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評審控制工作程序
1.0目的
為驗證質量方針的實施情況和質量目標的達成情況,積極尋求改進機會,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有效性、充分性和適宜性。
2.0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管理評審的各項活動。
3.0職責
3.1總經理對管理評審實施的有效性負主要責任,其主要職責是:
a.審查與批準管理評審計劃。
b.主持管理評審活動。
c.審查簽署"管理評審報告"。
3.2管理者代表負責管理評審的組織實施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a.制訂"管理評審計劃",上報總經理批準。
b.組織實施內部審核實施計劃,安排有關部門的工作。
c.編寫"管理評審報告"。
d.檢查糾正與預防措施的落實情況。
3.3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負責有關資料包括關于物業集團公司質量目標數據分析和統計資料的準備。
3.4各部門主管的主要職責是:
a.整理本部門有關的管理評審資料,含本部門工作總結。
b.落實"管理評審報告"中與本部門有關的工作內容。
c.制訂本部門糾正和預防措施并組織實施,持續改進。
3.5內部審核員的主要職責是:
a.提供有關內部審核情況的詳細資料。
b.對糾正與預防措施提供意見和持續改進提供建議。
3.6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負責管理評審的記錄和文件資料的整理和存檔。
4.0工作內容
4.1管理評審的基本內容
a.評價內部質量審核結果,對發現的重大缺陷提議評審。
b.評價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主要是評價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落實情況。
c.不合格品的::讓步接受情況,過程的業績和產品的符合性分析。
d.對質量記錄的分析統計,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驗證狀況。
e.顧客意見反饋情況。
f.企業資源配備情況。
g.外部質量審核的結果,以往內審的跟蹤措施。
h.其他改進建議。
4.2管理評審的頻次
4.2.1一般情況下,每年的內部質量審核活動完成后30天內應進行一次評審。
4.2.2如遇到下列情況時,應考慮及時開展專題管理評審。
a.同一問題發生頻繁的業戶投訴,服務質量連續出現重大問題時。
b.物業集團質量體系運行嚴重受阻時。
c.服務項目、內容及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
d.物業集團機構進行重大調整或職能發生重大變化時。
e.認證機構提出要求時。
4.3管理評審會議的參加人員一般包括:
a.總經理
b.管理者代表
c.各主管人員
d.內部質量審核員
e.其它管理者代表指定的人員。
4.4管理評審計劃
4.4.1管理者代表根據內部質量審核計劃和質量體系運行情況制訂“管理評審計劃”并報總經理審批。
4.4.2管理評審計劃由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按《文件控制程序》規定進行發放與保存。
4.4.3管理評審計劃方案的主要內容:
a.管理評審的目的;
b.具體日期、時間安排;
c.管理評審內容、資料、程序;
d.管理評審出席人員名單;
&nb
sp;e.注意事項.
4.5管理評審的準備
a.管理評審計劃批準后,按管理者代表提出的要求發放,并在管理評審會議前3天發出管理評審會議通知。
b.各部門遇到問題時,應及時向管理者代表請求、匯報,管理者代表應檢查評審準備工作是否完成,特別::是資料準備。
c.評審前一天,管理者代表應將必要的資料及準備完成情況報告總經理。
4.6管理評審會議的召開
a.管理評審以召開會議形式進行,會議可以分為幾次,但會議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b.會議由總經理主持,按安排的內容逐項進行。
c.管理代表負責記錄會議內容,以便編寫管理評審報告。
d.管理評審會議以后需做的工作應在會議上安排清楚。
4.7管理評審報告
4.7.1管理評審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
a.本次管理評審的基本情況。
b.本次管理評審的基本結論。
c.責成有關部門/人員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明確執行部門/人員,監督部門/人員的具體職責。
d.其它相關內容。
4.7.2當“管理評審報告”涉及質量體系文件更改時,由相關部門按《文件控制程序》規定執行。
4.7.3管理者代表負責本次審查的有關糾正及預防措施的落實情況,編寫《管理評審整改報告》,送最高管理者審批。
4.8管理評審的有關資料、記錄、報告由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按《記錄控制程序》存檔,妥善管理。
5.0相關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QP-4.2.3-01)
5.2《記錄控制程序》(QP-4.2.4-01)
5.3《內部審核控制程序》(QP-8.2.2-01)
5.4《糾正措施控制程序》(QP-8.5-02)
5.5《預防措施控制程序》(QP-8.5-03)
6.0記錄表格
6.1《管理評審計劃》(QR-5.6-01-01)
6.2《管理評審報告》(QR-5.6-01-02)
6.3《管理評審整改報告》(QR-5.6-01-03)
篇2:?;菲髽I安全標準化達標評審工作程序
危化品企業安全標準化達標評審工作按照自評、申請、受理、評審、審核、公告、發證的程序進行。
一、自評:
