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評價報告評審工作程序

安全評價報告評審工作程序

2024-07-13 閱讀 3060

1.建設單位(特殊情況也可以委托評價單位)在項目安全評價報告送審稿完成后,填寫評價報告評審申請表。

2.將安全評價報告10份、評審費、專家服務費與申請表一同報安全技術評審鑒定中心,中心初審合格的,10個工作日內,組織專家組完成評審,并出具書面專家評審意見,連同安全評價報告(存檔的除外)一并交還建設單位。

3.建設單位與評價單位應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對評價報告進行修改、完善形成報告報批稿,由建設單位將2份報批稿,交回評審鑒定中心。

4.評審鑒定中心接到安全評價報告的報批稿后,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經審核通過的,出具書面審核報告。通知建設單位評審程序結束。不通過的,從新履行評審。

篇2:某工程安全評價管理制度

1、工程安全評價,是指安全監督站依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和《廣州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檢查評分表》對所監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情況進行檢查評價的結論。

2、安全評價分五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施工準備評價;第二階段是達標階段;第三階段是結構施工評價;第四階段是裝飾施工評價;第五階段是竣工評價。

3、施工準備評價

(1)填表申報。項目開工前15天,施工單位在自查自檢的基礎上,填寫《建設工程項目開工安全生產條件檢查表》(以下簡稱"檢查表"),交監理公司簽署檢查意見后,按有關要求將資料報送監督站辦理申報手續;

(2)審查認可。監督員在2個工作日內進行資料及現場審查后,在《檢查表》簽署"認可"意見,交站長簽發;對未通過審查的,監督員應書面向施工單位提出整改意見,并要求施工單位重新報審;

(3)如工程建設中有停工的,復工前按規重新進行開工安全條件檢查。

4、達標評價、結構施工評價和裝飾施工評價

(1)在工程開工1個月后或完成工程量15%時,進行1次安全文明施工達標評價;

(2)在工程結構施工階段,每3個月進行定期評價1次,直至結構完成;

(3)在外腳手架拆除前,進行裝飾施工安全評價。

5、竣工評價

工程項目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前,按以下程序對竣工項目進行竣工安全評價:

(1)安全監督員核收施工單位提交的安全管理資料和監理單位的審查意見;

(2)安全監督員審查安全管理資料,在施工單位提交的《市政工程竣工施工安全評價申報表》填寫有關記錄和提出推薦意見;

(3)安全監督員將有關材料逐級送審,報站長簽發《單位工程施工安全評價書》;

(4)安全監督員把《單位工程施工安全評價書》送施工、和建設單位,并把安全管理資料退還給施工單位。

篇3:安全評價管理辦法

1為車間安全評價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確保安全生產,根據國家和公司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2安全評價分為安全技術評價和安全管理評價。安全技術評價是指在生產開始前或在生產過程中,對系統、設備設施、施工技改項目的不安全因素進行識別、分析和評估,評價不安全因素是否處于受控和有效管理狀態。安全管理評價是指通過開展定期和專項安全檢查評價,全面、系統地評價相關安全工作的落實情況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

3安全評價的目的:通過識別、評價不安全因素或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技術控制措施或管理控制措施,減少和杜絕生產安全事故,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實現車間安全目標。

4安全管理評價每半年進行一次,一般采用綜合評價,必要時進行專項評價。

5安全管理評價是針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現狀,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綜合安全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組織管理、規章制度、安全職責、安全責任區、專業化安全管理、教育培訓、現場管理、危險源、危害因素、外委檢修及施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基礎資料等。

6專項技術評價是對專項施工和大型施工設備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的安全評價;專項管理評價是指對專項安全工作、安全活動等落實和開展情況進行評價。

7在下列情況下,應進行安全評價:

7.1新開工項目存在重大危險因素和安全隱患時;

7.2施工環境、條件、方法、工藝、設備、設施以及勞動組織和人員等發生重大變化時;

7.3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后;

7.4不斷改進、提高車間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管理水平的需要時;

8安全評價應按照劃分作業活動、確定評價方法、識別評價不安全因素、制定控制措施、編寫安全評價報告或通報等程序進行。

9作業活動一般按照作業區域、工藝程序、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等進行劃分。

10識別不安全因素應從作業環境、總體布置、作業過程和工序、生產設備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勞動組織、作業人員等方面進行識別。

11控制措施分為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一般按照消除、削弱和個體防護的順序和原則選擇,控制措施在實施前應對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充分性進行評審。控制措施應包括評價組成員的專業化安全管理評價意見以及領導的指示和要求等。

12車間根據安全評價報告中的措施和建議,按進度和要求改進、規范管理工作;屬于技術方面問題的,要主動、及時地整改問題和隱患,消除風險危害因素,對不能有效整改的要建立高危作業區、關鍵崗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監控體系,實施分級監控,掛牌警示,使其時刻處于防范和監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