好狀態(IGC8.4.4)5.4透氣桅5.4.1.檢查其下的CO2管路或惰性氣體的手閥是否能正常開啟;5.4.2頂部防火網罩是否處于良好狀態,保持清潔。(IGC8.2.14);5.4.3用于排放積水的泄放閥是否處于關閉狀態。?(六)貨物裝卸系統??6.1貨泵、貨物氣體壓縮機及其驅動馬達和安全裝置處于良好狀態;??6.2貨物液體和氣體管路系統的手工操作截止閥及其控制系統處于良好狀態;6.3貨泵和貨物壓縮機應能在應急截止閥關閉時自動關閉;6.3.1有關速閉閥操作性能及關閉時間的資料是否保存在船上;6.3.2在管線無液流時,可選取歧管處的速閉閥作效用試驗,并觀察:1)該閥能否正常關閉;關閉時間是否符合要求(IGC18.8.2);2)貨泵和貨物壓縮機能否相應停止;3)有關報警能否正常顯示;6.3.3易熔合金是否涂有油漆,是否有包扎材料;6.4冷凝器是否能正常使用;6.5蒸發器是否能正常使用;6.6增壓泵是否能正常使用;6.7加熱器是否能正常使用。?(七)環境控制系統7.1惰性/干燥氣系統包括閥、管路及壓力容器等的布置:應對惰性氣體生產設備、分配惰性氣體的閥和管路以及液氮貯存器進行一般性檢查,必要時應對包括對貯存惰性氣體的壓力容器的內外部、系固裝置和壓力釋放閥進行全面檢查。7.2檢查船上是否備有足夠的用于補償正常損失(30天正常消耗)所需的惰性/干燥氣體。*A.329為充分滿足消耗7.3惰性氣體系統的壓力控制和監測、報警及自動關閉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態。7.4惰性氣體系統的液貨氣體回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態。(八)電氣設備8.1氣體危險處所的電氣設備和電纜是否為本質安全型,其外觀是否良好;8.2空氣閘保護處所內電氣設備是否為本質安全型,若否,當處所過壓狀態消失時,非合格安全型設備是否斷電(IGC3.6.4)*A.329指明為電機8.3電氣設備及其回路的絕緣電阻值是否處于滿意狀態。(九)測量和氣體探測系統及報警裝置9.1液化艙液位指示器、高位報警和超高位自動關閉裝置:每一個液貨艙到少應設置一個液位測量裝置,它應設計成在壓力不低于釋放閥最大調定值的情況下及溫度在貨物操作范圍內進行正常工作。每一液貨艙至少應設置一個獨立于其它液位指示器的高液位報警器,當液位達到正常滿載時應能發出聲、光報警信號,獨立于主高液位報警器以外的另一液位傳感器此時則應能自動啟動一只關閉閥。檢查以上設備時,應確認其是否處時滿意狀態;9.2壓力表:每一液貨艙的蒸氣空間應配備一只壓力表,并應在駕駛室內設置高壓報警器,如要求作真空保護時,還應在駕駛室內設置低壓報警器,并能在達到調定壓力之前,發出報警。對不止一個壓力調定值的液貨艙,應對每一調定值配備高壓報警器。*A.329不要求設置低壓報警器此外每一貨泵排出管路和每一液體和蒸氣貨物總管應至少配一只壓力表,未設同大氣相通開口的貨艙處所和屏壁處所也應裝設一只壓力表。還應設置指示截止閥與通岸軟管接頭之間壓力的就地讀數支管壓力表。9.3溫度指示儀:每一液貨艙至少應設置兩只貨物溫度指示器,一只在貨艙底部,另一只在貨艙頂部而低于高許可液面。若貨物溫度低于-55℃時在具有次屏壁的貨物圍圍護系統內裝運,則應在絕緣層內或貨物圍護系統鄰接的船體結構上配備溫度指示儀,且應當溫度接近船體結構鋼許可最低溫度時發出聲光報警。*A.329不要求設置低溫報警器檢查時應確認是否處于滿意狀態。9.3氣體探測設備及其聲光報警:固定式氣體探測設備及其聲光報警器:貨泵艙,貨物壓縮機艙,貨物裝卸機械用電動機艙,貨物控制室,貨物區域內可能聚積蒸氣的其它圍壁處所,通風罩和通風導管,空氣閘探測器的讀數位置,聲光報警器應設在駕駛室。探測有毒氣體用的可攜式氣體探測設備:如貨物是有毒同時也是易燃的,則可用可攜式設備來代替固定式設備。適用于所載貨品的可攜式氣體探測設備:除前述設備之外,每船還應至少配備兩套經主管機關認可、適用于所載貨品的可攜式氣體探測設備。以上設備每次檢查應確認是否處于良好狀態,并應用樣氣進行校核試驗。