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防系統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規程
一、通防系統重大安全風險及管控措施?
(一)II10310工作面
1.風險描述
外段位于突出危險區,原始瓦斯含量6.26m3/t,原始瓦斯壓力0.92MPa;回采期間絕對瓦斯涌出量28m3/min(本煤層4m3/min,鄰近8煤層24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人員為防突區、瓦斯辦、通風區、綜采二區。瓦斯辦負責超前卸壓鉆孔的設計、措施落實到位,防突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鉆孔,綜采二區回采過程中將管路保護到位。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采取地面瓦斯井、順層鉆孔、攔截鉆孔、高位鉆孔、斜交鉆孔、老塘埋管、超前卸壓鉆孔等瓦斯抽采措施;
②回采期間采取鉆屑指標法進行循環預測;
③工作面配風1300m3/min;
④執行瓦斯0.6%報警斷電。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約為40萬元(主要為防突措施鉆孔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二)II834工作面
1.風險描述
位于突出危險區,采用放頂煤開采,回采期間絕對瓦斯涌出量6.3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人員為綜采一區、綜掘三區、瓦斯辦、防突區、通風區。瓦斯辦負責順層鉆孔、攔截孔、高位鉆孔的設計、措施落實到位,防突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鉆孔,綜掘三區嚴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強對頂板管理,綜采一區回采過程中將管路保護到位,通風區加強現場瓦斯管理監督。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掘進期間:
機巷:①掘進期間執行區域驗證,過斷層及瓦斯異常區域執行連續預測;②機巷掘進期間選用兩臺2×30KW和兩臺2×15KW對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兩路風筒供風以滿足通風安全需要;③加強頂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煤層注水等措施防止片幫冒頂引起瓦斯超限。
風巷:①掘進期間外段執行區域驗證,過斷層、瓦斯異常區域及里段執行連續預測;②風巷掘進期間選用兩臺2×30KW和兩臺2×15KW對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兩路風筒供風以滿足通風安全需要;③加強頂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煤層注水等措施防止片幫冒頂引起瓦斯超限。
回采期間:
①采取保護層開采與穿層鉆孔大面積預抽措施;②采取高位鉆孔、順層鉆孔、超前卸壓鉆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③回采期間采取鉆屑指標法進行連續預測;④配風1300m3/min;⑤執行瓦斯0.6%報警斷電。⑥在收作線外設計施工高位鉆孔抽采采空區瓦斯。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175萬元(主要為防突措施鉆孔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三)8102工作面
1.風險描述
采用放頂煤開采,回采期間絕對瓦斯涌出量4.6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單位為綜采三區、防突區、瓦斯辦。瓦斯辦負責高位鉆孔的設計、措施落實到位,防突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鉆孔,綜采三區回采過程中將管路保護到位,通風區加強現場瓦斯管理監督。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采取高位鉆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
②回采期間采取鉆屑指標法進行區域驗證;
③配風1200m3/min;
④執行瓦斯0.6%報警斷電。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約為30萬元(主要為防突措施鉆孔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四)879工作面
1.風險描述
