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或液化氣體泄露火災事故處置方案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是指壓縮、液化或加壓溶解的氣體,通過被貯存在不同的容器內,或通過管道輸送。其中貯存在較小鋼瓶內的氣體壓力較高,受熱或受火焰熏烤容易發生爆裂。氣體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穩定燃燒時,其發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險性與可燃氣體泄漏未燃時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極易造成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燙等傷害。
事故的特點
1.1爆炸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極易造成可燃性氣體爆炸,導致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2中毒和窒息
中毒和窒息是因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泄漏而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而引起的,多發生在空間相對封閉的車間、倉庫、儲液罐等。
1.3灼燙
灼燙是指因火災造成的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物質灼傷。
?1.4其他傷害
在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中還存在物體打擊、高出墜落、坍塌等傷害。
2、事故的危險性、危害性
2.1易燃燒爆炸
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品名表》中列舉的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超過半數是易燃氣體,易燃氣體的主要危險特性就是易燃易爆,處于燃燒濃度范圍之內的易燃氣體,遇著火源都能著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極微小能量就可燃爆。易燃氣體與易燃液體、固體相比,更容易燃燒,且燃燒速度快,一燃即盡。簡單成分組成的氣體比復雜成分組成的氣體易燃、燃速快、火焰溫度高、著火爆炸危險性大。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的爆炸極限的范圍分別為:4.1%~74.2%、12.5%~74%、5.3%~15%。同時,由于充裝容器為壓力容器,受熱或在火場上受熱輻射時還易發生物理性爆炸。
2.2擴散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由于氣體的分子間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擴散,能自發地充滿任何容器。氣體的擴散性受比重影響:比空氣輕的氣體在空氣中可以無限制地擴散,易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氣重的氣體擴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溝渠、隧道、廠房死角等處,長時間不散,遇著火源發生燃燒或爆炸。掌握氣體的比重及其擴散性,對指導消防監督檢查,評定火災危險性大小,確定防火間距,選擇通風口的位置都有實際意義。
2.3可縮性和膨脹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的熱脹冷縮比液體、固體大得多,其體積隨溫度升降而脹縮。因此容器(鋼瓶)在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防火、防曬、隔熱,在向容器(鋼瓶)內充裝氣體時,要注意極限溫度壓力,嚴格控制充裝,防止超裝、超溫、超壓造成事故。
2.4靜電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從管口或破損處高速噴出時,由于強烈的摩擦作用,會產生靜電。帶電性也是評定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危險性的參數之一,掌握其帶電性有助于在實際消防監督檢查中,指導檢查設備接地、流速控制等防范措施是否落實。
2.5腐蝕毒害性
