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評價重大危險因素管理辦法

安全評價重大危險因素管理辦法

2024-07-10 閱讀 5157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股份公司的安全評價和重大危險因素管理工作,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安全評價是指為了保證安全生產處于受控狀態,在生產開始前、生產過程中、建設項目竣工、試生產運行后,對生產場所及周邊環境中的危險因素進行辨識、分析和評估;對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為安全生產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第三條安全評價的目的:通過識別、分析、評價危險及有害因素,通過對潛在危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預測,通過對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的評價,制定安全生產最優管理方案和安全措施,預防安全事故,實現本質安全。

第二章安全評價分類及要求

第四條安全評價分為預評價、驗收評價、現狀綜合評價、專項評價。

(一)安全預評價是依據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分析和預測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或項目建成后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和危險程度,提出安全技術設計和安全管理意見和建議。

(二)安全驗收評價是在建設項目竣工、試生產運行正常后,對建設項目投產后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術調整方案和安全管理意見和建議。

(三)安全現狀綜合評價是針對某一個公司、項目或局部的生產經營活動安全現狀進行的全面評價,確定其安全風險,提出管理意見和建議。安全現狀綜合評價內容應包括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員工培訓、技術管理、分包單位和臨時用工管理、事故管理、應急管理和現場控制等。

(四)專項安全評價是針對項目的專項施工、具體場所,以及一個特定的生產工藝或生產裝置、大型施工設備等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的一種安全評價。

第五條股份公司投資開發的所有建設項目應進行安全預評價、驗收評價、現狀綜合評價。所有建設施工項目應進行安全現狀綜合評價和專項評價。

第六條有下列情況的,應進行安全評價。

(一)新開工、竣工的建設項目。

(二)重大危險因素較多的時段。

(三)施工環境、條件、方法、工藝、設備、設施以及勞動組織和人員等發生重大變化時。

(四)發生安全事故后。

(五)其它有必要進行安全評價時。

第三章?安全評價的基本方法

第七條安全評價應按照劃分作業活動、明確評價對象和范圍、識別評價危險有害因素、確定評價方法、制定控制措施、編寫安全評價報告等程序進行。

第八條作業活動一般按照作業區域、施工工序、施工設施和設備等進行劃分。

第九條識別危險和有害因素一般從施工區域內外部環境、道路運輸、作業場所、生產設備和設施、施工過程、勞動組織和人員、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識別。

第十條控制措施分為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技術措施),一般按照消除、削弱和個體防護的順序和原則選擇,控制措施在實施前應對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充分性進行評審。

第十一條安全評價的方法可分為定性安全評價方法和定量安全評價方法。主要有預先危險性分析法、安全檢查表法、一般作業條件危險評價法、故障樹分析法等。

(一)預先危險性分析法是在每項生產經營活動之前,對存在的危險性類型、來源、出現條件、導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關措施,作一概略的分析,定性地分析評價危險因素和危險程度的方法。

(二)安全檢查表法是根據作業區域、施工工序、施工設施和設備,按照制度和規范要求事先編制有針對性的安全檢查表。以在定期和專項安全檢查時,發現和查明各種危險因素和隱患,監督各項安全規章制度的實施,及時發現并制止違章行為。

(三)一般作業條件危險評價法是根據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度或時間,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三個條件的變化來定性和定量的判斷、評價危險因素和危險程度的方法。

(四)故障樹分析法是根據一種演繹地表示故障事件發生原因及其邏輯關系的邏輯樹圖,來定性定量地對危險因素和危險性進行辨識、分析和評價。

第四章?安全評價的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各單位安全生產分管領導負責本單位安全評價工作的組織實施。

第十三條在進行安全評價時,應成立安全評價工作小組,安全評價工作小組主要職責:

(一)組織制定安全評價工作計劃,確定評價方法。

(二)組織開展安全評價。

(三)形成安全評價報告。

第十四條安全評價計劃應對人員、時間、工作范圍、方法、職責、質量要求等做出明確規定。

第十五條安全評價可采用自評價、聘請有關專業人員評價和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評價。

第十六條各單位應建立安全評價工作檔案,認真總結,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安全評價工作水平。

第十七條安全評價報告是安全評價工作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評價對象的基本情況和安全評價的目的、范圍。

(二)評價對象的作業程序、流程和現有的安全生產管理狀況。

(三)采用的安全評價方法和評價程序。

(四)評價對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五)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議。