(一)?;菲髽I可組織專家或自主選擇評審單位為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提供咨詢服務,對照《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標準》(安監總管三[2011]93號,以下簡稱《評審標準》)對安全生產條件及安全管理現狀進行診斷,確定適合本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具體要素,編制診斷報告(見附件2),提出診斷問題、隱患和建議。?;菲髽I應對專家組診斷的問題和隱患進行整改,落實相關建議。
(二)?;菲髽I安全生產標準化運行一段時間后,主要負責人應組建自評工作組,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與《評審標準》的符合情況和實施效果開展自評,形成自評報告。自評工作組應至少有1名自評員。
(三)危化品企業自評結果符合《評審標準》等有關文件規定的申請條件的,方可提出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申請。
二、申請:
(一)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二級、三級達標評審的危化品企業,應分別向一級、二級、三級評審組織單位申請。
(二)危化品企業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時,應提交下列材料:1.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申請書(見附件3)。2.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自評報告(見附件4)。
三、受理與評審:
(一)評審組織單位收到危化品企業的達標評審申請后,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申請材料審查工作。經審查符合申請條件的,予以受理并告知企業;經審查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予受理,及時告知申請企業并說明理由。評審組織單位受理?;菲髽I的申請后,應在2個工作日內選定評審單位并向其轉交危化品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由選定的評審單位進行評審。
(二)評審單位應在接到評審組織單位的通知之日起4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菲髽I的評審。評審完成后,評審單位應在10個工作日內向相應的評審組織單位提交評審報告(見附件5)。
(三)評審單位應根據?;菲髽I規模及化工工藝成立評審工作組,指定評審組組長。評審工作組至少由2名評審人員組成,也可聘請技術專家提供技術支撐。評審工作組成員應按照評審計劃和任務分工實施評審。評審單位應當如實記錄評審工作并形成記錄文件;評審內容應覆蓋專家組確定的要素及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活動、場所,評審記錄應詳實、證據充分。
(四)評審工作組完成評審后,應編寫評審報告。參加評審的評審組成員應在評審報告上簽字,并注明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編號。評審報告經評審單位負責人審批后存檔,并提交相應的評審組織單位。評審工作組應將否決項與扣分項清單和整改要求提交給企業,并報企業所在地市、縣兩級安全監管部門。
(五)評審計分方法:1.每個A級要素滿分為100分,各個A級要素的評審得分乘以相應的權重系數(見附件6),然后相加得到評審得分。評審滿分為100分,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總分值;
-權重系數;
i-各A級要素得分值;
n-A級要素的數量(1≤n≤12)。
2.當企業不涉及相關B級要素時為缺項,按零分計。A級要素得分值折算方法如下:
式中:-A級要素實得分值;
-扣除缺項后的要素滿分值。
3.每個B級要素分值扣完為止。
4.《評審標準》第12個要素(本地區要求)滿分為100分,每項不符合要求扣10分。
5.按照《評審標準》評審,一級、二級、三級企業評審得分均在80分(含)以上,且每個A級要素評審得分均在60分(含)以上。
(六)評審單位應將評審資料存檔,包括技術服務合同、評審通知、診斷報告、評審計劃、評審記錄、否決項與扣分項清單、評審報告、企業申請資料等。
(七)初次評審未達到?;菲髽I申請等級(申請三級除外)的,評審單位應提出申請企業實際達到等級的建議,將建議和評審報告一并提交給評審組織單位。初次評審未達到三級企業標準的,經整改合格后,重新提出評審申請。
四、審核與發證:
(一)評審組織單位應在接到評審單位提交的評審報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形成審核報告,報相應的安全監管部門。對初次評審未達到申請等級的企業,評審單位可提出達標等級建議,經評審組織單位審核同意后,可將審核結果和評審報告轉交提出申請的危化品企業。
(二)公告單位應定期公告安全標準化企業名單。在公告安全標準化一級、二級、三級達標企業名單前,公告單位應分別征求企業所在地省級、市級、縣級安全監管部門意見。
(三)評審組織單位頒發相應級別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和牌匾。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牌匾的有效期為3年,自評審組織單位審核通過之日起算。
五、監督管理:
(一)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企業在取得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后3年內滿足以下條件的,可直接換發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