主要是一些含氫、硫元素的氣體具有腐蝕作用。如氫、氨、硫化氫等都能腐蝕設備,嚴重時可導致設備裂縫、漏氣。對這類氣體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檢驗其耐壓強度,以防萬一。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除了氧氣和壓縮空氣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2.6窒息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都有一定的窒息性(氧氣和壓縮空氣除外)。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易引起注意,而窒息性往往被忽視,尤其是那些不燃無毒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氦、氬等惰性氣體,一旦發生泄漏,均能使人窒息死亡。
2.7氧化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的氧化性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明確列為助燃氣體的,如:氧氣、壓縮空氣、一氧化二氮;一種是列為有毒氣體,本身不燃,但氧化性很強,與可燃氣體混合后能發生燃燒或爆炸的氣體,如氯氣與乙炔混合即可爆炸,氯氣與氫氣混合見光可爆炸,氟氣遇氫氣即爆炸,油脂接觸氧氣能自燃,鐵在氧氣、氯氣中也能燃燒。因此,在消防監督中不能忽視氣體的氧化性,尤其是列為有毒氣體的氯氣、氟氣,除了注意其毒害性外,還應注意其氧化性,在儲存、運輸和使用中要與其它可燃氣體分開。
事故處置的有效方法或一般措施
①撲救氣體火災切忌盲目滅火,即使在撲救周圍火勢以及冷卻過程中不小心把泄漏處的火焰撲滅了,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也必須立即用長點火棒將火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否則,大量可燃氣體泄漏出來與空氣混合,遇著火源就會發生爆炸,后果將不堪設想。
②首先應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③如果火勢中有壓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輻射熱威脅的壓力容器,能疏散的應盡量在水槍的掩護下疏散到安全地帶,不能疏散的應部署足夠的水槍進行冷卻保護。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進行冷卻的人員應盡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現場堅實的掩蔽體防護,對臥式貯罐,冷卻人應選擇貯罐四側角作為射水陣地。
④如果是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首先設法找到氣源閥門。閥門完好時,只要關閉氣體閥門,火勢就會自動熄滅。
⑤貯罐或管道泄漏關閉閥門無效時,應根據火勢大小判斷氣體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囊塞、黏合劑、彎管工具等)。
⑥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用水撲救火勢,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但仍需用冷水冷卻燒燙的罐或管壁。火撲滅后,應立即用堵漏料堵漏,同時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泄漏出來的氣體。
⑦一般情況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滅火工作,但有時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敗,再次堵漏需一定時間,應立即用長點火棒將泄漏處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以防止較長時問泄漏出來的大量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從而潛伏發生爆炸的危險,并準備再次滅火堵漏。
⑧如果確認泄漏口很大,根本無法堵漏,只需冷卻著火容器及其周圍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著火范圍,直到燃氣燃盡,火勢自動熄滅。
⑨現場指揮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遇有火勢熄滅后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定燃燒或受熱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等爆裂征兆時,指揮員必須適時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F場人員看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