(六)安全評價結論。

第五章重大危險因素管理

第十八條股份公司對于重大危險因素實行分級控制、重點監控的原則進行管理。

第十九條重大危險因素分級:

根據可能造成的傷害程度,將重大危險因素分為四個級別:

一級:可能造成特別重大安全事故;

二級: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三級:可能造成較大安全事故;

四級:可能造成人員重傷和一般安全事故。

第二十條重大危險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施工范圍,各單位應根據實際辨識和評價確定危險等級。

(一)高邊坡土石方開挖、支護及不良地質段開挖。

(二)爆破施工、導截流施工、深基坑開挖施工、洞挖施工、斜井豎井施工。

(三)高處模板施工、大模板施工、橋梁施工、腳手架施工。

(四)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的運輸、存放、使用。

(五)大件運輸、大型設備制造及大型金屬結構制安。

(六)特種設備的安拆、運行。

(七)大件起重吊裝施工。

(八)場內上下班班車。

(九)重要臨時設施施工。(如大型設備的安裝、調試;現場臨時供電線路施工;廠內施工道路建設運行等)

(十)電力生產設備的故障運行。

(十一)電廠大壩、尾礦庫的病險運行。

第二十一條重大危險因素的辨識、評價和建檔

(一)重大危險因素主要由項目部建立一個由專業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有經驗的工人或聘請安全評估專家組成危險因素辨識及施工作業風險評價小組,組織辨識、評價,并建立檔案和管理臺帳,也可由上級單位組織辨識和評價。

(二)確定為一級、二級、三級重大危險因素的,報項目部所在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備案。各單位應對重大危險因素的辨識、評價進行復查確認,并建立檔案和管理臺帳。

第二十二條屬于國家標準中確定的重大危險源應按照規定向所在地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存在重大危險因素的部位,應在危險區域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和管理要求,并加強巡查。

第二十四條各單位和所屬項目部應對重大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保證所需資源的配置,確保重大危險因素處于受控狀態。

第二十五條各單位應根據情況變化,對重大危險因素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評價。

第二十六條對于一級、二級、三級重大危險因素,應按照股份公司《生產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辦法》的規定,制定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

第二十七條確定為一級、二級重大危險因素和屬于國家標準中確定為重大危險源的,應將重大危險源和重大危險因素有關情況(位置、危險等級、事故發生方式、已經采取的監控措施)分類報股份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

篇2:重大危險因素管理辦法范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重大危險因素管理工作,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危險因素控制實行分級控制、上級監管下級、重點控制重大危險因素的管理原則。

第二章?危險因素分級

第三條?危險因素分級:

根據危險因素可能造成的傷害程度,將危險因素分為四個級別:

A級:可能造成多人傷亡或引起火災、爆炸、設施設備嚴重破壞;

B級:可能造成人員死亡或永久性喪失勞動力(終身致殘性重傷)或中斷現場施工一個工作日以上;

C級:可能造成人員永久性局部喪失勞動力或中斷局部施工一個工作日以內;

D級:可能造成人員輕傷或傷愈后能恢復原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傷,并不造成工程施工中斷。

為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下列危險因素: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火藥爆炸、瓦斯爆炸、壓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應通過評價確定危險等級。

第四條?危險因素的辨識、評價與建檔

危險因素由項目部組織辨識、評價,并建立檔案和管理臺帳。確定為A、B級危險因素的,報項目部所在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備案。各單位應利用危險因素專項排查或安全生產考核檢查等多種形式,對危險因素的辨識、評價進行復查確認,并建立檔案和管理臺帳。

第五條?屬于國家標準中確定的重大危險源應按有關規定申報。

第三章?危險因素的管理

第六條?B級及以上危險因素的部位,應在危險區域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第七條?各單位應對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保證所需資源的配置和投入,能夠消除的,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也要保證危險因素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第八條?危險因素實行動態管理,各單位應根據危險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評價,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保證危險因素管理的時效性和真實性。

第九條?對于重大的危險因素,應按照集團公司《安全事故及災害應急救援管理辦法》的規定,制定應急預案,并組織預案的演練。

第十條?對確定為A、B級危險因素和屬于國家標準中確定的重大危險源的,應在安全生產月報表中,將危險因素(源)的摘要情況報集團公司安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