1.未發生人員死亡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傷事故(一級達標企業含承包商事故),或者造成1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爆炸、火災、泄漏、中毒等事故。
2.安全生產標準化持續有效運行,并有有效記錄。
3.安全監管部門、評審組織單位或者評審單位監督檢查未發現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突出問題或者重大隱患。
4.未改建、擴建或者遷移生產經營、儲存場所,未擴大生產經營許可范圍。
5.每年至少進行1次自評。
(二)評審組織單位每年應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對達標?;菲髽I進行抽查,3年內對每個達標?;菲髽I至少抽查一次。
抽查內容應覆蓋企業適用的安全生產標準化所有要素,且覆蓋企業半數以上的管理部門和生產現場。
(三)取得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后,危化品企業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自評,形成自評報告。?;菲髽I應將自評報告報評審組織單位審查,對發現問題的?;菲髽I,評審組織單位應到現場核查。
(四)?;菲髽I抽查或核查不達標,在證書有效期內發生死亡事故或其他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或被撤銷安全許可證的,由原公告部門撤銷其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等級并進行公告。?;菲髽I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被撤銷后,應在1年內完成整改,整改后可提出三級達標評審申請。
(五)?;菲髽I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級被撤銷的,由原發證單位收回證書、牌匾。
(六)評審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其培訓合格證書由原發證單位注銷并公告:
1.隱瞞真實情況,故意出具虛假證明、報告。
2.未按規定辦理換證。
3.允許他人以本人名義開展評審工作或參與標準化工作診斷等咨詢服務。
4.因工作失誤,造成事故或重大經濟損失。
5.利用工作之便,索賄、受賄或牟取不正當利益。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七)評審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其評審資格由授權單位撤銷并公告:
1.故意出具虛假證明、報告。
2.因對評審人員疏于管理,造成事故或重大經濟損失。
3.未建立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無法保證評審工作質量。
4.安全監管部門檢查發現存在重大問題。
5.安全監管部門發現其評審的達標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不到《評審標準》及有關文件規定的要求。
六、附則:
(一)本辦法印發前已經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考評并取得相應等級證書的危化品企業,應按照本辦法第十八條規定進行診斷,并按照《評審標準》完善和提高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待原有達標等級證書有效期屆滿3個月前重新提出達標評審申請。原已取得一級或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級證書的?;菲髽I,可直接申請新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達標評審。
(二)本辦法印發前已取得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員證書或考評員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應當于證書有效期屆滿3個月前填寫再培訓換證申請表,經再培訓考試合格,換發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
(三)各省級安全監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本地區評審實施細則。
(四)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和〈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考核機構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安監總?;諿2005]198號)同時廢止。
有關說明
一、評審組織單位承擔以下工作:
1.受理?;菲髽I提交的達標評審申請,審查危化品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
2.選定評審單位,將?;菲髽I提交的申請材料轉交評審單位。
3.對評審單位的評審結論進行審核,并向相應安全監管部門提交審核結果。
4.對安全監管部門公告的危化品企業發放達標證書和牌匾。
5.對評審單位評審工作質量進行檢查考核。
二、評審單位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法人資格。
2.有與其開展工作相適應的固定辦公場所和設施、設備,具有必要的技術支撐條件。
3.注冊資金不低于100萬元。
4.本單位承擔評審工作的人員中取得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的不少于10名,且有不少于5名具有危險化學品相關安全知識或化工生產實際經驗的人員。