⑩氣體貯罐或管道閥門處泄漏著火時,在特殊情況下,只要判斷閥門還有效,也可違反常規,先撲滅火勢,再關閉閥門。一旦發現關閉無效,一時無法堵漏時,應迅即點燃,恢復穩定燃燒。
4、事故處置的物資與裝備(設備、設施、材料、防護器材等)
①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囊塞、黏合劑、彎管工具等)
②長點火棒
③高壓水槍、水管
④罐體周圍要有堅實的掩蔽體
5、避免事故擴大化的措施
在進行現場救護前,應對現場進行評估,如若有再次發生爆炸時,應先進行排爆,有建筑物再次坍塌危險時,應先進行支護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以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在自救或互救時,必須保持統一的指揮和嚴密的組織,嚴禁冒險蠻干和驚慌失措,嚴禁各行其是和單獨行動;同時要采取防止現場條件惡化和保障搶險人員的安全措施,特別要提高警惕,避免衍生事故的發生,避免自救和互救的不協調。要注意觀察風向、地形,從上風或側上風接近泄漏點。在若無法有效控制火災事故,搶險人員需立刻撤離現場等待外部專業救援機構救援。
6、其他針對性的措施
1)氣瓶泄漏(不著火)事故
氣瓶的泄漏一般發生在瓶閥與氣瓶的連接螺紋處或瓶閥關閉不嚴時在接口處的噴射泄漏。處理方法是嚴格隔絕火源火種,在可能擴散的區域范圍內疏散人員,不能隨意開非防爆電器開關,以免發生爆炸??蓪⑿孤馄哭D移到通風、空曠場所。若是瓶閥未關閉嚴禁,關閉嚴密即可。
2)氣瓶泄漏著火事故
因瓶閥關不嚴,火焰沿瓶閥向外噴射,可戴手套迅速關閉瓶閥即可滅火。若是瓶閥關不上或沿瓶閥接口螺紋向外呈橫向或縱向噴射火焰時,應立即用水冷卻事故瓶或周圍受其烘烤氣瓶,使其降溫,避免爆炸,有可能的條件下,搶險隊員穿戴好保護用品的情況下,把事故氣瓶轉移到安全地點(通風、空曠、周圍無易燃物),繼續冷卻瓶體同時用干粉滅火器滅火。周圍未做好防火措施時,切不可滅火,以免大量氣體外溢引起爆炸??稍诖_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讓其自行燃燒,直至燒近熄滅。
若周圍氣瓶較多要先冷卻周圍受火焰烘烤的氣瓶及事故氣瓶,以免發生連環爆炸。
3)氣瓶爆炸事故
氣瓶著火后,由于受高溫烘烤,內壓增加,當壓力超過其最大工作壓力(設計壓力)后,即可能發生爆炸。爆炸事故發生后,所采取的措施:爆炸的發生具有突發性,且破壞威力巨大,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向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指揮部其他成員及事故搶險各專業人員應聞訊迅速趕赴現場進行搶險,救援。引發繼發火災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時,立即向消防部門報警(119),造成人員傷亡的,醫療救護組立即進行緊急救護。并報告當地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公安部門。
篇2:石油液化氣罐泄露處置
泄露多數是由于罐體閥門損壞或用火時不慎將明火打滅造成的,當發生跑氣時,消防指揮人員的戰斗行動應遵循“關閥斷氣,控制火源,驅散排空,防止爆炸”的原則。
1、切斷氣源:可采用關閉閥門的辦法,阻止氣體繼續泄露,如閥門損壞,可用濕床單纏住跑氣處。
2、驅散排空:在采取堵漏措施的同時,應打開門窗,將室內氣體排出,但不可使用一般非防爆的排氣扇,如泄露量較大,可采用開花或是噴霧水槍驅散殘氣。
3、疏散警戒:如泄露量較大,則應撤走非必要在場人員,劃定警戒區域,設專人負責。
4、解除警戒:險情排除后,應進行檢測,當氣體濃度低于2%時可恢復正常,解除警戒。
5、注意事項:熄滅擴散區內一切火種,關閉非防爆通訊設備,進入石油液化氣擴散區內的人員動作要謹慎,不要穿著釘鞋,對于已打開的電器應保持原來的狀態,不要開或關。
篇3:液化石油氣泄露事故處置規程
液化石油氣在生產、存儲、運輸、經營、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極易發生爆炸燃燒事故,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
(一)液化石油氣特性
1、液化石油氣是原油蒸餾或其他石油加工過程中所得出的各類烴類化合物,包括丙烷、丁烷、丁二烯、異丁烯等。
2、液化石油氣在常溫下加壓以液態存儲和運輸,液體的密度約為水的一半,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泄露出來易聚集在低洼處。