位于突出危險區,采用放頂煤開采,回采期間絕對瓦斯涌出量6.8m3/min。存在瓦斯大量涌出的風險,造成瓦斯高值超限,引起爆炸、人員窒息。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單位為綜采一區、防突區、瓦斯辦。瓦斯辦負責高位鉆孔、順層孔、超前泄壓孔的設計、措施落實到位,防突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鉆孔,綜采一區回采過程中將管路保護到位,通風區加強現場瓦斯管理監督。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采取保護層開采與穿層鉆孔大面積預抽措施已消除突出危險;②回采期間采取高位鉆孔、順層鉆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③保護層保護范圍回采期間采取鉆屑指標法進行區域驗證,穿層鉆孔消突區域執行連續預測;④回采期間過斷層或瓦斯異常區采取連續預測⑤配風1300m3/min;執行瓦斯0.6%報警斷電。⑥在收作線外設計施工高位鉆孔抽采采空區瓦斯。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55萬元(主要為防突措施鉆孔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五)II1055機巷
1.風險描述
無突出危險區,掘進期間預計絕對瓦斯涌出量1.5m3/min。存在瓦斯涌出的風險,造成瓦斯高值超限、人員窒息。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工作由總工程師負責,參與單位為綜掘一區、綜掘三區、防突區、瓦斯辦。瓦斯辦負責高位鉆孔、順層孔、超前泄壓孔的設計、措施落實到位,防突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鉆孔,綜掘一區、綜掘三區掘進期間嚴格按照措施要求進行施工,通風區加強現場瓦斯管理監督。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掘進期間采用鉆屑指標法執行連續預測;②掘進期間選用兩臺2×30KW和兩臺2×15KW對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兩路風筒供風以滿足通風安全需要;③加強頂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等措施防止片幫冒頂引起瓦斯超限。④迎頭采取排放鉆孔和巷幫鉆場超前預抽鉆孔進一步降低煤層瓦斯。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20萬元(主要為防突措施鉆孔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六)8102降低風巷、II830回風石門揭煤
1.風險描述
8102降低風巷位于無突出危險區,煤層原始瓦斯含量2.8m3/t,原始瓦斯壓力0.2MPa。存在瓦斯涌出的風險。II830回風石門位于突出危險區,煤層原始瓦斯含量6.8m3/t,原始瓦斯壓力0.64MPa。存在煤與瓦斯突出的風險,造成瓦斯爆炸、人員傷害。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工作由總工程師負責,參與單位為綜掘一區、綜掘二區、綜掘三區、防突區、瓦斯辦。瓦斯辦負責高位鉆孔、順層孔、超前泄壓孔的設計、措施落實到位,防突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鉆孔,綜掘一區、綜掘二區、綜掘三區掘進期間嚴格按照措施要求進行施工,通風區加強現場瓦斯管理監督。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經區域驗證無突出危險后,執行局部“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
②揭煤期間按規定的7個節點要求施工。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26萬元(主要為防突鉆孔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七)Ⅱ834工作面
1.風險描述
8煤層為自燃煤層,發火風險地點有掘進期間冒高區、采空區遺煤。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人員為瓦斯辦、通風區、綜采一區,通風區負責設計防火方案并組織施工,瓦斯辦負責監督,綜采一區負責施工上下隅角隔離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回采期間機巷邁步預埋注氮管;
②上隅角邁步式預埋2趟監測束管,壓茬15m,定期取樣化驗分析;
③回采期間風巷邁步預埋注漿管路向采空區灌漿;
④利用風巷高位鉆場施工防火注漿鉆孔。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28萬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八)8102工作面
1.風險描述
8煤層為自燃煤層,發火風險地點有掘進期間冒高區、采空區遺煤。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人員為瓦斯辦、通風區、綜采三區,通風區負責設計防火方案并組織施工,瓦斯辦負責監督,綜采三區負責施工上下隅角隔離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回采期間機巷邁步預埋注氮管;