9.4惰性氣體中氧氣含量測量設備:每船應設一臺測量惰性氣體中氧氣含量的設備,并在每次檢查中確認其處于良好狀態。(十)防火和滅火10.1消防水系統(IGC11.2)10.1.1其排量、覆蓋范圍是否符合SOLAS公約要求(應至少使2股水柱能噴射到貨物區域內的甲板的任何部分,消防栓所配備的消防水帶的長度不應超過33米;10.1.2消防水槍是否水霧、水柱兩用型,消防管、閥有無過度銹蝕,消防帶有無破損,它們的數量是否符合SOLAS公約的要求。10.1.3消防帶/水槍是否有良好的保存處所10.2水霧系統(IGC11.3)10.2.1其排量及覆蓋范圍是否符合公約的要求10.2.2所有管子、閥、噴嘴和其他附件是否能耐海水腐蝕及耐火,注意水霧噴嘴有無堵塞10.3化學干粉滅火系統(IGC11.4)10.3.1其排量及覆蓋范圍是否符合規則的要求:具有至少能用2個手持軟管或干粉炮與手持軟管的聯合裝置,能將干粉噴灑到暴露于貨物區域露天甲板的任何部分,干粉炮的排量不得小于10公升/秒,手持軟管的噴射速率不得小于3.5KG/S,長度不應超過33M。(IGC11.4.5)10.3.2手持軟管、噴嘴是否處于滿意狀況,并存放于耐風雨結構或儲存在耐風雨的箱子內,且易于取用;10.3.3干粉系統的閥門與龍頭是否處于正確的位置;氮氣瓶壓力是否足夠;10.3.4干粉是否干燥,無結塊現象。10.3.5干粉系統檢是否有檢驗證明。10.3消防員裝備對于載運易燃貨品的船舶,必須按以下規定配備符合SOLAS公約及其修正案第II-2章要求的消防員裝備:貨艙總容積IGCA.328A.3292000m3以下4222000m3-5000m34445000m3以上55(十一)人員保護11.1船上是否提供足夠的包括眼睛保護在內的保護設備,是否處于可用狀況(IGC14.1)11.2船上是否為每一個允許進入充滿氣體處所的人員,提供不少于兩整套的安全設備(IGC14.2.1)*A329為三整套11.3對于載貨容積2000M3及以上的船舶,應再配備2套安全設備;11.4安全設備是否齊全并保存在易于接近且有明顯標志的處所(IGC14.2.5)11.5高級船員是否對空氣壓縮設備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檢查,檢查結果是否記錄在航行日志內,且對于此項設備,專家是否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和試驗。(IGC14.2.6)11.6呼吸器空氣瓶及備用空氣瓶的容量是否滿足規定(IGC14.2.3)*A328,A329中對備用瓶容量無要求11.7急救設備,包括擔架、氧氣復蘇設備和供所載貨物的解毒劑是否處于滿意狀況。(十二)操作性檢查12.1船員是否熟悉液化氣基本知識和掌握有關設備和儀器的操作方法;(STCW78/95)12.2船員是否熟悉應急程序及相應的職責;(STCW78/95,IGC18.3)12.3船員是否熟悉和正確掌握貨物操作、管理和運輸業務。(STCW78/95)(十三)其他13.1為防止貨物泄漏而設置的固定式或移動式托盤和甲板絕緣是否保持良好狀態;13.2鋼結構的加熱裝置是否處于良好狀態13.3破艙穩性要求:破損假定劃定的浸水線以下的開口,包括用水密人孔蓋關閉的開口和甲板平齊的水密艙口,保持甲板高度完整性的小型水密艙口蓋,遠距離控制的水密滑門和固定式舷窗,是否保持水密和處于滿意狀態。
篇3:液化氣體氨安全操作規程
1.目的
為了規定石化事業部液體合成氨火車槽車充裝作業過程中的控制要求和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證,制定本規程。
2.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石化事業部液體合成氨火車槽車充裝作業全過程。
3.作業要求
3.1火車槽車對好位后方可進行充裝作業。
3.2站臺管線、設施泄漏以及槽車附件等狀況不良,不能充裝。
3.3槽車標識不清或不符時,不可充裝。
3.4通信聯系不暢,消防報警系統失靈不予充裝。