5.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質量保證體系。
三、評審單位承擔以下工作:
1.對本地區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的企業實施評審。
2.向評審組織單位提交評審報告。
3.每年至少一次對質量保證體系進行內部審核,每年1月15日前和7月15日前分別對上年度和本年度上半年本單位評審工作進行總結,并向相應安全監管部門報送內部審核報告和工作總結。
四、承擔評審工作的評審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化學、化工或安全專業大專(含)以上學歷或中級(含)以上技術職稱。
2.從事危險化學品或化工行業安全相關的技術或管理等工作經歷3年以上。
3.經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考核取得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
五、安全生產標準化專家應具備以下條件:
1.經?;菲髽I安全標準化專門培訓。
2.具有至少10年從事化工工藝、設備、儀表、電氣等專業或安全管理的工作經歷,或5年以上從事化工設計工作經歷。
六、自評員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化學、化工或安全專業中專以上學歷。
2.具有至少3年從事與危險化學品或化工行業安全相關的技術或管理等工作經歷。
3.經省級安全監管部門確定的單位組織的自評員培訓,取得自評員培訓合格證書。
篇3:公司銷售合同評審工作程序
公司銷售合同評審程序
⒈目的:
在銷售合同簽訂之前,對合同的內容進行評審,使供需雙方明確質量要求、職責和義務。確保公司有能力履行合同,滿足顧客要求。
⒉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所有的銷售合同和訂單。
⒊職責:
3.1業務部負責組織合同的評審工作。
3.2技術部、質保部、生產部、財務部負責合同相關條款的評審。
⒋工作程序:
4.1合同分類:
根據產品型號、結構、特性和批量大小,分為Ⅰ類合同和Ⅱ類合同。
4.1.1Ⅰ類合同:
指本公司按國家標準生產的產品的合同,此類合同除數量、金額及交貨期外,其它任何條款不因地、因時變化,且批量不大。
4.1.2Ⅱ類合同:
①批量特別大,一次性交貨金額在50萬元以上;
②第一次來圖來樣生產的非標準產品。
4.2評審內容:
合同評審的內容為:產品規格型號、技術要求、價格、付款條件、數量、包裝、運輸、交貨期限、顧客資信等。評審的依據為顧客的書面合同(訂單)、電話通知、傳真件。
4.3Ⅰ類合同的評審
4.3.1Ⅰ類合同的評審,由業務員根據顧客的書面合同訂單或電話口頭通知,填寫好合同評審意見表交業務部經理組織生產、質保部門負責人對合同內容進行評審。如有庫存產品并符合合同規定的要求,經業務部經理審核、總經理批準后業務員可簽訂合同。
4.3.2顧客需求的產品庫存不足,或沒有庫存,業務部經理應會同生產部經理,根據公司生產安排及進度情況進行單項評審。
4.3.3業務員在接到顧客書面合同訂單時,應詳細審閱其內容條款,經初步認可后,報業務部經理作為評審依據。
4.3.4業務員在接到電話通知時,應在電話記錄表中詳細記下來電時間、顧客單位、產品型號、技術要求、價格、付款條件、數量、包裝、運輸及交貨期等內容,并將來電內容及時反饋給對方,經確認無誤返回信息后,作為評審依據。
4.4Ⅱ類合同的評審:
Ⅱ類合同的評審由業務部經理組織召集生產部、財務部、技術部、質保部等部門人員參加,參加評審的各部門負責人應填寫《合同評審意見表》,對每一條款作出相應的承諾。然后報總經理批準可簽訂合同。
4.4.1對第一次來圖生產的非標準產品,根據生產的難易程度及工裝模具的復雜程度,要求顧客提供一定數額的試制費。該條款可在合同中規定,也可另外達成協議。
4.5經評審后簽訂的合同,業務部應在兩天內以《訂購單》形式傳遞到生產部、質保部、技術部、采購部、裝配車間。
4.6合同的修訂和增訂:
當顧客對已經簽訂的合同在執行中提出增訂或修訂時,由業務部經辦人提供顧客的書面增、修訂意見,業務部經理組織合同修訂、增訂方案的評審。修改條款所涉及部門人員參加,對增、修訂合同的內容進行評審。
4.6.1合同的修訂:
①顧客要求對產品結構與產品精度項目的修訂由生產部、技術部、質保部、財務部等人員參加評審,技術部提出更改方案,經技術部經理審核后實施更改。對修改后的技術文件發放和原技術文件的處理按《技術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執行。
②如果顧客要求對產品批量和交貨期提出修訂,生產部對原生產計劃和外購、外協件采購計劃進行修訂,以保證能按顧客要求如期交貨。
③由于本控制程序4.7.1①項修訂而造成公司的經濟損失,應由顧客承擔,經辦人可通知顧客來公司協商解決,或傳真讓顧客認可。
④當公司需要修訂合同時,由業務部經辦人把合同修訂的意見書面傳遞給顧客,負責與顧客聯絡,取得顧客認可,并把顧客認可后的書面依據返回公司,業務部將顧客書面認可修訂后的合同條款通知各相關部門實施。
4.6.2合同的增訂:
顧客急需增訂批量不大的產品時:
①業務員應及時將顧客急需增訂產品的意向傳遞給業務部經理;
②業務部經理根據合同的內容向生產部經理介紹已訂產品的月、季度合同數和目前增訂數,并以《訂購單》形式發放至相關部門;
③生產部經理在查閱有關報表后,根據公司的生產能力,分析判定生產進度,作出能否如期交貨的書面許諾,報總經理審批同意后再簽訂合同。
4.7評審后的合同由業務部人員進行存檔。
4.8合同評審后的記錄按《質量記錄控制程序》進行保管。
⒌相關文件:
5.1QS/TSB20602-20**《采購控制程序》
5.2QS/TSB20901-20**《生產計劃控制程序》
5.3QS/TSB20502-20**《技術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
5.4QS/TSB21601-20**《質量記錄控制程序》
⒍相關表單:
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