②上隅角邁步式預埋2趟監測束管,壓茬15m,定期取樣化驗分析;
③回采期間風巷邁步預埋注漿管路向采空區灌漿;
④利用風巷高位鉆場施工防火注漿鉆孔。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40萬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九)879工作面
1.風險描述
8煤層為自燃煤層,存在掘進期間冒高區、采空區遺煤自然發火風險,造成火災事故、CO中毒,人員傷亡。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人員為瓦斯辦、通風區、綜采一區,通風區負責設計防火方案并組織施工,瓦斯辦負責監督,綜采一區負責施工上下隅角隔離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回采期間:①回采期間機巷邁步預埋注氮管;②上隅角邁步式預埋2趟監測束管,壓茬15m,定期取樣化驗分析;③回采期間風巷邁步預埋注漿管路向采空區灌漿;④利用風巷高位鉆場施工防火注漿鉆孔。
過特殊地段期間:①在過斷層前100米,提前編制過斷層安全技術措施;②工作面回采至斷層帶附近,機風兩巷增設灌漿、注氮等防火管路,根據工作面推進度采取注氮、灌漿(CO2)等措施;③過斷層期間加強灌漿量、防火預測預報。④合理組織生產,加快推進速度。
收作期間:①在收作前100米,提前編制過斷層安全技術措施;②進入收作線前80米,機風兩巷增設灌漿、注氮等防火管路,采取注氮、灌漿(CO2)等措施;③過斷層期間加強灌漿量、防火預測預報。④合理組織生產,加快推進速度。⑤嚴格落實“45”天封閉制,杜絕采空區自然發火事故。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35萬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8103風巷、II1055風巷
1.風險描述
沿空掘進采空區發火。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人員為瓦斯辦、通風區、綜掘三區、綜掘一區,通風區負責設計防火方案并組織施工,瓦斯辦負責監督,綜掘一區、綜掘三區嚴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強頂板管理,避免出現冒頂事故。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提前采取打撞楔等超前管理及控制頂板措施,有效防止冒高現象的發生;②施工單位在現場冒高區域做好標記,提前預埋注膠鋼管;③對冒高地點由施工單位用不燃性材料進行充填,然后進行噴漿處理,噴漿厚度不小于50mm;④通風區對冒高地點利用插入的鋼管進行帶壓注漿(膠)處理,以充滿、壓實為宜,保證封堵嚴密;⑤每天由測氣員進行一次現場防火檢查,及時記錄在檢查手冊上,并取樣進行化驗,發現異常及時處理。⑥沿空掘巷采空區一側頂幫必須噴漿或注漿堵漏,噴漿厚度不小于50mm,處理措施滯后迎頭不大于30m;⑦連通采空區停用的瓦斯治理、探放水、地質等鉆孔必須全孔注漿封堵,保證嚴密不漏風;⑧沿空側防火觀察孔每圓班觀測一次,隨機取樣化驗;當班施工的防火探管隨機取樣化驗;防火觀察孔要掛牌管理,做到檢測、記錄、臺賬“三對口”。?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72萬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一)Ⅱ1055機巷、879出架聯巷、II834機巷、風巷
1.風險描述
煤巷掘進期間,存在冒高區煤層自然發火的風險,造成火災事故、人員傷害。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人員為瓦斯辦、通風區、綜掘一區、綜掘三區,通風區負責設計防火方案并組織施工,瓦斯辦負責監督,綜掘一區、綜掘三區嚴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強頂板管理。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提前采取打撞楔等超前管理及控制頂板措施,有效防止冒高現象的發生;
②施工單位在現場冒高區域做好標記,提前預埋注膠鋼管;?
③對冒高地點由施工單位用不燃性材料進行充填,然后進行噴漿處理,噴漿厚度不小于50mm;?
④通風區對冒高地點利用插入的鋼管進行帶壓注漿(膠)處理,以充滿、壓實為宜,保證封堵嚴密;?
⑤每天由測氣員進行一次現場防火檢查,及時記錄在檢查手冊上,并取樣進行化驗,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112萬元(主要包括掘進期間注防火材料等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二)Ⅱ10310、Ⅱ1053工作面采空區
1.風險描述
受地面井抽采影響。
2.工作方案
(1)人員組織
此項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為總工程師,參與人員為瓦斯辦、通風區、防突區,通風區負責設計防火方案并組織施工,瓦斯辦負責監督,防突區按照要求控制抽采。
(2)管控措施及技術保障
①合理控制采空區抽采,定期取樣化驗、觀測,發現CO等異常情況,立即停止抽放;?
②對已封閉的采空區,合理安排采空區灌漿,強化采空區防火效果;?