3.5操作人員必須按照《石化事業部液體合成氨生產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品。
3.6檢查作業現場配置的防護用品應齊全完好。
4.充裝作業
4.1調度主要工作
4.1.1鐵路公司通過槽車對位后,根據《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油罐車裝車委托單》,制定并下達《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作業任務書》。
4.1.2通知米克公司液體合成氨庫區控制室值班人員。
4.2作業前準備
4.2.1計量工操作
4.2.1.1值班班長或正副班長接到《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作業任務書》,擬定并下達《石化事業部計量隊作業指導書(票)》。
4.2.1.2根據《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油罐車裝車委托單》到達現場核對車號,發現不相符的車卡,通知裝卸工報告調度,并對不能裝的槽車號,記錄于《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油罐車裝車委托單》。
4.2.1.3填寫《石化事業部計量隊裝卸車記錄》。
4.2.2裝卸工操作
4.2.2.1當副隊長或正副班長接到《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作業任務書》,擬訂并下達《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裝卸隊作業單》。
4.2.2.2當班作業人員接到作業指令后,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攜帶所需及適用的工具、材料迅速進入作業現場。
4.2.2.3掛起作業禁掛車信號(白天扳紅牌、夜間著紅燈)。
4.2.2.4與計量工核對確定作業車位、車號。
4.2.2.5檢查車臺裝車工藝管線設備是否良好安全。
4.2.2.6檢查氣、液相臂前兩個排空球閥是否完全關閉。
4.2.2.7檢查槽車各系統及安全附件是否良好、安全可用。
4.2.2.8檢查槽車制動裝置是否鎖定堅固。
4.2.2.9與相關部門試通電話、電鈴、報警裝置等,檢查是否正常良好。
4.3作業過程
4.3.1拉下氣、液相鶴管內臂鎖緊插鎖,操作鶴管與槽車氣、液相接口對正。
4.3.2接好槽車靜電接地裝置。
4.3.3分別取下鶴管氣、液相臂接頭末端盲板,確認墊圈合格后,分別與槽車氣、液相接頭對接,操作要平穩,均勻對稱擰緊螺栓。當遇到特殊情況,如槽車無法對準車位時,可采取經檢測合格的軟管連接使用(軟管由米克公司提供)。
4.3.4對連接的臂位全開氣相管站臺相應球閥(閥號GG011;GG021…GG271),然后微開氣相臂出口相應球閥(閥號GG012;GG022…GG272),檢查連接氣密性,如有漏,立即關閉氣相臂出口相應球閥(閥號GG012;GG022…GG272),處理直至合格。
4.3.5打開氣、液相臂之間的相應連通球閥(閥號GG013、GG014;GG023、GG024…GG273、GG274),微開液相臂末端相應球閥(閥號GL012;GL022…GL272),檢查液相臂與槽車連接氣密性直至合格。
4.3.6經檢查鶴管氣、液相與槽車氣、液相管連接全部合格后,關閉氣、液相間的相對應連通球閥(閥號GG013、GG014;GG023、GG024…GG273、GG274)。
4.3.7進行流量計滿管操作(操作見流量計操作法)。
4.3.8打開槽車上氣、液相緊急切斷閥,微開槽車氣相球閥。
4.3.9待接到米克公司液體合成氨庫區控制室操作人員證實罐車壓力與球罐壓力平衡后,全開氣、液相臂出口球閥。
4.3.10按下綠色請求裝車按鈕,通知米克公司液體合成氨庫區控制室操作人員可以裝車。