3、液化石油氣由液相變為氣相,體積擴大約250倍,易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通常為1.5%~10%.
4、液化石油氣由液相變為氣相,無色、無臭、無毒,但吸入會造成惡心或頭痛,吸入過多會有麻醉性。
(二)液化石油氣泄露事故特點
1、擴散迅速,危害范圍大:液化石油氣一般以噴射狀泄露,由液相變為氣相,體積擴大,形成大面積擴散。
2、易發生爆炸燃燒事故:爆炸下限低,泄露后與空氣混合,形成易爆炸氣體。
3、處置難度大:由于液化石油氣發生泄露部位裂口大小及壓力各不相同,采取堵漏、輸轉、引火點燃等措施時,技術要求特別高。
?(三)處置程序與措施
1、接警出動
2、個人防護:進入現場或警戒區內的人員必須佩帶隔絕式呼吸器,穿全封閉式消防防化服,外圍人員可穿純棉戰斗服,必要時全身淋濕進入擴散區域。
3、現場詢情
4、偵查檢測:查明泄露區及周圍有無火源,利用儀器檢測事故現場氣體濃度、擴散范圍,測風力、風向,搜尋遇險和被困人員。
5、設立警戒:據詢情和偵檢情況,確立警戒范圍,設立警戒標志,布置警戒人員,并隨時調整警戒范圍。
6、疏散救生:疏散泄露區域及擴散可能波及范圍內一切無關人員,組成救生小組進入區域內部救生。
7、排除險情
(1)禁絕火源:切斷警區內所有電源、熄滅明火
(2)選好停車位置和進攻路線,消防車要選上風向???/p>
(3)噴霧稀釋:組織一定數量的噴霧水槍,驅散稀釋沉積的氣體,對儲罐頂部開口泄露要用噴霧水槍拖住下沉的氣體,往上驅散。
(4)關閥斷源:關閉管道閥門時必須設開花或噴霧水槍掩護。
(5)器具堵漏:根據現場情況制作堵漏方案,分別采取不同的堵漏器具進行堵漏。
①管道泄露式罐體孔洞型泄露:應使用專用的管道內封式、外封式、捆綁式充氣堵漏工具進行堵漏,或用螺絲釘加黏合劑旋擰
②法蘭堵漏:因螺松動引起法蘭泄露時,可使用無火化工具緊固螺栓,制止泄露
③罐體撕裂泄露:由于罐壁脆裂式外力作用造成罐體撕裂,其泄露往往呈噴射狀,制止這種泄露,可用捆綁緊固和空心橡膠塞加壓充氣且塞堵的措施,不能制止泄露時,可采取疏導方式將其導入其他容器或儲罐。
?(6)注水排險
根據液化石油氣儲罐的泄漏部位等情況,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時也可通過排污閥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造成館內底部水墊層,配合堵漏、緩解險情。
①倒罐:在罐區,有倒罐條件的的應進行盡早可移動的槽車發生泄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轉移到具有倒罐條件的地方進行,也可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進行倒流或放空處理。
②轉移較危險的瓶、罐等。
③倒罐、轉移必須在噴霧水槍的掩護下進行,以確保安全。
(7)輸轉
儲罐式容器發生泄露,無法堵漏時,可采取疏導和轉移的方法排除險情。
(8)點火引燃:采用點燃措施,應具備安全條件和嚴密的防范措施,必須周全考慮、謹慎進行。
①點燃原則:根據現場情況,在無法實施堵漏,不點燃必定會帶來更嚴重的災難性后果,而點燃則導致穩定燃燒,危害程度減小的情況下,可實施主動點燃,但現場氣體擴散已達到一定范圍,點燃可能造成大量爆炸,產生巨大沖擊波,造成難以預料后果的禁止點燃。
②點燃準備:主動點燃泄漏火炬,必須充分做好準備工作,主要措施:一是擔任掩護和防護的噴霧水槍到達指定位置,二是泄露點周邊地區經檢測沒有達到指定爆炸性混合氣體濃度,三是使用安全的點火工具。
③點燃時機,點燃泄露火炬,一定要把握兩種時機:一是罐頂開口泄露,一時無法實施堵漏,而氣體泄露的范圍和濃度有限,同時又有多支噴霧水槍稀釋掩護準備就緒的情況下,用火棒點燃,二是罐頂爆裂已形成穩定燃燒,罐體被冷卻后罐內氣壓減少,火焰被風吹滅,或被冷卻水流撲滅,但還有氣體擴散而出,如不再次點燃,仍能造成危害,此時,在繼續冷卻的同時,應該果斷點燃。
8、?清理移交
(1)處理完任務后,應使用噴霧水、蒸汽或惰性氣體清掃現場內事故罐、管道內、下水道、低壓地帶,確保不留殘液。
(2)清點人員車輛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
四、行動要求
1、指揮部的設置及救援車輛的停放,應與泄漏區域保持適當距離,并設在上風方向。
2、進入警戒區內所有人員不得穿化纖類服裝和帶鐵釘的鞋,不準攜帶鐵質工具進入擴散區參加救援。
3、進入泄露區實施搶險作業的人員一定要專業、精干、個人防護充分,并使用開花或噴霧水槍掩護。
4、嚴禁人員在泄露區域的下水道等地下空間的頂部、井口處滯留,以防爆炸沖擊傷害。
5、一切處置行動自始至終要嚴防爆炸,當遇有緊急情況,危及參戰人員生命安全時,指揮員應果斷下令撤退。
6、倒罐要由操作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