③對封閉區域進行均壓處理,減少采空區漏風,對封閉墻進行每周取樣化驗。
(3)資金保障
預計此項安全風險管控所需要的資金為55萬元(主要包括掘進期間注防火材料等費用),由礦經營管理部提供保障。
篇2:安全風險管控工作制度
一、為進一步規范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全面體現預防為主的思想,明確安全風險的辨識范圍、方法、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工作流程,實現對風險的超前預控,以預防事故的發生,根據《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評分辦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辦公室負責建立健全全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并嚴格監督落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包括:管理方針、風險預控管理、保障管理、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綜合管理、檢查審核與評審。安全風險預控責任體系應符合“PDCA”的運行模式。
注:PDCA分別表示:P-Plan(計劃);D-Do(實施);C-Check(檢查);A-Action(改進)。
三、風險預控管理流程
(一)危險源辨識。
1、年度危險源辨識
(1)每年底由礦長組織各分管負責人和相關業務科室、隊進行一次重點對瓦斯、水、火、粉塵、頂板及提升運輸系統,爆破、機電運輸等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一次全面安全風險辨識;
(2)危險源辨識前由培訓中心組織全體職工對相關知識進行培訓;
(3)辨識范圍要覆蓋全礦所有生產及輔助系統作業場所、工序、流程;
(4)各相關業務科室要對本科室負責的所有工作任務建立清冊并逐一進行危險源辨識,并對危險源辨識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整理、歸檔;
①危險源辨識可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L),也可由各相關業務科室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建議,并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確認后實施;
②危險源辨識時考慮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及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時態;
③采掘系統、機電運輸系統、“一通三防”系統等應采用事故樹分析法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
(4)各相關業務科室要結合本年度的安全工作情況及下一年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風險對發生風險性質、危害、原因、易發地點、預兆、應采取的安全措施進行評估,并形成初評報告,并于當年10月15日完成分管領導與總工初步審查,上傳礦QQ工作群。
(3)年度安全風險辨識工作由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組織,所有礦領導、科隊長、技術員參加及相關隊職工代表參加。
3、專項危險源辨識
(1)專項危險源辨識前由專項危險源辨識組織人安排相關科室組織相關職工進行相關知識培訓;
(3)辨識范圍要覆蓋所有涉及到的生產及輔助系統作業場所、工序、流程;
(4)各相關業務科室要對本科室負責的所有工作任務建立清冊并逐一進行危險源辨識,并對危險源辨識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整理、歸檔;
①危險源辨識采用的方法和程序要與現場實際相符,具體由各相關業務科室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建議,并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確認后實施;
②危險源辨識時考慮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及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時態;
③采掘系統、機電運輸系統、“一通三防”系統等應采用事故樹分析法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
(2)新采區、新工作面設計前,由總工程師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重點對地質條件和重大災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1次專項辨識;
生產系統、生產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重大災害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由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進行重點對作業環境、生產過程、重大災害因素和設施設備運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1次專項辨識;
啟封火區、排放瓦斯、綜采工作面初放、收尾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或推廣應用前,連續停工停產1個月以上復產前,由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隊重點對作業環境、工程技術、設備設施、現場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1次專項辨識;
發生死亡事故、涉險事故、出現重大事故隱患或所在省份發生重特大事故后,由礦長組織分管負責人和業務科室對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進行1次針對性的專項辨識;
(二)風險評估
1、危險源辨識完成后相關負責人應及時組織職工對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并確保:
(1)各相關科室對職責范圍內所有辨識出的危險源要逐一進行風險評估,并對風險評估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整理、歸檔;
①風險評估應采用依據風險矩陣表或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MES)進行風險等級判定,各業務科室也可根據具體情況提出評估辦法建議,由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確認后實施;
②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辨識出的風險源分以下幾個等級:
評估結果分級
①藍色風險/5級風險:輕稍危險,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崗位人員應引起注意。
②深藍色風險/4級風險:輕度(一般)危險,可以接受(或可容許的)。班組、隊應引起關注。
③黃色風險/3級風險:中度(顯著)危險,需要控制整改。(業務科室、安全科)應引起關注。
④橙色風險/2級風險:高度危險(重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煤礦對重大及以上風險危害因素應重點控制管理。
⑤紅色風險/1級風險:不可容許的(巨大風險),極其危險,必須立即整改,不能繼續作業。
(2)在以下情況時執行持續風險評估,并保留評估的記錄:
①新改擴項目前;
②新設備、設施、工藝和技術應用前或有重大改變時;
③為特定項目(采煤工作面安裝、初次放頂、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過構造、過沖刷帶、過富水區、過空巷,排放瓦斯、井下電氣焊、大型設備安裝與檢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