4.3.11按《石化事業部設備設施巡回檢查制度》對作業設備進行檢查。
4.3.12當罐車裝車量達到流量計設定值時,站臺上的自動閥FV301-328會自動關閉。
4.3.13在充裝過程中,現場作業人員必須認真監視裝車流量計FT-301~FT327,如裝車量達到設定值時,自動閥FV-301~FV327不能自動關閉(自動閥失靈),則立即關閉現場與該自動閥鶴位上相對應的球閥(閥號GL011;GL021…GL271),嚴禁超裝。
4.3.14槽車裝好后,先關閉液相管流量計前與該鶴位上相對應的液相閥(閥號GL011;GL021…GL271),后關閉相對應的管路氣相閥(閥號GG011;GG021…GG271)。
4.3.15當最后一個槽車充裝好后,通知米克公司液體合成氨庫區控制室(2252295)。
4.3.16每裝好一輛槽車關閉氣液相管球閥后,打開與該槽車對應鶴位相對應的氣、液相管線間兩個球閥(閥號GG013、GG014;GG023、GG024…GG273、GG274),將鶴管剩余的液體排至槽車,注意觀察氣相壓力表和液相壓力表,待兩相壓力表壓力相等時,關閉槽車的液、氣相球閥及緊急切斷閥。打開該臂排空閥(閥號GG015;GG025…GG275),使鶴管內殘留的液體排入排放罐D301,待壓力表回零后關閉該排空閥和關閉氣、夜相臂末端球閥(閥號GL012、GG012;GL022、GG022…GL272、GG272)。
4.3.17穿插戴防毒面具等防護用品,打開液相臂末端放空閥,目測沒有氣氨排出后,拆開氣液相臂與槽車連接法蘭,操作時人員要注意站位,拆卸螺栓過程如有氨氣、液體排出,應停止拆卸,待壓力消除后,方可繼續拆除。
4.3.18封好鶴管接頭末端盲板。
4.3.19將氣、液相臂分別恢復原位并鎖上固定銷。
4.3.20按下紅色復位按鈕,通知米克公司液體合成氨庫區控制室。
4.4作業結束。
4.4.1清點并收齊作業工具。
4.4.2檢查站臺設備是否已關好并恢復作業前的良好狀態。
4.4.3清理干凈現場環境衛生。
4.4.4恢復扳回作業禁掛車信號(白天扳藍牌、夜間熄紅燈)。
4.4.5將作業完成情況向隊值班領導及調度匯報,填寫《石化事業部裝卸隊作業記錄》。
5.應急措施
5.1發生泄漏事故或故障時,按下黃色按鈕,立即停止作業,關閉閥門,一般性輕微泄漏,可由相關人員穿戴好防化服、防毒面具等防護用品進行堵漏,不得將液體合成氨排入下水道。
5.2大量泄漏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往上風向撤離,并報警和向調度及隊領導匯報,啟動《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與響應》。
5.3發生人體受到氨氣或液體合成氨噴淋時,應立即到安全淋浴洗眼器處沖洗。
5.4發生火災事故,立即報警并向隊及調度匯報,撤離現場并執行《石化事業部滅火應急預案與響應》。
5.5發生人身意外事故,立即將傷者移至有新鮮空氣的地方,盡量搶救傷員,同時迅速報告領導,采取進一步措施進行搶救。
6.相關文件
6.1《石化事業部裝卸隊安全管理基本規定》
6.2《石化事業部液體合成氨生產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6.3《石化事業部巡回檢查制度》
6.4《石化事業部滅火應急預案與響應》
7.相關記錄
7.1《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油罐車裝車委托單》
7.2《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作業任務書》
7.3《石化事業部計量隊作業指導書(票)》
7.4《石化事業部計量隊裝卸車記錄》
7.5《廣東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石化事業部裝卸隊作業單》
7.6《石化事業部裝卸隊作業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