④執行重大風險任務前;
⑤執行特定檢查和實驗前;
⑥審核發現重大不符合項;
⑦調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風險。
年度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由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組織,所有礦領導、科隊長、技術員參加及相關隊職工代表參加。
專項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由相關組織人員組織,有關有礦領導、科隊長、技術員參加及相關隊職工代表參加。
(三)風險管理對象、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
1、在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分析的基礎上,應提煉出相應的風險管理對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風險管理對象的提煉應具體、明確,一般應按照人、機、環、管四種風險類型來確定;
②各業務科室組織對提煉出的風險管理對象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③管理標準和措施的制定應遵從全面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和全過程原則;
④管理標準和措施的制定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⑤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或分管領導應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管理標準和措施進行修訂和完善。
(四)危險源監測
煤礦應采取措施對危險源進行監測,以確定其是否處于受控狀態。并確保:
1、危險源監測方法適宜,并在風險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確;
2、危險源監測設備靈敏、可靠;
3、危險源監測信息傳遞暢通、及時,相關信息能及時錄入管理系統。
(五)公告警示
1、由安全科負責在井口公示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2、由各相關科室負責在分管范圍內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區域的顯著位置地點公示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3、由各相關隊負責在各崗位公布各崗位存在的安全風險及防范措施。
(六)分級管控
1、分級管控
①藍色風險/5級風險:輕微危險由崗位人員自己注意。
②深藍色風險/4級風險:輕度(一般)危險由班組、隊應進行監管。
③黃色風險/3級風險:中度(顯著)危險由業務科室、隊進行監管,安全科登記關注。
④橙色風險/2級風險:高度危險(重大風險),由各分礦領導、安全科對重大及以上風險危害因素應重點控制管理。
⑤紅色風險/1級風險:不可容許的(巨大風險)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進行整改。
2、各業業務科室應建立程序以確保風險管理標準、風險管理措施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貫徹與執行,以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并符合:
(1)對危險源及其風險的控制遵循消除、預防、減弱、隔離、聯鎖、警示的原則;
(2)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標準與措施制定及隱患消除、控制效果評價等環節符合PDCA的運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產作業計劃時應以上年度風險評估報告為依據,充分考慮本年度計劃實施時潛在風險;
(4)根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結果和相關規定,編制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應急預案及其它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5)在進行重大以上風險任務時,應編制專門的安全措施,并明確安全工作程序。
3、及時完善相關標準、制度
(1)各相關業務科室要根據年度安全風險辨識會議形成的決定及時編制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
(2)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要根據年度辨識評估結果確定下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調度中心與技術科要根據辨識評估結果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
(3)新采區、新工作面設計前專項辨識評估完成后、各相關科室要及時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管控措施;根據辨識評估結果及時完善設計方案,科學合理選擇生產工藝、布置生產系統、對設備設備進行選型、確定勞動組織等。
(4)生產系統、生產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重大災害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專項辨識識評估完成后,各相關科室要及時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根據辨識評估結果重新編制或修訂完善作業規程、操作規程。
(5)啟封火區、排放瓦斯、綜采工作面初放、收尾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或推廣應用前,連續停工停產1個月以上復產前專項辨識識評估完成后,各相關科室要及時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并將辨識評估結果作為編制安全技術措施依據。
(6)發生死亡事故、涉險事故、出現重大事故隱患或所在省份發生重特大事故后的專項辨識完成后、各相關科室要及時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并根據辨識結果修訂完善設計方案、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技術文件。
(七)風險管控
1、管控措施
(1)每年由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組織制定安全風險預控管理實施方案,確保人員、技術、資金有保障。
(2)采取設計、替代、轉移、隔離等技術、工程手段,制定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并符合相關規定
(3)對劃定的重大安全風險區,由風險管控領導組根據具體情況劃定作業上限人數。
2、監督檢查
(1)定期檢查
①礦長每月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結合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布置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明確責任分工。
②分管負責人每旬組織對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完善改進管控措施。
2、現場檢查
(1)所有帶班礦領導要嚴格執行《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及安全監督檢查規定》與礦領導下井帶班制度,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填報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表。
(2)各級安全管理人員要對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責令立即或限期整改。
(3)場安全員、瓦斯員要對當班所管區域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責令立即或限期整改
(八)保障措施
1、信息與溝通
煤礦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確保員工與相關方能夠及時獲取風險預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溝通、告知,煤礦應確保:
(1)各級要保證職工參與風險預控管理方針和程序的制定、評審;
(2)各級要保證職工參與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及管理標準、管理措施的制定;
(3)班組長要明確現場或當班急救人員,并確保不職工了解誰是現場或當班急救人員;
(4)班組長必須組織當班職工進行班前、作業前風險評估,作業中存在不符情況,應及時匯報,并組織班后或作業后評估,并留有記錄。
(5)各級應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對安全風險記錄、跟蹤、統計、分析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2、教育培訓
(1)所有入井人員安全培訓內容包括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及本崗位相關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
(2)培訓中心每半年至少組織參與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的人員學習1次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技術,第二次必須于10月份前完成。
3、資金保障
煤礦應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資金管理與控制程序,為實施和改進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并符合:
(1)礦長對安全投入資金進行統一決策、管理、支配;
(2)財務科對安全專項資金的提取、使用應遵循“統籌安排、突出重點、注重實效、規范使用”的原則,確保專款專用;
(3)后勤副礦長負責對安全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投入的安全資金有效使用。
4、安全文化保障
(1)煤礦應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動。
(2)培訓中心要認真組織各科隊推行一崗雙述安全工作法。
5、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
(1)員工準入管理
勞資科應建立并保持員工準入管理標準,員工準入管理標準應,明確崗位設置要求和崗位需求計劃和準入條件(包括員工身體條件、專業技能、文化水平等)。
(2)員工不安全行為分類
安全科要認真制定三違處罰管理辦法,對煤礦可能出現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分類,并嚴格監督實施。
(3)員工培訓教育
培訓中心要建立健全職工培訓檔案,認真制定年度培訓方案,并嚴格進行落實。
6、制度保障
(1)各相關科室要認真組織制定與全風險預控管理相關的目標、責任、獎懲、舉報、投入保障、風險控制、員工行為、文化建設、安全會議、教育培訓、技術審批、安全監測、人員操作、設備使用、應急救援、監督檢查、考核評審、災害預防、人員入井、跟班帶班、班組建設、衛生健康、環境保護等管理制度,并確保:
①各相關科室負責相關制度的制定、修訂。
②各項規章制度制定、修訂完成后相關科室要及時與培訓中心聯系對全體職工進行培訓。
③培訓中心要加強對各項制度的培訓監督。
④質量標準化辦公室負對相關制度的制定、修訂、培訓的監督檢查進行考核。
2、煤礦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識別適用的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并確保:
煤礦相關活動遵守適時的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
(2)每年至少評價一次本單位對在用的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的遵守情況,并形成評價報告;
(3)及時更新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達給員工和其他有關的相關方;
(4)資料齊全完善,有目錄清單。
(三)辦公室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規范體系文件、記錄的管理,保證在體系運行的各個場所、崗位都能得到相關有效的文件、記錄,并確保:
(1)文件收發、傳達、歸檔;
(2)文件收發、歸檔應有記錄,并形成目錄清單;
(3)作廢文件有標識,銷毀文件有記錄,無在用的無效、失效文件;
(4)與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相關的各種記錄應字跡清楚、標識明確,并可追溯相關的活動;
(5)記錄保存和管理應便于查閱,避免損壞、變質或遺失,并明確記錄保存期限。
7、技術保障
技術科應建立并保持安全技術管理與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險源。并符合:
(1)應優先采用國際、國內先進安全技術標準、方法、工藝、設備、設施;
(2)及時根據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實際制定或安排相關科隊專項安全技術方案。
8、各業務科室要加強對各生產要素的管理
篇3: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
為全面辨識、管控礦井在生產過程中,針對各系統、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將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導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圍之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據《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定級辦法(試行)》和《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辦法(試行)》(煤安監行管〔2017〕5號文件要求,結合我礦實際,特制定本制度。第一章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責任體系一、成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礦長、黨委書記副組長:各分管礦長總會計師成員:各分管副總師、各相關業務科室、區隊負責人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監科,安全礦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全面工作。二、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成立以下工作組1、安全管理工作組,由安監科科長負責。2、地測防治水工作組,由地測科科長負責。3、“一通三防”工作組,由防突科科長負責。4、機電運輸工作組,由機電科科長負責。5、工程技術工作組,由生產技術科科長負責。6、應急調度工作組,由調度室主任負責。7、地面安全工作組,由福利科科長負責。三、領導小組職責(一)礦長職責:1、礦長是安全風險管控的第一責任人,對礦井安全風險管控工作負主要責任,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指揮安全風險管控工作。2、每年底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3、礦長每月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結合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布置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明確責任分工。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二)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職責:1、黨委書記是安全風險管控的第一責任人,對礦井安全風險管控工作負主要責任,協助礦長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指揮安全風險管控工作。2、每年底協助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3、每月協助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檢查分析,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結合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布置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明確責任分工。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三)生產礦長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組織對采煤、調度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四)安全礦長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組織對事故隱患治理、職業衛生、安全培訓和應急管理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五)掘進礦長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組織對掘進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六)機電礦長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組織對機電、運輸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七)總工程師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組織對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通風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八)后勤礦長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組織對地面設施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九)總會計師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十)機電副總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協助機電礦長組織對機電、運輸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十一)地測副總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協助總工程師組織對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十二)通風副總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協助總工程師組織對通風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十三)生產技術副總職責:1、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2、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3、每旬協助生產礦長、掘進礦長組織對采煤、掘進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4、下井帶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十四)安監科職責:1、副科級以上領導下井跟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2、負責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區域的顯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對安全風險記錄、跟蹤、統計、分析、上報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4、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5、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6、每旬按時參加分管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十五)各專業組職責:1、副科級以上領導下井跟班期間,及時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2、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對安全風險記錄、跟蹤、統計、分析、上報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3、每年底按時參加礦長組織開展年度安全風險辨識,重點對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安全風險辨識。4、每月按時參加礦長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會議。5、每旬按時參加分管專業范圍內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改進完善管控措施。6、各專業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保證安全風險分管控機制正常運行。第二章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一、綜合辨識范圍(年度辨識評估)1、每年底礦長組織各分管負責人和相關業務科室、區隊進行年度安全風險辨識。2、防突科負責對煤礦火災、瓦斯、煤塵系統開展年度辨識評估,及時編制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將辨識評估結果應用于確定下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并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3、地測科負責對煤礦水害系統開展年度辨識評估,及時編制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將辨識評估結果應用于確定下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并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4、生產技術科負責對煤礦頂板系統開展年度辨識評估,及時編制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將辨識評估結果應用于確定下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并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5、機電科負責對提升運輸系統開展年度辨識評估,及時編制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將辨識評估結果應用于確定下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并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6、安監科負責匯總各科室對煤礦瓦斯、水、火、煤塵、頂板及提升運輸系統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將辨識評估結果應用于確定下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并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二、專項辨識范圍(一)新水平、新采區、新工作面設計前,開展1次專項辨識。1、專項辨識由總工程師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進行。2、重點辨識地質條件和重大災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3、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管控措施。4、辨識評估結果用于完善設計方案,指導生產工藝選擇、生產系統布置、設備選型、勞動組織確定等。(二)生產系統、生產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重大災害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開展1次專項辨識。1、專項辨識由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進行。2、重點辨識作業環境、生產過程、重大災害因素和設施設備運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3、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4、辨識評估結果用于指導重新編制或修訂完善作業規程、操作規程。(三)排放瓦斯、過構造帶及石門揭煤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或推廣應用前,連續停工停產1個月以上的,在復工復產前,開展1次專項辨識。1、專項辨識由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業務科室、生產組織單位(區隊)進行。2、重點辨識作業環境、工程技術、設備設施、現場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3、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4、辨識評估結果作為編制安全技術措施依據。(四)本礦發生死亡事故或涉險事故、出現重大事故隱患或所在省份發生重特大事故后,開展1次針對性的專項辨識。1、專項辨識由礦長組織分管負責人和業務科室進行。2、識別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3、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4、辨識評估結果用于指導修訂完善設計方案、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技術文件。三、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方法LEC評價法這是一種評價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半定量評價方法。它是用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3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3種因素是:L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為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為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取得這3種因素的科學準確的數據是相當煩瑣的過程,為了簡化評價過程,采取半定量計值法,給3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個分值的乘積D來評價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直至調整到允許范圍內。L——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D——危險性分值??其簡化公式為:D=L×E×CL分值的選擇確定分數值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10完全會被預料到6相當可能3不經常,但可能1完全意外,極少可能0.5可以設想,但高度不可能0.2極不可能0.1實際上不可能E分值的選擇確定分數值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10連續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暴露一次1每年幾次暴露0.5非常罕見地暴露C分值的選擇確定分數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402—9人死亡151人死亡7傷殘3重傷1輕傷危險性分值D的選擇確定分數值風險程度風險等級>320極其危險5160—320高度危險470—160顯著危險320—70可能危險2<20稍有危險1定性等級:可承受風險(一級):安全的,不需要采取措施;一般風險(二級):臨界的,有可能千百萬較輕的傷害和損壞,應采取措施;主要風險(三級):危險的,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系統破壞,要立即采取措施;重大風險(四級):破壞性的,會造成災難性事故,必須立即排除。重大風險判定:(1)不符合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2)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3)曾經發生過事故仍未采取有效防范或控制措施的;(4)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事故的風險,且無適當控制措施。第三章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工作流程第一步:各科室風險小組成員首先明確煤礦瓦斯、水、火、煤塵、頂板及提升運輸系統六個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第二步:各科室風險小組分析整理各自的工作任務和工序。第三步:辨識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源。第四步:明確危險源可能產生的風險及后果。第五步:依據LEC辨識評估法進行風險評估。第六步:確定風險類型。第七步:確定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第八步:梳理出需要管理的對象并制定管理標準。第九步:確定相應的整改責任人、整改措施、整改單位、限改時間。第十步:提取管理標準與措施。第十一步:實施管理對象的所有管理標準與措施進行風險管控,預防風險出現。第十二步:對所有辨識出危險源進行監測、預警。第十三步:收到警情通知人員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風險管控。2017年5月17日